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俄國資產階級與農民問題 | 上頁 下頁
二 十二月黨之政綱與派別


  一、資產階級革命之總政綱與策略 俄國商業資本過渡於工業資本的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需要是發生了;宮廷政變和和平立憲的運動,既然沒有改革政制的希望,自然就要發生革命黨了。這一革命黨便是通常所稱的十二月黨(Dekabrists)的一班人。資產階級革命的時期,大概總有許多階級一致的要求革命,而各階級又各自有不同的經濟利益和心理;因此,革命的黨綱(Program)和策略(Tactics),必定有許多差異而發生派別。俄國當時需要革命的是工業資產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鄉村的農奴及小農。工人階級呢,在那時還很幼稚,不能有獨立的政治代表。這些階級的利益各不相同,他們的黨綱和策略決不能統一的。但是他們都一致要求革命——資產階級性的革命。這一資產階級革命,和當時的現存制度相對待,卻有一個大致相同的總政綱(Plate forme),就是(一)解放農奴,(二)推翻專制。策略上也有共同的方法,就是改組政府,召集人民代表會議,並且運用兵力對付舊政府。這是共同的革命政綱。至於怎樣解放農奴,那就有許多種不同的提議了。推翻專制之後,還是君主立憲限制王權呢,還是民權共和呢?意見也就不一致了。改組政府時兵力的運用,是否是大規模的武裝暴動,還是僅僅兵變式的示威,扶持舊政府以行新政呢?各派的態度也不相同了。

  二、十二月黨之極左派 十二月黨的黨人大半是貴族子弟的青年軍官。當時俄國軍隊主要的力量都集中于南俄烏克蘭(基輔省、複侖省、柏篤爾省——Kievckaya、Volynskaya、Podolskaya gubernye)。那地方有些青年軍官雖亦是貴族出身,卻大半是窮窘的下級士官,尤其是炮隊的軍官居多;這些十二月黨人組織了一個所謂「斯拉夫人聯合社」(「Obshtchectvo Soeginionnyh Slavan」)[52]。他們的黨綱是很左的。政治制度上他們主張建設斯拉夫各民族的聯邦共和國,北至北冰洋,西至波羅的海,南至黑海,東至裡海。這四海之內的斯拉夫共和國大聯邦,是他們的理想,而且他們是徹底的民權主義派,「民權主義」一字只見於這一派十二月黨人的著作裡。農民問題上他們的主張雖然很不詳細,可是也很徹底。再則,他們在哲學思想上主張極端的無神論。至於革命策略上,他們是最堅決的主張武裝暴動的;而且在實行上,他們也是唯一的與士兵群眾有關係的人。這十二月黨的極左派的首領,是白裡莎夫(P.Borisoff)[53](11)

  三、十二月党人的左派 南俄還有一派十二月黨,組織了一個所謂南社(Uinoe Obshtchestvo)[54],他的首領是彼斯鐵兒(Pestel)[55]。這派人的主張雖然比較極左派稍右,但是卻比較實際,因為極左派的大斯拉夫聯邦,實在近於幻想而不能實行的。這十二月党的左派之黨綱,大致可以從彼斯鐵兒所著的《俄國正義》[56]上看出來。他們對於政治制度上的主張是:國民會議之中選出一種執政委員會為中央政府;憲法上公民資格的限制,他並未提及,的確是很民權主義的共和派;因為彼斯鐵兒崇拜法國大革命領袖狄都(Destutt de Tracy)[57]的委員制說,所以不但反對君主,而且反對共和國的總統元首制。彼斯鐵兒並且主張要殺盡羅曼諾夫皇族。他們對於農民問題上的主張是:將貴族地主的閥閱取消,一切土地都收歸國有,然後再將土地之一半頒發給一般農民,平均地權,使俄國之中人人都有田耕;其餘一半的土地,則由政府經營,或是發賣給大資本家。據他們的意思,農民所耕的一半田地,是供給全國的糧食的;政府或大公司所經營的一半田地,是供給國外市場的。當十八世紀時,俄國全國土地之中,還有二分之一屬￿農民;到了一八二五年的時候,農民所耕的田地便只剩得三分之一了。所以如果照彼斯鐵兒的主張,農民的確可以多得些田地;而且他的土地國有計劃,的確是取消貴族閥而開闢工業資本發展的大道路。他主張凡五千俄畝以上的地主,一律無價沒收;五千俄畝以下的地主,方能取得若干田價而由政府沒收其田地。再則,他主張農民之中有各戶獨立的自由小農經濟,這些小農是應當保護的,他們的田地絕對不可以沒收。其實在當時的俄國之中,這一種自由的農民很少;一大半都是農奴,而且是農村公社共產經營的經濟,即所謂「密爾」(Mir)制度[58](見下)。總而言之,十二月党左派的農民政綱,其實是小資產階級式的均產主義。彼斯鐵兒的社會思想,是很急進的小資產階級的民權主義,他非常之痛恨所謂「財富的貴族」(Arsitocraei Bogatctv),就是資本家;所以他們的主義很和法國大革命中的山嶽黨[59]相像:既反對貴族,亦反對「富族」。但是,他一派的政綱始終較極左派為右,所以理論上雖然反對資本主義,而實際辦法上卻容忍大資產階級式的農業經濟,這是和「富族」妥協的策略。十二月党左派對於革命策略上的主張,是徹底的武裝暴動,認為必須宣傳兵士群眾,激起極大的兵變,然後以革命軍的力量推翻俄皇政府,組織臨時革命政府,召集國民會議。南社首領之一亞柏斯托爾(S.I.Muravieff Apostol)[60]曾經實行宣傳兵士群眾,但是結果很小(12)。

  十二月黨之極左派與左派實際上都是代表小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家,他們的農民政綱之中,尤其可以看得出小資產階級式的均產主義。不過左派比較上更加和工業資產階級妥協些。當時資產階級的革命之中,必須是這種左派來領導,方才能夠實現民權主義,因為工業的大資產階級在當時還很幼稚,思想上、策略上、利益上都受地主巨商階級的羈絆,決不能徹底革命的。法國大革命中之山嶽黨亦是這類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家,法國大革命受他們的領導而得到勝利,大規模的破壞封建君主制度。然而馬克思主義者決不因此而認法國大革命是小資產階級的革命;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的革命,這是對於任何人都沒有疑義的。俄國當一八二五年時,工業無產階級的獨立政治力量尚未形成,如果要使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就非由十二月党的左派來領導不可,因為當時的革命雖是資產階級的,卻必須小資產階級的政治家取得領導地位,然後才能革命到底。可是十二月党左派竟沒有能發展自己的革命事業,而實際上的革命領袖,也落于代表資產地主階級的右派手裡。

  四、十二月黨之右派 十二月黨人的在聖彼得堡的,另有一個組織,就是所謂「北社」(Severnoe Obshfchestvo),他的領袖是杜魯勃茨誇衣(Trubetskoy)[67]。這是十二月黨的右派;他們的主張已經不堅持共和制度,可以說大致都是贊成君主立憲的,只有劉列葉夫(Ryleeff)主張民主共和。他們的黨綱,可以從謨臘維葉夫(N.Muravieff)[68]所擬的憲法草案中看出來:對於政治制度上,他們很嚴格的限制公民的資格。選舉權的資格如下:(一)年滿二十一歲,(二)有經常的住處,(三)精神確系康健,(四)財產獨立,(五)按期付清社會的稅捐,(六)未曾犯罪,(七)私有財產須達不動產五百盧布或動產一千盧布以上;凡是沒有這些資格的,便不能做俄國的公民,而只算普通的居民。被選舉權的資格,更加苛刻;據他們的意思,每縣應公選「仟長」(「Tysyatsky」)一人,管理地方事務,「仟長」的資格至少要:(一)年滿二十一歲,(二)未曾犯罪,(三)私有財產達不動產三萬盧布或動產六萬盧布。照此辦法,十二月黨人自己都覺得在俄國有許多縣裡找不出當仟長的人。不但如此。俄國的農奴和農民本來絕大多數是經營農村公社的共產經濟的;每一村的農民或農奴公有一村的田產,每年輪流耕種,對於地主及政府,亦以公社出名,而不用個人出名。所以照十二月黨右派的辦法,這些農民都沒有私有財產者的資格,因此,也就沒有公民的資格,沒有選舉的權利。讀者諸君想想:所謂俄國的公民還剩幾個大人!十二月党右派對於農民問題上的主張是:農奴可以解放,各人所有的房屋及園圃可以賞給,原有的農具及牲畜亦歸農民所有;但是田地則歸地主。如此辦法,農奴解放之後,他們絲毫田地也沒有。這是憲法草案原稿上的規定。後來十二月黨人自己想想也太不像話,於是改為每戶農奴于解放時頒給二俄畝的田地。至於革命策略上,十二月党右派簡直不配稱為革命黨人。右派的策略是如此的:趁亞力山大一世逝世的時機,將他們運動成熟的軍隊,整隊排列出來,要求新政府實行憲政;如果政府方面看見兵士很齊心很堅決,社會方面,又看見反抗朝廷的兵隊並不擾亂,那就可以不放一槍不失一彈,成就革命事業于雍容揖讓之間。他們的所謂「社會」,就是上等的實業家、富商、官僚貴族;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怕擾亂怕放槍,唯恐怕這種群眾武力行動嚇退了一班貴人和富人,使他們大受驚恐而更加堅決的贊助反革命。這算是革命的策略嗎?而右派卻以為這種策略的成功,可以使「表同情于立憲的人,更加堅決的主張立憲」呢。

  右派的政治主張,農民政綱及行動策略,顯然是代表資產階級,甚至於地主階級的。右派的戰術(Strategy)是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妥協,而使農民吃虧的戰術;這在他們的農民政綱裡看得最明顯:一方面,工業資產階級既可因農奴解放而得到「自由的工人」和「自由的農民」(見前章);別方面,地主巨商階級又可以保存剝削壓榨小農最便利的經濟形勢,田地仍在地主手中,雇農、佃農勢必日益窮窘,仍舊不得不將所有的農產品盡可能的出賣給巨商。當然,右派的戰術既是如此,他們的策略便完全是機會主義的(Opportunist);他們不但不去引導群眾,並且非常之怕群眾。可是實際行動的時候,主要的聖彼得堡兵變[69],卻在杜魯勃茨誇衣、謨臘維葉夫、劉列葉夫、雅庫史經(Yakushkin)[70]等右派之領導之下(13)。固然,十二月党左派的南俄暴動[74],結果也是失敗的。但是十二月黨之右派及左派,北社及南社之間,黨綱上、策略上都有很大的區別,一方面是妥協的機會主義,別方面是徹底的革命主義。

  [52]斯拉夫人聯合社,1823年至1825年南俄十二月黨人的秘密革命組織,由彼利索夫兄弟領導,1825年9月與南方協會合併,成為其一斯拉夫人分會。

  [53]白裡莎夫,今譯波利索夫(Пётр Иванович Борисов,1800—1854),波利索夫兄弟之弟,即彼得·波裡索夫,斯拉夫人聯合會的創始人和領導人。參見本篇第622頁作者注。

  [54]南社,今譯南方協會,1821年至1825年烏克蘭十二月黨人秘密革命組織,在幸福協會土諾希分會基礎上形成,切爾尼戈夫團起義失敗後瓦解。

  [55]彼斯鐵兒,今譯彼斯捷爾(Павел Иванович Песентель)。見本篇第644頁作者注。

  [56]《俄國正義》,今譯《俄羅斯真理》或《俄羅斯法典》,彼斯捷爾擬定的憲法草案,作為南方協會的綱領。反對封建專制,要求建立共和國,發展資本主義。

  [57]狄都,今譯丹東(Georges Jacques Danton,1759—1794),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領導人之一。是雅各賓派領導機構救國委員會的倡導者,並一度是領導人,後被處死。

  [58]密爾制度,見本卷第250頁注139。

  [59]山嶽黨,見本卷第243頁注73。

  [60]亞柏斯托爾,今譯穆拉維約夫—阿伯斯托爾(Сергей Иванович Муравьёв-Апостол,1796—1826)。參見本篇第644頁作者注。

  [61]神聖同盟,見本卷第244頁注81。

  [62]拿破崙,見本卷第244頁注78。

  [63]祖國戰爭,即俄法一八一二年戰爭,俄國人民反對拿破崙侵略的自衛戰爭。1812年6月24日爆發,以拿破崙失敗告終。

  [64]祖國忠誠同胞會,今譯祖國真忠子弟會,即救國協會,1816年至1817年十二月黨人最初的組織。主張消滅農奴制,通過軍事政變建立君主立憲制。因分歧解散,另組「幸福協會」。

  [65]幸福會,即幸福協會,1818年至1821年十二月黨人的秘密革命組織。在祖國協會基礎上創建於莫斯科,目的是消滅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實行憲政。解散後積極分子分別創立了南方協會和北方協會。

  [66]北社,今譯北方協會,1821年至1825年十二月黨人的秘密革命組織。幸福協會解散以後,北方部分成員于彼得堡建立此會,繼續活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比主張實行共和制的南方協會溫和。1825年12 月14日發動起義,失敗後解散。

  [67]杜魯勃茨誇衣,今譯特魯別茨科依(Сергей Петрович Трубeцкой)。參見本篇第627頁作者注。

  [68]謨臘維葉夫,今譯穆拉維約夫(Никита Михайлович Муравьёв)。俄國十二月党人領導人之一,近衛軍大尉。曾參加救國協會,1821年領導創立北方協會,擬定《穆拉維約夫憲法》。被判20年苦役,死於西伯利亞。參見本篇第627頁作者注。

  [69]聖彼得堡兵變,1825年12月14日,因亞歷山大一世死後皇位空虛,北方協會十二月党人策劃起義,佔領參政院,阻止議員向尼古拉一世宣誓效忠,迫之宣佈推翻沙皇制度。但準備不周,很快失敗。

  [70]雅庫史經,今譯亞庫什金(Иван Дмнтриевич Якушкин)。見本篇第647頁作者注。

  [71]聯合之友社及三善社,有俄國革命貴族參加的帶有宗教道德性的秘密結社。

  [72]《北極星》,1823年至1825年的十二月黨人雜誌,由雷列耶夫主編。

  [73]《公民之勇》,今譯《公民》,雷列耶夫在十二月黨人起義前不久作。譴責了對「祖國災難」的漠不關心,號召年輕人參加起義。

  [74]南俄暴動,即切爾尼戈夫團起義,1826年1月10日,穆拉維約夫—阿伯斯托爾等南方協會成員率領所部在駐地起義,宣佈推翻沙皇制度,建立共和國。在向基輔進軍途中,1月15日中埋伏失敗。

  (11)白裡莎夫有兄弟二人,一是彼得(Peter),一是昂德萊(Andrey)。他們兩人在一八一七年時便組織一「自然界之友」的學社,宣傳科學而反對宗教迷信。一八二三年彼得·白裡莎夫創立「斯拉夫人聯合社」;不久便與其他十二月黨人聯絡。十二月黨事敗之後,他們兩人都在一八二六年被捕,流配到西伯利亞。後來他們兩人同居在伊爾庫茨克(Irkutsk)的時候,昂德萊·白裡莎夫發狂焚屋,兄弟二人均燒死。

  (12)彼斯鐵兒(Paul Ivanovitch Peste)生於一七九三年,是一個軍官。俄國亞力山大一世參加神聖同盟[61],而實行反拿破崙[62]的所謂「祖國戰爭」[63]之時,他曾經從軍作戰于西歐,時在一八一三——一四年。他在一八一二年便已經加入一個秘密會黨「聯合之友」社之中。一八一七年他加入十二月黨最初的組織,所謂「祖國忠誠同胞會」[64],亦稱「幸福會」[65]。社章是他起草的。後來他在南俄都爾琛(Tultchin)城服軍役時,又組織成了一個「南社」。他曾經想聯合「南社」與「北社」[66](見下),使成一統一的革命黨,但是沒有成功。一八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他因被人告發而被捕,被處死刑,卒於一八二六年七月十三日。

  亞柏斯托爾,或謨臘維葉夫·亞柏斯托爾(雙姓MuravieffApostol),兄弟有三人:一、謝爾葛(Sergey Ivanovitch),就是上文所說的「南社」的首領,他被殺於一八二六年。二、依柏黎德(Hippolyte I.)亦是「南社」社員,因救其兄弟謝爾葛未成而自殺。三、馬德維(Matvie I.)是十二月黨之「北社」社員,事敗被捕,流配西伯利亞,卒於一八八六年。

  (13)杜魯勃茨誇衣(Sergey Petrovitch Trubetskoy)生於一七九〇年,亦曾從軍於反拿破崙之祖國戰爭。他於一八一七年與彼斯鐵兒、謨臘維葉夫、雅庫史經等組織「幸福會」,是為十二月黨之最初組織。後因「幸福會」取消,十二月黨分為北社及南社兩個團體,他便是北社首領,十二月十四日的兵變時,北社的黨人預定事成後,由他做臨時革命軍政府的都督。十四日兵變失敗,他便被捕,判處死刑,旋改為終身徒刑,流配聶爾琛礦(Nertchinckie Rudniki)。至一八五六年始遇赦,歿於一八六〇年。

  謨臘維葉夫(Muravieffs)姓的十二月黨人有四個:一是亞力山大·尼古拉維赤(Alexander Nicalaevitch),二是亞爾達孟(Atarmon Zaharovitch),三是亞力山大·美海洛維赤(Alexander Mihailovitch),四是尼吉達·美海洛維赤(Nikita Mihailovitch)。此處所說的是第四個——尼吉達·美海洛維赤·謨臘維葉夫。他生於一七九七年。一八一六年時他便加入秘密會黨「聯合之友社」及「三善社」[71]之中。一八一七年他創立「祖國忠誠同胞會」或稱「救國會」。改組北社之後,他亦是首領之一。十二月黨事敗,他也被處死刑,旋改終身徒刑,歿於一八四三年。

  劉列葉夫(Kondratiy Fiodorovitch Ryleeff)是十二月党中之詩人,生於一七九五年。他曾任俄美公司的經紀。一八二三——二五年,曾在當時新派雜誌《北極星》[72]裡執筆:他的名著有《公民之勇》[73]等。十二月黨事敗,被判決死刑,被殺於一八二六年七月十三日。

  雅庫史經(Ivan Dmitrievitch Yakushkin),生於一七九三年。「幸福會」的會員,後亦為北社領袖之一。事敗被判死刑,減刑為終身徒刑,至一八五六年被赦,歿於一八五七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