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世界革命運動年表 | 上頁 下頁
八、中國革命運動年表(2)


  帝國主義鐵蹄下的中國

  一八四七年(道光二七年)——廣州平英團[299]起事,逐英國人。

  一八五〇年(道光三十年)——洪秀全[300]起兵稱太平天國。

  一八五三年(清文宗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軍佔領南京,放奴婢,禁娼妾。

  一八六四年(清穆宗同治三年)——清將曾國荃[301]取南京,秀全自殺。

  一八六五年(同治四年)——「撚匪」[302]作亂於北方(一八六八年始平)。

  一八六六年(同治五年)——回人陷伊犁(一八七八年左宗棠[303]始定新疆)。

  一八七〇年(同治九年)——天津人民焚法國教堂。

  一八九四年(清德宗光緒二十年)——孫文[304]創興中會[305]。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孫文、陸皓東、朱貴全、丘四[306]等謀起兵廣州,事泄,陸皓東被殺。

  一八九七年(光緒二十三年)——山東人民殺德教士。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康有為、梁啟超[307]等謀君主立憲挾清帝行新政,事敗,其黨譚嗣同[308]等六人為清太后[309]所殺。

  一九〇〇年(光緒二十六年)——北方義和團[310]起事。興中會會員鄭士良[311]起兵惠州革命;史堅如[312]謀在廣州響應,事敗被殺。

  一九〇五年(光緒三十一年?)——孫文組織中國革命同盟會[313]于東京。是年黃興、宋教仁[314]等起兵柳州失敗,來東京;與章炳麟[315]等之光復會[316](只排滿不反對皇帝),皆先後加盟。

  一九〇六年(光緒三十二年)——禹之謨、劉道一、寧調元、胡英[317]等起兵於萍鄉、醴陵失敗。徐錫麟、秋瑾、熊成基[318]刺安徽省大吏。革命黨人起兵潮州、黃岡,皆敗。同盟會會員鄧子瑜[319]起兵惠州,敗。

  一九〇七年(光緒三十三年)——廣東欽廉兩府人民抗捐,清新兵郭人漳、趙伯先[320]往「討」,同盟會遊說之,使抗捐助民,郭等允之。各鄉團勇及革命黨無軍械力弱,郭等猶豫觀望,遂敗。黃興、胡漢民[321]起兵于安南,攻鎮南關,敗。

  一九〇八年(光緒三十四年)——清廷發佈籌備立憲。

  一九〇九年(宣統元年)——黃興以二百人自安南攻入欽廉一帶,彈盡而退。黃明堂[322]以百數十人襲河口,殺清之邊防督辦,敗退安南。

  一九〇九年(?)——汪精衛入京刺攝政王未中,系獄。

  一九一〇年(宣統二年)——朱執信、倪日映[323]等謀以廣州新軍起事革命,因「新軍中熱度過甚之士於事前因小事起風潮」,倪日映不得不倉卒舉兵,遂敗。

  辛亥革命

  一九一一年(宣統三年)——舊曆三月二十九日廣州七十二烈士[324]舉兵,事敗被殺叢葬於黃花崗。

  十月十日武昌革命軍起兵,推清新軍統領黎元洪[325]為元帥。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元年)——孫文就臨時大總統之職于南京未幾,讓位于袁世凱;袁氏以反動勢力壓迫民黨[326],國會遂選袁為大總統。同盟會分裂,光復會之章炳麟派分裂出去,而與立憲預備會之張謇派[327]聯合,組織統一黨。宋教仁、黃興等主持,複聯合統一黨[328]等政團,合併而為國民黨,拋棄平均地權之黨綱。

  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袁世凱使人暗殺宋教仁。二次革命[329]起,國民黨員叛黨多,遂失敗。

  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孫文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330],欲刷清反革命派及妥協派。袁氏賣國,謀帝制自為,(五月七日,受日本二十一條[331]之通牒,九日即簽字;)西南諸省起兵討之,袁氏死,梁啟超等之進步黨及一切反動派執政。

  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張勳[332]復辟,段祺瑞、梁啟超等乘機起兵討之而自執政權,旋即舉兵攻南方護法諸省。

  一九一八年(民國七年)——西南諸省組織軍政府[333],南方軍閥陸榮廷[334]等漸專欲,孫文不能容,遂辭七總裁之一。

  五四運動

  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五月四日,學生群眾毆章宗祥[335],焚曹汝霖[336]宅,六月三日上海總同盟罷市罷工援助學生,錢能訓[337]之安福系內閣遂不得不改組。

  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中國第一次慶祝五一勞動節,各地有罷工運動。《新青年》雜誌出五一特刊。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五月五日陳炯明[338]逐去陸榮廷,孫文返廣州,非常國會[339]選為大總統。

  ?月?日中國共產黨開第一次大會,正式成立。

  一九二二年(民國十一年)——廣州陳炯明反革命,孫文又離粵。中華革命黨改名中國國民黨,申明三民主義。香港海員大罷工[340],勝利。

  六月中國共產黨發表第一次對時局主張——民主主義聯合戰線,要求普選,廢除「列強在華各種特權」(中國始有廢除不平等條約運動)。湖南紗廠罷工,資本家令趙恒惕[341]殺黃愛、龐人銓[342]。中國第一次勞動大會[343]開會于廣州。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344]第一次成立大會。

  七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大會,發佈政綱——打倒帝國主義和軍閥。

  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孫文再返廣州粵軍推為大元帥。

  二月七日——京漢鐵路大罷工[345],吳佩孚在漢口施行對於工人的大屠殺。(中國工人運動自一九二〇年起日益發展,至此為一段落。)

  六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大會,通過黨綱草案,決定聯合戰線的策略,共產主義者可以加入國民革命的政黨。

  七月中國共產黨發表第二次時局主張——召集國民會議[346],實行國民革命的聯合戰線。

  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一月——中國國民黨改組,開第一次代表大會,始定「廢除不平等條約,打倒軍閥和帝國主義,聯絡蘇俄贊助農工」等之新政綱,決定新章程,容納一切革命派別,而申明紀律制裁反革命派。

  二月七日——全國鐵路總工會[347]成立。

  七月——廣州沙面華工罷工[348]。

  九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時局宣言,反對軍閥戰爭。

  九月十八日——廣州革命政府北伐宣言。

  十月——廣州商團獉獉反革命暴亂[349],革命政府撲滅之。

  十一月——馮玉祥倒戈[350],國民軍成立,北京政變,軍閥崩毀。

  十一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時局宣言,主張召集國民會議。

  十一月——孫文發表北上宣言,亦提議反直軍與人民各界團體開國民會議預備會。

  【注】

  [299]平英團,鴉片戰爭中廣州城郊三元里一帶人民自發的武裝組織,他們揭起平英團大旗,奮勇抗擊英國侵略軍。

  [300]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國革命領袖。廣東花縣人,1843年創拜上帝會,到廣西宣傳革命。1851年1月11日發動金田起義,稱天王,號太平天國。後建都南京,與清廷對抗,在中外反革命勢力聯合鎮壓下,太平天國失敗。

  [301]曾國荃(1824—1890),清末湘軍將領,湖南湘鄉人,曾國藩之弟。1863年任浙江巡撫,1864年7月攻陷天京。官至兩江總督。

  [302]撚匪,即撚軍,太平天國革命時北方的農民起義軍。發源於「撚党」,成員各成其股,因而稱「撚」。1855年張樂行在雉河集(今屬安徽渦陽)會盟,組成撚軍,接受太平天國領導。太平天國失敗後堅持鬥爭,1866年分為東西兩股,在1868年先後失敗。

  [303]左宗棠(1812—1885),清末湘軍軍閥、洋務派首領。湖南湘陰人,1862年任浙江巡撫,又升閩浙總督,1866年開辦福州船政局,開始嘗試洋務。後在陝甘總督任上鎮壓西北回民起義。1875年督辦新疆軍務,平定阿古柏叛亂,統一新疆。官至軍機大臣。有《左文襄公全集》。

  [304]孫文,即孫中山。

  [305]興中會,1894年孫中山領導建立的最早的中國資產階級團體,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入會秘密誓詞。

  [306]陸皓東(1867—1895),近代民主革命者。1895年與孫中山共同組織香港興中會機關,策劃廣州起義,因叛徒出賣,遭到殺害。朱貴全、丘四,會黨領袖,因運軍械到廣州接濟陸皓東等起義部隊,靠岸時被捕,同被殺害。

  [307]康有為、梁啟超,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派領袖。康有為(1858—1927),廣東南海人,1888年首次上書清帝,建議變法,並在北京、上海等地組織強學會,設立學堂,創辦報紙,鼓吹維新變法。1898年在北京成立保國會,受到光緒帝召見,促成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亡國外,組織保皇會反對民主革命。梁啟超,見本卷第101頁注④。

  [308]譚嗣同(1865—1898),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維新志士。湖南瀏陽人,1897年協湖南巡撫陳寶箴(1831—1900)辦時務學堂,次年又倡南學會,辦《湘報》,8月入京參與戊戌變法,被頑固派殺害。

  [309]清太后,指慈禧太后(1835—1908),又稱西太后,清末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滿族葉赫那拉氏,咸豐帝妃,同治帝之母,1861年被尊為太后,發動「北京政變」殺攝政四大臣,開始垂簾聽政。1875年光緒帝立後仍聽政,期間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條約。仇視改良變法,1898年發動政變,鎮壓了戊戌變法運動。1900年曾利用義和團,隨即又鎮壓之。1901年後被迫下令「實行新政」,「預備立憲」,企圖延續清王朝統治。

  [310]北方義和團,1900年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人民自發的反帝運動。活動範圍遍及華北、東北以及內蒙古廣大地區,京、津一帶聲勢尤壯,後在八國聯軍血腥鎮壓下失敗。

  [311]鄭士良(1863—1901),近代民主革命者。廣東歸善(今惠陽)人,1895年參加興中會,1900年領導惠州三洲田起義,屢敗清軍,後彈藥不濟,被迫解散義軍。次年在香港被清吏毒死。

  [312]史堅如(1879—1900),近代民主革命者。廣東番禺人,1899年參加興中會,1900年為配合鄭士良惠州起義,以炸藥轟炸廣東撫署,謀刺署督德壽,被捕就義。

  [313]同盟會,全稱中國同盟會。1905年8月,在孫中山領導下匯合興中會、光復會、華興會等在日本東京成立,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性質。1912年改組成國民黨。

  [314]黃興、宋教仁,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1874—1916),湖南長沙人,華興會、同盟會領袖之一,曾領導鎮南關起義、雲南河口起義和廣州黃花崗之役等多次起義。武昌起義後被推為革命軍總司令,後又在南京臨時政府任陸軍總長兼參謀總長。1913年討袁失敗後流亡日本,旋赴美國,袁世凱死後歸國,病逝。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1904年與黃興等創辦華興會,後參加同盟會,武昌起義後任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院院長。1912年8月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任代理理事長,次年3月被袁世凱派人刺殺身亡。

  [315]章炳麟(1869—1936),即章太炎,見本卷第72頁注11。

  [316]光復會,清末革命團體。1904年冬在上海成立,蔡元培為會長,以反滿專制、建立共和為宗旨。1905年與興中會、華興會聯合成立同盟會。1910年陶成章重組光復會,組織光復軍參加了辛亥革命。

  [317]禹之謨、劉道一、寧調元、胡英,都是近代民主革命者。禹之謨(1867—1907),湖南湘鄉人。曾參加自立軍活動,1903年在長沙辦實業,1905年被選為湖南教育會長和商會會長並參加同盟會。1906年組織公葬陳天華(1875—1905),又在湘鄉反對增加鹽稅,被捕,次年初被害。劉道一(1884—1906),湖南湘潭人。1904年參加華興會,1906年12月萍瀏醴起義,他在長沙謀響應,事泄被捕就義。寧調元(1873—1913),湖南醴陵人。1904年參加華興會,因參加萍瀏醴起義被捕,三年後獲釋。參加武昌起義,1912年任廣東三佛鐵路總辦。二次革命時在湖北遇害。胡英,即胡瑛(1889—1932),湖南桃源人。1904年參加華興會,發起科學講習所,1906年因策應萍瀏醴起義被捕,武昌起義後釋放。

  [318]徐錫麟、秋瑾、熊成基,都是近代民主革命家。徐錫麟(1873—1907),浙江山陰(今紹興)人,1904年參加光復會,1905年在紹興辦大通學堂,次年任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秘謀革命活動。1907年準備與秋瑾在皖浙同時發動起義,7月6日槍殺巡撫恩銘,起義,失敗就義。秋瑾(1879—1907),浙江山陰人,1905年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次年在上海辦《中國女報》提倡女權,宣傳革命,1907年在紹興主持大通學堂,組織光復軍,秘謀起義,事泄,被捕犧牲。熊成基(1887—1910),江蘇甘泉(今江都)人,1904年參加岳王會,後又加入光復會,在安徽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徐錫麟犧牲後被推為岳王會首領,1908年再次起義,失敗流亡日本。1910年在哈爾濱行刺清海軍大臣載洵,被捕就義。

  [319]鄧子瑜,近代民主革命者。廣東惠州歸善人,1900年惠州起義後赴南洋,在香港、新加坡經營旅館業,接納革命黨。1907年在香港組織了惠州七女湖起義。

  [320]郭人漳早年與黃興、趙聲來往,1907年任廣西巡防營統領。趙伯先即趙聲(1881—1911),江蘇丹陽人,1906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任廣東新軍標統,領導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和1911年黃花崗之役。

  [321]胡漢民(1879—1936),廣東番禺人。早年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時被推為廣東都督。1924年11月孫中山北上後曾代大元帥職權。

  [322]黃明堂(1868—1939),廣東欽州人(今屬廣西),壯族,早年在越南組織抗清鬥爭,1907年加入同盟會,領導鎮南關起義和河口起義,後一直追隨孫中山活動。

  [323]朱執信、倪日映,都是近代民主革命者。朱執信(1885—1920),廣東番禺人。1905年參加同盟會,領導過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和黃花崗之役。辛亥革命後一直緊密追隨孫中山,參加了二次革命和護法鬥爭。1920年赴廣東策動桂軍反正,在虎門遇害。倪日映,即倪映典(1885—1910),安徽合肥人。1905年加入岳王會和同盟會,在新軍中進行革命活動,領導了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任總司令,失敗後被捕犧牲。

  [324]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同盟會在廣州起義,失敗,喻培倫,林時爽、方聲洞、李文甫、林覺民、徐廣滔等一百余人英勇犧牲。後經廣州人民收殮死難者遺體,得七十二具,葬于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325]黎元洪,見本卷第149頁注⑩。

  [326]民黨,指民主革命黨,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和同盟會等,均被稱為民黨。辛亥革命後為國民黨。

  [327]張謇(1853—1926),近代立憲派、實業家。江蘇南通人,光緒狀元。1895年在南通辦大生紡廠,興辦了一系列實業及文化教育事業。清末參與發動立憲運動,1906年成立預備立憲會,1909年被推為江蘇諮議局議長。辛亥革命後任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後擁護袁世凱,參與組織統一黨。以後主要是興辦實業和教育,1926年病死。

  [328]統一黨,1921年由原立憲派操縱的中華民國聯合會組成,以張謇、章炳麟等為理事,擁護袁世凱統一全國。5月與另五個團體組成共和黨。

  [329]二次革命,即討袁之役。1913年3月袁世凱派人在上海刺殺宋教仁,6月又下令罷免江西、安徽、廣東三省督李烈鈞、柏文蔚、胡漢民,派兵南下,發動內戰。國民黨人被迫起兵討袁,旋失敗。

  [330]中華革命黨,二次革命失敗後,1914年7月孫中山在日本召集一部分國民黨員組成的資產階級政黨。重舉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旗幟,準備反袁鬥爭,發動多次起義。1917年又領導護法運動,1919年10月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331]二十一條,見本卷第63頁注13。

  [332]張勳(1854—1923),北洋軍閥。江西奉新人,1911年任江南提督,辛亥革命後退至徐州,所部保留辮子被稱為「辮子軍」。1916年任安徽督軍,組織13省同盟,秘謀復辟。1917年6月率兵入京,解散國會,逼走總統黎元洪,7月1日與康有為宣佈復辟,12日即被段祺瑞擊敗,逃亡。

  [333]軍政府,即護法軍政府。1917年7月,孫中山反對北洋軍閥解散國會,提出維護約法,恢復國會。8月間在廣州召集「非常國會」。9 月1日,孫當選為大元帥,組織軍政府,展開「護法」鬥爭。次年7月桂系軍閥陰謀將軍政府改為七總裁制,排擠孫中山,護法運動失敗。1920年11月孫中山在廣州發起第二次護法運動,重組軍政府,由於陳炯明叛變,1922年6月又告失敗。

  [334]陸榮廷(1859—1928),廣西武鳴人。舊桂系軍閥首領。1907年曾鎮壓鎮南關起義,1911年任廣西提督。辛亥革命時攫取廣西都督職位,1916年護國運動時攻佔廣東,自任廣東督軍。1920年為粵軍擊敗,最後被逐出廣西,後在蘇州病死。

  [335]章宗祥,見本卷第63頁注12。

  [336]曹汝霖,見本卷第63頁注12。

  [337]錢能訓(1869—1924),浙江嘉善人。1910年任陝西布政使,辛亥革命後任袁世凱政府內務次長。1918年後多次任內務總長和總理。

  [338]陳炯明,見本卷第107頁注⑦。

  [339]1917年北洋軍閥解散國會,一部分議員南下擁護孫中山護法。8月在廣州召開會議,因不足法定人數,稱非常國會,議決成立護法軍政府。

  [340]香港海員大罷工,1922年1月,香港中國海員在中華海員工會領導下舉行大罷工,要求增加工資,改善待遇,迫使香港英國當局允諾工人要求,罷工勝利。

  [341]趙恒惕(1880—1971),湖南衡山人。在日本參加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任湖南總司令和省長,1926年被唐生智逐出,投靠張作霖。

  [342]黃愛(1897—1922),湖南常德人。龐人銓(1898—1922),湖南湘潭人。1919年分別在天津和長沙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11月在長沙組織湖南勞工會,1921年11月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1月因領導湖南第一紗廠罷工,同時遇害。

  [343]中國第一次勞動大會,1922年5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組織召開的工會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八小時工作制、罷工援助、工會組織原則,承認在全國總工會成立前以勞動組合書記部為全國工人運動總通訊機關。

  [344]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1922年5月成立,名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改此名。

  [345]京漢鐵路大罷工,即二七大罷工,見本卷第63頁注⑤。

  [346]國民會議,見本卷第43頁注20。

  [347]1924年2月7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京奉、京綏、津浦等鐵路工人代表在北京舉行各鐵路代表大會,正式成立全國鐵路總工會,推動鐵路工人運動的發展。

  [348]1924年7月,廣州沙面華工罷工,抗議沙面租界實行不允許中國人自由出入的新警律,華捕也隨之加入罷工,迫使租界當局取消了新警律。

  [349]廣州商團反革命暴亂,見本卷第63頁注⑩。

  [350]馮玉祥倒戈,即北京政變。見本卷第150頁注21。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