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④ | 上頁 下頁
戰壕斷語


  戰壕斷語——中國革命者的雜記(二)(1)(一九二六年四月)

  一、印度的革命工人

  孟買的棉紗業是印度工業的精華。許多人希望著這些印度的「殷實商家」——資產階級,想望他們能和印度古文化爭一口氣,反對英國皇帝。但是,印度資產階級在壓迫工人的「反赤偉業」上,始終是和英國帝國主義一鼻孔出氣,甚至於他們組織工賊派的工會,去幫助英國警察。印度的勞動平民是在爭民族的解放,他們實際上還是贊助資產階級反對英國的。然而在這樣形勢之下,印度的工人實在難以聽中國謝持[1]、沈玄盧[2]等的勸告:「不要反對本國資本家,只應當幫著他們反對外國人!」

  去年十二月間,孟買的棉紗工業家實行「同盟閉廠」,延長了十個星期,失業的有十六萬工人,其中有三萬女工,一萬二千童工。這次同盟閉廠,原因是工業家反對英政府的棉紗品新稅;但是,新稅廢除了,資本家省下了盈千盈萬的資本,對於停業工人的工資,卻一個錢也不肯發,反而還要減少工資。

  印度的棉紗業,本來是趁著歐戰時機,驟然間的發達起來的。等到一九二二年年底,這種「黃金時代」便終了了——英國的資本勢力重新侵入,生產也實在是過剩,棉紗業的恐慌自然而然不能免。資本家便向工人進攻,減少工資,一九二四年春天實行減了百分之二十。固然,資本家的贏利,那時是比以前減少些,但是一九二四年紗業的利息,還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工人的苦鬥延長了三四年,結果,資本家想法使號稱國家主義派的領袖用種種卑劣手段攫取了幾個工會,宣傳「愛國犧牲,維護印度實業」,想蒙蔽群眾而達到他們吸血的目的。然而,工人的忍耐不能再持久了!去年同盟閉廠之後,因為工人群眾自動的罷工,反對減少工資,資本家竟開除百分之八十的紗廠工人——十五萬六千人。這種劇烈的鬥爭裡,便使國家主義改良派的工會領袖完全喪失威信,工人真正的階級工會成立。

  原來的紗廠工會,只有一塊招牌和幾個自命人道主義家的辦事員,他的領袖是岳時[3]。這一工會平常只做些所謂慈善事業。一九二四年大罷工的時候,這一國家主義派的工會完全怠工,工人自己推出領袖來指導當時的鬥爭。這些真正工人領袖雖然在罷工終了之後,便開除出來,然而他們組織了秘密的「工人俱樂部」——做宣傳革命工會的總機關。孟買無產階級漸漸的集中在這一組織的旗幟之下。到了去年資本家同盟閉廠的時候,這一俱樂部便奮起鬥爭,號召工人組織罷工委員會,一開始便吸收了一萬四千人。罷工勝利——資本家承認不減工資之後,這一俱樂部和罷工委員會方正式改組成真正工人的孟買紗廠工會。本來去年一年是印度工人運動的復興期。去年年初,印度西北鐵路工人的大罷工開始這一時期,雖然那一罷工的結果是失敗的,但是印度各地的工人和民眾都起來響應,去年一年民眾的示威運動和革命口號彌漫印度全國。年底孟買紗廠的工人罷工勝利,便使革命的工人運動儼然成了偉大的勢力。

  印度原有的工會,大都是工賊派,改良派,國家主義派的。這些工會也每年有印度工會大會。去年工人運動的勃興,便使這些招牌工會完全破產。今年一月十日召集的所謂印度工會大會,對於工人群眾的苦鬥,絲毫都不加以考慮,絕對不管工人本身的問題,反而更加宣傳勞資妥協,防止革命平民的反英「排外」運動和工人增資減時的鬥爭。這些工會「首領」其實沒有絲毫群眾。他們卻會同英國改良派——工賊派的勞動党欺蒙工人,「維持大英帝國的統一」;或者竟以印度工人代表名義,勾結黃色職工國際[4],宣傳勞資妥協。如今革命工人的真正工會漸漸形成,不但工人階級的力量增長,而且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也快要有偉大的主力軍出現了。

  二、蒙古的國民革命党

  蒙古在前清時代的末年,受中、俄、日三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歐戰以前,蒙古受俄皇政府利用,趁辛亥革命時機,宣佈獨立,實際上完全歸了俄國統治。一九一九年,俄皇政府及資產階級已倒,俄國帝國主義消滅,於是日本帝國主義大施吞蒙野心,要實行二十一條[5]而使安福系[6]徐樹錚[7]將軍征服蒙古。直到一九二〇年,安福政府倒了,日本帝國主義便拋棄中國軍閥而利用俄國白党軍閥恩琴[8]佔領蒙古,大施搶掠和屠殺。當然,凡是這些異族侵略蒙古的時候,他們總是利用蒙古的王公僧侶,把持政權而代行統治。

  蒙古平民的備受壓迫和剝削,真正是不可以言語形容。蒙古平民只有兩條路:或者完全馴服,保持自己的所謂民族文化——喇嘛教的迷信和王公的尊崇,聽憑一切帝國主義的壓迫;或者奮起革命,推翻舊時代的遺毒和帝國主義的統治。

  蒙古的民族解放運動實在不得不奮起鬥爭,於是國民革命党[9]成立而領導革命的進行。這一革命的目的,便是推翻日本、俄國白党、中國軍閥富豪及蒙古王公的政權。

  革命運動的根本動力是貧苦的牧民群眾和蒙古智識階級。最初一期的革命策略,偏重於打倒外國帝國主義勢力,而反對王公的運動比較緩進。但是革命鬥爭的過程裡,自然而然擁護中下等人民的權利而限制王公的跋扈和賣國:實行經濟上、社會上的種種改良,如沒收廟產,創辦協作社等。國民革命党成立已經有五年,他不但消滅了蒙古的封建牧奴制的遺毒,而且建立了勞動平民的民主共和國的基礎:大多數平民日漸加入國家政治的治理,而剝削者則被剝奪政權和一切特權。五年來,國民革命党的發展,可於下表見之:

  2
  3

  最近黨內整理之後,刷除不良分子,實數還有五千二百四十一人。

  黨員的社會地位:

  4

  黨員的財產多寡也可列表如下:

  5

  這些統計還不可算很正確的,因為軍隊裡的黨員還沒有計算在內。但是這一政黨確然是代表中下等人民的權利的;他能在五年之中掃除封建遺毒和帝國主義勢力,建立國民會議和平民委員政府的制度,限制壓迫者和剝削者的權利,那麼,將來他的前途正未可量——勞動平民取得政權之後,不但要聯合中國革命平民共同奮鬥而鞏固自己的政權,剷除帝國主義勢力的根源,贊助中國人民推翻軍閥政府,而建立真正自由聯合的中華平民聯邦;並且還要和世界無產階級攜手,以求根本推翻國際的資本主義統治,同時現在便運用政權以求逐漸爭得最後的經濟解放。

  蒙古國民革命党主持的蒙古政府,雖然在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徐樹錚、謝持、鄒魯[10]、沈玄盧的眼光裡,是「叛國僭竊」,可是在蒙古平民看來,確是他們的代表,而且對於中國平民,也是反帝國主義戰線裡的勝利的同盟軍,是改造中國實現民族解放的革命勢力。

  三、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政策

  意大利的「法西斯」(《東方雜誌》[11]譯為棒喝團,《申報》[12]譯為泛系黨),實際上就是工賊党,是一班流氓光棍,受了資本家的雇用,專門破壞工會和罷工,毆打殺害工人領袖,搗毀工人報館,屠殺工農群眾的黨。這種工賊党,現在歐美各國都有(如三K黨[13]之類),如今英國、日本人在上海也來組織,五卅後工人受這些工賊(包探、流氓)的襲擊,時有所聞,最近甚至有制赤會、反赤同盟等出現。這種團體自然是帝國主義侵略壓迫的工具。《東方雜誌》一九二六年第三號反謂棒喝團(法西斯)的功罪,還是「頗難論定」,不知何所據而雲然。我舉下列的一件事實,做「東方」的「證據」罷!

  意大利在菲洲[14]北部原有一殖民地名吉陵納加(Kirenaka)[15]。意政府久已想侵佔埃及的笈臘蒲白區(Jerabab)[16],使合併于吉陵納加。一九一九年的英意條約上,英國答應意大利讓與這笈臘蒲白區,而自己取意大利的別一殖民地以為交換。但是,埃及不答應,所以這一條約並未實行。一九二三年埃及更宣佈所謂離英「獨立」,於是形式上非由意埃雙方另訂條約不能解決這一問題。一九二四年,埃及比較革命的政黨占多數的國會既被政府在二十小時內解散(這裡當然也是英國的指使),親英派的齊納爾[17]內閣成立,便立刻批准讓與笈臘蒲白區問題。但是笈臘蒲白的居民反對甚烈,所以意大利不敢遽然實行佔領。最近,埃及國會改選,聽說要拒絕通過笈臘蒲白割讓問題,或者至少要延擱這一案件。於是意大利的法西斯党立刻冒險先行佔領該地,使埃及國會無從抗議。意大利的工賊軍隊強行佔領的時候(二月二十七),對於反抗的笈臘蒲白居民,大施屠殺。可是,埃及的意文報紙都說,這種政策非常必要——可以震懾一切「回教的野蠻民族」,如裡孚人及敘利亞人等。「這種政策是鞏固意大利對於吉陵納加和第黎波裡[18](Tripoli——與吉陵納加相連)之統治所必要的。而且法領的突尼斯(Tunis——第黎波裡西境),居民大多數是意大利人,也應該由意大利佔領,而歸併于第黎波裡。」法西斯的報紙都是這種論調。法西斯黨的「功」,大概是在於善於殺人,善於掠地了!

  四、帝國主義的裁兵和世界的武裝

  現在國際聯盟[19]很起緊的談裁兵,實際上誰也不肯先裁:英、法、意等以及美國,衝突非常劇烈,第二次大戰爭正在醞釀,裁兵不過是口頭禪,用以欺蒙民眾,牽制敵人的工具罷了。只有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的革命戰爭能以消滅戰爭的根本原因——資本帝國主義。請看現時世界的武裝:

  一、法國歐戰前只有五十四萬六千兵,現在卻有六十八萬五千。歐戰以前法國每一千人民之中有五·二人有輕式的槍,有二·四人有重式的機關炮。現在,千人之中有五·一人——輕式的槍,二·一人——重式的槍,四·九人——輕式的機關槍,一〇·七——重式的機關炮。

  二、英國歐戰前有四十四萬一千兵,現在只有三十二萬九千。但是,一則印度的軍隊沒有列入,二則英國現在有十萬左右的秘密武裝隊。

  三、意大利戰前有四十萬,現時固然正式軍隊減到二十九萬一千,但是法西斯的軍隊卻增了二十九萬五千。

  四、美國戰前只有二十二萬六千,現在增加到四十萬零八千。

  五、日本現在比戰前形式上減少七萬人,實際上增加十五萬以上的秘密武裝隊。從去年起,日本學校一概「軍閥主義化」,每年有五萬新受武裝訓練的學生(大學及中學),此外還有二十萬小學生。

  總之,一九二五年這五國的武裝總數,已從一九一三年的一百八十八萬,增加到了一百九十一萬八千人。

  六、戰敗的德國最近也恢復了戰前武裝的一半;戰前德國陸軍有六十六萬七千九百十四人,海軍有七萬九千八百八十九人。

  七、芬蘭一九二三年有三萬兵,現時有三萬三千。

  八、愛史篤尼亞[20]亦從一萬二千增至一萬四千。

  九、臘脫維亞[21]——從二萬增至二萬二千。

  十、波蘭——從二十六萬四千(一九二三年)增至三十二萬五千。

  十一、羅馬尼亞——從十五萬三千現已增至十五萬八千,並有再增加二千人的計劃。

  十二、蘇聯,從歐戰時五百五十萬兵減到現在五十六萬二千人之後,一直沒有增加。

  再則,看各國國民平均每人每年所擔任的軍費,尤其可見帝國主義武裝的破壞經濟和蘇聯建設社會主義之受此障礙,但是蘇聯政府使人民擔負的軍費,還是世界中最輕的。茲列表如下:

  6

  五、法國共產黨反對洛迦諾條約 [22]

  帝國主義的反赤運動,實際上武裝著向民眾進攻:美國逮捕罷工的紗廠工人(二月二十五日,紐折爾西邦New Jersey)[23],根據一六九七年的法律[24](!)殺戮共產黨機關報的主筆;波蘭屠殺示威的失業工人(二月九日);布加利亞[25]槍斃三十二名革命黨人(二月二十五日)……數不勝數;但是帝國主義者卻高呼解除武裝,開什麼洛迦諾會議!

  法國共產黨議員加桑[26]說:「洛迦諾會議是英國的詭計。英國的工人日趨於革命化,殖民地上也起暴動和解放鬥爭。帝國主義以為這都是蘇聯『不好』,蘇聯廢除不平等條約,實行勞農革命,妨礙英國帝國主義之『剝削自由』;所以英國要造成反蘇聯的聯合戰線,以洛迦諾條約誘使德國離開蘇聯。甚麼是『洛迦諾會議精神』?便是帝國主義加緊武裝,準備屠殺民眾,並侵襲蘇聯。這完全是資產階級的毒計。只有無產階級,真正反對戰爭;只有無產階級國家,真正願意實行解除武裝!」但是,如果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還是盡著增加武裝,無產階級難道束手待斃?!不的。

  六、德國無產階級眼中的洛迦諾精神

  德國資產階級因為洛迦諾會議後德國得以加入國際聯盟,方自己以為榮幸之至。但是洛迦諾條約剛剛簽訂之後,意大利的法西斯首相——慕莎裡尼[27]便聲言要佔領菲洲的南第洛爾,驅逐德國人。這是不是明明破壞所謂洛迦諾的「和平精神」?德內閣史德萊曼[28]和社會民主黨史坦蒲夫[29],以為慕莎裡尼本是法西斯的光棍,所以破壞國際聯盟;英法卻不至於如此的,因此,德國只要加入國際聯盟,便不至受侵略了。德國無產階級卻不能相信這種謊話。法國白裡昂[30]壓迫境內的愛洛二州[31]德國民族;捷克斯洛夫的白納史[32]壓迫境內的弱小民族……何嘗比慕莎裡尼好些?便是德國的資產階級,如果有力量,也是同樣要壓迫弱小民族,他們的衷心是和慕莎裡尼相同的。德國國會裡討論慕莎裡尼聲明的問題時(二月九日),共產黨議員史德克爾[33]便這樣說:「我們反抗意大利資產階級的帝國主義,同樣,我們要反抗英、法、捷克以及德國資產階級的這種政策,……慕莎裡尼不過是無恥的對外對內政策的明顯的代表。歐洲各國資產階級都是利用對外問題,移轉民眾的視線,其實他們對於自國的勞動平民,一樣的壓迫屠殺。歐洲各國的對外政策,完全是卑劣的賣民手段;一切欺誑政策都根據於資本主義而來的;這一國的資本家強盜嫉視別一國的資本家強盜,強盜搶強盜,強盜騙強盜——便是歐洲的所謂外交。因此,我們要知道,只有工人階級取得政權後,各國的弱小民族問題才能解決,如現在的蘇聯一樣。我們號召意大利工人和我們共同作戰,反對慕莎裡尼的武力侵略政策,和其他國際聯盟式的一切強搶軟騙政策!」

  七、瑞典的共產主義運動

  瑞典的共產黨,本是從社會民主黨裡分裂出來的;所以內中有不徹底的分子,如希葛龍等,他們在一九二四年八月退出共產國際[34]。於是瑞典資產階級和社會民主黨,都興高采烈的說:「我們原說共產黨是俄國貨,不能適用於瑞典的;從此共產主義消滅了!」可是,瑞典資產階級忘了四十年前的舊話,那時也說社會民主主義是德國貨,不能適用於瑞典:「沒有一個明白的瑞典工人會相信這種主義。」事實上呢,從一九一七年以來,瑞典已經有過三次的純粹社會民主黨政府。至於布爾希維克主義,現時也正勃興起來,資產階級的報紙不得不鼓吹屠殺共產黨;社會民主黨的機關報又在大叫其抵制赤化!

  一九二四年初,瑞典共產黨便積極在工會中工作;那時資本家要開除十六萬工人,而社會民主黨的工會首領不肯領導群眾奮鬥。資本家的機關報,主張趕緊稍稍讓步,以保持工會首領的信用于群眾之中,而防止赤化——結果工人失敗。然而希葛龍等不良分子開除之後,工人因為共產黨的苦鬥犧牲和黨內的肅清,群起擁護共產黨及其革命政策。

  一九二五年,瑞典各城市(如孫德斯瓦[35]及嘉勒美爾[36]等)的市政工人屢次罷工,政府一味的壓迫,而社會民主黨的黃色工會暗助政府;最後,政府竟公開承認破壞罷工的武裝隊(法西斯組織)是合法的。結果工人只得了一半的勝利,而組織示威運動的三個工人,竟被判決多年的監禁。雖然連社會民主黨黨員群眾也要求釋放這些工人,政府固然不答應,社會民主黨領袖也始終不提抗議。

  一九二六年一月,革命派工會的全國會議,征取了工人群眾中的信仰,議決對於工賊(法西斯)的辦法和工人階級之統一戰線及統一組織的要求。黃色工會不敢公開拒絕統一工會,但是聽了資本家的反赤大宣傳,竟藉口共產黨在工廠裡組織支部,也起來附和反共產的運動。社會民主黨的真正黨員並不多,不過他強迫加入黃色工會的工人都加入党,所以有五十六萬黨員。他們蒙蔽這些群眾使他們反對共產黨,然而指導這一運動的竟是陸軍總長御駕親征,何況社會民主黨在國會中的政策都是賣階級的;所以反赤宣傳不但不能奏效並且不久就要自行消滅的。

  再則,瑞典的貧農已經四處騷然欲動——這是歐戰世界經濟的總危機。所以可以說,瑞典的客觀環境,群眾是非常之容易革命化的。雖然資產階級和社會民主黨陰謀破壞,然而他們決不能制止共產主義的發展。

  現時瑞典共產黨的職任,便是增加主觀上的努力:一、繼續改組共產黨,以支部制度為原則,努力擴大黨的群眾;二、加緊發展共產主義的青年運動;三、建立強有力的機關雜誌並組織黨校;四、繼續努力於工會中的工作,使成革命的群眾的組織,並且竭力進行瑞典工會及國際工會的統一運動;五、引進農村平民的積極奮鬥,並且組織貧苦的農民。

  八、新經濟政策下的商業和社會主義

  蘇聯自從新經濟政策[37]以來,往往有許多人認為是共產主義的失敗,資本主義的復興。這種錯誤觀察,完全因為不明白下列兩點:一、新經濟政策以前的戰時(軍事)「共產主義」[38],並非真正共產主義的試驗,而是對付反革命戰爭不得已的暫時辦法,如禁止商業,徵收農民食糧,按口分配麵包用品等;二、俄國共產黨的決定新經濟政策,即以無產階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大工業漸漸征服小生產,而後實行真正的社會主義分配,這一政策早已由列寧決定於一九一八年四月,等到一九二一年反革命完全削平,戰爭停止,當然立刻實行。至於說:既有商業,便是資本主義——新經濟政策的進行仍有復興資本主義的危險,這卻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的嚴重問題,我們值得來研究一下。

  新經濟政策既容許商業自由,而「商業自由卻是資本主義」,這是不錯的——列寧也是這樣說。但是,這並不是說,既有商業便不問環境如何,完全都是資本主義。譬如,蘇聯國立企業完全是社會主義的生產;如今一個國立紗廠向一個國立機器廠買機器。這是一種商業,並且決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這都對的。但是這是資本主義麼?當然不是。

  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生產方法的基礎,最先的是商品的流通」(《資本論》卷三上篇下同)。但是,「貨幣和商品流通的這種交易方法,可以為各種不同樣的組織之生產範圍所應用,——那些生產組織的內部結構,大都還是以消費價值為生產之目的的」……「商業和商業資本的發展,到處都使生產的發展趨向於以造成交易價值為目的之生產——擴大生產的範圍,增多他的式樣,使他有普遍的性質,發展國際市場上的貨幣。所以凡是停滯不進的生產組織,大半還以造成消費價值為目的生產組織,遇見商業的影響,必然開始崩壞。然而商業的這種崩壞影響有多麼深的程度——這都要先看這一生產方法的鞏固程度和他的內部結構而定。這種崩壞過程的結果如何,就是舊的生產方法崩壞之後,要發生什麼樣的新的生產方法——那就與商業無關,卻須看舊生產方法本身的性質而定。」古代各國商業資本發達很早,但是他破壞了舊生產方法所造成的不是工業資本主義,而是奴隸制度的經濟(如希臘),或是宗法社會的小農經濟(如中國——從井田變成阡陌);換句話說,便是從製造消費價值的生產方法變成製造剩餘價值的特種生產方法,並不一定是工業資本主義。必須原有的生產方法是私人的城市小手工業,方因技術進步又得商業的助緣,然後才會發生私人的工業資本。如果不是城市手工業發展,與農村脫離關係,那麼,「與城市及其一切條件相反,則商業精神和商業資本的發展,往往不在固定居處的民族,卻在遊牧的民族。」從這一點看來,可見決不能說:商業便等於資本主義。

  列寧著的《俄國資本主義之發展》[39]上,也和當時否認資本主義的民粹派(Narodniki)[40]討論商業的問題。列寧沒有說:只要有商業,便會發展成資本主義;列寧所設的問題是:「我們的商業資本及盤利資本(如中國之錢莊當鋪)是否與工業資本相聯結?商業及盤利事業是否因此造成資本主義的生產方法,以代替舊的生產方法?」可見農村經濟決不單單因有商業就能資本主義化,必須商業與城市工業資本聯合生長,然後才能使農村資本主義化。

  十月革命之後,無產階級獨裁制勝利,消滅封建地主制度,努力進行協作社事業;農民中抵抗資本主義分化的力量自然增高百倍,同時,這時的商業與社會主義的工業相聯結。所以新經濟政策之下的商業,必然使農村經濟逐漸的社會主義化,而不是資本主義化——因為現在俄國的私人資本主義(尤其是工業的)非常之弱,而社會主義的工業,因有國家的種種輔助,都逐漸強盛鞏固,他本身的結構和性質,又是趨向於使交易方法由買賣的進于自然的——社會主義的。

  商業能產生資本主義,但是只在舊生產方法根本上要求買賣形式的交易方法之時。蘇聯新經濟政策之下,商業只是進於社會主義的一個階段。

  社會主義大生產的發達,協作社事業——自然交易的逐漸開展;一方面小生產不能與大生產競爭而日益消滅,農業工業中電氣化的事業,不但增加生產力,並且根本改變生產方法,別方面,協作社等的發展日益減少私人商業資本的勢力——最終的結果,蘇聯的經濟之中,生產交易等各方面都自然要進於社會主義的!

  原載《新青年》月刊1926年5月25日第4號

  署名:屈維它

  注釋

  [1]謝持,見本卷第45頁注11。

  [2]沈玄廬,見本卷第45頁注42。

  [3]岳時,即約希(N.M.Joshi),20年代印度工會運動領袖之一。1929年1月,曾組織孟買紡織工會,主張經濟鬥爭,反對政治罷工。1929年,與溫和派創建印度工會聯合會。

  [4]黃色職工國際,又稱阿姆斯特丹工會國際,即國際工會聯合會。第二國際操縱的改良主義國際工會組織。1919年7月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成立。1945年12月宣佈解散。

  [5]二十一條,見本卷第63頁注13。

  [6]安福系,1918年依附于北洋皖系軍閥的政客徐樹錚、王揖唐等在北京安福胡同成立俱樂部,把持政府、國會,幫助段祺瑞推行「武力統一」政策。當時稱該集團為安福系,稱他們控制的政府、國會為安福政府、安福國會。

  [7]徐樹錚(1880—1925),字又錚。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皖系軍閥核心人物之一。曾任段祺瑞內閣陸軍次長、國務院秘書長,發起組織安福俱樂部。1919年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處理外蒙古取消自治善後事務。次年直皖戰爭後遭通緝。1925年12月30日,被馮玉祥部逮捕槍斃。

  [8]恩琴(1885—1921),白俄將領。1920年在日本資助下進攻遠東共和國。後敗退外蒙古。次年2月攻佔庫倫,挾持哲布尊丹巴,再次宣佈外蒙古獨立。後所部為蘇俄紅軍及蒙古人民革命軍擊敗,本人為紅軍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9]國民革命党,即蒙古人民革命黨。1921年3月1日,蘇赫巴托爾、喬巴山等在蘇俄政府直接幫助下在恰克圖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並宣佈成立該黨。7月,成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但未為北京政府承認。

  [10]鄒魯,見本卷第45頁注40。

  [11]《東方雜誌》,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創刊。1948年12月停刊,共出44卷。為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綜合性大型期刊。

  [12]《申報》,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在上海創辦。1912年由史量才接辦,逐漸成為著名大報。1949年5月停刊。為近代中國發行時間最長的報紙之一。

  [13]三K黨,美國種族主義恐怖組織。1866年5月在田納西州普拉斯基城建立。主要活動是對黑人和進步人士進行私刑、綁架和屠殺。20年代中期,其勢力蔓延全國,黨徒500萬,成為美國反動勢力推行種族主義、實行法西斯統治的工具。

  [14]菲洲,今譯非洲。

  [15]吉陵納加(Kirenaka),今譯昔蘭尼加。地名。當時為意大利殖民地,今屬利比亞。

  [16]笈臘蒲白區(Jerabub),今譯傑拉卜布,原為埃及西部一地名,20年代意大利向外擴張,侵佔這個地方,使合併於意屬北非殖民地昔蘭尼加,今屬利比亞。

  [17]齊納爾,今譯齊瓦爾,1925年11月至1926年3月,任埃及首相,任內執行親英政策,解散議會,禁止政治活動,取締埃及共產黨和工會。

  [18]第黎波裡(Tripoli),今譯的黎波裡,為利比亞首都。

  [19]國際聯盟,1920年1月建立的國際組織,標榜「促進國際合作,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實際上為幾個帝國主義強國所控制。設有大會、行政院、秘書處、國際常設仲裁法庭、國際勞工組織等機構。1946 年4月宣佈解散。

  [20]愛史篤尼亞,今譯愛沙尼亞。

  [21]臘脫維亞,今譯拉脫維亞。

  [22]洛迦諾公約,一譯羅迦諾公約。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比、意、波、捷7國在瑞士的羅迦諾簽約,包括8個文件。該公約使德國得以恢復歐洲大國地位,標誌著帝國主義新一輪爭奪的開始。

  [23]紐拆爾西邦,今譯新澤西州。美國州名。

  [24]一六九七年的法律,年份疑有誤。

  [25]布加利亞,今譯保加利亞。

  [26]加桑,今譯加香(Marcel Cachin,1869—1958),法國共產黨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1914年當選為議員。

  [27]慕沙裡尼,今譯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1883—1945),意大利獨裁者和法西斯党黨魁、法西斯主義創始人。當時任意大利政府首相。

  [28]史德萊曼,今譯斯特來斯曼(Gustav von Stresemann,1878—1929)。1923年8—11月任德國魏瑪共和國聯合內閣總理,後任外交部長。1925年與英、法、意、比簽訂《洛迦諾條約》,次年9月出席國際聯盟大會,使德國以常任理事國地位加入國際聯盟。

  [29]史坦蒲夫,一譯施坦普費爾(Friedrich Stampfer),20年代德國著名的社會民主黨人。

  [30]白裡昂,今譯白裡安(Aristide Briand,1862—1932),當時任法國內閣總理。

  [31]愛洛二州,指阿爾薩斯、洛林。

  [32]白納史,即貝奈斯(Eduard Benes,1884—1948),1935至1938年、1946至1948年曾兩次任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總統。

  [33]史德克爾,亦譯施托克爾(Walter Stoecker,1891—1939),早年加入德國社會民主黨,20年代初成為德共議員,並出席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

  [34]共產國際,也稱第三國際。1919年3月成立的各國共產黨的聯合組織。1922年中國共產黨加入該組織,成為它的一個支部。1943年6月宣佈解散。

  [35]孫德斯瓦,今譯松茨瓦爾,瑞典中部西諾瓦爾蘭省市鎮。

  [36]嘉勒美爾,今稱卡爾馬,瑞典東南部卡爾馬省省會。

  [37]新經濟政策,1921年由列寧擬定,並經蘇聯共產黨「十大」決定施行。主要特徵是在由無產階級國家掌握主要經濟命脈的條件下,容許資本主義的某種存在,以幫助社會主義成份更快的增長。1925年隨著蘇聯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新經濟政策時期即結束。

  [38]戰時(軍事)共產主義,1918年至1920年,蘇俄政府在國內戰爭和外國武裝干涉的非常時期實行的一種帶有臨時性質的戰時措施。主要內容是:各類企業由國家管理,實行實物供給制;對有勞動能力的人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實行餘糧徵集制及對外貿易國家壟斷制等。

  [39]《俄國資本主義之發展》,列寧的著作,1899年3月出版。

  [40]民粹派,19世紀60—70年代產生於俄國的一種代表小生產者利益的空想社會主義派別。認為資本主義在俄國是偶然現象,只要發展農村「村社」就可以過渡到社會主義,把農民視為革命的主要力量,並宣揚採取個人恐怖政策。在初期具有反對封建統治的積極意義。80年代隨著俄國農村分化的加劇,轉而代表農村富農利益,政治上蛻變為自由民粹主義,受到馬克思主義者的批判。

  (1)這是作者為《新青年》撰寫的《戰壕斷語——中國革命者的雜記》第二部分,曾收入作者自編論文集,並作了校訂。「雜記」的第一部分收入本文集第3卷。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