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⑥ | 上頁 下頁
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與東方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日)

  在1914—1918年帝國主義戰爭之後,在這種千百萬人的血腥大屠殺之後過了十年,現在我們又聽到「宣佈非法戰爭」,召開「裁軍」問題會議的聲音,這是帝國主義者在國際社會民主黨[1]支持下進行的狂熱宣傳。我們還聽到形形色色和平主義者的虛偽空談。難道這不是對勞動群眾的十分卑鄙的欺騙嗎?!實際上,帝國主義者每日每時都在進行武裝,都在準備歷史上真正空前未有的毀滅性戰爭,因為戰爭是與資本主義分不開的。只有通過消滅資本主義,即推翻資本家階級,推翻全世界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建設社會主義,消滅階級,才能「消滅」戰爭。在爭奪市場的鬥爭中,帝國主義列強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帝國主義者在第一次大戰之後,在社會民主黨的支持下,通過加強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爭得了資本主義的局部穩定,接著到來的是「資本主義經濟超過戰前水平的時期」。這個新時期更加加劇了生產力的發展與市場的縮小之間的矛盾,使得帝國主義戰爭、巨大的階級搏鬥和殖民地反對帝國主義的起義的新時代必然產生。同時,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引起的俄國十月革命以及這個革命的勝利使得無產階級專政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起來,在世界歷史上開創了新的時代,即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創造了同1914—1918年戰爭產生時的條件截然不同的嶄新條件。

  這些新條件就是:第一,蘇聯的存在,它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大大加強,即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唯一祖國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國家在加強;第二,近十年來,東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千百萬群眾奮起反對帝國主義,過去沙皇殖民地的東方各民族獲得解放,中國革命的動盪局面大有好轉,印度無產階級反對英國帝國主義的鬥爭和同本國民族改良主義資產階級爭奪解放運動中的領導權的鬥爭在加劇,在非洲、阿拉伯(摩洛哥、敘利亞等)殖民地的被壓迫人民的起義不時地爆發;東方的一切革命勞動者日益把自己的鬥爭與國際無產階級,首先與蘇聯聯繫在一起。正因為如此,導致整個世界劃分為兩個陣營——一方面是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另一方面是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被壓迫民族聯合在其周圍的蘇聯——的主要矛盾要比帝國主義列強本身之間的矛盾更大。為了消滅蘇聯的蘇維埃政權,為了無限制地控制自己的殖民地、特別是尚未瓜分完畢的中國而進行的鬥爭,為了可以利用這些國家的巨大原料資源和銷售市場而進行的鬥爭,對於國際帝國主義資產階級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當前可能直接產生新帝國主義戰爭的危險的基礎。

  在這種情況下,顯然帝國主義千方百計地竭力準備發動新的帝國主義大屠殺,這種大屠殺將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將是死死抓住自己獵獲物不放的「老」帝國主義者和無論如何要把這些「肥美」獵獲物奪到自己手中的「新」帝國主義者之間的鬥爭。在未來的戰爭中,殖民地的作用要比第一次大戰中大得多,因為在第一次大戰中殖民地幾乎僅僅起了戰爭「對象」的作用,被獵取者的作用,而在未來的戰爭中殖民地不僅能夠通過革命反抗帝國主義,而且已經有共產國際領導的國際無產階級作為自己的領導,有蘇聯作為自己真正的同盟者。在第一次大戰中,帝國主義者由於第二國際[2]的叛變而能夠保證自己有「安寧的後方」,而這次他們就必須不僅考慮到本國的革命無產階級,而且要考慮到昂首闊步前進的殖民地勞動群眾。

  大家知道,在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中,協約國[3]利用了印度人、安南人[4]、黑人等的「有色軍隊」,甚至把中國拉入這場戰爭,使用中國苦力來挖戰壕,而德國則把土耳其拖入這場帝國主義大屠殺。而現在,帝國主義者在「野蠻的」東方和殖民地更加「熱心地」傳播自己的「軍事文明」,因為他們非常懂得,這一次他們不受懲罰地利用「有色軍隊」就不行了。為了進行戰爭,現在不僅必須通過收買社會民主黨領袖來壓制無產階級,加強國內的反動,利用法西斯主義等等,而且必須保證已經對帝國主義世界發起攻擊的殖民地奴隸們馴服忠順。對中國革命進行軍事干涉,對摩洛哥、敘利亞的起義者進行討伐,在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加強軍事防衛,在新加坡、菲律賓群島建設軍港,在滿洲[5]增加日本軍隊,美國公開支持拉丁美洲的國內戰爭(在尼加拉瓜、墨西哥等國),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帝國主義者在竭力動用武裝力量鎮壓殖民地起義的同時,還注意在殖民地領土上建立軍事基地。世界經濟中心轉移到美國,作為金融資本國家衝突中心的英國和美國之間的矛盾在加深,這就使得英國、日本和美國的帝國主義者更加努力在很可能成為未來戰爭的戰場的太平洋地區加強自己的軍事戰略據點。

  帝國主義者在竭力保證在殖民地也有「安寧的後方」的同時,還盡可能利用落後的「有色軍隊」充當戰爭的炮灰,顯然,他們不僅採取武裝鎮壓殖民地起義和在東方戰略據點進行戰爭準備等行動,而且還不斷收買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資產階級各階層。中國大革命震撼了整個亞洲大陸,促使千百萬農民群眾在無產階級領導下奮起鬥爭,這就不僅迫使中國本身的民族資產階級、而且迫使印度等經濟上比較發達的殖民地的民族資產階級或者走上公開反革命的道路,或者採取明確的民族改良主義立場,即明顯反對工農革命解放運動的立場。這樣就使得帝國主義者有可能進一步加強自己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陣地,加緊對它們的剝削。帝國主義者還以「自由主義政策」的言詞討好民族資產階級(美國對華政策),企圖把它不僅變成自己的鎮壓殖民地革命的工具,而且變成準備戰爭的工具。

  在同蘇聯的關係方面,帝國主義者也在加緊準備讓自己這個新工具——民族資產階級起到誘使殖民地和實際上的附庸國不同蘇聯結盟的作用。在中國國民黨白色恐怖制度「勝利」之後,印度自治運動派全國會議[6]歡迎南京政府,這不是偶然的;胡漢民[7]在訪問倫敦之後會見了基馬爾[8]—帕沙,他大力散佈謠言說基馬爾讓他警惕「蘇聯在中國新疆的陰謀」,「蘇聯政府在蘇聯本國對穆斯林人民的壓迫」。英國支持阿富汗的反動暴亂,英國在西藏的勢力得到加強,日本把內蒙的王爺組織起來,所有這一切都說明,帝國主義者竭力利用殖民地的反動分子來準備反蘇戰爭,同時在殖民地通過東方各國反革命的和民族改良主義的資產階級(他們為了「民族主義」而鼓吹所謂「擺脫紅色帝國主義影響的獨立的被壓迫民族解放運動」)竭力誹謗蘇聯。

  最後,帝國主義列強都在「自己的」殖民地煽起當地人民內部的民族和宗教糾紛,在中國則採取特殊的方法準備「自己的戰爭」:通過中國國民黨軍閥在中國進行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中國是帝國主義列強爭奪的最主要對象,它目前表面上還是「獨立的國家」。在革命被血腥的白色恐怖鎮壓之後,國民黨軍閥繼續作為地方市場的商業資本和占統治地位的半封建土地關係以特殊方式結合起來的上層建築,仍像以往一樣把中國劃分為許多實際上獨立的王國,這是與中國劃分為英國和日本的勢力範圍這種情況相吻合的。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者的美國不能容許中國市場完全落入日本和英國之手。它(美國)在最近一年來又表現得很積極,竭力要使南京政府受美國的財政控制,以便把英國和日本的勢力排擠出中國。這個複雜的鬥爭是在每一個帝國主義列強都有某一派系的國民黨軍閥作為自己的代理人的形勢下發生的。不管日本還是英國無論如何都要盡力挑起中國的軍閥戰爭,以便依靠這種戰爭來加強自己的地位,保護或者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而美國也是如此!美國考慮到日本和英國不會自願讓出自己的陣地,考慮到它們是通過「自己的」軍閥——孫中山的信徒進行活動,因此也積極地一方面幫助南京政府進行戰爭(美國熱烈歡迎「取消向中國南京政府輸送武器的禁令」),另一方面準備在中國建立自己的軍事基地(美國和南京簽訂的關於在上海建設美國航空據點的租讓合同)。任何人都明白,這一切會導致太平洋戰爭。中國最近的戰爭,如蔣介石和桂系的戰爭[9],馮玉祥和蔣介石的戰爭[10]都十分清楚地表明,它們只不過是太平洋戰爭的小型演習。

  因此,在東方國家中,反對必不可免的帝國主義戰爭,是共產黨的主要任務之一。沒有世界無產階級和東方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真正牢固的聯繫,就不可能順利地進行反戰鬥爭。因此,共產國際和東方各國共產黨的任務在於經常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廣大工農群眾中進行國際主義教育,爭取士兵群眾,瓦解帝國主義軍隊和本國反革命軍隊等工作,以便向殖民地群眾揭穿戰爭的真實目的——爭奪和瓜分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屬國,揭露帝國主義者和社會民主黨人的和平主義謊言,把群眾爭取到自己方面來,反對本國統治階級,反對反革命的或者妥協主義的民族資產階級,即實際上在殖民地幫助帝國主義者準備瓜分和爭奪這些殖民地並且現在或將來充當帝國主義者手中反蘇武器的民族資產階級。中國大革命的教訓和馬克思、列寧的學說都告訴我們,無產階級支援殖民地反對帝國主義者的戰爭,——如果該殖民地的本國資產階級還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話,——絕不意味著放棄階級鬥爭;無產階級應當組織起來,獨立活動,提出自己的政治綱領。共產黨人應當讓群眾有對付資產階級必然叛變的準備。凡是地主資產階級政府起反革命作用的地方(中國),共產黨人都應當盡力在通過革命保衛國家的口號下推翻地主資產階級政府。我們在殖民地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主要口號應當是:準備把帝國主義戰爭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中的國內戰爭,準備把宗主國的階級鬥爭與殖民地的民族起義結合起來;支持殖民地反對帝國主義者的革命戰爭;維護蘇聯,擁護同蘇聯緊密聯合起來,反對已成為帝國主義者手中用來反對蘇聯的武器的民族資產階級;使帝國主義的陸海軍撤出殖民地,反對帝國主義在殖民地領土上的戰爭準備,反對帝國主義者給予殖民地的反革命政府和軍閥以貸款。顯然,所有這些口號對於各個國家都要求具體化。例如,在中國就有一個軍閥戰爭的特殊問題,這種戰爭導致人民群眾經常被掠奪,帝國主義的地位得到加強,實際上是為擴大在中國的勢力而鬥爭的帝國主義者之間的鬥爭。這些中國軍閥戰爭是與帝國主義者準備「自己的」戰爭的行動密切聯繫著的。這裡需要提出一個口號作為中心口號之一:把軍閥戰爭變為工農兵反對國民黨軍閥、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國內階級戰爭。

  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在東歐和中歐許多國家變成了國內戰爭,這場國內戰爭使得俄國無產階級取得了勝利。現在,在面臨新的戰爭的時候,我們不僅有一個孫中山、基馬爾、甘地[11]或者自治運動派的東方,這個東方只能在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中停留在半路上,在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中寧肯出賣國際無產階級,而不願徹底支持它。不,我們現在還有「第二個東方」,苦力、勞動農民和工人階級覺醒的東方,革命群眾的東方,這個東方在中國大革命以後把無產階級推舉為自己的新領袖,準備在共產國際領導下真正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鬥爭將是真正世界性的鬥爭,國際無產階級與東方和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勞動群眾共同反對國際帝國主義資產階級的鬥爭。

  譯自《共產國際》雜誌俄文版1929年第23—24期第45—48頁

  署名:瞿維它

  注釋

  [1]社會民主黨,見本卷第15頁注11。

  [2]第二國際,見本卷第79頁注④。

  [3]協約國,最初由俄法同盟、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三個條約成員組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同盟國形成兩個對立的戰爭集團。戰爭期間,美、日、意等25個國家相繼加入協約國,共同對德、奧作戰。俄國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宣佈退出。戰後,協約國瓦解。

  [4]安南人,今越南人。

  [5]滿洲:舊時東北三省的總稱。

  [6]印度自治運動派全國會議,指1929年印度國大黨在拉合爾召開的年會。

  [7]胡漢民,見本卷第62頁注32。

  [8]基馬爾,見本卷第162頁注⑥、第276頁注⑤。

  [9]即蔣桂戰爭,見本卷第276頁注⑦。

  [10]即蔣馮戰爭,指1929年5月蔣介石與西北軍馮玉祥之間為爭奪地盤、擴展勢力進行的戰爭。

  [11]甘地,見本卷第98頁注20。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