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⑦ | 上頁 下頁 |
巴黎會議和瓜分中國的陰謀 |
|
——進攻蘇聯的積極步驟(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滿洲事變[1]發生之後,國際聯盟[2]在日內瓦的兩次會議,已經大大的暴露了所謂國際正義公道的破產,事實上對於日本竭力偏袒。這對於無產階級是絲毫沒有什麼奇怪的。最近,國聯的巴黎會議更徹底的顯露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陰謀,而且是聯合進攻蘇聯的積極步驟。 當然,國聯本來是一個國際帝國主義的聯合會,他的一切裁兵、縮減軍備、國際仲裁等類的把戲,都不過是用所謂正義和平的假面具企圖掩飾列強自己準備戰爭,反對蘇聯,侵略殖民地的事實。列強之間的衝突在這些假面具的掩蓋之下劇烈的發展著;同時,他們共同準備進攻蘇聯的陰謀,更在一步一步的加緊。這次滿洲事變,不過把這種內幕更加顯露的表演出來罷了。日內瓦的兩次會議,英法等國還裝腔做勢的要求日本撤兵,這其實已經是用國際公道的迷魂湯,來欺騙世界的勞動群眾,替日本做個緩兵之計,替自己留個從容佈置的地步。到了這次巴黎會議,大約這種必需的佈置已經到了相當的程度,於是英、美、法一致的絕口再不提起要求日本撤兵的問題,反而表示要接受日本的提議:由國聯派遣委員團來調查所謂中國問題。 這所謂國際調查委員團[3]是個什麼東西?……日本的提議,解釋得很詳細:一、委員團將要調查的,除滿洲外,還要調查全中國的反日運動,抵制日貨的運動,調查中國種種「匪徒」(「赤匪」當然在內),調查中國當局有沒有力量保護外僑的生命財產及引起目前危局的一般情勢;二、調查中國之不履行中日條約下之義務,中國之排斥日人利益,及中日間其他千百種種之困難;三、委員團不得干涉中日直接談判,且不得監視日軍行動,要使日本有隨意採行「防衛計劃或酌量撤兵之完全自由」。這很明顯的是個「籌備瓜分中國的調查委員會」! 所謂一般情勢是什麼?就是中國工農民眾的革命的反帝國主義運動。國聯的調查委員團——英、法、美三國代表的任務,顯然是要「研究」這一般情勢:是否已經必須由英、法、美、日四國帝國主義直接來統治中國——瓜分中國。國民黨的党國軍閥雖然竭力屠殺民眾,竭力用「鎮靜堅定」政策去討好帝國主義,但是,他們的力量已經快要用盡,民眾的遊擊戰爭,革命鬥爭以至於暴動反抗的力量已在天天生長。國際帝國主義想要跟著日本也來親自動手了!日本還公開的聲明:非中國承認二十一條[4]「並另行訂立新條約保障其滿蒙特殊權益」,決不撤兵。而英、法、美同意日本提議的調查委員團,事實上就是同意這種原則,他們也各自都要來調查一下:是否可以叫中國和他們也是各自訂立新條約,「保障」他們在華的新的權益。日本申明委員團不能妨礙日本軍隊行動的「完全自由」。英、法、美同意這個申明,事實上也就是保留他們自己在遠東方面軍隊行動的「完全自由」。 所有這些,都證明國際聯盟所關心的完全只是「中國財寶的分配」,就是瓜分中國之中列強之間的分贓問題。這種分贓難得均勻所引起的衝突,並不像胡愈之[5]等所想像的:因此,美國將要援引華盛頓九國公約[6]出來干涉,英國、法國將要援引國際聯盟會章程第十五、十六條來抵制日本。不是的!這種衝突,在現在的國際情形之下,只是催促列強加緊準備太平洋的大戰。他們不要求日本撤兵,他們就是在準備自己也出兵。滿洲事變之後的兩三星期之中,英、法、美的「軍事界」偶然不謹慎的洩漏了些消息: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調動了,潛水艇隊從青島開到上海附近;法國駐在安南[7]的軍隊大部分集中邊境;英國的遠東第二艦隊將要集中華北……,自然,不久,各國的官場出來否認這些消息。那還用說麼!自來是要否認的。軍事秘密——是我們所不能知道的,這種調動武力的事實,現在一定更加緊張起來。此外,英國的某軍官曾經親自到上海軍用飛機場測繪地圖,因此「誤會」而被中國軍隊捉住,隨後又道歉釋放。所有這些,都不過是列強在遠東軍備上的行動的萬分之一的消息。現在,國聯的調查委員團,正是積極預備太平洋大戰瓜分中國的一步。 巴黎會議的另一方面的表現,就是列強積極準備進攻蘇聯的戰爭。美國對於滿洲事變的態度,一直是十分曖昧;可是黑龍江省城失陷之後,屢次說到日俄衝突爆發的危險,這裡的言外之意是很明顯的,而且美國間接表示不放棄「門戶公開」政策[8]之後,經過幾次日美外交部的秘密換文,就不再做聲,這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也很容易猜得出來。不但如此,正在這個時候,美國代表提議不必限期令日本撤兵。國際聯盟也正在日本兵隊進攻並且佔據黑龍江的時候,正在日本向蘇聯挑釁的時候,議決不限期撤兵,國聯會上對於黑龍江被占的事變,差不多一句話也不說。這種態度,當然很可以心領神會的了!總之,巴黎會議的態度,表示英、美、法、日正在積極的進行著進攻蘇聯的戰爭準備。 帝國主義的戰爭危險和進攻蘇聯的戰爭危險是在一天天的接近了! 原載1931年12月3日《紅旗週報》第25期 署名:範亢 注釋 [1]滿洲事變,見本卷第149頁注②。 [2]國際聯盟,簡稱國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它宣稱以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為目的,實際是帝國主義國家推行侵略政策的工具。國聯于1920年1月成立,總部設在日內瓦。1946年4月解散。 [3]1931年12月,國聯理事會議決成立由英、美、法、德、意五國派員組成調查團,於次年3月來華調查日本侵佔中國東北的「九一八」事件。這個調查團稱為國際調查委員團,團長為英人李頓,故又稱李頓調查團。 [4]二十一條,是日本帝國主義於1915年1月18日向袁世凱政府提出的旨在獨霸中國的秘密條款。全文共五號,二十一條。前四號主要內容為: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特權以及日本在南滿和東蒙的特權。第五號則要求控制中國中央政府的政治、軍事、財政等權益。袁世凱除第五號聲明「容日後協商」外,其餘都加以承認。由於中國人民一致反對,日本的陰謀未能得逞。 [5]胡愈之(1896—1986),浙江上虞人。1914年入商務印書館編輯所工作,此後,長期從事文化出版工作。1928年流亡法國,入巴黎大學國際法學院學習。1931年歸國,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中,團結進步文化人士,進行抗日救亡活動。建國後歷任國家出版總署署長,文化部副部長等職。 [6]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比、中、法、意、日、荷、葡九國在華盛頓會議上共同簽訂了一項《關於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即所謂華盛頓九國公約。公約提出「中國門戶開放」、列強在華利益「機會均等」,主要反映了美、英和日本帝國主義在侵略中國問題上的矛盾。 [7]安南,今越南。 [8]「門戶公開」政策,即美國國務卿海約翰1899年9月提出的對華門戶開放政策。美國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租借地及「勢力範圍」,使其分沾侵略利益;還要求中國內地全部開放,使外國人享有投資權利。以後,美國一直推行「門戶開放」和「機會均等」的政策,不斷擴張其在華勢力。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