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② | 上頁 下頁 |
現代中國所當有的「上海大學」 |
|
現代中國所當有的「上海大學」(1)(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三日) 遠東四五千年的古文化國,現在反而落後,學問藝術無不要求急速的進步,方能加入國際學術界的文化生活。這並不是什麼「國粹」問題——而是因為中國舊式的宗法社會經濟遇著歐美帝國主義,所不得不發生的適應作用。只看中國近幾年來採納迎受所謂「西方文明」的態度和順序,便可以知道了:——首先是軍事技術交通技術,進而至自然科學數理科學,再進而至社會科學。可見現時中國社會生活受外來的影響,驟至複雜,求解釋它的需要,已經非常急迫。由浮泛的表面的軍事技術之改進,而不得不求此技術之根源於自然科學數理科學;由模仿的急功近利的政治制度之改變,而不得不求此種制度之原理於社會科學。 前此中國未嘗沒有家族沒有土地制度沒有政治組織,然而不但未發生什麼真正的社會科學,並且連相當的術語多沒製造出來;可見當初社會現象之簡單。等到驟然遇見「西洋人」,一二十年間,錢店變成了銀行,商鋪變成了公司;「不知道哪裡活見鬼似的」跑出個外國銀行團來,暗中把持著中國的國家經濟生活:幾萬裡外的倫敦紐約,可以左右中國商界的金融;此等「撈什子」的背後便是世界資本主義——現代社會最複雜的現象。於是中國的思想界裡不期然而然便要發生所謂「改造社會」的思潮。然而以這等簡單的頭腦(連社會現象的名稱都不完全的),去研究這種複雜的對象——連這對象是什麼都不知道——怎能不起恐慌呢? 近幾年來由空論的社會主義思想進於更有系統的社會科學之研究,以求確切的瞭解其所要改造之對象,亦即為實際行動所推演求進的結果——這確是當然的傾向。 不但如此,因有上述的原因,亦就今中國舊式的文化生活漸次崩壞,文學藝術方面發生許多新要求——個性的發展,學術的民眾化等。所以「文學革命」居然三分天下有其二。實因社會現象的日益複雜,不得不要求文字上的革命,以應各種科學之需要——文字原為一切科學的工具。此等工具的改良實是中國新式社會生活的必要條件,只看中國對於外國語,由學習而翻譯而引用其元素于中國文,便可知道其需要程度日益增高。至於藝術也是如此。 中國文藝之中「外國貨」的容納取受,並不是「國粹淪喪,文化墜絕」之表徵,而卻是中國文化命運之轉機,中國新文化生活(複生)的端倪。數年以來的運動,自然始則散漫傳播,繼則漸次廣泛,征取新領域,至今已漸就集中,漸就分化,將形成一新系統,這亦是一種當然的傾向。 切實社會科學的研究及形成新文藝的系統——這兩件事便是當有的「上海大學」之職任,亦就是「上海大學」所以當有的理由。 上海大學之組織的預定計劃,應當是: (一)社會科學院 1.社會學系 2.經濟學系 3.政治學系 4.法律學系 5.哲學系 6.史學系 (二)文藝院 1.文學系 a中國文學系 b英文系 c俄文系 d法文系 e德文系 2.藝術系 a繪畫系 b音樂系 c雕刻系 《上海大學概況》[1]上的預定,社會科學院下本尚有心理學系及教育學系。然我個人的意見以為心理學是更專門些的分類,在現代學術界中它的位置介於自然科學及哲學之間,還沒有確定;在中國則五年十年中想要有這些人材擔任教授使別成一系,似乎可能的分數很少。至於教育學則為社會科學中之偏于應用方面的,以實際的能力而論,上海大學一時或不能兼及——過四五年再說——不必訂在計劃上。 文藝院中當分文學及藝術兩系。文學系即中國文學系——以中國文學為主體。英俄等系其實不稱「文學」亦可;因為在中國研究此等外國文學,並不真能到「文學士」的程度,而是預備赴英俄等國入文學科的;其實此等畢業生到英俄去研究文學的職志,當然還在於對中國文學有所貢獻的分數居多。藝術系下再分科的理由,則在於三科(畫、樂、雕刻)之理論方面的主要科學相同,其異點僅在技術方面的科學及實習。 就以上所定計劃之中而論,社會學系、文學系、藝術系三系最重要,所以今年就預備開辦(除此以外還有英俄兩系),以後的計劃,凡能力所及,當然要努力創辦,然大致當注重於已有的,竭力為質量的改善,而可不必只貪多而不好。 一、社會學系 社會學是幼稚的科學,我們現代的中國居然能創一學系,這是很難能的事。一八九七年歐洲國際社會學者第三次大會時,社會學方才脫離所謂「有機體派」,而約略得離生物學而獨立——當時辯論見國際社會學學館年鑒,其駁論最有力者為答爾德[2]的「社會之有機說」。然而到一九〇〇年,社會學家還大半以社會心理學與社會學相混(所謂心理學派);如意大利人羅西(Rossi)[3],一方面分別群眾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為二,一方面卻又混社會學與社會心理學為一,——見其所著《社會學及群眾心理學》。可見當時社會學及其他科學的界限還是沒有清楚。不但如此!直到一九一五年,以所謂「社會學最盛的美國」,還是沒有一定的社會學之結構為材料,所謂「一切雜七搭八無所歸的東西都推入社會學」,——詳見史梅爾(Small)[4]的《美國社會學之五十年》。歐戰後數年間,俄德學者,承大陸派學術之「系統性」,精密研究之結果,方使社會學成一系統。中國後起,反能省力得此碩果。 如俄國之莎洛經(Sorokin)[5]及蒲哈陵(Bukhrin)[6],他們的見解雖各有不同,而系統的建立,大致如下: 社會學——理論的——(一)社會的分析,(二)社會的構造,(三)社會的生機,或稱「動律」,或代以「變律」。 實際的——社會政策。 以前的社會學(如中國前數年的舊譯本),因為「歷史」(社會學之材料)本缺於原始社會的研究,所以往往偏於敘述的,描寫的,——其實即是社會學之預備時期而已。社會學之系統,當定於其能抽象研究一切人類社會現象的公律之時;我們現在當然已可不偏於那敘述的社會學,亦並不遺忘它(社會進化史及社會學史);然而必以一有系統的為基礎,方能為真正的各方面之比較研究。研究之最後期,並當以此社會學的方法整理中國史料(所謂「乙部」的國故——直至於志書等),以期切於實際。因此約略定社會學系之必修課目如下: (注)每週鐘點初看似乎太多,其實中間外國語占去四點,這是沒有法想的,——在中國現在要研究學術,非有兩種外國語不夠。假如中學裡外國語留心的學生,則第一外國語可以經試驗免去,以閱讀書報流暢為標準。至於今年則因新生外國語程度太差,只能暫停第二外國語,而以鐘點歸併第一外國語,這是萬不得已的辦法。 社會學系選修課目如下: A組: 1.現代政治(中國及世界) 四年全有 B組: 2.國法學概論及各國憲法略史 第三年 3.民刑法通論 第四年 C組: 4.財政學通論 第三年 5.統計學通論 第三年 6.銀行論 第四年 7.貨幣論 第四年 D組: 8.政黨論 第四年 9.社會政策及經濟政策專論 第四年 E組: 10.哲學概論 第一年 11.論理學[7]概論及科學方法論 第二年 12.哲學史大綱 第一年 13.中國哲學史大綱 第二年 二、文學系 中國自從「文學革命」以來,文學之中,當然已開始一新時期。我已說及此種新文學運動正在漸次集中形成一系統之時;然這不過指文字學方面而言。——至於文學作家的作品方面,本不在於有範式或系統,各人有他的創作力。然而學術上所能助文學家的(大學教育的職任)卻多半在於文字學(或言語學,更廣泛言之即「語言文字的科學」)。文字學不但能助文學,並能助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如「語族」與人種學的關係,金石考據與歷史學的關係。值此白話代文言而興的時代,整理中國舊有的這種科學,卻是大學的重任。「言語學」本來包括甚廣(下列課目中「文字學」三字單指中國小學而言,其實只是言語學中之一部分): 1.語音學 音韻 2.字形學 形體 3.語原學或字典學 訓詁 4.字法 (中國無) 5.句法 (無舊名) 6.敘述的言語學 (普通文法) 7.歷史的言語學 (小學考證) 8.比較的言語學 (方法……于外國文中研究「語族」等問題) 我們看一看在這白話文學的初期,中國語言文字是不是要這種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句法,以及修辭學中「詩的技術」等。工具不良,怎麼會有好東西做出來呢。其他世界文學的取資,文學評論的研究,美學的兼習,倫理、心理及社會科學的常識,卻是新文學運動中的基礎。 因此文學系的必修科目可以約略規定如下: 1.文(群經諸子附) 四年 2.詩詞 四年 3.戲曲 四年 4.小說 四年 5.修辭學 第一、二、四年 6.歷代文評(並及世界文學) 第三、四年(詩話等亦當包括在內) 7.文字學 第一、二年 古籍校讀法 第三、四年 8.言語學 第三、四年(中國言語之系統的科學的研究) 9.文學概論 第一、二年 10.美學概論 第三、四年 11.中國文學史 第一、二、三年 12.世界文學史 第一、二、三年 13.現代世界文學 第四年 14.中國文化史 第一、二年 15.世界文化史 第一、二年 16.論理學及科學方法論 第一、二年 17.心理學及社會心理學 第三、四年 18.歷史哲學 第二年 19.社會學概論 第一年 外國語第二種。 文學系的選修課目亦可暫定如下: A組: 1.現代政治(中國及世界) 第四年 B組: 2.藝術史 第三年 3.中國金石學及書畫史 第四年 C組: 4.經濟學概論 第三年 5.社會進化史 第一年 6.社會思想史 第二年 7.教育學概論 第四年 D組: 8.哲學概論 第一年 9.哲學史大綱(世界及中國) 第二年 A.英文系必修課目 1.散文 2.詩歌 3.戲劇 4.小說 5.演說及辯論 6.修辭學 7.文學評論 8.言語學 9.英美文學史 10.世界文學史 11.英美文化史 12.世界文化史 第二種外國語。 B.俄文系(俄文課目) 1.散文(讀本) 第一、二年 2.詩歌 第三、四年 3.小說 第二、三、四年 4.戲劇 第三、四年 5.會話 第一、二、三年 演說 第四年 6.文法 第一、二年 修辭學 第三年 7.文學評論 第四年 8.言語學 第四年 9.俄國文學史 第三、四年 10.世界文學史 第三、四年 11.俄國文化史 第三、四年 12.世界文化史 第三、四年 第二種外國語。 英俄兩系除上列必修課外,尚有文學概論、美學概論、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化史、論理學、心理學、歷史哲學、社會學概論八門功課,亦是必修的,但與文學系(中國文)設共同講座,以中文講。 英俄兩系選修科,亦與中國文學系相同——亦用共同講座制。 (注一)共同講座制之理由:(一)教員可以與學生共同用出一種優美的中國的「科學的用語」出來,不致因用外國文教科書而助長彼此之依賴性。英俄兩系若純粹用外國語,則無此練習機會——象許多留學生,用西洋眼睛西洋舌頭讀得懂外國科學書,而往往用中國嘴巴卻講不出來——中國語言中本來缺乏此等術語及語調。(二)不論是僅僅四年的俄文程度,就是連中學已經學過六年的英文程度,拿來讀外國文的論理心理學等,「必須的等著用的」高等常識,實在還枉費工夫而又趕不上。當那時以外國文讀一頁論理學的功夫,至少要化讀中文十數頁的工夫(查字典等)。因此,此等科學決不能用高深的講義。(三)若說學英俄文須知各門科學的術語,那末,有文學史,有言語學,有文化史(尤其是文化史),足以大致夠用;況且教那些共同的理論功課的教員,必須將注外國文術語于中文之下。(四)文學系中各科得以貫通,學生常相切磋,學英俄文的人不致於拋荒中國文字。 (注二)外國語與中學部。研究理論的學系為一種外國語多占時間去是很划不來的,最少也須有兩種能看科學的書。會話可以暫且不管:凡有了四五年外國語程度的人,若真用心,到外國去的時候不消四五個月,話便可以說得暢快。所以最好中學時期多注重外國語,並於高級中學添第二種外國語作為必修課,以便入大學時再略溫習第一種,便側重第二種外國語及科學。如此,則三五年後的大學一年級就比現在方便多了。 (注三)俄文系現在設否?現在設俄文系,只能從字母教起,——略懂俄文的又未必能插真正大學二年級,——因為中國只有哈爾濱式(等於洋涇浜)的學過俄文的人,科學程度太差;至於北京俄文法政專門學校(我是很知道的),大半文學知識(中俄兩方面)太差,差不多只學公文程式,北京大學俄文科又很幼稚;——總之,此等程度稍高而到上海大學來的,一定湊不滿五個人。所以我定的俄文課程已極遷就。現在還有些躊躇,——究竟開中學班呢,還是大學班?中學班的理想,要索性另開一以俄文為第一外國語的初中一年級,或高中一年級,——以年齡關係兩者比較,相差不遠。然而這恐怕辦不到,因為一則太迂遠,二則中學生願入俄文班的恐不多。至於英文班的高中一年級,我想必須設俄文為第二外國語。然而這不過預備他們升入社會學系或中英文系,令繼續以俄文為第二外國語,可以補讀參考書。要他們入真正俄文系大學(至少要如當有的英文系大學程度者)還是不夠,這僅是解決此問題的一方面。第二方面就是暫設大學俄文科,作為試辦(照上列課程)。可是有一條件,——就是必須請中國人俄文文法好的教員;——只能以中國語教文法,拚命趕一趕,以「Berlity的方法」——直接的——教會話。每星期至少十八小時俄文。照此試去,教員是很吃苦的了,成績如何,我不敢說有把握。不過因為俄國文學發達,社會科學最近二十年來亦在國際學術界中占一特殊位置,所以決計如此。(還要看教員請得到請不到)。 三、藝術系 藝術系課目,其主要的理論科學如美學、美學史、藝術史、世界藝術史、中國金石學或書畫史等,可以由繪畫、音樂、雕刻三科用共同講座制,其餘各添其專門技術的科學及實習(音樂科的第二外國語最好能用意大利文,——這恐怕是夢想了)。此外文學課目當選幾門作為必修課,因為他和藝術關係太密切了;社會科學及哲學的常識亦必不可少。藝術實習的設備最費,恐怕一時不能就添音樂系——其實音樂及歌術,是藝術中最接近民眾有益社會的,于中國現時的文化程度之下,尤其必須提倡整頓(小學裡大半唱日本譜,中國「詞兒」,絕無音律字聲之諧調;歌劇仍在「科班」傳授,絕無樂理之說明;新劇有演無唱;僅有Drama尚且不好——真是中國文化的末日——)雖然沒有辦法——限於經濟,只得暫就繪畫系認真辦去,救救「月份牌藝術圖」的恐慌。 四、自動教育——「現代政治」 上列社會學系、文學系(英俄)、藝術系都應當有「現代政治」的選修課,——其實是每星期一次的自由討論研究的集合,各系共同的。學生亦可以自己組織其他的研究會,與此同樣請一導師,擔任分配材料及題目,講解答辯。這種「研究會」的制度,有幾種好處:(一)不是搬著死教科書背的;(二)學生自動的以其現在所知科學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三)全校學生共同一堂可以鍛煉青年的「集合意識」;(四)不是「書房裡的」少爺生活,而是社會裡的公民生活。此種研究會的導師必定要慎重精密分配自己的講題,使每次或每兩次自為起訖,容易引起聽者興味;要於中國政治、世界大勢的當時問題作有系統的說明論斷;要多與學生機會自己發抒意見,討論答辯。 至於課目上特定「現代政治」,而不及其他的「研究會」,乃是因為人是政治生活的動物,最迫切最普遍的,——其他的問題比不及他,俄國詩人聶克拉莎夫(Neprucoff)[8]道:「人人不一定是詩人,做一個『公民』卻是你所應當的」。上海大學即無此種教授法及此種科目,他那英文名字上的People's College,N.People's一字也可以取消了。 這是我個人一時想及的!——所以各系課目有詳有略,還待大家討論呢。 原載《民國日報》副刊《覺悟》,1923年8月2、3日 署名:瞿秋白 注釋 [1]《上海大學概況》,載1923年6月14日《民國日報》副刊《覺悟》。 [2]答爾德(Gabriel Tarde,1843—1904),法國法學家、社會學家、犯罪學家。著有《比較犯罪學》、《社會邏輯》、《社會心理學研究》、《社會規律》等。 [3]羅西(G.B.Rossi,1822—1894),意大利社會學家、考古學家。著有《社會學及群眾心理學》等。 [4]史梅爾,今譯斯莫爾(Albion Woodbury Small,1854—1926),美國社會學家。著有《普通社會學》、《美國社會學之五十年》、《亞當·斯密和現代社會學》等。 [5]莎洛經(Pitirim Alexandrovitch Sorokin,1889—1968),美籍俄國社會學家。著有《社會學體系》、《革命社會學》、《現代社會學理論》等。 [6]蒲哈林,今譯布哈林(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Бухарин,1888—1938),蘇聯政治活動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著有《世界經濟和帝國主義》、《共產主義ABC》、《過渡時期的經濟》、《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的列寧》等。1937年被蘇聯政府處決,1988年平反。 [7]論理學,今譯邏輯學。 [8]聶克拉莎夫,今譯涅克拉索夫(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Некрасов,1821—1878),俄國詩人、革命民主主義者。代表作是《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 (1)上海大學是國共合作創辦的,瞿秋白曾任該校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這是他提出的建校和教學方案。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