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⑥ | 上頁 下頁 |
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問題(1) |
|
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問題(1)(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我們明瞭了中國的土地關係和他的狀況,以及商品經濟發展的情形,我們就可以研究帝國主義侵入中國之後發生了什麼結果。中國的鄉村經濟,每一個省份,或幾個縣份,都各自形成比較獨立的地方市場。在這樣的一種基礎上面,在清王朝的時候便有了督府的制度,這種制度,完全是封建的政治的上層,是地主紳士的政權。在商業資本發展的過程中,可見到地主紳士的剝削階級更進一步的兼營商業和擴展高利貸,加強剝削,同時便發生各個地方市場間的競爭。在這種趨勢裡,我們只見到商業資本的發展,並沒有看見有多少新式工業的發展。——中國經濟的自身,並沒有像歐洲的國家,如英國等,達到中國「自己的工業革命」。在中國發見工業品多是從外國輸入的。 我們接著中國的鄉村土地關係和地方市場,講到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這裡便有兩個特別的市場要說。一種是所謂「洋場」商業,就是和外國商人直接來往的通商口岸;一種是華僑商業。通商口岸的商業及華僑商業的發展是對於中國的經濟很有關係的。 有了通商口岸之後,如上海、天津等地,這些通商口岸就成為一個中心,從這種中心地點出發,外國商人銷售他們的貨品,同時也就在這些地方,集中中國內部各地的出產,吸收中國鄉村的原料。 再則,國外通商之後,中國的商人各聚一些資本,國內沒有投資的場所,他們便帶了些資本流到外洋去,流到南洋群島、菲列賓[1]、馬來[2]、新加坡、安南[3]、暹羅[4]、緬甸、爪哇[5]、檀香山等地,到外洋去的許多是赤手空拳的苦力。但是,有一部分是帶著資本出去的,當然在整個僑民的數目裡是並不多,是很少的一部分人。這些到外洋去的許多僑民之中,有一部分,他們慢慢地積聚起來,成為很富有的人,這部分人對於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有很大的作用的。 一、洋場商業的發展 上海——我們俗話是稱他做「十裡洋場」,這種洋場的發生,對於中國全國的人民,都是一種「極新鮮」的現象。這種洋場的開闢,使得中國的手工業、家庭工業極端的破產,並且使這些舊的手工業,改頭換面的組織起來,使他們能夠適合於新的關係。譬如廣東的雕刻象牙以及繡花手工,江蘇、浙江等處的絲行繭行,福建的漆器,江西的瓷器等等,都要適當「國外貿易」,適當中國國內市場的新需要,因此,手工業資本逐漸集中,差不多都改變成為大資本的附庸組織,生產的多寡都受商人的支配,如其不能這樣的改組,那末就一定破產。舊有的各種商業,如木材、茶商、絲商、布匹等等,都是各省之間的互相交易。有了通商口岸之後,就改換了形式,逐漸變成「內地」與「洋場」之間的貿易。再則,從前是地方上的紳士指揮各地之間的貿易:如北方之皮貨,南方的繡品、瓷器,漢口一帶的土布,廣東的糖,以及南貨等等(南貨鋪是專運內地所沒有的雜貨,大都是沿海一帶的產物,是農漁的產物,稍稍化費一些手續,粗糙製成的生製品),都在巨商紳士的支配之下。這些貨物的來往,自從有了通商口岸之後,都是集中到這些口岸去,去適應這個口岸。因為有了這種集中,有了「新的組織形式」,所以就在這種集中的過程裡產生出「買辦 這樣變動的過程裡,我們看見的現象是什麼?就是從前最大」來。的市鎮,有許多是消滅了,或衰敗了。譬如,中國舊時候有所謂四大鎮:漢口、朱仙鎮、佛山鎮、天津衛,是中國從前僅有的國內貿易的大市場。除了這些市鎮之外,各省的都會也是商業的中心。至於北京更是重要的市場,十八省都有會館,一切重要的日常用品,如米糧、南貨等等,都靠到北京去做官的那些京官的,因為是個政治的中心,聚居的人口稠密,又和各地都有關係,也就成為一個很大的商場。崇文門的稅關已經設立了很久,這個稅關的收入,辛亥以來一直是北京政府的一個重要財源。五六十年以來,因為有了新的通商口岸,有了許多變動,可是沒有統計。我們就把郵政局的粗陋的統計來引證一下,也可以見到許多從前繁盛的城市,現在的人口,減少得非常之厲害。譬如西安府,從前是一個大都會,二千年來,做過好幾次中國的京城,可是近三十年來,人口一天一天的減少,商業也是非常衰落。佛山、開封等地也是如此,山東、山西許多市鎮縣城也是一樣。可是通商口岸,人口增加得非常之快,譬如上海、青島、天津……等等地方。上海在幾十年前,不過是一個荒涼的小村,可是現在至少有二百萬以上的人口,現在他不僅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地方,而且是遠東方面最主要的港口,他的意義,比日本的東京還重要些。因為他集中從南洋群島起到日本、青島間各地的商業。 二、華僑商業對於中國的關係 開始雖然是一部分商人紳士帶著資本出洋,但是在這一部分人裡面,生長出大資本家的階層。他們到了一定的時期,他們的資本積聚到一定的程度,就投到中國來。他們投回中國的資本的用處——投資的方式,是很廣泛的,不一定是投入工業裡面。他們之中,有些每年只能寄幾塊錢到中國,有些幾十塊、幾百塊錢寄回來。可是不論他的錢有多少,一般的對於中國是很有影響的。最大的影響,便是對於匯水上的幫助,使通商口岸的銀行錢莊,能夠增多流通的資本,可以借出去,做收買原料、絲茶等,以及放債,借給工廠等,幫助市面上的活動。再則,華僑寄回來的錢,大部分是用去買土地的,如廣東的華僑資產階級就是如此,在廣東的中路……順德、中山一帶,這一類的土地很多。華僑資本的影響是很大的。據一九二六年《遠東工商業資本》雜誌上說,華僑由國外匯入的款子,每年至少有二萬萬元。這樣大的數量對於中國的商業當然是有相當的影響。這樣,通商口岸形成了新的市場,使內地的資本集中到通商口岸來,而華僑資本的回國,又增加這些通商口岸的商業上的意義。這是中國資本主義關係發展裡的重要的事實。可是,很可以使我們注意,就是——這樣的發展裡,並沒有多大工業的發展,即使有一些,也是非常之少的。這些資本都是大部集中在商業一方面,這樣的集中,只是去適合帝國主義的剝削:如這些資本都是用在開設洋貨鋪、絲茶公司、麵粉洋行等等。這種商業的發展,是範圍很大,而且發展得很快。 三、中國的國外貿易 在六十年來的歷史上,是一天一天的擴大的。這種情形,可以在海關的統計冊上找得出來。這種貿易的擴大,並沒有因為戰爭,軍閥的內戰等等的原因有什麼縮減。中國的資產階級總是注意「入超」,孫中山便造出一個理論,說:如其我們輸出的只有十元,而輸入的有二十元,那末我們便有十元的金錢流出去,這樣外國人便將中國人的錢都吸收去了。其實這種分析是太簡單了。可是就是許多共產黨員也迷信這種分析。其實,只說什麼入超出超是不明顯的,譬如英國、日本都有入超的時候,特別是英國,我們要看出入口貨的物類。注意輸出是什麼,輸出到什麼地方去,輸進的是什麼東西。在中國的入口貨裡面,我們特別要注意到煤油、紗布、火柴以及其他工業品的入口,這些貨物是一天一天的增加。這種貨物入口的增加,是表示中國的消費者,都日益要靠外國貨品的供給。雖然中國自己這類的工業也有一些,如火柴、肥皂、香煙等,但是有許多日常需要的東西,完全要靠外國貨的。並且這種對外貿易,在最近的十五年中,有些極可注意的事實,便是米麵入口的增加。這是一件「奇特」的現象,中國本來是個農業國家,本來應該是中國能夠供給別個國家。可是十五年來的現象,米麥的入口一天一天多起來,如上海、廣州等地有外國來的米:東京米、朝鮮米、安南米等等,天津有美國來的麵粉。有個北京政府的美國參贊說:如其由陝西運一擔麥子到上海,要比從美國加利福利亞運來的貴七倍價錢,並且還不一定能夠運得出來。這是中國的環境,內部的矛盾,和帝國主義的侵入,使得中國的農業恐慌,沒有一刻停止,而是一天一天更加深入。就是年成好,也不能救濟這種狀況。戰爭的暫時停止也是如此,只有商人買辦等能夠多得一些利息,對農民並得不到好處,有時使他們受迫得更凶些,因為要乘年成好的時候,繳還舊欠等等(欠的租或欠的債),受著更厲害的壓迫。 這些現象,可以標明出國外貿易,對於中國的影響。這種貿易,好像一架極大的極有力的機器,他擠下了許多小小商人,而在各處栽培了許多財閥,許多大商店、公司、高利貸的機關。 這樣的國外貿易,以及關稅的關係,阻止華僑資本投到中國的工業裡去。因為這種貿易和關係,只能使中國發展買辦的商業,或者將資本投到土地上去。並且現在這種買辦商業也是在縮小。從前開設先施、永安公司[6]是很有利的,現在是已經有了幾個大的,就發展不開了,得不到什麼利益了。南洋的華僑資本家,他們就在南洋經營起來,不再如從前那樣,將款子都匯回來。回到中國來的人也是很少很少。在南洋經營的現在很多,顯著的有陳嘉庚[7]的橡皮公司等等,其他有糖蔗農業之類。這些在南洋已形成特別的一種階層。現在在南洋的華僑,好像歐洲的猶太人。現在南洋有三等人:一等是英、荷、葡等國的帝國主義,一種便是中國的商人,再便是土人。譬如暹羅,那種住在城市裡的人,大都是中國人,不但商人是中國人,手工業者也都是中國人。華僑的數量是不斷的增加的。 這些發展之中,我們看見一種傾向,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商業資本畸形的發展。這種傾向的表現,一方面是天津、上海……等地洋場商業的發達,另一方面是國外華僑商業資本的發達。華僑商業發達的過程裡,他們也曾傾向回到中國來經營工業。所以在現時,我們可以見到中國比較大一些的工業,至少有一半是華僑的資本,如南洋煙草公司[8]、廣生洋行等公司多半是華僑資本家開的。廣東幾條鐵路的資本,也是如此[9]。這種商業,我們可以說他相當的推動了中國的工業化。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