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③ | 上頁 下頁
現代民族問題講案(2)


  第二講 帝國主義前的民族問題

  一、帝國主義前之民族政策

  1.帝國主義前之民族政策,還是以資產階級為中心。這時代又可以分為兩時期:一、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宗法社會的時期——資產階級引導農民、工人及一般小資產階級,反對封建諸侯或軍閥以形成統一的民族之時期;二、資產階級統治完成後的時期——資產階級以民族的名義壓迫農工階級的階級鬥爭,並且與外國資產階級競爭的時期。

  2.第一時期的資產階級民族政策,在於:(一)統一的民族之形成,反對封建宗法社會的散亂分歧而主張統一的國家、統一的國語、統一的科學藝術;(二)資產階級極力與外國資產階級相隔離——以「國家」為前提——而以獨佔國內市場為目的(關稅政策等等);(三)一國內強大民族的資產階級必然獨佔政權,而壓迫其他弱小民族。

  3.第二時期的資產階級民族政策,即資產階級的國家及政權鞏固之後,便喪失那第一時期中的進步性質:(一)資產階級便以民族為名義而實行階級專政,高唱「民族精神」、「國民文化」、「國家高於一切」,以此驅迫無產階級參加資產階級的國外戰爭;(二)以民族的名義離間各國無產階級;(三)如一國內有許多弱小民族,則統治者的民族更要離間他們,使互相仇視,以便於自己的統治他們;(四)以民族利益、國家利權的名義伸張自己勢力於國外,而實行殖民地的侵略政策。——貫此兩時期之政策,統可名之曰民族主義,在現時中國譯文之中尤其明顯的代表此政策者,即國家主義。

  二、國家主義之意義

  國家主義者——資產階級之政策,所以分裂平民勞動群眾,使成各別的民族或國家,而使之互相仇視互相隔離者也。

  1.國家主義之思想,即提倡所謂國家主義教育、藝術,經過學校、輿論等等煽惑平民以民族誇大主義(Chanvinism)。

  2.國家主義之政策,大率在所謂同化政策——一國內的強大民族,因為要侵佔弱小民族的市場,便在言語、風俗、文化、教育等各方面輸入自己的國家主義,同化這些小民族。這還是所謂和平的同化政策。如果這些弱小民族內亦有自己的資產階級,能以抵抗強大民族的同化,或者有第三國的資產階級來掠奪這種殖民地或弱小民族;那麼這一國的資產階級便毫不客氣的厲行強力的同化政策——法律上剝奪參政權、教育權、言語權,與以種種限制。

  3.強國資產階級之民族政策,還有一種特別方法,便是同化一部分弱小民族中的知識階級及商人,使成為買辦階級,以剝削弱小民族平民的工具。有的時候,譬如強國已將弱小民族完全變成原料供給的國家,不容有經濟上、文化上的各方面的發展,那時,強國資產階級往往竭力遏制弱小民族的文明化,對大多數民眾實行愚民政策——這些都可以稱謂進攻的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

  4.國家主義的思想,如在受壓迫的民族裡,則往往傾向於「保存國粹」,保存「國民文化」,可是因為這些民族大率在社會進化上是落後的,所以所謂保存國粹,實際上並不足以適應民族的進化,——進于資本主義的文明,反而是保存宗法封建的思想。——這亦是一種民族誇大主義。

  5.國家主義的政策,在受壓迫的民族裡,往往是「抵制外貨」,「提倡國貨」,發展「民族精神」,主張提倡所謂「國性」、「國魂」、「國光」,總之,竭力自別於侵略的民族,可以稱之謂「異化政策」。

  6.可是,如果這種受壓迫的民族,內部資產階級的發展過於薄弱,不足以行異化政策,並且覺悟到「保存國粹」只有阻滯進化,墮入強大民族之愚民政策——那時一部分的資產階級,便主張接受外國文明,所謂「維新以求自強」——這可以稱之為「維新政策」。(亦可謂之「防禦的同化政策」)——猶太人中之自己反猶太主義便是一例。

  7.再則,受壓迫民族,往往發生幻想的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如猶太人之Sionism[5],幻想猶太人的返於故國,說天主將恢復「選民」的天國,全人類受其同化等等。戴季陶等希望東方文化普被世界,中國式的仁愛文明救出人類等,也是這種幻想的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這些都是防禦的民族主義或國家主義。

  8.國家主義或民族主義之資產階級性,不論其為防禦的或進攻的,都是很顯然的。第一,國家主義者所謂國民性或民族性,事實上因所處地位而不同:如俄皇時代俄國學校中之韃靼兒童,公認是懦怯卑劣的,可是他們在烏茲卑克[6]學校中,便算是強橫霸道、勇狠敢為的兒童;亦因經濟發展時期而不同:如德國人的性格,在詩人海涅的眼中是懦怯而不善組織的;到了歐戰前,在帝國主義學者的口中,便變了世界上第一等的組織人才了。第二,國家主義者的政策,往往因所處地位而不同:如高加索之韃靼人及亞爾美尼亞[7]人,相互之間互相攻擊,都採取進攻的民族主義;他們對俄國則都採取防禦的民族主義;亦因經濟發展時期而不同:如波蘭,最初竭力反抗俄國資產階級的進攻,采異化政策,主張民族自決(這是波蘭資產階級的幼稚時期,那時俄國的經濟鎖鏈還沒鞏固);隨後波蘭資產階級適應俄國資本主義,在俄國經濟取得相當地位(西伯利亞的商業),便一變而為防禦的同化政策,自願俄國化,以保持自己的經濟勢力;最後因俄國無產階級革命而得獨立解放,波蘭資產階級的經濟優勢甚至在一時期駕德國而上之,於是又一變而為進攻的民族主義,想侵略烏克蘭及德國邊境。可見所謂國民性乃資產階級的國民性,所謂民族自決政策,是資產階級自決的政策。

  9.中國國民黨孫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便是革命的民族政策:一方面代表中國國民(資產階級當然在內)反對帝國主義並且不侵略中國的弱小民族,別方面與無產階級世界革命中之民族政策相溶合,聯合一切被壓迫民族——決不是國家主義。

  三、純民族的國家與多民族的國家

  1.民族之形成國家,有兩種形式:一是一個民族從封建宗法時代各種族各省份雜亂分歧的狀態進於統一的民族國家;二是一個民族逐漸克服許多弱小民族,強制並且同化他們,使成一統一的國家。

  2.資產階級的發展,在上述的第一形式裡,僅僅反抗封建階級的割據,或僅對同鄉主義(省界主義)的散亂,逐漸實行政治上、言語上、教育上等的統一運動,以成一統一的民族國家——如意、法、德等國,皆系純民族的國家。

  3.資產階級的發展在第二種形式裡,便同時由一最強大民族的資產階級,在各小民族資產階級同時發展時,竭力霸佔侵淩這些小民族,強迫他們的資產階級做自己的附庸,結果形成了許多民族合組的國家,如舊俄及匈奧聯邦。

  4.多民族國家中,必有一民族獨佔治者階級地位;這一強大民族竭力施行同化政策,可是還沒有發生資本主義(民族主義)的小民族,固然很容易同化,而已經有資本主義相當發展的民族,便須用強力殘暴的征服政策(前者如俄國之於西伯利亞,後者如俄國之于波蘭、烏克蘭等)。

  5.多民族國家之統一過程中,強大民族的資產階級必須能以經濟政策制弱小民族的死,遏制他們的工業發展,而使為純粹的原料供給地或商品的市場。這種經濟侵略的過程必有相當成功時,這種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才有可能。

  四、資產階級國外政策中之民族問題

  1.資產階級在國外政策中必定用種種方法利用民族主義。譬如愛國主義的宣傳,甚至於說他們反對外國資產階級的戰爭是人道的正義的解放戰爭,自己的民族是民治主義的民族,敵國的民族是軍閥主義的民族。

  2.資產階級利用人種、種族與民族的混淆觀念,提倡大……主義(大民族主義),以便自己的對外侵略及國際鬥爭:如德國的大日耳曼主義,俄國的大斯拉夫主義,土耳其的大土耳其主義或大回教主義,日本的大亞細亞主義,美國的孟祿主義[8]等。

  3.資產階級還利用所謂國教,以侵略弱小民族,破壞弱小民族的民族意識,或者防禦外國的侵略,勉強固定古代落後文化中之民族意識,如英、美之基督教,法國之天主教,日本之佛教,俄國之正教,土耳其之回教,中國之孔教等。

  4.資產階級往往利用小國的民族主義排擠其他國家的勢力。例如德、法都曾利用過土耳其的民族主義排擠英國在土耳其的勢力;土耳其也曾利用韃靼人的回教排擠俄國的勢力。美國利用歐戰後歐洲新獨立的小民族之民族主義削弱歐洲列強的勢力。

  五、資產階級國內政策中之民族問題

  1.資產階級在多民族的國家裡,往往特別利用民族問題鞏固自己的統治,強大民族的資產階級必然竭力造成自己民族的特權地位:

  甲、參政權、官吏、軍警等專屬統治民族,至少亦佔優勢(如舊俄之大俄羅斯人,舊匈奧聯邦中之德意志人,前清時代之滿人)。

  乙、經濟上則奪取弱小民族之生產資料,尤其是田地,以造成當地之強大民族的貴族階級(滿洲貴族的「跑馬圈地」[9]),甚至移殖農民,以解決自己的農民問題。再則,便將移殖去的農民編制成軍隊,所謂屯田,或駐防。工廠中的工資也不平等(如日本紗廠及各國的華工)。總之,一方面要治者階級得到鞏固的經濟地位,別方面賂買少數勞動貴族以離間兩民族的勞動者,使互相仇視——以便發展自己的剝削。

  丙、統治民族還以強力壓迫弱小民族,使受治者民族的教育,說治者民族的言語,禁止小民族的言語、文字及學校。

  丁、一切待遇上,特意壓迫弱小民族——英國人之於印度人,美國人之于華工,上海的外國公園不准華人及犬入內,俄皇時代塔什幹的電車頭等裡不准土人坐。

  2.多民族國家裡強大民族的資產階級,往往利用許多小民族之間的衝突,故意煽動他們互相仇視,所謂以夷制夷的政策。

  3.純民族的國家裡資產階級也利用「民族的大帽子」壓迫階級鬥爭。

  4.純民族的國家裡還利用富農、小資產階級的私有觀,反對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鼓動盲目的民族誇大主義——破壞農工聯合。

  (多民族國家裡當然也是如此)

  總之,資產階級的民族在多民族國內,都是想把弱小民族的地方變成原料供給地或者商品市場,而遏制當地的工業發展。純民族的國家,這種政策也是預備往外侵略。

  六、殖民地與宗主國

  1.商業資本初初發展的時期,歐洲商業資產階級便到處尋覓「奇富的東方」(印度、澳洲、美洲、東亞、菲洲[10]等)。於是發現所謂殖民地。殖民地便是受征服國的統治,政治、經濟完全服從征服官吏的管理的地方。——中國古代謂之屬地。這種征服國便叫做宗主國——中國古代謂之天朝。英國東印度公司之於印度便是這種殖民政策的開始。

  2.美洲、澳洲、南菲洲都是如此的變成殖民地,土人漸漸被消滅或變成奴隸,歐洲人佔領這些地方。

  3.後來歐洲居民在這些殖民地漸漸多起來,因當地資產階級之發展,有些宣告獨立,如美國;有些爭到相當的自治權,如澳洲及南菲洲聯邦。

  4.還有一種所謂獨立國,如暹羅[11]、中國、土耳其、波斯[12]、阿富汗等等,也受歐洲列強資產階級的侵略,漸漸變成半殖民地。

  七、資產階級之殖民地政策

  殖民地對於宗主國,第一是採取原料的地方,第二是銷售「劣貨」的市場,第三是供給賤價勞動力的來源。

  1.宗主國之資產階級利於殖民地沒有工業的發展,如英國之於印度,以前總是從印度運了許多木材到英國製造船隻,再為航行印度之用。

  2.宗主國往往用租稅及其他政策使某一殖民地變成專門供給某種原料的地方;如印度、埃及變成所謂「純一棉業國」(Monoculture)。

  3.宗主國對於殖民地因此有專賣工業品的權利,工業品的價格便可以特別定得高,因為沒有競爭。

  4.宗主國在殖民地上所得的利潤,因此超乎尋常的額量度,資產階級便能用此「超越利潤」賂買本國工人階級的領袖或勞動貴族,以反對階級鬥爭而延長資本主義的命運。

  5.宗主國還特意移殖國內的商民、農民、工人到殖民地上去,給他們以特別優越地位,可以奴視土人的勞動者;因此資產階級又可以反對階級鬥爭,而且經過這些「殖民家」管理殖民地。

  6.宗主國的資產階級在已經有商業資本主義的殖民地上並且利用當地的小商階級做「洋貨商」——形成買辦階級,幫助他們統治,在還沒有商業資產階級的地方,便利用當地的封建貴族、部落酋長(如印度之「拉齊」Radji,烏茲卑克之「亞克塞加爾」Akcakals,吉爾格茲[13]之「馬康」Makans)。

  7.宗主國統治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形式,處處求與當地的經濟結構及程度相適應:從差不多完全自治的澳洲殖民地到簡直是管理囚犯似的統治黑奴。根本政策雖在消滅地方自治,而因弱小民族之革命運動,亦往往須有相當的讓步,以求保存自己的統治(如最近之印度)。

  8.宗主國對殖民地之文化政策,大致以阻滯進步及適應宗主國資產階級需要為標準。——尊重「異教」以保存落後民族之頑固的禮教及風俗。「殖民家」的小說、詩文讚頌弱小民族之「耐勞」、「容忍」、「退讓」、「和平」,斥責弱小民族之排外野蠻。有意的輸入鴉片、娼妓、花柳病,使弱小民族墮落。或者同時努力宣傳基督教,使弱小民族的靈魂也服從白種的上帝。

  9.宗主國派遣白種的駐防兵到殖民地上去,同時卻用種種方法(宗教的、賄賂的),組織所謂「有色人種」的軍隊,以鎮壓本國的工人階級革命。

  八、「東方」之真意義1.帝國主義及資產階級學者往往對於「東方」有一種特別的解釋:東方人特別怠惰,欺誑,污穢,吃鴉片,愛賭博,善偷盜等等。據他們說,不是種性的關係,便是氣候的關係。

  2.這種學說的根本荒謬,只要看日本富強,而且變成帝國主義國家便可以知道。再則如地中海沿岸,氣候相仿佛,而有落後之摩洛哥及文明之法、意。

  3.宗法社會或封建階級的學者,自己以為東方文化高於一切,愛和平,行仁義,黜霸道,據他們說這是儒、佛之特別文化。

  4.其實,「東方文化」只是經濟落後的原因——封建階級宗法社會的思想,決不是民族的民眾的思想。帝國主義恰好要這種宣傳,要東方民族容忍退讓!

  5.東方民族落後的真正原因乃:一,當地經濟發展只到宗法社會,至多也不過商業資本;二、列強的殖民政策,恐嚇、殘暴、欺詐的種種手段所逼迫而成。

  九、民族解放運動與革命戰爭之意義

  1.資本主義國家侵略弱小民族,雖然竭力遏制工業的發展,然而當地的資產階級始終漸漸產生,何況列強自相衝突,往往與弱小民族以種種機會。弱小民族中之資本主義既發生,有資產階級起來擔負民族革命運動的力量,即以向日列強自己民族獨立自決統一的呼聲為口號,以反抗列強自己。當地的資產階級既系爭生產力之發展而奮鬥,勞動民眾自然能贊助他。

  2.況且,列強的殖民地政策,不但造成當地的商業資產階級,而且一方面行經濟侵略而使弱小民族之農民破產,別方面又遏制當地工業的發展,殖民地自然產生大多數遊民化的革命群眾。

  3.十九世紀中已經有不少實例,如愛爾蘭獨立運動[14],波蘭等國反對俄皇政府的革命戰爭[15]等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