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⑥ | 上頁 下頁
戰爭暴動革命之時代


  ——共產國際第六次世界大會的意義(一九二八年十月四日)

  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開會的時候,正是中國革命受著很嚴重的失敗之後,同時,也是蘇聯經濟發展超過了歐戰之前的程度的時候。這是在一九二八年七八月間。共產國際——世界的共產黨,成立在一九一九年,到現在差不多快要有十年了。國際的政治經濟形勢經過了許多變更。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的歐洲大戰,已經是世界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總危機的表演。帝國主義的列強互相戰爭,表示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之強大劇烈的內部衝突。同時,也就表示世界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的加強,開始變成武裝的戰鬥——暴動革命要將帝國主義資產階級相互間的戰爭,變成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戰爭,要將國際間的戰爭變成國內的戰爭。不但如此,弱小民族以及殖民地的勞動民眾也正在這個期間開始反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資產階級——民族解放的革命運動開始發展。歐戰的結果,正是開闢世界無產階級之社會主義革命的新時代。在這巨大的世界的階級戰爭之中:歐美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大大的發展,印度、土耳其、中國等之民族解放鬥爭先後發動,世界歷史上便開始了偉大的新的時代。如此巨大的革命浪潮,正是俄國一九一七年的十月革命所率領起來的。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德奧革命爆發[1],英、美、法、意等國工人群眾的罷工鬥爭有極大的發展。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軍隊向著資本主義進攻,他在俄羅斯帝國方面,戰勝了薄弱的資產階級,建立了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蘇維埃共和國(蘇俄R.S.F.S.R.),隨後更聯合烏克蘭等蘇維埃共和國而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大聯盟(蘇聯U.S.S.R.)。但是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不但戰勝了資產階級,並且能在共產黨指導之下戰勝小資產階級的所謂社會黨、背叛革命的少數党(孟塞維克[2])及社會革命黨(埃斯埃爾[3])。只有如此,俄國無產階級方才確立了自己的獨裁制(專政),方才鞏固了革命的勝利。至於其他各國,例如德奧,那地的共產黨太弱,而社會民主黨背叛革命,蒙蔽群眾的階級意識,以致於革命失敗;更不用說英美了。可是在熱烈急劇的世界階級戰爭之中,各國都先先後後鍛煉出真正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共產國際,正是在這社會主義的世界革命時代之初期所組成的呵。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這第一期——歐洲直接革命形勢的時期,都因社會民主黨[4]的背叛出賣革命而結束了,大致說來,這一期的結束,可以說是德國一九二三年十月革命的失敗[5]。

  此後,國際的形勢,更確定表現著蘇聯之社會主義國家與列強之資本主義國家相對峙的局面。殖民地弱小民族,在這中間,卻日益成為贊助蘇聯與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發展之力量。正在這個期間——世界社會革命時代之第二期,資本主義列強的經濟之暫時的局部的穩定時期,蘇聯與列強雙方恢復歐戰後的經濟的時期,——殖民地的革命運動卻繼續土耳其革命之勝利(一九二一年)[6],而起一新的浪潮,進入新的階段,殖民地無產階級組織並發展自己階級力量的階段(印度爪哇[7]、中國)。這一新的浪潮,以中國革命為其領袖。一九二三年十月德國無產階級革命失敗,而一九二四年中國的革命潮流又在高漲起來,到一九二五年的五卅運動[8]而大大爆發。這一年之中,摩洛哥、敘利亞、菲利濱[9]、印度爪哇、高麗等的群眾運動,革命戰爭,一直到殖民地的暴動……都有廣大的發展(一九二五至一九二六年之間)。中國革命更是殖民地解放運動的最高的發展點;中國無產階級自發的實行爭國民革命的領導權,從反帝國主義的普通運動(示威、抵貨、遊行、罷工),進而至於真正的反帝國主義的鬥爭(推翻豪紳政權而建立勞農群眾的第二政權),亦就切實發動中國的廣大農民群眾,實行土地革命。一九二七年,中國革命的發展經過極高度的急劇的階級關係之變更。中國資產階級從依賴工農、抑制豪紳地主軍閥,以恐嚇帝國主義的策略,轉到背叛革命、屠殺工農、依賴豪紳地主軍閥,以求恕於帝國主義的策略。中國無產階級及農民雖然屢次武裝反抗,要想推翻背叛革命而形成的豪紳資產階級獨裁制,但是,始終是失敗了。只是已經發動的糾紛複雜的中國方面之各種矛盾,引起中國革命的矛盾,並不會得著絲毫解決,尤其是中國的土地問題。所以失敗的廣州暴動[10],始終在殖民地革命之中樹起嶄新的旗幟——蘇維埃的旗幟。

  中國革命失敗的時候(一九二七年),卻正是歐美列強與蘇聯雙方已恢復了歐戰前的經濟,生產力的發展甚至超過了戰前的程度。列強之間因此更加感覺生產的過剩,更加要爭奪市場,更加要準備戰爭,準備搶奪殖民地,重新瓜分殖民地,陰謀共同襲擊蘇聯,以摧殘其社會主義建設,而延長世界資本主義的壽命。這正是世界社會革命時代之第三時期,——這是列強互戰,侵佔殖民地的戰爭,及其共同反對蘇聯的戰爭之日益接近的時期。也就是資本國家之國家資本主義傾向發展,因而工人階級的鬥爭更急劇的轉入政治鬥爭的時期。

  世界資本主義從一九一七年以來,直到一九二三年末,方才暫時逃避了無產階級直接在本國革命起來的危險。可是,立刻從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七年,殖民地上,尤其是在中國,革命運動日益勃興起來,幾幾乎危害到帝國主義列強之資本主義穩定。隨後,他好容易才利用了殖民地印度、中國等的封建資產階級,來鎮壓中國革命及殖民地的解放運動。現在,中國革命雖還在發展,總算是受了極大的摧殘了。然而,世界資本主義雖然救了自己的穩定,卻正因為生產力的發展與市場的縮小,而一切新舊矛盾(列強之間的矛盾,列強與蘇聯之矛盾,列強與殖民地之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矛盾,一般勞動群眾和農民與勾結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的封建餘孽之矛盾)更加日趨於劇烈,——戰爭暴動革命又日益接近起來。

  世界社會主義革命之時代,真是戰爭暴動革命之時代。共產國際正就是領導這世界革命,組織無產階級群眾以實行反對資產階級及一切壓迫者之戰爭的領袖呵。

  共產國際的第六次世界大會,正在這種時勢之下開會的。他通過了共產國際的黨綱。世界共產黨的黨綱,就是確定了改造全世界的規劃——從現時這種世界進到共產主義之鬥爭的規劃,真正全世界的社會主義革命之規劃。至於最近的國際形勢,第六次世界大會更有詳確的分析,指明共產國際當前的任務。

  當前國際形勢的特點是甚麼呢?現在的形勢是:世界資本主義的局部穩定已經進到了恢復戰前經濟力量的階段,同時,列強之間的矛盾極巨大的劇烈起來,階級鬥爭又異常之激烈起來,殖民地的革命運動也是如此,新的帝國主義之世界大戰的危險日益接近。群眾因此日益左傾,工人從資產階級政黨的影響之下脫離出來,而傾向於社會民主黨、勞動黨等,又從社會民主黨的影響之下脫離出來而傾向到共產黨方面來。資產階級方面呢,他得著社會民主黨的參加,更加應用法西斯蒂式的強迫群眾方法,這總算是資產階級防止革命運動生長之最後的方法了。

  資本主義的經濟恢復,一半也依靠新的技術,新式的工廠管理支配方法,實行所謂生產的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於是許多「多餘的」工人都被裁減下來。還有許多工人要受兩倍三倍的壓迫和剝削。工人的政治權利更是一天天的被剝奪。如此情形之下工人群眾自然日益左傾。共產黨在群眾之中的影響,便日益增高起來。但是,資產階級看見這種情形,也自然要著急。社會民主黨的右派公開的幫助資產階級,尤其是最近來得窮凶極惡。工人群眾對他們的信仰日益薄弱了。於是有所謂社會民主黨的左派發現,他們唯恐工人直接走到革命的道路上去,因此推翻了資本主義,所以趕緊利用許多空口的左傾的口頭禪來迎合群眾心理,勸告群眾不要聽共產黨的話而去革命,要聽左派社會民主黨的話而去改良。這些左派社會革命黨「用更精細巧妙的方法來欺騙工人群眾,所以這些所謂左派社會民主黨,對於無產階級革命的事業,是更加危險的敵人」,(共產國際第六次世界大會:國際形勢與共產國際任務之議決案)。

  各國共產黨之中往往有些同志,對於如此的政治形勢認識不清,對於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不能徹底,所以還會受著社會民主黨的影響,尤其是社會民主黨左派的影響。如此的共產黨員就是共產國際中右傾危險的代表;他們不明白共產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之間是有極巨大的區別,絕不會混同的區別。尤其是最近幾年,社會民主黨完全公開的擁護資本主義,參加對於革命工人的壓迫,贊助法西斯蒂式的專制方法。社會民主黨人,簡直公開的與資產階級的國家機關相混合,使工會變成官辦的工會或者變成廠主支配的工會。社會民主黨的所謂社會改良主義,現在已經成為公開的資本改良主義了。而所謂社會民主黨左派,不過是要去改良那社會改良主義,替社會民主黨遮遮羞罷了。

  例如德國共產黨之中,便有少數同志,對於罷工的策略簡直運用改良主義的方法。他們提出「勞工監督生產」的口號。「勞工監督生產」的口號,在直接革命形勢之下,是發動群眾的是革命的,因為他是從普通加資減時的要求,進一步而要求監督生產,再進一步便是革命的沒收生產之前途。如今在德國並無直接革命形勢的條件之下,「勞工監督生產」的要求,便是從階級鬥爭的罷工運動,退一步而要求參加生產的監督,使工人也負起規劃生產的責任。這在保存資本主義的統治的總形勢之下,實在就等於承認社會改良派所提出的「經濟民主主義」。資產階級統治之下,工人去參加監督生產,這豈不是承認不用革命可以實行「社會主義」呢?這些分子對於戰爭危險加以輕視。社會民主黨高唱世界和平,也算反對戰爭,而少數共產黨的黨員居然相信他們以為有著如此反對戰爭的和平主義的輿論,戰爭的危險便會減少了,這簡直是受著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有些同志呢,不明白社會民主黨之右派與左派,都是欺騙工人出賣工人的,因而認真的相信社會民主黨左派的左傾的空談。法國共產黨之中也有如此右傾的傾向。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一九二八年二月底)之議決案,在法國共產黨之中也引起些反對。國際的新策略是加緊群眾的下層的工人統一戰線,而法國同志認為這是太左了,認為法國社會黨領袖還是一定要聯絡的。捷克斯洛乏[11]共產黨之中這種右傾的傾向,便是表現職工運動裡的機會主義的策略,偏向於公開主義——只求公開,甚至因此而犧牲黨的革命的口號與宣傳,於是黨與群眾脫離,懼怕群眾的急進的大運動。英國共產黨也會反對國際的新的策略。美國共產黨甚至於與社會黨妥協。如此之類的傾向,便是國際之內有右傾的危險的事實。

  共產國際第六次世界大會,認定右傾的危險是全國際的主要危險。雖然各國共產黨之中也還有左傾的危險,例如中國共產黨之下的盲動主義的情緒,但是:一則中國共產黨已經早就能糾正這種傾向,而最近更正確的與之奮鬥,二則這種傾向是占國際之下的極小的成分,三則中國共產黨之內仍舊發見新的更危險的機會主義的傾向——不去努力暴露所謂第三黨[12]或國民黨左派的假面具,不去批評他們的口號,反而採用他們的口號,這實在是尾巴主義的傾向。因此,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認為:「現時共產黨之內,因為資本主義局部穩定的形勢之下,社會民主黨的直接影響,所以離開正確路線而發生的傾向,其主要的方向正是右傾。……社會民主黨尚有相當鞏固之形勢之下,這些右傾的傾向是格外的危險。所以反對右傾傾向是第一等重要的任務,同時,自然也要反對主張和共產黨內這些右傾派別相調和的意見,而與之作有系統的鬥爭。」只有肅清一切機會主義而與之作經常的堅決的鬥爭,方才能徹底的使各國共產黨布爾塞維克化,增高並鍛煉他們的戰爭力,以適應「戰爭暴動革命之時代」的嚴重的任務。莫洛托夫[13]同志說:「決定反對右傾派,決定反對主張與右傾派調和的調和派之鬥爭——這是第六次大會關於共產國際全體之最重要的言論之一」(莫斯科真話報[14]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蘇聯共產黨已經處於執政黨的地位十一年了;蘇聯是無產階級獨裁制的國家。可是無產階級獨裁制的建立,並不就是說:從此階級鬥爭完全消滅了。並不是如此的。無產階級獨裁制建立之後,階級鬥爭仍舊是在進行,不過在絕對新的形式之下,在更高的階段之中。蘇聯十年來艱苦鬥爭的歷史之中,階級關係的反映也表現在托洛茨基反對派[15]的運動,——這就是受無產階級領導的俄國小資產階級,仍舊是在動搖猶豫,而反映他的影響於共產黨之中。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成績是非常之可敬。可是社會主義的建設,同時就是進攻新經濟政策之下的資產階級與富農。資產階級的分子自然要實行惡劣的鬥爭,以反對無產階級的獨裁制。這種情形影響到小資產階級,使他動搖猶豫。於是蘇聯共產黨之內也有些黨員直接的間接的正面的或反面的受著這種影響。他們或者口頭上左傾,或者公開的主張機會主義的辦法。蘇聯共產黨中央從一九二三年起直到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之第十五次大會,都堅決的反對這種小資產階級的傾向(反對派)。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討論蘇聯問題之後,對於蘇聯共產黨中央的政策,加以完全的贊同。根據國際第六次大會的決議,蘇聯共產黨拒絕托洛斯基的回黨[16],同時,即時更加加緊反對兩種傾向的鬥爭。列寧說無產階級獨裁制的最高原則,是與農民之主要群眾聯盟,是要聯合貧農中農實行階級鬥爭。托洛斯基的左傾口頭禪,便是宣稱農民一般都是反革命的,他甚至說中國的農民也是反革命的。因此,抑制富農跋扈的辦法,如果應用到中農群眾身上去,便是要根本破壞工農的聯盟,便是無意之中承認一般農民都是反革命的。這是一種傾向。再則,社會主義建設(國有工業)發達之下,蘇聯之內的階級鬥爭是不可避免的劇烈起來,如果對於這種情形加以忽視,因而不去努力抑制富農的跋扈,因而對於發動工農群眾的工作不加注意,因而官僚化,那麼,這簡直是資產階級的影響。現在蘇聯共產黨極大量的發動群眾的自己批評,肅清各種機關之中可能的官僚成分,堅決的執行有系統的群眾參加的建設工作,發展集體化的農業,抑制富農的跋扈。這是反對第二種傾向的鬥爭。

  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號召世界的無產階級及殖民地勞動群眾一致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第二次大戰爭的危險,反對攻擊蘇聯大戰的危險,擁護中國革命;這是戰爭暴動革命時代之共產黨人之天責。第六次大會在國際範圍之內實行反對右傾的鬥爭。第六次大會同時也表現出來:共產國際之下的各國共產黨,都有充分的力量與指導。戰勝機會主義的右傾傾向,打擊右傾派抬頭的企圖,鍛煉無產階級革命的布爾塞維克的隊伍。我們是在偉大的戰鬥之前,尤其是中國的無產階級——因為中國革命仍在發展,而新的帝國主義戰爭又極緊切的與太平洋問題聯結著,——我們在共產國際第六次大會的旗幟之下,必定要戰勝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及其走狗,社會民主黨、國民黨等。團結我們的隊伍,堅強我們的戰鬥力,前進!

  原載1928年10月《布爾什維克》第2卷第3期

  署名:西綿伊斯

  注釋

  [1]德奧革命,指1918年德奧兩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末,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德國人民反戰革命運動高漲。1918年11月3日基爾港水手起義;11月9日柏林起義,德皇逃亡,君主制度被推翻。以卡爾·李蔔克內西為首的斯巴達克同盟宣佈德國為「社會主義共和國」。接著于12月30日成立德國共產黨。但是,以艾伯特為首的社會民主黨右派領袖勾結大資產階級鎮壓十一月革命。德共領導人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慘遭殺害。

  1918年奧匈帝國戰敗,國內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于同年11月臨時國會宣佈成立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1919年改名為奧地利共和國,即奧地利第一共和國。

  [2]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制定黨綱、黨章時,以列寧為首的馬克思主義者同馬爾托夫等機會主義者展開激烈的鬥爭。在選舉中央領導機關時,馬爾托夫等機會主義者只獲得少數票,稱為孟什維克,即少數派。

  [3]社會革命黨是俄國的小資產階級政黨,1918年至1920年曾多次策動反革命的破壞活動,策動富農叛亂,暗害共產黨和蘇聯國家領導人。內戰結束後,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被蘇維埃政府取締。

  [4]社會民主黨,見本卷第15頁注11。

  [5]1923年10月革命,指漢堡起義。漢堡工人為反對法比聯軍佔領德國魯爾工業區,於10月23日發動武裝起義,進行了三晝夜的英勇戰鬥,由於德共領導布蘭德勒臨時撤銷起義決定,起義因得不到各地支援而失敗。

  [6]土耳其之勝利,指基馬爾領導的土耳其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1920年基馬爾領導的軍隊打敗了蘇丹哈裡發軍,4月召開土耳其大國民會議,決定建立土耳其國民政府,由基馬爾任臨時總統兼國民軍總司令。

  [7]印度爪哇,今印度尼西亞。

  [8]五卅運動,見本卷第60頁注19。

  [9]菲利濱,即菲律賓。

  [10]廣州暴動,即廣州起義,見本卷第21頁注⑩。

  [11]捷克斯洛乏,今譯捷克斯洛伐克。

  [12]第三黨,見本卷第11頁注⑨。

  [13]莫洛托夫(Вячесла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Молотов,1890—1986),蘇聯政治活動家,1906年加入布爾什維克黨。歷任聯共(布)中央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政治局委員。曾任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1957年蘇共中央全會決議開除出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和中央委員會,1962年被開除出黨。1984年恢復黨籍。

  [14]《真話報》,即《真理報》。

  [15]托洛茨基反對派,聯共(布)黨內以托洛茨基為首的反列寧主義的一個政治派別。參見本卷第60頁注18。

  [16]1928年初,共產國際「六大」期間,托洛茨基曾向大會呼籲,要求撤銷聯共(布)中央和蘇聯政府關於開除他的黨籍、處以流放的決定。大會拒絕了他的要求。托洛茨基當時已被流放阿拉木圖。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