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① | 上頁 下頁
海牙會議後歐俄經濟之前途


  (一九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俄國代表之談話——使會議破裂者非布黨而為法國財政界——將來經濟恢復不在借款而在利用國內富源——俄德兩國經濟關係漸入常軌

  海牙會議已經無結果而散,此中前因後果,以及對於蘇維埃國家經濟事業的前途之關係,記者可以自海牙返莫的勞農政府代表莎郭勒尼誇夫之談話,略述如下。「代表團長理德維諾夫[1]自海牙直赴柏林尚未返國」,海牙會議之最重的問題,就是俄國向西歐請借新債,預備籌措「國際債款」,或由西歐各國政府,直接參與或經其保證。

  俄國方面,願先得恢復運輸事業、農村經濟及工業之借款,而後乃及整理金融之基金,以此國際財政輔助為條件。俄國代表團本負直接與西歐代表討論舊債借還辦法,以及外國私人企業損失賠償限度等問題之責。俄國代表本此二條件而赴海牙會議,準備擔負極大的犧牲,可是此等犧牲仍根據於共產黨的觀察點,以蘇維埃國家及勞動者全體利益為前提,在相當的範圍內,利用外國之財政補助以恢復俄國經濟。

  雖然如此,代表團初到海牙時,就預料成功之希望很少,西歐無力借出鉅款,固甚顯然,而西歐諸國內部的衝突,尤其是極大的障礙。會務進行中已顯然可見,各資產階級國家畸形的經濟狀態之中,絕無出路,對於俄國,更難輔助。俄國外交代表到海牙時,早已預定計劃,極有正正經經「辦事」的準備,而西歐方面,卻絕無確定的綱要,只有法國是例外。法國最後才決定加入會議,似乎他的加入目的,就能在於從中破壞,這是他的預定計劃。

  最初兩禮拜會務的進行,純粹是雙方的報告,俄國方面詳述其財政實業狀況及計劃,西歐方面答覆本非常模糊。忽然法國代表接到普嘉賚[2](法國總理)的指令,「令在三日之內設法決裂會議」。據莎郭勒尼誇夫說,這一消息,雖是密令,很靠得住,於是法外交代表立刻著手運動。在各小委員會中(海牙會議分俄國委員會及非俄國委員會,內部各分三小委員會,(一)債務問題的,(二)借款問題的,(三)私產問題的),急急通過許多議決案,提出嚴酷的要求條件,因此會議乃不得不中止。

  當時,許多小國外交代表團,也並未提出反對法國侵襲的表示,至於英國亦附和法國,意想借此困厄勞農政府,同時英國自身絕無損失,海牙談判若決裂,反可脫離國際外交的束縛,而自由行動。哼,二十四小時之後,各小國,「中立國」知道會議決裂的把戲,不是好頑的了,他們才都明白過來。小國的利益,實在於與俄國共同訂約。分別訂約時,各大國有能力輔助俄國的,所得交換條件必優越,小國卻正相反。俄國方面,即刻提議,請示莫斯科,仍舊繼續談判,以求明解雙方的觀察點及具體的條件,各小國都表贊同,可見法國外交僥倖的成功,始終不固。資產階級各國利益不一致,仍舊突然暴露,要掩飾也是枉然。於是法國知道,莫斯科的答覆必定能滿足英國及其他小國的要求。其時法比更要孤立,遂嚴拒「請示莫斯科」的辦法,會議始終破壞。依此而論,世界輿論,工人階級的公意,必能明瞭,使會議決裂者並非「布爾塞維克」,而是法國財政界。

  法國財政界正處於窘迫的地位,今年法國支出之超過收入,當有四十萬萬法郎。十月之中,是法國第一次對英國軍事借款之付息期,法國半官報聲言,法國國庫空虛,恐不能付此第一期軍事借款之利息。歐洲破產之朕兆已見。所以蘇維埃俄國之讓步,西歐竟無以報答,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海牙談判之結果,更覺顯然,法國不願公共訂約之成功,難道不是證據。海牙會議對於俄國的關係,雖則沒有實際的結果,而有一方面的利益。以前歐洲各國,對於俄國的財政經濟狀況,都不明了,常常有奇想天開的異談。現在經此會議報告的機會,西歐也就明白過來。因此,以與單獨訂約時,要容易得多。各小國分別訂約的局面已開,此一會議,已經使集合訂約的嘗試做到盡頭,從此單獨訂約原則方能明晰。(記者按,理德維諾夫在柏林對報界的談話亦是如此。)在此種單獨訂約中,俄國政府當然自有一種把握,最近一年內,經濟恢復計劃的重要點,大概不能在於外國的新借款,而只可以完全利用國內自有的富源。一切國際間單獨的經濟條約,以及純粹的財政契約,大概只希望能恢復常軌的國際經濟關係而已。恰好海牙會議時,正是俄國漸脫饑災而進于豐年之際,今年年成非常之好,食糧狀況的前途,大有樂觀。

  最後莎郭勒尼誇夫說,在海牙會議,俄國本預備為最大限度的讓步,可是為對者方面,不能享受,無結果而散。俄國此後經濟上愈強固,則讓步也就愈少,而最後,與資產階級各國間整頓相互的財政關係時,自可極端減少俄國方面的犧牲。

  近日,杜洛斯基[3]對意大利新聞記者說:「柔魯[4]、海牙兩會,俄國方面的參與,本在於互相利用以共同恢復全歐的經濟,為『將來』起見,而非專來和資產階級國算『舊』帳的,……歐俄自己不肯好好的解決,完全吊了美國的膀臂上,恐非英意之福……」

  德俄互認條約訂成後,兩國經濟關係已漸入常軌,「莫斯科柏林間的飛機交通,下新城市集德國的皮貨公司之貿易,飛機製造局之聘請德國技師等等」……。兩國都有正式公使,並另有商務代表,新近俄該駐德商務代表返國,報告租借區事務之進行,大約德國資本家很注意于彼得城商埠。

  據商務代表團報告,租借區,草案已經提及的,約如下列數項。

  (一)組織汽機運輸公司,德國史列慈英格爾及其有關係之「美爾嘉托爾」公司所提起。

  (二)組織涅華河[5]航運公司(Neva河是彼得城大河),德意志銀行方面提起,俄國方面已準備特設委員會,以備繼續談判。

  (三)國立波羅的海汽船航運公司與德國合辦,「漢堡美國汽船公司」極願加入,此中有美國資本在內,可惜所出開始航運的路線太長。自彼得城北航至亞爾旱格爾[6]為北線,自彼得城南航至沃德薩[7]為南線,同時「漢堡美國汽船公司」暫時又不能撥給船隻,恐單靠俄國,船隻及燃料都不夠用,所以此「俄德美航運新提嘉」恐怕一時不能成立。

  (四)修築彼得城商埠公司,提起人為德國商業家符理德黎白。其他承租彼得城大旅館(德國及瑞士商業家都有提議),修理房屋鋪面,修築河道等等,都在商議中。有許多在德國的企業家,已經準備特派經理員至彼得城函訂契約,或合辦或承租。至於純粹工業上的租借區或合辦公司,卻還沒有眉目。看來,德俄關係大有增進,將來的「單獨訂約」諸國,大約當以德國為先例。

  一九二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原載一九二二年十月七日《晨報》

  署名:瞿秋白

  注釋

  [1]理德維諾夫,今譯李維諾夫。見本書第374頁注③。

  [2]普嘉賚,今譯彭加勒,見本書第227頁注60。

  [3]杜洛斯基,今譯托洛茨基。見本書第227頁注68。

  [4]柔魯,今譯熱那亞。

  [5]涅華河,今譯涅瓦河。

  [6]亞爾旱格爾,今譯阿爾漢格爾斯克。蘇聯北冰洋沿岸重要海港城市,阿爾漢格爾斯克州首府。

  [7]沃德薩,今譯敖德薩。蘇聯黑海沿岸最大港口城市,烏克蘭南部工業、文化中心,敖德薩州首府。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