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
四 現代唯物論與科學(1) |
|
一、現代唯心論派謂唯物論為武斷的形而上學 康德的認識論,說明我們人怎麼樣迎受外界的接觸,說明我們知識的限度,說明我們人的知識,有可以知道的,也有不可思議的。康德的哲學理論,至今還被反對唯物論者所利用,他們說唯物論是非科學的。他們說,唯物論是新式的形而上學,和舊式的形而上學一樣,不是持批評態度的,和康德以前的唯物論有同樣的缺點;因為唯物論亦是只有空想的抽象的不能試驗的不能研究的對象——「物質」,而物質這個對象,我們是不能知道的,恐怕簡直並沒有這麼一回事。他們說,實際上我們人所以能知道外界事物,始終只是靠我們自己的感覺、感觸和感想。這些感想只對於我們自己是真實的。如果有別一種的神經系統,別種樣子的感覺機關,那麼,我們所知道的宇宙,恐怕完全和現在的不同。例如,瞎子不知道什麼是顏色,聾子不知道什麼是聲音。 二、現代馬赫等之唯心論其實只是恢復以前的主觀唯心論或不知主義 因此,有一個唯物論的批評家,德國物理學家、哲學家馬赫(Mach,俄國馬克思主義者裡也有幾個馬赫派)[37],他說——宇宙本只是由色、聲、香、觸——即我們的感觸所構成,所以宇宙只存在於我們概念之中,宇宙只對於我們是存在的。其他批評家則說,——現象之「實質」,那些能夠接觸我們的感覺機關而引起我們的感想及感覺的「東西」,——我們是無論如何不能知道的。 第一種駁議是恢復主觀的唯心論,根本否認外物的存在。第二種駁議是所謂「不知主義」(agnosticism)[38]或「積極主義」(舊譯實證主義Positivism),就是只承認我們的經驗。這種主義——昂格斯在論費爾巴黑[39]一本書裡說得很對,——實際上有幾種形式簡直是隱蔽的羞見人的唯物論(有的時候又是這樣的唯心論)。 其實唯物論早就知道:我們論物質,本來只能從他的性質上來論。如果我們從物質之中除去一切性質(顏色、硬度等等),——仿佛因為這是主觀的,就是因為這些性質全靠我們的感想和感觸去知道,——那麼,只剩得一個空處;我們何必來研究爭辯這個空洞的東西呢! 三、馬克思的唯物論則謂客觀真理可以實踐而證明 馬克思在少年時代就知道了這層道理。他在一八四五年,剛剛受著費爾巴黑的影響而贊成哲學的唯物論之後,他立刻便規定他所瞭解他的一切先生的學說。他在著名的論費爾巴黑的《綱要》[40]裡說:「人類思想是否有客觀真理的問題,並非理論上的問題,乃是實踐上的問題。人應當用實踐來證明真理,證明自己思想之是否真實,是否有效,是否有『現世性』。如果離開了實踐來爭論思想之真實與不真實,那麼,這種爭論完全是經院派的」,就是那種中世紀時代的脫離人生的書生和迂夫子的爭論。 換句話說,就是只有經過幾十代的經驗和實踐,人類才能知道自己對於外界的概念和認識是否正確,才能知道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除去我們感覺上的錯覺),才能知道外界以前是怎麼樣的,是怎樣發展而發現人類出來的。這種經驗日益完備:有些概念遇見了矛盾,便發生別的概念來代替他們,比較得更加正確些,就是比較得更加合乎實踐些,這樣,我們對於宇宙及其實質的瞭解,日益改良,日益接近事實。 至今許多人都還以為地球是不動的,太陽是在天上走的。如果你和野蠻人去說:地球繞著太陽轉呢,他一定當你是騙子或者癡子。至今人類中的大多數還相信魔鬼和陰間。甚至於有所謂「學者」,他們的思想居然也薄弱到這步田地,竟會去相信那種所謂靈學或降神術(Spiritism),就是扶乩請仙等等。 四、科學的逐漸發達證明客觀真理是存在 究竟我們能不能知道宇宙實在是怎樣的宇宙,還是像我們普通覺著的樣子呢,還是我們根本不能知道呢?究竟是野蠻人對呢,還是文明人對?究竟是地球繞著太陽轉呢,還是太陽繞著地球轉?魔鬼神靈是否是有的,我們能否和彼得大帝或者已經死的祖母談話?或者這些事的確是胡鬧?究竟宇宙是怎樣的?科學與迷信是否有區別? 恐怕就是駁斥唯物論的「學者」,也不能不給確定的答案:不管我們普通的感覺是怎樣,實在是地球繞著太陽轉,而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實在並沒有魔鬼神靈,請仙和扶乩都是暗示自己的神經病,是催眠術,或者是走江湖的欺人之術。既然如此,可見我們用科學的方法,的確能夠比較更接近些知道宇宙實在是怎樣。 五、如謂僅有主觀的心,則地球上未有人心之前是否一切皆不存在? 再則,如果說宇宙只對於我們是存在的,只在我們迎受他的時候是存在的,例如康德和康德派的哲學家說,甚至於空間和時間實際上也不存在,而僅僅是我們迎受外界的方式,僅僅是我們認識一切現象的方法;——那麼,我們倒要問一問:地球上還沒有人的時候,宇宙是否存在,那時候宇宙之中是否有空間和時間?那時候地球是否占著現今所占的地位,是否日以繼夜的循環不息?只要這樣一問,就可見對於唯物論的批駁,是沒有理由的。唯物論的批評家要想證明:物質本身都是唯物論哲學家的空想。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一切自然科學都是多餘的無用的。可是唯物論的批評家,卻沒有一個人敢於否認自然科學。而自然科學的發展,正在不斷的證明唯物論的哲學及唯物論的宇宙觀是真理呢。 六、主觀感覺之間既有因果聯繫,則客觀現象亦必有因果聯繫 固然,唯物論哲學的批評家之中,也有些人一方面承認科學的必要和利益,別方面卻說科學不過發見我們自己的種種感覺之間的因果聯繫,並不能知道宇宙的實質,並不能知道宇宙究竟是怎樣的。但是,第一既然我們種種感覺之間有因果聯繫,那麼,我們所感覺的那些「不可思議」的東西之間,也一定有因果聯繫。第二如果說科學只能知道感覺而不能知道宇宙的實質,那麼,這句話只能說現在及過去我們所感覺的,卻決不能說到將來,——因為將來的事物,我們現在還沒有感覺到呢。 可是科學的效力和正確,我們科學智識的切合於宇宙中的客觀現象——最好是拿科學的預言來證明。 七、科學的能預言即足以證明吾人能探知尚未感覺之物 例如,哥白尼最早發見地球及其他行星圍繞著太陽轉動,而且他們的轉動都依著一定的公律;牛頓又發明萬有引力的公律來解釋這種轉動;當他們最初發見這些學說的時候,都還不過是科學的假設,並不完全可信。但是十九世紀的天文學家萊佛黎歐[41],觀察各行星轉動時有歪斜不正的狀態,他便已經能夠坐在書房裡,拿著圖表和鋼筆,照著當時已經知道的行星的重量和速度計算便能計算出太陽系外應當還有一個行星,那時還沒有發見的,他就能計算出來:這一新發見的行星重量多少,速度多少,離太陽多遠,當時在天體裡他應當站在什麼地方;於是許多天文學家都照著他所預言的假設,用望遠鏡去窺探,果然,天文學家海萊(Halley)[42]找著了這一個新行星(海王星)。這是科學上的大勝利,亦就是唯物論宇宙觀的大勝利。 八、科學且發見宇宙間的一切物質確由原子所組成的各種原素構成 俄國化學大家孟德列葉夫[43]的著名的發明,也是這樣的科學及唯物論之凱歌。孟德列葉夫研究許多簡單的化學物體,即所謂原素的性質,如氫、氧、鐵、鉀等等,他發見一切原素之物理的化學的性質,都與他們原子的重量,即所謂原子量是有關係的。——原子的學說,古代德謨克裡德便主張的;所謂原子(atom),便是物質最小的部分;這些原子互相結合而成分子(molecule),便是各種物質原素(element)的單位,——全宇宙的一切物質都是這樣組織的。 孟德列葉夫卻將一切原素照他們原子量的輕重,順序排列起來列成一表,就是化學上所謂「孟德列葉夫氏的原子量週期律表」。他排列這表之後,便發見表中有許多空格,就以為應當還有許多尚未發見的物質原素。他假定每一空格中都還有一種原素,而且假定這些尚未發見的原素之原子量、化學性質、物理性質等等,——他說他自己深信這些新原素必定存在在宇宙之中。他所推算出來的新原素之中的一個「Helium」(氦),不久,便用了一種光線分析法(spectral analyse)發見了在太陽裡的確有這種原素。後來化學上的研究,居然將孟德列葉夫所預先推算出來的原素都發見了,或者在地球上有,或者在別的行星上有。 【注】 [37]馬赫(Ernst Mach,1838—1916),奧地利物理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哲學著作有《感覺的分析》、《認識和謬誤》等。 [38]不知主義,今譯為不可知主義(agnosticism)。否認人類能夠認識或能夠徹底認識世界的哲學學派。 [39]即恩格斯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40]即馬克思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出版。 [41]萊佛黎歐,今譯勒威耶(Urbain Jean Joseph Leverrier,1811—1877),法國天文學家,巴黎天文臺台長。曾獨立地用數學方法推算出存在海王星。 [42]海萊,今譯伽勒(Johann Gottfried Galle,1812—1910),德國天文學家。他第一個用望遠鏡發現了海王星。 [43]孟德列葉夫,今譯門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леев,1834—1907),俄國化學家,自然科學基本定律化學元素週期律的發明者之一,著有《化學原理》一書。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