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
四 現代唯物論與科學(5) |
|
二十八、物種的固定是由於適應性的遺傳 這樣,便從地球上最早的原始生物裡,發生出現在所有的種種動植物。有些種的生物,可以是一種中間種類,他們仿佛是自然界的嘗試。這些生物種類中之大多數,不能適應環境,不善於取得食料,不善於和仇敵鬥爭或逃避仇敵的襲擊,早已都死亡了,絕種了,所以我們是能找著這些種生物的遺跡,但是已經很少了。至於最能適應的生物,因此亦就成為最穩固的生物;於是這些生物的穩固性,這些生物的結構,都遺傳下去,形成那些穩固的物種,不再相混合了。 不過,物種的互相隔別和物種的穩固性質,並非絕對的,並非處處都是如此的。有些「混種」或「雜種」(「hibrid」)——如馬與驢交媾所生的騾——固然不能再繁殖下去,不能造成新種;然而至今還有許多種類的生物(尤其是植物及下等動物),可以混交而產生絕對與舊種不相同的新種。極偉大而複雜的生物界裡,這發展進化改良的過程,完全是受那些看不見的,但是很有力的自然的物質原因之影響,這些原因都被「自然選擇律」所固定,——這一過程仍在不斷的繼續著呢。 二十九、人類之發現及其特性——人能製造工具之動物也 這一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時代,至少在五十萬年,或者已有一百萬年之前,從動物學上(Zoology)所謂「靈長類」(Primates)動物——就是人猿類之中,發生出一種特別的動物,即人類之祖先。通常我們說:「人是從猴子變出來的」,這句話是不對的。其實是人和猴子有同一的祖先;他們之間確有些親屬關係。可是只是堂房兄弟罷了。 從古代的類人猿之祖先裡,分出一支族來,就是高等的猿猴(如猩猩Orangutan、類人猿Gorilla、黑猩猩Chimpianze),他們的智力已經很有些像人;再則從這類人猿祖先裡另外又分出一支族來便能完全站在後腳上行走,前腳可以不著地——這就是人,因為他能夠站起來,所以我們的祖先「原人」,便能夠:(一)發展胸部、肺部及聲帶,可以學會講話;(二)解放前肢,使變成所謂手,而可以學會製造工具。人便成為能製造工具的動物。從此以後,人就從禽獸中間分離出來,而開始自己的人類文化時代。 然而到了這一新時代之後,人類仍舊遵循著社會發展的特殊的歷史公律,並不能有什麼自由意志,——這是我們在下一章裡要講的。人類並沒有從此就不是動物,不過有最高等的組織得最細緻的腦筋和神經系罷了。人類仍舊是動物之一種,雖有特殊的理智,而仍系自然界之一部分,遵從自然界的公律。 三十、達爾文主義實為物質發展總論 從最初活的物質之原形質發展到人類,——這就是達爾文學說所指示出來的地球上的生命發展史。然而最近科學界裡漸漸的想到:這解釋自然界發展公律的達爾文主義,實際上還要廣泛些,他所及的範圍還可以廣大些,可以應用到全宇宙的發展史。所以達爾文的學說,其實可以稱謂物質發展總論。 三十一、地球星體及化學原素皆遵守適者生存之公律 難道現在天體裡的種種星辰,以及我們的太陽系,不也是宇宙間許多星體之中的「最善適應的」嗎?宇宙間星體的形成,也經過許多的「嘗試」,嘗試得不得法的,不湊巧的,便自然破壞崩敗,而不能得到完成的形態。現在存在的星體及地球等,卻是能適應而得到完成的穩固的形態的。 就是物質本身,也可分為許多各別的不變的永久的「原素」(如鐵、金、鉀、鈉、鈣、氧、氫、碳等共約八十種),其實這些物質原素也並非永久穩固而不變的。動植物的種類並不絕對的穩定,往往會發生新的分支或「變種」;物質原素也是如此的,——有些所謂鐳性的原素,會因其中的原子放射而形成新的物質原素。例如鐳(或譯旉)之中可以得著氦。亦許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原素,都不是永久存在的,而只是從最輕的原素(如氦及氫)裡所變出來的:這種變化,經過許多不穩固不得法的結合,因「自然選擇」(或所謂「自然淘汰」)的結果,而剩得現在這幾種「最適應的」亦就是最穩固的原素。 三十二、宇宙間物質之一元性 有些學者說,在最早的星雲時代,就是物質的最初期,宇宙間只有四個原素:有兩個現在已經完全不見了,其餘兩個便是氦和氫。從這四個原素之中,變化出其他的原素,好像從原始生物的原形質裡,變化出其餘的種種動植物(5)。 三十三、生存競爭的工具與意識 動物之中不斷的進行著生存競爭;生存競爭自然要有競爭的工具,這種競爭工具是很多的,亦都遵照著自然淘汰的法則;——這些種種競爭工具之中,那所謂心理的精神的行為,各種形式各種程度的「意識」,也是其中的一種。猴子、狐狸、老虎、貓的奸猾,——實在是他們生存競爭的工具,和他們爪牙的犀利及敏捷,是同樣的競爭工具。人類意識的發展,比較起其他動物來,便達到了最高的階段,這亦是人類最主要的生存競爭的工具,因為人類沒有銳牙利爪,卻要和猛獸去作戰呢。人不能跑得很快,又沒有角,沒有爪,總之,人的天然武裝,不及一般猛獸。 三十四、意識狀態與本能狀態之差別 然而,同時在人類以及最高等動物(如猿猴、象、狗等)的心理行為裡,卻有「意識狀態」,這卻比其他動物占了優勢了。所謂意識狀態,便是能想像,能選擇,能應用環境。其餘許多動物的心理,卻都是「無意識狀態」,只有盲目的本能(instinct),這些動物只會遵從自己的本能而盲目的行動,絕不會想。 譬如黃蜂會用蠟做窠,做起來仿佛是個建築學家,做得很整齊;而且黃蜂天生便會做窠,用不著學習,——這是所謂本能。蜘蛛織網,以便網羅蟲蠅,亦是一種本能;他織的時候既不用想,亦不用學,只靠遺傳性和饑餓的感覺,生殖的需要,便自然而然會得著這種捕蠅以食的方法。蠶及蛾的本能,尤其暴露這種盲目性。蠶要變成蛾以前,先要藏在自己做的繭子裡。于時蠶已經仿佛死去,變成蛹,再在繭子裡漸漸的變成蛾,爛破那繭殼而飛出來。這可以說:蠶努力的作繭自縛,替將來的蛾製成一間好房屋;等到蛹變成蛾,他的形態已經和蠶絕不相同,——蠶是永不能看見蛾的。很明顯的,這是無意識的本能之動作,是很久很久從自然淘汰適應環境的結果而求得的生存方法。 人類生活之中,也還保留著許多本能的無意識的心理作用呢。譬如小孩子自然而然的向著有光的一方面去;或者初生的嬰兒,自然而然的找著母親的奶頭;我們人突然聽見聲響,會跳起來;我們狠毒的時候,會握緊著拳頭,或所謂「切齒痛恨」,——凡此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能自主的,即無意識的或半意識的動作,那時內部的心理狀態,就是所謂本能(亦稱謂「反射作用」reflex)。 本能亦和人的其他許多才能品性(如暴躁、冷靜、遲鈍、敏捷等)是一樣的,會遺傳給子孫,其實和人的生理上的狀態,如身量之高矮,毛髮之顏色,眉目之部位等,並無多大區別。可見人類的「心靈」,並非像十八世紀唯物論哲學家所說,生出來的時候,是一張「純潔的白紙」,可以用教育及外界影響的種種方法,任意描繪的。笛卡兒派的「唯心論」者卻也沒有十分錯,他們說人的「觀念是天賦的」。我們人自然沒有純粹的「天賦觀念」——現成的思想和概念,但是我們有許多天賦的本能、能力、品性及心理上的種種特性。 【注】 (5)最近科學界裡又有一種假設,說其餘一切原素的原子,都是從氫(輕氣)的原子裡變化出來的。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