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瞿秋白文集① | 上頁 下頁 |
勞農政府內政外交之新局面 |
|
(一九二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設立國家銀行——承認帝國國債 勞農政府從實行新經濟政策以來,一切大政綱都漸漸為相當的變更,國內經濟生活都因自由商務的開放而漸漸發展。新經濟政策中最重大的原則,就是概括的提高「生產力」,及間接擴充振興「國有企業」。市場貿易初開放的時候,還不過象原人時代的經濟狀況——物質交易居多。然這不是新經濟政策的目的,不是經濟原則所許其繼續如此的。所以一兩月中,各處出租於私人或協作社的工廠一天一天的增加,市場貿易中自然的「競爭」,資本的「累積」,一天一天的發展——於是經濟生活已經漸入資本主義的經濟狀態的正軌。貨幣的流通遂成為不可免的社會需要。銀行的功能已不能否認。於是財政人民委員會建議設立國家銀行。因為非此,國家不能實際上統括金融,監督全國的經濟生活,而整頓國有企業的資本。 勞農政府於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〇年,在軍事時代(國內戰事)及軍事時代以前,竭力設法消滅銀行。因為當時為政治上的奮鬥,不得不先著手消滅資產階級手裡最強健的經濟機關。況且當時經濟服從軍政,而且如列寧所承認的差誤:「要想起勞動人民的熱心直接創造共產主義的社會,而不經種種經濟上的過渡辦法」,經濟生活、工業、農業完全在國家支配之下,依社會主義理想上的原則行生產及分配,所以用不著銀行,就是用不著貨幣形式的資本。現在呢,經濟大權集中於國家,資產階級只有營業的自由,財政交通完全在無產階級的政府手裡,資產階級決不能有所利用而操縱政治,——此其一;新經濟政策實行後,國有企業之外,還有協作社、私人企業、自由市場,國有企業已從社會的一變而為營業的性質,有「競爭」,有「支出收入」——此其二;所以必需設這銀行,亦就可以建設國家的銀行了。 設立銀行的命令已於前兩星期(十月初)發表。國庫中撥出基金共二萬萬萬蘇維埃盧布(2,000,000,000,000Rubles),合此地市價金盧布七千萬(70,000,000),國家銀行的職任,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管理金融,整頓國內國家貨幣的行市,及其與國外貨幣的衡比關係,——解決貨幣問題。據財政人民委員長克留斯金斯基(Kerskinsky)[1]的談話,除此以外,還有幾種職任。 一,監督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或「社會主義的托拉斯」的資本,由國家撥給者,多得經國家銀行之手,而國有企業對於國家銀行負責。凡有出賣生產品於國內國外市場之權利的國有企業,得於基金之外,另對國家銀行,立「信用」,而于貿易贏餘時歸還。沒有自由營業權的國有企業(如石油總會、燃料總會),僅能經國家銀行計算其支取基金(物質的貨幣的)及鬚髮貨物的價格。國家銀行如查出國有企業有虧累支絀者,可以干涉該企業的「用人」、「生產組織」、「生產計劃」等。以前國有企業是非營業性質的時候,所謂「生產力提高」,所謂「監督」,往往只成為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官僚式的命令;所以這一層「企業對銀行負責」的辦法,是很重要的。銀行的「干涉」於提出更改生產計劃時,可以有哀的美敦書的性質:各該企業不能遵從時,就撤還「信用」(即停發基金之一部分)。 二,振興私人企業及生產協作社 私人企業,基金自籌,然亦可以與國家銀行訂立商業的契約,取得「信用」。生產協作社尤其有優先權,但是一本於營業的性質。 三,統攝商業 消費協作社經國家銀行的支配,資本的流通,可以漸漸入於國家之手。現在初辦的時候,協作社還沒發達,私人小商家亦可以兌取「信用」。國家銀行于現時可以暫代「國內商業人民委員會」的職務。其次國家財政上之發行權,仍歸財政人民委員會,國家銀行不得發行貨幣。國庫事務仍完全由財政人民委員會的中央會計部掌管。 新經濟政策的關係且已及於外交。俄革命後,國際上最糾葛的事情就是否認國債。當時是歐戰剛完,有世界革命的希望,勞農政府要借此興動西歐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現在一切都轉入和平時代,非但實行租借地政策,要利用國外資金來開發俄國的富源,以立國家資本主義的基礎,而且今年又值旱災,非得仰求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的幫助不可。既要借新債,舊債不能不承認,而維持信用。十月二十九日俄勞農政府外交人民委員會發表他們對各協約國(英、法、意、日、美)的通告(二十八日發出的),承認一九一四年前的國債。他的措詞大約如下: 「聞布魯塞(Brussell)[2]國際會議要以俄國承認國債與否為賑災款項之信用條件。勞農政府本依其經費方針——希望國外投資開發富源,不但於俄政府人民有莫大之利益,即於今世界經濟亦有關係。況今諸貴國政府以賑災為言;本政府雖未得正式通函,且向以為任何民族決無永遠擔負數世紀債務之責任。然為饑寒之勞動人民起見,為和平的建設經濟起見,勞農政府準備與各國訂立經濟的協約,為相當之讓步;承認一九一四年以前之帝俄國債。此承認之相當的條件,自為『各國之承認勞農政府』,而與之訂一公共和約。勞農政府為此問題,特提議於各國之前,請速召集一國際會議,妥議俄國各方面之外交問題。……」 此著為俄國勞農政府外交上極大的變更,想必引起全世界的注意。然於俄國內政上的關係看來,也是當然的。 十月三十一日 莫斯科 原載一九二二年五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北京《晨報》 署名:瞿秋白 注釋 [1]克留斯金斯基(一八八三——一九三八),今譯克列斯廷斯基。蘇聯國務活動家、外交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一年任俄羅斯聯邦財政人民委員,國家銀行首席委員。一九二二年曾作為外交代表出席熱那亞會議。 [2]布魯塞,今譯布魯塞爾。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