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無產階級之哲學——唯物論 | 上頁 下頁
三 近代唯物論之發展(2)


  七、近代唯物論之第二源流為自然科學之發達

  現代唯物論的別一來源,便是自然科學裡的成績。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1473—1543)[25]、嘉裡萊(Galileo,1564— 1642)[26]、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27]的偉大的發見:第一說明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古代的人以為太陽為著要照耀地球而繞著地球轉的,恐怕現在大多數人還是這樣想),卻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這是人類智識上的大革命。從此我們知道了: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仿佛全宇宙都為著他而存在的,——地球不過是無窮大的宇宙裡的一顆小星,也和其他星體一樣,依照著一般的公律而轉動罷了。第二,地球繞著太陽轉,其他行星也是這樣,月亮又繞著地球轉,這些轉動,經英國大學者牛頓的發明,知道都是由於普及全宇宙的吸力公律。而且,仿佛像我們手裡拿著一根繩,繩的一頭結著一個銅錢,如果我們將繩擲動,那錢便繞著我們的手轉動,——地球及其他行星也是這樣繞著太陽而轉成一個個圓圈:吸力公律說:大體吸引小體,重體吸引輕體,如太陽之吸引地球,這就是所謂萬有引力;再則小體力求離開大體,順著直線而前進或下落,如地球力求離太陽而一直向外去,這是所謂離心力或惰性力——這兩種動力,一方面吸引,別方面求離,便使地球等永久繞著太陽而旋轉,成一圓形的軌道(如我們擲錢旋轉的時候,將手一放,那錢便略取抛物線的半圓勢而飛去,方是惰性力的作用)。

  八、培根等因自然科學中之大發明而反對形而上學

  天體的日月星辰的旋動,——這是造物的大謎,向來因為人不能解釋這種旋動的原因,便想到宇宙之間一定有一個造物主,——如今卻可以用很簡單的物理學上的原因來解釋了。雖然,牛頓自己仍舊是很信仰宗教的人,但是隨後比他更徹底的學者,卻已經能夠從他的學說裡,求得更大膽些的結論。因為受著最初自然科學的大發明的影響,有許多學者及哲學家,以英人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28]為領袖——培根差不多與斯賓諾莎同時,——都開始毅然決然的反對形而上學(玄學)——就是反對以前哲學家的勞而無功的空想——只想用自己的推想來解釋全宇宙。培根主張我們一切認識及概念的來源,並不是抽象的推想,卻應當是經驗——就是謹慎考察研究外界現象之後所得的具體結果。不但如此,除經驗與考察之外,別無任何智識的來源;就是只有我們觀感所得我們的外部感覺,耳目口鼻觸等感覺所能得的考察與經驗,是智識的來源。這一學說對於笛卡兒的「天賦觀念說」,是很大的打擊。天賦觀念是沒有的。培根以為我們所有的一切「觀念」:思想、概念、認識等,都不是天生現成的,甚至於也不是「心靈」發生時已經具有胚胎的,而是逐漸由外部感官受著外物的感想而形成的。

  九、培根的經驗為智識來源的學說,更證明人亦是普通自然界之中的一部分

  這種學說,便開了發生公開而徹底的唯物論的門。如果地球已非宇宙的中心,亦非神道所鍾愛,而僅僅是很普通的很渺小的一顆星,和別的星一樣,依著萬有引力的公律而繞著太陽轉;如果思想的能力並非天賦的特權,並非上帝所特與的「心靈」,而僅僅是如斯賓諾莎所說:一切現象的基礎之宇宙實質的一種性質;如果我們「觀念」的發生,並非奇妙不可思議的上帝所特造的,而是因為我們的肉體受著外界的影響,發生種種感覺而產生的,所以這些觀念的本身,也不過是純粹物理的原因的產物;如果是這樣,——那麼,便難怪十七八世紀時的許多哲學家都認為自然界及其公律是唯一的,人也並不是什麼例外,人雖然有許多高等的「觀念」,也不過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服從自然界的公律的。這實在已經是唯物論的真義。

  十、從此便發生霍布士等等唯物論

  十七世紀時法國哲學家嘉辛第(Pierre Gassendi,1592— 1655)[29]就已經起來提倡並擁護德謨克裡德及伊壁鳩魯的原子論,——這一學說,幾世紀來一直是受人家笑駡詛咒的。那時——十七世紀時,英國人霍布士(Thomas Hobbes,1588— 1679)[30]也已經創造了自己的唯物論哲學;霍布士之後,還有許多英國思想家宣傳唯物論,這些思想家之中,當然有些比較的不徹底,有些比較徹底。

  十一、十八世紀之法國唯物哲學——拉美德黎的「人機器」說

  然而,最明顯的,發展得最完滿的,卻要算法國十八世紀的唯物哲學,——至於何以法國十八世紀的唯物哲學發展得最完滿,我們這本書的最後一章裡,還要詳細的講呢。十八世紀上半期,法國醫生拉美德黎(Julien Offrayde La Mattrie,1709— 1751)[31]從笛卡兒的學說裡,自己研究出很徹底的唯物論。笛卡兒本來說動物與機器沒有什麼區別,動物的行動和動作,都可以用物理及機械的原理來解釋。拉美德黎卻著了一部著名的《人機器》,證明人也不是例外,因為人並沒有特別的和動物不相同的「心靈」。人的一切動作,純粹是由於物理的原因,由於外界的影響及神經系的作用。所以拉美德黎說,如果我們能夠知道人身機體極詳盡的性質及一切物質原子動作的公律,那麼,亦許我們可以「製造」出人來。至於我們人的意識,內部心理的精神的現象,拉美德黎也認為他和人的能動一樣,是物質的一種特別的根本的性質,不必解釋的。照拉美德黎的意思,物質之「能思」——能感覺能認識也和物質之「能動」一樣,很明白很不奇怪的事。能動及能思,都是物質之根本的原始的性質;所謂物質者即能思能動之物也;凡是一樣東西,要有了能思及能動的兩種特性,我們才能認識他是物質,——所以不必再往下解釋的了。

  十二、百科叢書派最先開闢真正唯物論的道路

  最詳細最完備的唯物哲學,卻在法國大革命前的思想革命家,所謂百科叢書派(「encyclopedists」)[32]的狄德洛、赫勒維齊、霍勒巴黑等的著作裡,——狄德洛等編了世界上第一部的科學的百科叢書,所以稱為百科叢書派。他們所論述的著作裡,有許多話是錯誤的,有許多現在已經陳舊了,早就因為科學的繼續發展推翻了。但是,他們的著作裡,確有許多是關於唯物的宇宙觀的名言,至今不朽的。所以這些哲學家,是現代唯物論最切近的創始人,他們的學說很值得詳細的研究。

  十三、物質的自然界之外別無所有

  法國十八世紀的唯物論哲學家,對於唯物論及物質的意義,是怎樣解釋的呢。他們以為唯物論是一種宇宙觀——認為我們外界的一切現象,以及內部的心理現象之基礎,都是自然而不是精神。所謂自然,便是外界的物理的世界,永久存在的,並非任何人所創造的自然界,——這是宇宙的基礎,一切實質的基礎。自然界之外,自然公律之外,什麼別的東西也沒有。至少,要想超過自然界的範圍,是很蠢的很沒有意思的事,難道自然界之外,還有什麼「世外的世界」,為我們的感覺及意識所不可及的嗎?

  赫勒維齊說:「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人存在在自然界之中;人服從自然界的公律,不能脫離他的束縛,甚至於在想像之中也不能超過自然界的範圍……人既是自然界的產物,那麼,在這偉大的整個兒的自然界之外,人當然不能有任何別的東西,——因為人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如果說人仿佛是站在自然界之上的,和自然界不相同的東西,那簡直是幻想罷了。」

  唯心論派所認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只是「觀念」或「精神」,至於肉體的物質的世界,不過是「沒有成熟的原料」,或是「觀念世界」之不完備的反映,壞的底稿。極端的徹底的唯心論者,簡直認為外界的一切現象,連別的人也算在內,都是只存在在我們自己的想像裡。可是唯物論者呢,卻認「外界」或「自然界」,連人也算在內,連各個人的「我」及其「觀念」都算在內,——是唯一的無疑的實質。「觀念」只是外界事物在我們意識上的反映,有的時候還往往是很不完備很不正確的反映。

  十四、物質為能動之微小分子所構成

  「物質」是什麼呢?這就是在我們意識之外的,能使我們的感官發生感覺的東西。我們要知道物質的「實質」,只有去看他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是可以研究的,因為我們日常的經驗能夠告訴我們。物質是由很少很少的分子所組成,這些分子經常的在那裡動。如果我們通常覺著某件東西是靜止著,那不過是他的分子只在內部動罷了。沒有動便沒有物質,因為動的結果,所以物質能改變他的形式和性質。

  【注】

  [25]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1473—1543),波蘭天文學家,新的宇宙體系,即宇宙太陽中心說的創立者。哥白尼關於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以及地球每晝夜繞地軸自轉一周的理論,打破了宗教神學關於上帝創造世界的無稽之談。對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有巨大的貢獻。教會曾採取宗教裁判等一切手段來摧殘哥白尼的學說。他的主要著作《天體運行》是在他逝世的那年(1543)出版的。

  [26]嘉裡萊,今譯伽利略(Galileo,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著作有《關於兩種世界體系對話》和《兩種新科學的對話》。

  [27]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英國物理學家。他建立了成為經典力學基礎的「牛頓運動定律」,還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主要著作為《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內容包括物體運動理論和關於萬有引力的討論。

  [28]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哲學家。馬克思稱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主要著作有《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新工具》。

  [29]嘉辛第,今譯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主要著作有《伊壁鳩魯哲學大全》、《對笛卡爾形而上學的沉思的第五組詰難》等。

  [30]霍布士,今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國機械唯物主義哲學家。著有《論物體》、《利維坦》、《論人》、《論社會》、《對笛卡爾形而上學的沉思的第三組詰難》等。

  [31]拉美德黎,今譯拉美特利(Julien Offrayde La Mattrie,1709—1751),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著有《心靈的自然史》、《人是機器》、《人是植物》、《伊壁鳩魯的體系》等。

  [32]百科叢書派,即百科全書派。18世紀法國一部分啟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別。他們在《百科全書》(全稱為《百科全書,或科學、藝術或工藝詳解辭典》,共35卷,1751—1780年出版)的編纂過程中團結在一起,因而被稱為百科全書派。主編是狄德羅(見本篇注16),達蘭貝爾曾任副主編。撰稿人有愛爾維修(即赫勒維奇,見本篇注17)、霍爾巴赫(即霍勒巴黑,見本卷注18)、伏爾泰、盧梭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