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⑦ | 上頁 下頁
中國革命戰爭的組織和領導問題(1)


  ——長沙戰爭的教訓和蘇維埃根據地建立的任務(一九三〇年十一月二日)

  一

  中國現在革命運動發展的形勢,正是「從工農群眾部分的革命行動進到革命的總進攻的過渡時機」。當前具體的事實裡面,我們可以看見現在革命運動的特點:(一)城市工人階級的鬥爭,雖然還沒有發展到充分的力量,足以襲擊帝國主義國民黨的整個統治,可是正在更加劇烈和日益高漲起來。(二)農民運動的發展和力量,也有各地方不平衡的現象,有些地方剛在開始農民的遊擊鬥爭,有些地方卻已經能夠推翻當地的國民黨政權。(三)而且紅軍戰爭的主要區域,已經進到規模擴大的反對帝國主義軍閥的正式戰爭,跟著軍閥這種戰爭的開展,軍閥軍隊裡面的兵士的革命嘩變和響應紅軍的運動,也正在日益擴大,——這樣,部分的說來,軍閥混戰已經開始變成革命戰爭。(四)蘇維埃區域的逐漸匯合,要從零星散亂的各地方革命政權的樹立,進到建立蘇維埃的臨時中央政權,來指揮組織革命的戰爭,集中革命勢力,——用統一的革命的蘇維埃政權去和反革命的國民黨政權對抗,去領導起全國的革命運動,為著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的勝利而鬥爭。

  因此,中國共產黨在這種具體的形勢之下的最主要的鬥爭任務,就是:一方面,鞏固和發展各蘇維埃區域,集中農民鬥爭的力量,加強無產階級對於工農紅軍的直接領導,建立蘇維埃根據地的臨時中央政府,去組織革命的戰爭——爭取一省幾省的首先勝利;別方面,同時積極的擴大中心城市工人群眾的鼓動和組織工作,發動並且領導全國反動統治區域裡面各種方式的群眾的革命鬥爭,爭取廣大的勞動群眾,來積極準備武裝暴動,以加強並且鞏固無產階級對於農民戰爭的領導權。這兩方面的任務,絕對不能夠互相割離起來,自然,更不能夠互相對立起來;恰好是相反的:這兩方面的任務,應當密切的互相聯繫互相配合。中國共產黨現在所有的,是一個整個的任務,就是堅決的去領導群眾鬥爭達到蘇維埃政權在全國的勝利;這在現在的形勢之下,就明顯的是怎樣運用正確的策略,去促進群眾局部的革命行動進到革命勢力對於帝國主義國民黨統治的總進攻問題。城市中心的積極準備暴動和蘇維埃區域的組織革命戰爭,只是這個總任務的兩方面。同時,這兩方面的中心?,都在於無產階級對於農民戰爭的領導權,都在於共產黨爭取廣大群眾的任務。

  對於城市中心爭取廣大群眾來積極準備武裝暴動的問題,中國共產黨應當有更深切的認識,——將要另外有一篇文章來解釋。我們這裡,首先要特別說明的就是農民戰爭的開展和勝利,尤其是蘇維埃政權普遍到全中國的鬥爭,必須有勝利的城市無產階級的暴動來完成。可是,這已經是無產階級對於農民戰爭領導的更高的階段。現在,我們要詳細的來解釋:組織現在已經開始的革命戰爭的問題。這是目前無產階級實行對於農民戰爭領導的具體問題;而且只有正確的解決目前組織革命戰爭的任務,以及城市工人鬥爭和革命戰爭互相聯繫的實際任務,方才能夠使無產階級對於農民戰爭的領導,從現在的階段更順利的更迅速的進到更高的階段。

  二

  無產階級對於農民戰爭領導的現在階段的情形是怎樣呢?

  首先,我們就要講到長沙戰爭的意義。一九三〇年七月底紅軍佔領長沙,八月初退出長沙,而集合紅軍第三、四、五、八軍四軍的力量再進攻長沙,直到九月底停止進攻止,——這次戰爭,我們稱他叫「長沙戰爭」。長沙戰爭的意義是:第一,他的爆發和經過,顯然是在全國革命高漲的背景之上。長沙戰爭雖然暫時沒有得到勝利,可是,他的意義是非常偉大的。當時,正是蔣介石和閻、馮、汪的軍閥戰爭[1]進行得非常劇烈的時候:全國大城市的工人鬥爭日益高漲;許多地方的農民,繼續擴大自己反對軍閥混戰、抗租抗稅的鬥爭,進到遊擊戰鬥的武裝衝突;許多地方軍閥軍隊裡的兵士實行嘩變,反對軍閥混戰,同情紅軍,以至於直接投到紅軍方面來;其他區域的紅軍,如鄂西、鄂東北、贛東北、贛西南、閩西、東江的紅軍,都正在發展和擴大;甚至於河北省的南部也發生紅軍的組織,當地還有許多紅槍會[2]的群眾表示不滿意自己的首領,要求改變紅槍會的名稱,改做紅軍,「請共產黨來領導」。這種情形之下,長沙戰爭的爆發,決不是簡單的「農民遊擊隊攻城」,決不是革命高漲前夜偶然的一次比較巨大的遊擊戰鬥。不是的!他已經是全國革命高漲進一步發展的表現。第二,因此,長沙戰爭之中,湖南省城十天的蘇維埃,已經是新的革命爆發的「進兵戰鬥」。廣州暴動的失敗,是在一九二五——二七年革命的末期,當時是全國革命高漲的形勢已經開始過去的時候,所以他成為「退兵的戰鬥」。現在,從廣州暴動以來三年的革命鬥爭,已經走到新的高漲:城市工人鬥爭挫折的狀態已經恢復過來,從一九二八年下半年的全國郵政罷工,上海法租界電車、自來水的罷工之後,到一九二九年五一、五卅的示威,這一過程,是表現得很明顯的;一九二九年八一前後全國群眾「擁護蘇維埃」的示威運動,就開闢了革命新的高漲的發展;今年一月到五月各大城市工人鬥爭的大大開展,尤其是紅色五月的全國群眾運動,以及隨後各地的罷工鬥爭,都在日益劇烈,時常發生工人群眾和警察、巡捕、軍隊的武裝衝突。農民鬥爭的廣大發展,不但傳播到西北的回民暴動,滿洲、高麗[3]農民的遊擊戰鬥,不但北方紅槍會、大刀會等群眾運動之中共產黨的影響日益擴大,而且從廣州暴動時期保留下來的共產黨所領導的農民遊擊鬥爭的力量,繼續發展,經過去年八一運動,開展成為擴大的農民戰爭,擴大了許多蘇維埃區域(現在已經有三百餘縣),從遊擊隊之中創造了很大的正式紅軍(極嚴格的計算,也有十萬人以上)。這些工農運動的發展,領導著貧民小資產階級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領導著兵士群眾以及一般勞動群眾反對軍閥混戰的鬥爭,而日益前進。長沙十天的蘇維埃,正表現著這些革命勢力的高漲,已經要在一個工商業行政中心樹立蘇維埃的旗幟,來綜合全國的革命運動,而促進新的革命爆發。這種英勇的企圖,雖然暫時沒有成功,可是很明顯的,他預先警告著新的革命的將要來到,他是新的革命的「進兵戰鬥」,——他像戰爭之中的先鋒隊伍一樣,有前哨的作用,就是革命方面刺探反革命統治的鞏固程度,而企圖建立穩定的革命陣地,以便於革命戰爭的向前進展。第三,長沙戰爭是中國勞動群眾反對軍閥混戰的鬥爭更高階段的表演;長沙戰爭之中明顯的表現著「中國軍閥混戰開始局部的變成反對軍閥的革命戰爭」。客觀的政治形勢的開展,那時候正是各地民眾反對蔣閻戰爭日益劇烈起來,兵士群眾拒絕開到前線上去,農民和一般勞動者開始反對拉夫拉車,拒絕交納稅捐,而城市工人和他們的鬥爭,正是這種反對戰爭的總運動之中的組織和領導力量。當時的長沙戰爭,就在兩湖具體的集中所有這些各種方式的運動,形成「以革命戰爭消滅軍閥混戰」的實際行動。——長沙戰爭之中,最初,何鍵[4]的兵士整團整團的投到紅軍方面來;後來蔣介石的教導師的一團兵士實行革命的嘩變,歸到紅軍裡去。至於這一戰爭的勝利是全國反對軍閥混戰的勞動民眾所希望,——那更是不用說的。中國共產黨主觀的策略方面,一九二七年十月,就對於國民黨和奉天軍閥的戰爭,發出「變軍閥戰爭為反對軍閥的戰爭」的口號,這種原則上的決定,領導民眾對於國民黨軍閥戰爭確定自己的革命的立場;所以中國反革命危機的重新深入,經過一九二九年初的蔣桂戰爭[5],而爆發一九二九年九月的蔣馮戰爭[6],——國民黨改組派[7]參加戰爭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就能夠實行把這一口號作為群眾鼓動的緊急口號。長沙戰爭之中,我們看見這一個口號(「變軍閥混戰為反對軍閥的革命戰爭」的口號)開始局部的變成事實。長沙戰爭的結果,雖然不是蘇維埃政權在長沙鞏固的存在,然而卻是中國工農群眾和帝國主義國民黨之間開始規模擴大的用正式軍隊交戰的革命戰爭。今年十月間,國民黨政府在列強帝國主義指揮之下,開始大規模的進攻蘇維埃區域和紅軍,這正是這一革命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因此,長沙戰爭的意義,是在全國革命高漲發展到「從工農群眾部分的革命運動走向革命的總進攻的過渡時機」,那綜合一切革命運動於蘇維埃旗幟之下,去推翻國民黨反革命統治的新的革命爆發,一天天的接近,他就是這種新的革命的「進兵戰鬥」,他開始把軍閥的混戰,局部的變成反對軍閥的革命戰爭。

  三

  長沙戰爭之中,無產階級對於農民戰爭的領導情形怎麼樣?

  這裡,我們開始來研究長沙戰爭的教訓。

  長沙戰爭之中無產階級對於農民戰爭的領導,是已經表顯出來。一方面,我們已經看見長沙戰爭之前,中國重要城市的工人鬥爭已經是在日益高漲,領導起各地種種方式的農民鬥爭,尤其是蘇維埃區域的紅軍發展。別方面,我們看見長沙戰爭之中的紅軍,已經是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能夠組織廣大的幾百萬工農群眾在自己的周圍,能夠有鮮明的政綱: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和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自己分配,能夠堅決的打倒國民黨的政權機關,而建立工農兵會議(蘇維埃)的政權。長沙戰爭之中的紅軍固然是三年來土地革命運動農民遊擊戰鬥裡面產生出來的,這次規模擴大的正式戰爭,固然主要的還是農民戰爭,可是,的確已經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然而,這裡無產階級的領導是否進到了更高的階段呢?——這卻還沒有。當時,重要城市工人鬥爭的力量,還沒有到可以起來襲擊反革命的整個統治的時候。當時還沒有城市的武裝暴動勝利而領導起這個偉大的農民戰爭,以開始革命在全國勝利的局面。那時候的形勢,正是開創更大規模的「一省幾省首先勝利」的局面。當然,這明顯的指示出「過渡時機」的特性,這種局面,可以並且應當創造開始全國勝利形勢的前提和條件。部分的說來,也就可以並且應當幫助重要城市造成武裝暴動形勢的前提和條件,可是,就拿「過渡時機」的事實基礎來說:長沙戰爭之中,無產階級經過自己的政黨和紅軍,去領導農民戰爭,是否完全實行了應當做到能夠做到的任務呢?——亦還沒有。這卻是長沙戰爭教訓的最重要的方面。

  無產階級的領導農民戰爭,在中國的條件之下,可以分得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無產階級經過自己的政黨和紅軍,在城市之中還沒有暴動形勢的時候,就去領導農民戰爭的發展,創造「一省幾省首先勝利」的基礎而日益擴大紅軍的勢力。第二階段,就是無產階級用自己在重要城市之中的勝利的暴動(同時,指揮著農民戰爭裡面產生的紅軍來幫助自己),領導起農民戰爭,而「完成」革命的勝利,——就是不但鞏固「一省幾省的首先勝利」,而且從局部的革命戰爭進到全國範圍的革命戰爭,不但開始革命總進攻的局面,而且得到最後革命總進攻勝利的第一步。

  長沙戰爭之中,當然還沒有這個更高的第二階段開始的形勢,可是已經明顯的是第一階段形勢充分發展的局面。現在我們所要研究的,正是在這種階段裡無產階級領導的實際教訓。

  長沙戰爭沒有能夠得到重要城市無產階級暴動的領導,這是客觀形勢的緣故。至於長沙戰爭之中,無產階級領導紅軍戰鬥的缺點和錯誤,那就是主觀策略的問題,所以這裡的教訓對於現時以及最近將來組織革命戰爭的任務,有非常重大的實際意義。

  長沙戰爭的教訓,第一是工農紅軍的許多部隊沒有很好互相配合的行動。

  長沙戰爭的初期——第一次佔領長沙的時候,只是工農紅軍第五軍(彭德懷[8]部隊)的行動。當時可以加入戰爭的紅軍部隊,可以牽制敵人的其他武裝勢力,並沒有統一的指揮機關,來調動和佈置。後來,第三、四、五、八軍,以及其他部隊(農民赤衛隊等)雖然集中起來,統一指揮,再來進攻長沙,可是,鄂西的第二、六兩軍,鄂東北的第一軍,贛東北的紅軍(方志敏[9]部),仍舊不能歸到統一的指揮機關之下,因此,他們的行動,也不能更適當的和進攻長沙的紅軍互相聯繫和配合。

  長沙戰爭的教訓,第二是工農紅軍沒有鞏固的後方和蘇維埃根據地。

  長沙戰爭之前,湘鄂贛邊境的紅軍勢力和群眾鬥爭曾經有擴大的發展。但是,這裡的蘇維埃政權還沒有能夠鞏固的在後方一切縣城建立起來,使進行大規模戰爭的紅軍,有穩定的大本營,有更有組織的供給、運輸、探報的系統。只要看:五月六日,紅軍第五軍攻下平江縣城,農民群眾有十萬以上的人參加,但是,平江縣城只占了兩天;五月十五日,紅軍和農民群眾八萬人攻下修水縣城,亦只占了兩天就又退出;五月二十三日,紅軍第八軍和農民九萬人攻下萬載縣城,但是,因為要去打瀏陽,又是只占了三天就放棄;六月七日,紅軍和十萬農民攻下瀏陽縣城,雖然成立了縣蘇維埃,可是,仍舊只占了五天便退出。這樣,直到七月二十七日第一次攻下長沙,這期間的詳細情形雖然還沒有知道,可是,一般的策略可以從上面所說的事實推想而知。就是沒有堅定的完全肅清蘇維埃區域裡的反動勢力,以至部分的反動政權的方針,以至於沒有造成鞏固的革命的後方——蘇維埃根據地。

  長沙戰爭的教訓,第三是紅軍進攻的行動,沒有能夠和長沙城內的群眾鬥爭充分密切的聯繫起來。

  長沙是湖南的省城,雖然還不是無產階級的中心城市,但是已經是很重要的行政中心,並且已經有不少的工人群眾。紅軍進攻長沙的時候,工人自動的起來響應,而共產黨的組織力量太弱,沒有能夠充分的領導。尤其是第二次進攻長沙的時候,城內有十八個電汽工人因為響應紅軍並且破壞電網而被屠殺。而當時城裡已經沒有共產黨的組織。這自然是非常之大的缺點。

  長沙戰爭的教訓,第四是仍舊暴露著許多遊擊戰爭的散亂性質,並且沒有充分的布爾塞維克的領導。

  長沙戰爭之中,紅軍雖然能夠在党的領導之下,堅決的認清建立工農蘇維埃的主要目標,可是農民群眾之中共產黨的領導作用還是太不充分,以至於部分的表現「反對城市的意識」。這種遊擊戰爭的散亂狀態,甚至於反映到紅軍的領導機關:第一次佔領長沙之後,紅軍的作戰計劃是極不完備的,甚至於普通的探報系統都沒有建立完全,因此,不但沒有堅決實行進攻的戰術,繼續擴大敵人兵士裡的革命鼓動,完全擊潰敵人的力量,反而使敵人的軍隊能夠很容易的奪回長沙。就是第二次進攻長沙的時候,也暴露紅軍裡面布爾塞維克党的領導還不十分充分:陳獨秀托洛茨基派[10]的分子,居然能夠違抗紅軍的總動員令,而破壞總進攻的局面。這裡更明顯的表示:保證無產階級政黨在紅軍裡的最高威信的萬分必要。

  因此種種錯誤,長沙戰爭的失敗是有主觀上的原因的,——自然,這次戰爭失敗的客觀原因,亦是很多。

  總之,長沙戰爭的教訓告訴我們:長沙戰爭雖然已經不是簡單的遊擊行動,可是,他還帶著許多遊擊戰鬥散亂性質的殘餘;長沙戰爭雖然沒有能夠勝利,沒有能夠成為更有組織的勝利的革命戰爭,可是,他的確開始了規模擴大的正式的革命戰爭;他充分的表現出,「過渡時機」的現象;現在,他的教訓是要求無產階級經過自己的政黨,去極大的加強對於農民戰爭的領導,就是堅決的建立蘇維埃根據地,鞏固革命的後方,而認真的來組織已經開始的革命戰爭——有計劃的、有系統的、集中的、鞏固的向前發展——擴大「一省幾省首先勝利」的基礎。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