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歷史的唯物主義 | 上頁 下頁


  反對唯物史觀的謾駡就是如此;歷史「唯物論」的名稱,卻為他們咬文嚼字嚼爛了。一切反對論調大半都屬￿此類,因為資產階級科學對於歷史唯物論,還不會作實質上的批評呢;只有一個例外,現在我們就來說一說。資產階級科學要排除障礙,以立一安慰資產階級之階級意識的屏藩,因此他的最著名的代表竟說出如此空泛的讕言!只看一看一八九二年「新約社會會議」上亞篤夫華葛納君的演說辭(14)就可以知道了。——華氏還算是「德國第一等大學中之第一等經濟教授」呢!我們不以這一突顯的「哲人」(Sophist)與一切資產階級科學家並稱而同道;然而我們雖考察他們對唯物史觀的批評已有多年,所見僅有幾句普通話,——其中歸罪於其破壞道德的意思常多於實質上的批評,——此外更無遺意,然至於華氏的駁論,則說:歷史唯物論——是一種任意的空想的歷史結構說,將非常複雜多方面的人類生活強納入赤裸裸的死規律;他否認一切思想的力量;他將人類變成服從一切造化力的玩具,只有機械的發展;他消滅一切道德的規範。

  實際上卻正相反。歷史的唯物論確與一切任意的歷史結構說以一致命的打擊;他消滅一切赤裸裸的死規律,——這種規律才是要將「能變的」人類生活,一反掌而全定呢。

  「假使以唯物論的方法當做刻板官樣文章之爛調,隨便可以拿歷史事實來填寫,而不知道他只是一研究歷史之指導的線索,那時唯物論的方法要變成自相矛盾的學說。」(15)昂格斯曾經這樣說過。考茨基亦曾反對這種唯物史觀之「僵屍化」,譬如說:社會永久分成兩個營壘,兩個鬥爭的階級,兩種永遠各自同類的群眾——一革命的群眾,一反動的群眾。「假使事實上永久是如此,那時著歷史也太容易了。而實際上決沒有這樣簡單的事情。社會是複雜的組織,而且一天一天增加他的複雜性,其中有各種不同的階級,有各種不同的利益,依時勢而有種種不同的政黨組織起來。」(16)歷史唯物論對於歷史學中之先定的前提,不過研究的時候,從根至杪,自其經濟結構起以至於精神上的想像。

  然而照歷史唯物論的反對者說來,此學說之所以成為任意的歷史結構說的原因,卻就在於此。「你們怎麼知道,歷史發展的根據在於經濟而不在於哲學呢?」非常之簡單!人最先得吃喝被服,然後才有時間來思想,來創造藝術;人的有意識,全賴於其有與別人接觸的社交,所以他的意識依其社會生活為標準,而不是他的意識做社會生活的標準。——所以我們有這斷語。既如此,反對者所謂「完全是任意的前提」顯然是那種假說:仿佛人類先從事於思想,然後自思想方至於飲食居住,自哲學至經濟;這種最奇怪的歷史結構說不是歷史唯物論,而是歷史唯心論。現代這一垂死的學派,有幾分與我們的學說相符合,卻亦盡著譏笑這派最偉大的代表,黑智兒的歷史結構說,這很奇特,而也許並沒有什麼奇特。雖然黑智兒的「歷史結構說」,他們並不怕他,因為他們本來比黑智兒的「歷史結構」高得千倍;他們所怕的是黑智兒的科學史觀:歷史乃人類發展的過程,雖發展有時離開軌道,而他不斷的進步,內中有科學的「律例性」,不為一切類似的「偶然」所破壞。這一偉大的思想,是德國古典哲學最成熟的果子,恢復了古代希臘的「辯證法」(第亞力第克Dialetigue),馬克思、昂格斯得之于黑智兒:「我們德國社會主義者,不但導源我們的學說於聖西門[21]、傅立葉[22]、歐文[23],而且還及於康德[24]及黑智兒,這是可以以此自重的。」(17)然而社會主義者仍舊承認黑智兒沒有能于任意的「歷史結構說」之後再進一步,雖然他在歷史發展過程上得了許多非常深遠敻奧的結論;他的謬誤,在於以結果為原因,以具體的現象為思想之反映,——實際上是,思想為具體現象的反映。黑智兒而有如此的歷史觀,本是當然的事,因為其時德國資產階級還沒有暴露他具體的存在;當時資產階級為保存其獨立起見,不得不隱匿於思想的深幕後,而後能為革命的鬥爭,所取的鬥爭形式也須是無害於專制封建制度的逆流。黑智兒的辯證法,包括全自然界,以歷史及精神生活為一總過程,為不斷的運動及發展之結果,並且要探索此運動發展合於規律之內部的關係;可惜所得的學說系統,卻詭辭擅立「限制君主政體」的絕對觀念,藍色制服的禁衛兵中之唯心論,謂封建諸侯在歷史發展之正當軌道中為必須的階級,遺毒說的深意,公侯之為歷史的範疇說等等。

  從德國資產階級之中心,因經濟的發展,而發生一新階級,——入手而為階級鬥爭的無產階級,——這一階級立刻就將在「以太的高處」之鬥爭,移到實際的低地上,這一資產階級的兒子,因他母親的遺傳,當然不能絕無條件的承受,——他得著革命的精神於資產階級的哲學,而毀壞了他外表的反動的形式,我們已可見,無產階級精神上的領袖,將向來立在頭上的「黑智兒哲學」重新放到腳下來。馬克思說:「由黑智兒看來,思想的過程,竟變成獨立的主觀,所謂『觀念』乃是實際世界的創造者;實際世界,不過是觀念之外界的表現。依我看來,正相反,思想世界是物質世界在人的腦髓裡重新製造的結果。」然而黑智兒的學說,當時在資產階級目中大失其價值,因為資產階級只見辯證法的反動的形式,而不知道他的革命的內容。

  辯證法在其神秘的形式裡,一時忽成德國的時尚,大概因為他令現存制度得成就其理想化,然辯證法在現實的形式中,是以驚駭資產階級及其理論家,因為他一方面能肯定「現存的」,由此亦就在別一方面否認「現存的」,指示他不可免的滅亡,辯證法以每一現存形式作動的過程觀,所以他這過渡方面絕無暗示,本質上純是批評的革命的。(見馬克思《資本論》卷一)

  黑智兒真成德國資產階級之寇讎,然而並不是以其學識之弱點,卻是以其學說之有力處,——並非以其任意的歷史結構說,而是以其辯證法的方法。資產階級科學所切齒者,正在於此,而並非反對其學說。

  資產階級,為科學上之首尾相應起見,又必須絕對與黑智兒分離,而德國市儈之第一等哲學家乃真得此結論。蕭本華[26]駁詰黑智兒,謂之江湖派;他反對的最主要一方面,就是黑智兒的歷史哲學。依他的意見,人類歷史中,本絕對無所謂高升的過程,歷史全體不過是獨立的個性之歷史相集合而成的;德國市儈——以蕭本華為其預言者,——要確定人之「第一形式」,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亦如此,永久不變。蕭本華哲學之要點,在於他一個結論:所謂一切存在,過去現在將來,唯一而無二。他說:「每一頁歷史上我們所見都是一模一樣的情實,不過外表的形式不同罷了;每民族歷史的內容中,所不同的不過只有人名、地名及年月日時而已;其實到處都是一樣的。……」歷史的內容其實都是單獨的偶然的現象,突顯一次之後就永久消滅,人類世界如飛雲流動,常因受纖小偶然的接觸,而起絕大的變化。於是可見蕭本華的哲學的唯心論,講到「歷史觀」上,卻與自然科學的唯物論相接觸。而實際上,這兩學說立於對抗的極上,他們的眼界卻同在有限的範圍內。當時蕭本華對於自然科學的唯物論者說:「要叫這班老先生明白,學化學只好去做藥房老闆,而不能做哲學家。」而我們對於他自己亦可以說:僅用一哲學的空想,只能發展你的神經過敏的程度,而不能用來研究歷史。然而蕭本華卻很首尾相應的;他既否認黑智兒的唯心論方法,就亦不得不否定黑智兒的歷史結構說。

  然而,德國市儈漸變成大工業的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又為階級鬥爭起見,而自己否認他的以前的階級思想,——於是趕緊隱身於封建專制主義的蔭影裡,並有證實此種運動中歷史的「理性」之需要。又因為馬克思所言,黑智兒的辯證法固為資產階級之寇讎,他所以僅取黑智兒之歷史結構說。資產階級歷史家憑此而發見「德意志帝國」之絕對觀念,軍國主義中之唯心論,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之深意,重利盤剝制度之必要,霍亨差侖(Hohenzollern)王朝[27]之歷史的範疇等。資產階級始終保存他那蠢態奸相,只在於防護資產階級的唯心論,同時以此自救此唯心論中之重要偉大的學說,而根深蒂固的盤結於「任意的歷史結構說」。而現在「葛臘克黑」(18)卻怨叛亂之時起,哼,這是什麼「葛臘克黑」啊!

  【注】

  [18]斯賓塞爾,今譯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國社會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主要著作《綜合哲學體系》,包括《生物學原理》、《心理學原理》、《社會學原理》等共10卷。

  [19]霍布士,今譯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國機械唯物主義哲學家。著有《論物體》、《論人》、《論社會》、《對笛卡兒形而上學的沉思的第三組詰難》等。

  [20]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舊譯《民約論》)、《愛彌兒》等。

  [21]聖西門(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1760—1825),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著有《一個日內瓦居民給當代人的信》、《人類科學概論》、《論實業制度》等。

  [22]傅立葉(Charles Fourier,1772—1837),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著有《關於四種運動和普遍命運的理論》、《普遍統一論》、《工業和協作的新世界》等。

  [23]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著有《致拉納克郡的報告》、《新社會觀》等。

  [24]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主要著作有《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學》等。

  [25]今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26]蕭本華,今譯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主要著作有《世界即意志和觀念》、《論處於自然界中的意志》、《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等。

  [27]霍亨差侖王朝,今譯霍亨索倫王朝。由德意志霍亨索倫家族建立的王朝,先後統治過勃蘭登堡侯國(1415—1701)、普魯士王國(1701—1918)、德意志帝國(1871—1918)。1918年11月德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王朝告終,德國的君主制亦告結束。

  (14)華葛納(Adolf Wagner),生於一八三五年,為德國名教授,自一八七〇年後得講座于柏林,授經濟學及財政學,為基督教社會主義創始者之一。此處參看他的《社會民主派的新黨綱》(Das Neue Sozialdemokratische Programm)。

  (15)見《先驅報》(Vorwärts)一八九〇年十二月五日。

  (16)見考茨基之《一七八九年之階級矛盾》。

  (17)見昂格斯《自烏托邦至科學的社會主義》。[25]

  (18)葛臘克黑(Grachi),古羅馬貴族,兄弟二人都熱心于幫助貧民,而受慘死,他們有均地政策等。法國大革命時耶各賓党最左派巴倍夫(Babeuf)[28],亦有外號曰「葛臘克黑」。這地方是以譏誚德國資產階級,先著手於革命而後卻與帝制妥協。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