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現代社會學 | 上頁 下頁
第四節 社會科學中之歷史主義


  宇宙間的一切現象,既然是永久動的,互相聯繫著的;社會現象當然亦是如此。所以社會科學中的根本方法就是互辯的唯物主義。

  人類社會是否永久如此?他永久是如此的結構?當然不是。譬如俄國,一九一七年以後,工人和農民得到了政權,資產階級是受治階級,而且一部分遁逃國外(差不多有二百萬人)。工廠、鐵道、礦山完全是勞農國家所有。然而在一九一七年以前呢,——資本家和地主是治者階級,工人和農民替他們做工。再早些,在一八六一年以前,資本階級還只是商業的資產階級,地主享有農奴。同是一個俄國,而不同如此。希臘古代是農奴制度的國家,——奴隸是地主的財產。古代美洲的民族卻有「有組織有規劃經濟」,——在「貴族儒士」的手裡;那種「儒士」是特別的一種智識階級,管理經營一切,同時亦就是「治小人的君子」。此等社會各不相同,時時變遷。可是,我們說的變遷,並非專指進化的發展。希臘、羅馬如今已經消滅,很發達的文化簡直完全滅亡。然而希臘和羅馬還能留多少很大的影響於近代社會。竟亦有那種「文化」,——簡直不能留些許影響到後世或別的民族的。——他與其他文化的聯繫早已磨滅了。法國地方曾經發見許多地底下的遺跡,歷史家美埃爾(Ed.Meyer)[45]說「此地曾經有原人文化的發展……後來經過大地震而消滅,竟不曾有絲毫影響到後代。此地的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沒有絲毫聯繫」。進化是並不普遍的;只有動與變是永久的;就算變的結果是滅亡,——變卻是不能免的。

  此等動象不但在社會的經濟結構裡有。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無不在永永變動之中。社會的技術,——從石斧變成了汽機、無線電。道德與風尚亦是差異不同的,——有幾種人是吃人的,有幾種人有「殺老」、「溺女」的風俗,——那時他們亦自以為是合理的。政治組織屢經變更,——從君主到民主,從民主到蘇維埃。科學、宗教、習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流變不止的。我們現在所習慣的,未必以前就有,未必將來還會有;報紙、肥皂、衣服等等並不是永久有的。國家、宗教、資本、軍器以及一切,都不是永久如此的,並且不是永久有的。家庭制度亦不是永久的制度:有多妻、多夫制,有「雜交」,有一夫一妻制。甚至於對於美的觀念,亦是沒有固定的。總之,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一樣,不斷的在變更。人類社會經過無數的階段。

  因此:

  第一,應當研究每一種形式的社會之個別的「自性」。就是,不可以一概的、籠統的推想一切時代,一切社會。不可以混淆奴隸、農奴、無產階級、「窮人」,當他們是同等的性質。應當看出希臘的奴隸主、俄國的農奴主、資本主義的工廠主、中國的官吏(士)和「軍閥」(強盜)之間的差別。奴隸制度、農奴制度、軍閥制度、資本制度各有各的「自性」。將來的共產主義亦是如此。過渡期間的無產階級獨裁制亦有特別的性質。每種社會的特性應當細加研究。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明瞭「變動的歷程」。各種社會,既然各有特點也就各有特別的發展律——特別的動律。譬如資本主義,我們先研究出資本主義的種種特點,然後我們能知道:大生產兼併小生產,無產階級日益增多,勞資衝突,勞工革命,資本制度變成無產獨裁制度。有些歷史家便不會如此觀察。他們往往把古代的富商與現代的資本家相混,希臘、羅馬的「遊民無產階級」和現代的無產階級相混。實際上羅馬時所謂「Proletarie」,絕對與現代工人不同;那時的富商也和現代的工廠主很少相同的地方。羅馬與現代,整個兒的社會組織不同。所以二者之中的發展歷程自然差異。「每一歷史時代,各有自己的公律,……可是等到實際生活經過了這一期的發展,出了這一階段,社會就另外遵循別種公律而構造起來了。」社會學是社會科學裡最綜合的——綜合的研究社會,不專就社會之某一形式或某一方面去研究——所以他尤其要確定這一界說,去做別種社會科學的方法。

  第二,應當研究每種社會的內部變動的歷程。所謂社會的各階段,並不是先有一不變不動的甲階段之後,又有一不變不動的乙階段來代替他。社會之中的變遷是很複雜的,譬如資本主義,決不是一動不動的存在著,後來忽然來了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方退位。資本主義自己亦在變更,亦有內部的許多階段,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財政資本主義及其帝國主義、歐戰中之國家資本主義。就是在這些各種資本主義的內部,還是有變更的歷程。每一階段都是他後一階段的預備,亦就是前一階段的結果。

  第三,應當研究每一種社會的發生及其必然的消滅,——即研究其與別一種社會的聯繫。每一種會的新形式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他是前一形式發展之必然的結果。各種階段之間,往往劃不出明瞭的界限:兩相勾連,轉輾而現。歷史的階段不是固定的、凝固的、自己有獨立的個體的;——而是繼續不斷,互相勾連,轉輾變遷的。要明白某種社會,應當尋求他的根源於前一階段之中,研究他發生的原因,他形成的必要條件,他發展的動力。同時,又應當觀察他的必然消滅的原因,發展的傾向,——那些傾向,又在預備新的社會形式來代替他。所以每一階段是鏈條上的一環,環環相銜接的。有些學者,雖然明白這層道理,卻不肯承認現時資本主義亦要消滅;他們只承認過去各時代間的變遷。其實,資本主義從封建農奴的制度發展出來,經過「簡單的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向著共產主義發展出去,經過無產獨裁制。只有研究到資本主義與其前一階段的聯繫並及其行向共產主義的必然結果,——那時我們方能徹底明瞭資本主義。關於其他的社會,亦須如此研究。這亦是互辯法的原理之一。——亦可以稱為「歷史觀」,因為一切現象,不當做永久的看,而只是歷史的過渡的形式,有生有滅的。

  [45]美埃爾,今譯邁爾(Eduard Meyer,1855—1930),德國歷史學家。著有《古代史》、《古埃及史》、《古代的經濟發展》、《猶太教的產生》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