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四 現代唯物論與科學(3)


  十六、一切星體及地球之凝凍過程

  我們地球所經過的這一革命時期,從暴熱熔流之中漸漸變成現在的狀態,那是自然界中可怕的奇偉的現象時代。極巨大的爆裂震動,極偉大的雷電和霹靂,——這就是那遙遠的太古時代的景象;我們地球的幼年時期,正是這種極大極大的化學實驗室(就是現在,地球也還不十分安靜呢)。這種凝固的過程裡,其中的種種物體都有許多不斷的衝突、合併、分崩,——別的行星也都經過的,有些行星現在還在這種時期呢。譬如木星還沒有完全凝固,仍舊在半熔液的狀態;火星差不多和我們地球一樣(所以有人假定火星上還有生物);最後,繞地球的衛星——月亮這類的行星,便已經完全凝固冰凍,水和空氣都已消滅,所以已經毫無生命,這類的是已經死去,凝凍而成冷體,仍在天體中旋動,一直要等到天體中發生新的暴動,然後他們內部又要引起新的革命,新的崩裂,新的燃燒,重新再來經過同樣的過程。

  我們地球的命運也是如此,我們整個兒的太陽系也是如此。太陽系將來也要全體凝凍或者崩敗。宇宙間各部分的自然界革命,是很平常的事;如果有一次這樣的革命侵入了太陽系,太陽系自然也要分崩。不過凝凍的過程是非常之遲緩的,非常之不顯露的,這一過程至少有幾千百萬萬年,所以我們不大覺得,人類及其文明也不必驚慌:「我們這一世總足夠的。」

  十七、人類借科學之力或能抗禦地球之完全凝凍

  而且現在我們也不能預言,人的能力究竟能夠怎樣的探悉自然界的秘密,能夠怎樣的和他奮鬥,怎樣的使自然界適應人的目的和需要。亦許,像有幾個學者的幻想:在地球完全凝凍之前,人類早就會覺得到,並且能夠想法和別個星球交通,將人類的文化搬到別個星球上去;或者呢,——我們人會用人力造成地球內部重新燃燒的過程(現在實際上已經有這種部分的現象,這是由於鐳性物質放射分崩所發生的熱度),那麼,可以不管太陽的凝凍,我們地球上自己將要有「特別的地爐」,可以保存空氣和水。

  十八、物質不滅之意義

  宇宙物質之唯一性以外,還有兩個根本原則,那巨大的物質旋動中,一切都受這兩個互相關連的根本原則或公律的支配:一是物質不滅,二是能力不滅。德國大學者唯物論家黑凱爾(Ernst Häckel,1834—1919)[47]曾經著了一部很有趣的名著《宇宙之謎》,他解釋第一個物質不滅律道:「積聚於無窮的宇宙空間裡的物質之總數,是永久不變的。當某一物體表面上消滅的時候,他不過是變更自己的形式罷了;當煤燒的時候,煤裡面的碳素,和空氣裡的氧素相結合,而變成碳酸(汽體);當一塊糖溶化在水裡面的時候,塊形的糖變成了液體的糖。同樣,某種物質中發現新的物體,亦不過是物質變更自己的形式;當下雨的時候,其實是空氣裡原有的蒸汽,變成液體的水滴;當鐵塊銹蝕的時候,鐵的浮面發現鏽痕,其實這不過是浮面的鐵和水及空氣中的氧素相結合,而形成鐵銹,或所謂鐵的汗酸(hidrotic acide)。我們在自然界之中,無論什麼地方都沒有看見過:會有什麼新的物質發現或者「造成」;我們也從沒有看見過:現存的物質會真正消滅,或者變成無有。這是實驗上的發見,是現代化學上最主要的不可動搖的根本原則,可以用稱度重量的方法來證實的。」

  是不是——這一最新的科學發明和古代德謨克裡德的唯物論學說很相像的?德謨克裡德就說:「無中不能生有;有者之中亦決不能有所消滅;一切變化不過是各部分的結合或分散。」

  十九、能力不滅之意義

  至於第二個能力不滅律,那麼,黑凱爾解釋道:「那動作於無窮的宇宙之內,而表現於一切的現象之中的能力之總數,是永久不變的。」這就是說,物質自己既是不生不滅,則物質之能動的力量,即所謂能力,亦是不生不滅。我們表面上看著是力量或動作之消滅及發生,其實只是「能力」或「動」從一種公開的形式變成一種隱蔽的形式(3)。我們舉幾個例來說。物理學上說,通常所稱謂熱、聲或電,——其實只是各分子內部的動作之幾種特殊的形式罷了。

  譬如,我們把一隻釘釘到牆頭裡去,這一隻釘的動停止之後,他總有些發熱。這就是:我們雖然停止了打擊那只釘,可是那外表的動並非消滅,乃是變成內部分子的動;釘的內部分子的動,就是我們所感覺到的熱度。一切東西,凡是受著打擊的,都會發生熱度。再則,熱亦會變成動。往往我們覺得這種由熱而發生的動,是「無中生有」。當我們燒熱了火車頭汽鍋裡的水的時候,那熱汽的潛力推動汽機,變成顯力,於是發生機械運動的極大的力量,而火車便開動了。

  其餘光、聲、電等都是如此。

  一根顫動的弦,震動著空氣,——我們的眼睛是看不見這種空氣的震動的;但是這種震動卻能波及我們的耳鼓,以及我們的耳神經,使我們腦筋裡某一部分的細胞受著這種震動而起相當的運動,於是我們意識上就認識這是所謂聲音。聽覺神經的細胞運動漸漸停止,可是保存在一種隱蔽的形式裡,只有更小的細胞分子內部的震動了,於是發生所謂記憶力,使我們能夠記起曾經聽見過的胡琴上的聲調。這種微細震動保存在我們腦筋之中,組成一種潛伏的能力,受著內部或外部的某種推動,又會重新爆發(仿佛火藥——某幾種化學物質混合的潛勢力,遇見了觸動,就要爆發,這是這種潛勢力變成瓦斯汽的動作而推動子彈);腦筋中聲的潛勢力又可以經過發聲神經而使我們會重複這一聲調,會唱這個曾經聽見過的聲調。這樣說來,那最初拉胡琴的手的運動,並未消滅,不過「隱藏著」;經過了一定的時期,這一運動又會重新表現出來,借我們的聲帶而繼續,形成歌唱(4)。

  再則,譬如我們按電鈴,使陰陽電相接觸而發生電力,引起鈴聲的顫動;鈴聲又觸發看門的人的運動神經裡所隱藏著的能力,他便會走出來開門。這亦是一樣的。我們手指的一動,經過這種能力的許多轉變,而使看門的人行動起來。

  二十、光及以太與生命之關係

  最後,我們要指出一個最重要的例子;這個例子很重要,因為他直接關涉到地球上生命的來源。

  我們通常之所謂光,大家都知道是一種宇宙以太的波動,因發光物體的內部分子運動而發生的,——這種波動,形成許多光線,向各方面射出去,仿佛和石子擲下水去所形成的波動一樣。這種以太的波動,例如太陽的光線,波及到植物的葉子上去,便會發生他所具有的一種特性(這種特性至今還沒有完全研究出來)——他能夠在植物之中將空氣裡少許的汽體碳酸變成固體的碳素(氣體碳酸是很平常的,譬如開汽水瓶的時候,冒出來的一股氣便是)。固體的碳素卻是植物的主要成分;亦就是能夠發生燃燒的煤炭。固體的碳素及其各式各種化學上的化合物,在一切有機體之中都有;所以可以說碳素是一切動植物的基礎。燒焦的植物,被壓在地底下幾千年之後,先變成炭,隨後越壓越硬,便變成煤。

  這樣,可見太陽光熱的能力,從幾百萬年前地球上還沒有人的時候,一直保存到現在,變成煤炭,將以前極巨大的植物裡的碳酸氣,變成碳素。這一能力並未消滅,不過從「運動能力」變成「位置能力」,——就是變成那很小的碳素分子之內部的潛伏的運動。這一碳素從日益腐爛的植物中漸漸變成炭,又變成煤,經過幾百萬年之後,我們可以拿來燃燒,發生熱度,又能使水變成汽,重新運動起來,開動我們的火車和輪船。幾百萬年前太陽裡所放出的宇宙以太之波動能力,仿佛在地底下睡了幾百萬年,如今又夢醒轉來,重新放出光熱和運動。

  能力不滅及能力轉變的公律,真是神妙;這種神妙性質,現代物理學已經研究得很清楚,而且能夠用尺度重量去測算。

  【注】

  [46]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Laplace,Marquis de,1749—1827),法國天文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著有《宇宙體系概說》《論天體力學》、《概率論哲學》、《概率論概論》等。

  [47]黑凱爾,今譯海克爾(Ernst Hackel,1834—1919),德國自然科學家,達爾文主義的代表之一。他所著《宇宙之謎》無情地批判了唯心主義和僧侶主義,是他最有名的著作。

  (3)譬如一塊石頭從山上滾下來,這是可以看得見的公開的力,物理學上之所謂「運動能力」(Kinetic energy);如果這塊石頭站在山巔高崖的邊沿上,只要稍一推動便會下落,這塊石頭裡所含有的重力,是隱藏著的,內部的力,物理學上之所謂「位置能力」。運動能力及位置能力,或可譯為顯力及潛力。

  (4)當然,唱歌的聲音,並不能完全和最初胡琴上的聲音相同。這卻全靠各人發聲機關的力量和腦筋裡隱藏著的能力之富足與否。例如發炮的聲音,我們就不能模仿。而很低微的音樂聲調,我們卻會用很高的聲音去唱。留聲機器上也會這樣,留聲機器片子上所記下的聲音,可以用喇叭管將他放大起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