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② | 上頁 下頁
中國革命史之新篇


  中國革命史之新篇(1)(一九二四年一月十六日)

  中國自有思想革命以來,已經有不少主義:有無政府主義、基爾特主義[1]等等。這許多主義所以發生的原因,都是對於舊社會不滿意,想另外找出一個理想的社會來補救的。但這些主義都是從外國裨販而來,是理想的和抽象的。究竟在中國能夠發生什麼影響和關係,尚是一個問題。

  新思想所以在最近發生原故,並不是五六年前的人如此呆笨,五六年後忽然聰明起來,這完全是由於中國經濟變動,由此而變動意志,便有所謂新主義輸入。至於三民主義的發生,是完全由於中國現實經濟狀況而起的,是中國已需要此種主義,完全與外來的烏托邦[2]說不同。三民主義與基爾特主義等的分別,因為一個是中國經濟情形本身有此種要求而發生,一個是空想的和理論的。三民主義本是一個極簡單而毫不費解的主義,因為有外國的壓迫和欺淩,故首先有民族主義。試看中國所有商埠,一切都在外人的掌握,許多政治上的大權都操自外人,所有鐵路礦山完全為外人經營,關稅鹽稅都由外人監督。在如此情形之下,我們即使有心和帝國主義者講交情,試問有何方法?所以提倡民族主義是一個很簡單的意思,並不用何種高深理想。

  因外人的侵略而發生種種影響,中國的舊經濟與外國的資本主義相接觸,使中國的農業、手工業不得不起變化,漢陽鐵廠和各處工廠隨之而起,引起政治上極大的變動,滿清政府不能不放棄政權。因為經濟上已有變動,遂發生新的生產關係,同時國內外亦發生新的經濟力量:如華僑、商會、新軍,如遊民、會黨,都是新舊經濟力量交替消長之間所生出來的新現象;他們有意的或無意的,革命的或改良的,自然而然要反抗滿清政府。這種平民反抗專制政府,可說是民權主義發生的原因。

  這兩主義是很明白的,無論何人對於反對外國,反對滿清專制,是沒有不贊成的。但是運動中間,有軍閥官僚的分子,利用人民的心理來製造自己的地位。平民的意思決不是推倒滿清之後便歡迎一般軍閥官僚若袁世凱等,他們所要求的是一切事業的發達,生活的安定,及自己權利的保障。因外國之經濟壓迫,軍閥之政治擾亂,無從保障平民的生活,當然要發生民生主義的要求。所以在如此情形之下,發生三民主義,並不是一樁奇怪的事,是很平常的。但是三民主義的意義在十年前卻非常之幼稚,這是因為社會裡的革命力還沒有十分養成;當時的三民主義僅僅隱約的代表一般平民的政治要求及經濟要求;三民主義之明晰的程度當隨此革命實力的增長而日益深入。——卻並不在學說的精湛不精湛。

  現在已是民國十三年,在過去十三年之中,因為一天一天的經驗,三民主義漸漸明瞭了。在辛亥時候,所謂三民主義只是民族主義,而且所謂民族主義,只知排滿,不知排及外國人,其餘民生民權更不用說了。辛亥革命排滿主義雖說是達到,然壓迫中國的外國人仍在,三民主義可說始終不曾達到。中國平民必須經過這十三年鬥爭的苦經驗,才能明白三民主義之間的關係。民族主義的意義很簡單,是使中國成為獨立的,不受外國壓迫的。話雖然易說,但事實上卻不容易,民生民權不達到,則民族主義亦不能達到。因為假使中國人民沒有得到政權,則政權必落在軍閥手裡,他們必然勾結列強以壓人民。故民權主義不達到,民族主義亦不能達到。再則,即使所謂人民能得到政權,但是實際上並不是全體人民——政權落在少數資本家手中,試問資本家能代表人民不能?他們有資本有公司與外人貿易,止求其個人有利益,更何惜犧牲多數人幸福,而另躉出賣中國。資本家利用金錢及一切手段,甚至於學術機關,以爭取政權,自私自利剝削平民,此等政府如何能代表中國民族?所以民生主義不達到,民族主義斷乎不能達到的!

  如此說來,三民主義是整個的,是渾然一體的,是不能分開的,必完全達到三民主義,然後可以說革命成功。在三民主義未達到以前只有革命。所以三民主義的定義是很簡單的,並不是個烏托邦新社會,是由中國現實的政治經濟要求,才產生這三個革命原則:

  民族主義——中國民族的解放獨立,世界各民族的平等;

  民權主義——中國平民群眾的政權,使政府真能代表全民族;

  民生主義——中國最大多數民眾(工人、農民)的生活之保障,使有真正參政之可能,使得到從事於征取經濟權之一切必要條件。

  既然不是一種空想的社會,而是現實的革命原則,就不能當他是一種固定的制度,卻要人去實行。這種革命原則,我們可以當他是平民意志的結晶,是平民反對軍閥,反對帝國主義,農民、工人反對地主、資本家的意志之表示。

  既然如此,三民主義是國民革命的一種口號,是從事革命的目標,是平民組織團結力量以達到革命的旗幟。研究三民主義,並不是合理不合理,與理想高明不高明的問題。三民主義達到不達到,完全看我們平民力量與軍閥勢力之消長如何:平民力量大一份,三民主義也達到一份;反轉過來說,軍閥勢力大一份,三民主義亦少得一份。我們在今日只有努力革命,至於何日可以完全達到,我們暫時可以不必問,更不必說最理想的社會。——反正在中國的現狀,總不是什麼理想社會;第一步必須先打破現狀,而三民主義便是最切近于這現實需要的。三民主義的實現,完全靠我們革命的力量,向反革命派進攻。國民黨所提出的三民主義是代表全中國平民的利益的,所以能組織平民,集中革命勢力,和反革命勢力作戰,這是國民黨應有的責任,也是平民應有的責任。

  革命的力量何在?在於組織。一噸鐵若沒有造成什麼機器,是絲毫沒有力量的;若變成一部機器——就是融化鍛煉之後,使一部分變成鏇釘,一部分變成齒輪,裝置起來,——雖然仍舊是一噸鐵,然而他的力量,卻很大的了。農人、工人聯合起來才有力量,若不組織起來,則仍然一盤散沙,沒有絲毫實力。革命的精神,革命的情緒,革命的意志,在平民之間是現成的;必須組織他,集中他,他才能變成一種勢力。這種組織的工作是國民黨的責任。青年及工人、農民沒有加入國民黨的也應加入,以從事于反抗軍閥列強的行動,這是平民的責任。平民應當以國民黨為工具,達到自己的目的,以國民黨為先鋒,領導自己的鬥爭。加入國民黨是我們自己組織起來,並不是國民黨利用我們。平民何必要組織?因為平民的仇敵組織得厲害,帝國主義用賠款買去許多留學生,收買中國教育;軍閥養一班政客策士壓制我們,試看他們的組織何等精密!他們決不單靠兵力擾亂或侵略;財政上、外交上、交通上、教育上處處都是他們的剝削手段,仇敵已然有如許大的力量,我們平民的力量卻還有限。他們有槍炮,有軍隊,有警察可以指揮,最後一著便是武力解決。我們如果不將國民黨辦好,使成為一有力量的團體,去和列強軍閥對抗,三民主義是永遠不能達到的。

  我們知道以前已有許多運動,如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運動、安徽學生運動等,這些運動都是自然發生的,散漫的,偏於一方面的,偏於局部的,各歸各不相聯結的——可以說是無意之中自然而起的國民革命運動。如今我們各方面漸漸集中,革命勢力的數量日增,質量也就漸變,——我們便有意的來指導組織並促進國民革命運動了。有意的與無意的運動有很重要的異點。以前的運動是各自運動,是本能的運動,而且是無意的運動:——心上明明要反對帝制,卻說是光復;明明需要的是發展資本主義,卻說是提倡國貨以抵制日貨;明明應當反對帝國主義,卻想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主持人道正義。現在呢?認真組織起來,做全國大規模的各方面、各部分互相關聯的有意識的鬥爭。於是中國革命史的新篇開始了。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大會便是這新篇的第一頁,因為他表示很明顯的革命原則,及決心改組的意志;這就是開始集中中國革命勢力,以從事於有意識的徹底的鬥爭。大會有這樣的責任,可從大會宣言中看出來。大會宣言是以前所沒有的;三民主義因此得有良好的界說,是數十萬國民黨員共同意志的第一次表現。無論何人皆由此同一目的做去,違反宣言的便不是國民黨員。其次,宣言裡有一般平民的政治經濟要求,——國民黨對現在政治的政綱;從前國民黨只注意軍事,而不注重其他,現在則全中國的國民黨員都有一致對於政治經濟的要求,用此去運動宣傳平民群眾,使國民黨成為國民革命的有力的中心。再其次,宣言明白說出國民黨力量在於農民、工人身上。以前國民黨的力量,不過少數人的奮鬥,其餘都不管;以前以為可用兵力征服民敵之後,再來按步就班的照著書上寫好的計劃辦理,現在卻已經知道三民主義是平民自己的要求,當將平民實力組織運用,使在鬥爭的過程裡,煉出實行主義的力量來。而革命軍呢?僅僅是平民力量中之一種特殊形式而已。

  原載1924年1月《民國日報》特刊

  署名:瞿秋白

  注釋

  [1]基爾特主義,即基爾特社會主義,也稱行會社會主義。20世紀初在英國工人運動中出現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鼓吹在資產階級國家的範圍內實行「產業民主」或「產業自治」,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引誘工人脫離革命鬥爭。在五四運動時期,基爾特社會主義曾作為社會主義思潮的一種在中國流傳過,張東蓀是主要鼓吹者。

  [2]烏托邦,見本卷第12頁注③。

  (1)本文是1924年1月瞿秋白在廣州的演講記錄,原題為《中國革命史之第二篇》,收入作者自編論文集時改題為《中國革命史之新篇》。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