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⑥ | 上頁 下頁
世界無產階級獨裁


  ——共產國際黨綱問題(一九二八年十月十三日)

  共產國際第六次世界大會,最終的通過了共產國際的黨綱,這在世界革命運動史上,有極偉大的意義。共產國際是世界的統一的共產黨,他的黨綱,就是世界各國工人,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一致行動以進行革命,推翻世界帝國主義資產階級統治之總規劃,亦就是推翻各國的資產階級政權,封建軍閥式的政權,法西斯蒂的政權,國民黨的政權,推翻一切資本主義的剝削關係,封建宗法社會的壓迫制度等的總規劃。國際大會通過了世界革命總規劃的世界共產黨黨綱,正足以證明世界共產主義的運動已經有極廣大的發展和進步,已經能有一致的對於共產黨任務之布爾塞維克的觀點,已經能根據如此的共同觀點而一致行動,已經能使五六十國共產黨一致的實行革命鬥爭——世界五大洲黑、白、黃、棕各種族的工人,各自處於各不相同的環境之中,但是同處於帝國資本主義崩潰的總危機與世界社會主義革命之時代,已經都創造出革命鬥爭的指導機關——共產黨,已經能真正團結於統一的共產國際指導之下,而有共同進行世界革命之總規劃,共產國際的黨綱了。

  世界各國工人的國際組織之最早的嘗試,便是馬克思、昂格斯[1]首倡的第一國際[2],這還在六十年前呢。當時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經濟發達起來,破壞封建農奴制度消滅地主貴族統治之時代。所以馬克思、昂格斯的嘗試沒有實現。雖然如此,馬克思、昂格斯根據於階級鬥爭的革命理論,首倡無產階級之國際的革命組織的意見和思想,這種思想,從此日益深入于各國工人群眾之中;那時各國資產階級的國家已經形成,而其中的工人運動也日益發達起來。

  第二國際[3]就是德、法、英、意等國各地工人階級的政黨(那時統稱為社會民主黨或社會黨[4])的聯合;這是各國工人運動發達的結果,也是各國工人的國際組織之第二次的嘗試。國際的無產階級政黨之聯合,本來是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的工具,第二國際當初成立的時候,也是如此。可是當時各國都是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獨裁制,依據於假民權的資產階級國會制度;第二國際在如此的環境之中後來竟變成了欺騙工人、蒙蔽工人甚至壓迫工人的工具。第二國際當初組織的時候,是根據於馬克思之共產主義宣言的口號「世界各國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口號的;隨後,他竟曲解革命的理論,拋棄其中之階級鬥爭的原則,於是各國社會民主黨都日益傳染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社會民主黨放棄社會主義鬥爭的任務,而專做狹隘的小部分工人之行會性質的運動,例如英國之職工主義[5]等等(Trade-unionism);他們不領導工人階級去攻擊資本主義的堡壘,卻領導工人去參加帝國主義的戰爭,各自幫助「自己的」資產階級去打別國的資產階級,簡直是率領工人群眾去做歐戰裡的炮灰。社會民主黨成了小資產階級政客的機關。資產階級便能經過這些小資產階級的政客,玩弄工人階級的國際組織,竟將第二國際變成擁護資本主義的工具,變成贊助帝國主義的機關。這大半亦因為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因為資產階級能利用工人階級之中的勞工貴族(極少數工資最高的工人),用國會式的假民權主義去欺騙工人,經過社會民主黨而在工人群眾之中宣傳所謂愛國主義,以民族的名義反對階級鬥爭。

  但是資產階級要想完全消滅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性,是做不到的。第二國際之內生出新的力量——真正革命的無產階級政黨,以列寧為領袖的布爾塞維克的政黨。這一政黨領導無產階級從國會中的抗議運動,進到街市上的武裝暴動,從十月革命的勝利,而建立無產階級獨裁制,築下社會主義之堅固的基礎。俄國的無產階級領導廣大的農民群眾實行革命,將帝國主義的戰爭,變成俄國國內的階級戰爭。俄國革命的勝利,開闢了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時代,於是產生新的國際——共產國際,真正堅決實行階級鬥爭的國際。現在共產國際已經有幾百萬的黨員,包含世界各國的工人。中國的工人苦力,印度黑種的工人,和歐美文化程度很高的工人,是共同團結於共產國際的旗幟之下。共產國際的偉大的力量,首先便在於他肅清社會主義叛徒曲解馬克思主義的謬說。共產國際在事實上克服一切種種小資產階級的動搖猶豫和機會主義——小資產階級的一切理論,都是想調和階級鬥爭,煽動狹隘的民族主義,以保衛祖國或民族統一的名義反對一國之內的階級鬥爭,其實他們是反對工人勞動群眾反抗壓迫和剝削的階級鬥爭,事實上卻好幫助地主資本家剝削和壓迫工農的階級鬥爭。第三國際——共產國際的綱領,是世界的無產階級獨裁,而且他已經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地面上實現了無產階級獨裁,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國際並且能夠實際的解決無產階級與農民的主要群眾聯盟的問題,于革命勝利之後無產階級領導小資產階級的農民群眾直接發展到社會主義道路上去。共產國際的綱領,並且能解決先進的無產階級與落後的弱小民族之關係,贊助其民族解放運動,而由其無產階級領導一般農民群眾,徹底實行民權主義的革命,以轉變到社會主義的革命。蘇聯境內弱小民族解放的事實,證明弱小的落後的殖民地民族,的確只有在無產階級獨裁的領導之下,共同執行統一的社會主義任務,實現各民族勞動民眾的親密的聯盟,然後才能真正得著落後民族之各方面的發展,文化的經濟的等等發展。

  第一國際,馬克思、昂格斯所首倡的革命理論與社會主義思想,真正在第三國際的實際組織之下實行起來了;共產國際真正是實際領導世界各國的階級鬥爭的組織——實行世界革命而建設世界社會主義的經濟,以達無國家、無政府、無階級、無貧富之共產制度的組織。

  共產國際的黨綱,這不僅是理論的敘述,而且首先是過去革命鬥爭之經驗與教訓的總結。革命鬥爭之經驗與教訓,並不限於一國或幾國,而且總括許多國家許多不同環境之下的經驗。蘇聯革命的勝利及其社會主義建設的種種困難(因為他是落後的農民國家,又在四圍資本主義列強的包圍之中,所以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農民政策、協作社運動等等);一九二三年德國工人革命的失敗[6];英國工人革命運動的初步,其總同盟罷工[7];中國大革命中工人階級的領導權之爭,中國農民的土地革命鬥爭,以及他們反抗出賣革命的資產階級之鬥爭;印度黑種及其他殖民地之反對兩重壓迫的鬥爭……都加以研究。這些經驗不但是勝利的經驗,並且也有失敗的經驗。俄國二十五年來布爾塞維克党的形成,經過一九〇五年革命的失敗[8],各國社會民主黨的分裂與共產黨的形成;東方各國無產階級政黨逐漸脫離落後的封建宗法思想與殖民地式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幻想,而鍛煉出真正布爾塞維克的革命隊伍;德國一九二三年、中國一九二七年革命之失敗等等,都由共產國際黨綱給以詳確的分析。綜合起來,共產國際黨綱,便能給各國共產黨以革命鬥爭之最終目的以及各種階段中戰術策略的總方針。

  如此種種繁複巨大的經驗之分析與研究,根據於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階級鬥爭之革命的理論,而加以精確的指示——這便是共產國際黨綱的基礎。十月革命後十年以來世界工人階級的鬥爭,社會民主黨之右派、左派的背叛社會主義出賣革命,國民黨或甘地主義[9]之反對無產階級而同時也就背叛民族解放革命,各國共產黨各種錯誤傾向的糾正,——在共產國際黨綱之上都有正確的估量。這些事實給列寧主義以更豐富的實踐的證明,而使共產國際更能率領世界勞動群眾去完成世界革命的鬥爭。

  共產國際的黨綱是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鬥爭之最銳利的武器,足以肅清一切改良主義的幻想,足以振發落後的廣大群眾之覺悟。中國的工人階級群眾,應當對於這一黨綱加以極詳確的研究,與世界各國工人共同聯合而一致起來推翻世界帝國主義的統治,推翻國民黨豪紳資產階級的統治。

  中國國民黨的孫文主義,當他受共產黨的影響,而接受推翻帝國主義與軍閥的口號,接受耕者有其田的口號的時候,也還有些革命化的進步的趨勢。可是,等到戴季陶幻想甚麼「民族國際」以與共產主義的階級國際相對抗,等到孫文主義之所謂軍政、訓政、憲政三期說[10],實際上成了屠殺民眾的旗幟,成了禁止階級鬥爭的旗幟,成了公開取消民權主義假面目的護符,成了歡迎外資開發實業的買辦階級思想的護符,成了和平改約反對排外的賣國主義,成了勞資調和其名、剝削工農其實的資本主義……那麼,這孫文主義,便等於對外的民族改良主義,對內的民族法西主義。這不但是絕對反對社會主義的,不但是公開反對民權主義的,而且是反對民族革命的。孫文主義現在代表中國豪紳資產階級的思想,他不敢要求推翻帝國主義,只敢要求帝國主義對華略略讓步,實行些民族改良,這只是替帝國主義設法以溫情主義緩和殖民地的革命,而鞏固帝國主義的統治。當然,孫文主義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敵人,如法西斯蒂(法西主義)之于意大利、波蘭革命一樣,孫文主義不僅以民族改良的空談欺騙中國民眾而阻礙中國革命,如社會民主黨以社會改良的迷藥欺騙工人一樣,孫文主義正因此也就是世界社會主義革命之敵人與阻礙。中國工人及一般勞動民眾必須深切的瞭解:只有共產國際的主義方能解放人類,而孫文主義只是豪紳資產階級的欺騙壓迫民眾以賣國的主義,共產國際的黨綱說:「孫文主義是公開反革命的國民黨之正式思想。」

  國民黨的孫文主義遺臭萬年,共產國際的列寧主義勝利萬歲!

  原載1928年《布爾什維克》第2卷第5期

  署名:瞿秋白

  注釋

  [1]昂格斯,即恩格斯。

  [2]第一國際,即國際工人協會,1864年9月28日在倫敦成立。是國際無產階級第一個群眾性的革命組織。其中央領導機構是總務委員會。馬克思曾為協會起草成立宣言和臨時章程,明確提出國際的任務,是團結各國工人為完全解放工人階級,並消滅任何階級統治而鬥爭。1889年第二國際成立後,國際工人協會被稱為第一國際。

  [3]第二國際,見本卷第79頁注④。

  [4]社會民主黨,見本卷第15頁注11。

  [5]職工主義,即工聯主義。19世紀中葉工人運動中的一種改良主義思潮,最早出現於英國工會聯合會。工聯主義者鼓吹階級合作、合法鬥爭,反對工人階級進行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政治鬥爭。它是工人貴族階層的利益和觀點的反映。

  [6]1923年德國工人革命,指漢堡工人起義。見本卷第162頁注⑤。

  [7]指1926年英國礦工罷工引發的全國總同盟罷工。見本卷第59頁注⑧。

  [8]俄國1905年革命,見本卷第59頁注④。

  [9]甘地主義,見本卷第98頁注20。

  [10]孫文主義之軍政、訓政、憲政三期說,參見本卷第81頁注35。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