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現代社會學 | 上頁 下頁
第一節 一切現象之規律性


  第二章 社會科學之原因論與目的論

  第一節 一切現象之規律性

  宇宙的現象必定有相當的規律,所謂「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日月山河,草木禽獸,自古以來變化非常之多,相互的影響非常之複雜;然而並不因此而可以說一切都是雜亂無章無從整理的。假使稍加考察,便可以看見一切現象之中都有線索可尋,此等現象之間的關係都有一定的相互影響。春夏秋冬四季,難道不是輪轉無舛的;日以繼夜,夜以繼日,難道不是規律的?草木生長枯萎,禽獸孳生飛走,都有一定的原因;人類耕種工作都有一定的關係。譬如說,春天雨後往往筍格外長得快,所以俗話叫做「雨後春筍」,——可見用極平常的常識,人已經能歸納「有物有則」的宇宙現象,而養成「規律性」(La régularité)的概念。

  社會現象之中亦是如此。人類的社會生活,不論他怎樣複雜怎樣各不相同,始終我們能考察得一定的規律。譬如不論在甚麼地方(美國、日本、非洲或澳洲),只要有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有工人階級生長發達,就有社會主義的運動。物質生產發達,「精神文化」也跟著發達:譬如識字者的人數。資本主義的社會裡經過一定的時期必定發見所謂「經濟危機」(Crise),和所謂「工業興盛」交互輪轉,——差不多象晝夜的交替。每一次技術上的大發明,必定影響到社會生活,使他大起變動。再則還可以舉一個例,譬如統計每一國家內今年所增的人口,與去年所增的相比較,羅列種種影響人口的因素;到明年再以同樣方法調查,互比各種因素的力量,——就可以得到明年所增與今年所增之百分比實是大約相同的結果。正因我們能憑此規律性而預測將來現象的大概,我們方能採取某種方法,加以人力的工作。假使竟沒有絲毫規律性,那時,我們只能「束手待斃」,聽其自然。今天有晝,明天沒有夜;今年冬天下雪,明年冬天也許開花。英國有資本主義的發達,而工人階級日益擴大;日本卻因此反而是諸侯加多。再過兩天,米可以長在松樹上去了。

  實際上,決沒有這樣的人,——以為米會長到松樹上去。大家都可以看見:自然及社會之中同樣有一定的規律性。發見這種規律性,便是科學的第一天職。

  這種規律性,不論在自然或社會之中,都用不著人的承認,生來存在的。換句話說,這是所謂客觀的規律性。科學的職任卻在發見這種規律性,而使人類對於宇宙社會一切現象的概念脫離混沌的狀態,——捨棄那「混沌的印象」(Chaotische vorstellung)。科學的這一種特徵,——就是:科學乃「秩序化」、「系統化」、「組織」或「建立系統」等等——是人人都承認的。馬赫(Mach[17]——《認識與迷誤》)對於科學思想的進程下的定義,便說他是思想之適應事實或思想之適應思想。英國哲學家皮爾孫(Pearson[18]——《科學之文法》)說:「不是事實便能組成科學,而是研究這些事實的方法」;科學的第一步是「事實之分類(Classification)」,便是系統的聯合,而不是單純的收集事實。然而大多數的近代學者還以為科學的作用不在於發見客觀上存在的規律性,而在於以人的智識製造此等規律性。我們可是顯然看見四時之運行,晝夜之交替,自然界現象及社會現象之互相影響關係,都確實存在,並不關於學者的承認或不承認。此等規律性是客觀的規律性。

  [17]馬赫(Ernst Mach,1838—1916),奧地利物理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馬赫主義)創始人之一。著有《力學及其發展的歷史批判概論》、《熱力學原理》、《物理光學原理》、《感覺的分析》、《認識和謬誤》等。

  [18]皮爾孫,今譯畢爾生(K.Pearson,1857—1936),英國數理統計學家、哲學家。著有《科學入門》、《數學對進化論的貢獻》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