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俄國資產階級與農民問題 | 上頁 下頁 |
四 農奴解放前之革命潮流 |
|
一、五百五十六次農民暴動 蒲加赤夫的民眾革命運動雖然失敗,可是對於俄國政府卻是一個很大的教訓。女皇嘉德璘向來算是很開明的,她常常讀德國革命哲學家如盧梭[25]、福祿德爾[26]的著作,並且和福祿德爾通信。但是,她覺得對於農民卻非有極嚴峻錮定的束縛不可。所以農奴制度(Kre postnitchstvo)[27]在她手裡完全形成而固定。從前農民中所剩的些須自由,一概取消;農奴制度普及全國,就是以前農民哥薩克之逋逃藪的烏克蘭也在所不免。這可見當時的統治階級是地主和巨商,他們的利益既要錮禁農民,嘉德璘自然「奉命」履行;她雖然滿口的開明、自由、天賦、人權,這不過是不相干的消遣罷了。實際上呢,女皇嘉德璘自己有許多面首,她常常賞賜給他們幾千幾萬的農奴。她的朝代是農奴制度最兇惡的時代:野蠻而無人道的貴族地主,往往閑著沒有事做,便以嚴刑敲撥農奴為消遣。地主可以自己審判農奴,自己處以徒刑流罪;如果農民敢於控告地主的虐待,便要受著惡奴欺主的罪名,更加要橫受鞭笞,並處以「終身苦役」的刑罰。農民完全變成奴隸牛馬,可以賣出買進,農民的父子夫婦往往因此而離散。固然,照當時的法律,如果遇著荒年,地主應當供給自己農奴的糧食,但是這一法律大半都是不實行的,地主往往命令自己的農奴出去討飯,或者簡直驅逐出境完事。 可是地主也時時覺著農民的擾亂:農民的暴動此起彼落一直繼續到一八六一年的農奴解放[28],就是在農奴解放之後也還有時時爆發的農亂。十八世紀之末,俄皇保羅一世(PaulⅠ)[29]的時候,農民擾動的範圍往往非常之擴大,甚至於非用大隊人馬、炮隊馬隊等整副的全武行,不能平定。亞歷山大一世(AlexanderⅠ)[30]的時代,一八〇一年到一八二五年之間,也有不斷的民變。尤其是尼古拉一世(NicolaiⅠ)[31]的時代,從一八二五年到一八五五年,總共只三十年,而據官書所載已經有五百五十六次!所以這幾代的俄國皇帝都時時想解決農民問題,但是,又要不使地主和巨商吃虧。也曾經頒佈過幾次無關重要的法律,只想保持農奴制度,而在口頭上略示恩威的農民。農民當然不能得著這種法律的絲毫益處。 二、農奴制度的情狀 俄國農民的漸次變成農奴,我們在上幾節已經說過。自從嘉德璘二世普及農奴制度於全國而最終錮定之後,農民的情形,更是慘酷到不可言狀。俄國當時的農奴和古代希臘、羅馬的奴隸實在差不多。農奴不但政治上絕無自由權可言,就是經濟上的剝削也是苦不堪言。原本農奴和奴隸在經濟上是有區別的:奴隸的身體屬主人,自己並不經營任何職業,可以東南西北跟著主人跑;農奴則身體既屬主人,自己所經營的田地也屬主人,所以錮禁於田地之上,不得自動遷徙;農奴有自己的營業而奴隸則沒有自己的營業。但是,這種區別到後來也差不多消滅了。向例農奴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私用」之後,每星期還須到自己地主所經營的田地「公田」上去耕種幾天。這仿佛像中國井田制度[32]的傳說,哈哈!然而後來地主的經濟因商業資本發展而日益改良,大地主所經營的農場往往廣袤幾裡,他們便強迫農奴來耕種,甚至於一星期中農奴應當在地主農場上耕作六七天;地主的農場愈擴大,則所需人工愈多,而農民自己所分配著的田地,便沒有功夫去耕種了。如此一來,豈非農奴也沒有了自己經營的經濟了麼!如此情形之下,農民經濟固然日益衰落,地主經濟也日就崩敗。為什麼?因為農奴拋荒了自己的田地,來替地主耕作,又不是雇傭制度,工資並無一定,反而還要交出自己的田租,這些農奴心上自然不願意耕種,他們耕田的時候,田裡的土塊大半都是只略略翻動,下種的時候,種子往往撒出田外,有意無意之間都是怠工。因此,地主所經營的田地,雖然很多很好,收成卻日益低落。於是農民與地主的田地都日就荒蕪,而凶年荒歉簡直成了俄國當時經常的現象了。 農民勞動的生產量低落之際,俄國人口卻有增加,十九世紀三十年時代,人口又增加了一百五十萬。地主卻並不喜歡農奴的增多,因為年成歷來不好,人口愈多則食指愈繁。有許多多餘的農奴,沒有地方可以安插。於是一部分移殖到荒辟的地域,一部分則由地主發配到城市,租給工廠作坊做苦力。可是農奴式的工人在工廠裡也是很不中用的,強迫的工作,其結果總是無意之中的怠工;所以許多利用農奴做工的工廠,都因為虧本而停辦。 三、反農奴制度的思潮 農奴制度發達到頂點的時候,以前由他維持起來的商業資本反而受著他的障礙了。於是不但農民自己反抗農奴制度,上層階級的貴族、商人、工業家之中,對於農奴問題也開始懷疑了。可是上層階級之中的意見是不一致的,貴族地主階級、商業資產階級與新興的工業資產階級,各有各的階級利益,因此也各有各的階級意見。(一)大地主的貴族,已經一身兼做「紳」與「商」,他們願意多多收買農產品,出賣到國內外市場上去。所以他們贊成解放農奴,但是要求農奴出巨價贖取所租的田地。如此一來,他們一方面可以得著極多的金錢來做資本,別方面又有能力改良擴大自己的農場經濟,用雇傭的農夫來經營。(二)小地主的貴族,還完全靠農奴生活,夠不上巨商的資格,向來他們所收的穀物,都須經過三四重的經手(由大地主或巨商式的買辦去,轉輾運輸,小買辦賣給中買辦,中買辦賣給大買辦),然後才能賣到市場上,所以小地主自己賺不到許多錢。因此,他們只能算紳士,卻不能兼做商閥。他們平日唯一的出路,便是拚命壓榨農奴的汗血脂膏,他們所得于農奴經濟的雖少,然而這等收入卻是靠得住的。如果農奴一旦解放,這些小地主所得的贖取田地的錢並不十分多,而且在自由勞動制度之下,他們更不能和大地主之大規模的經濟競爭。於是小地主的貴族便是反對解放農奴最厲害的一班人。(三)商業資本對於俄國政治早已有極大的影響,他們和地主階級聯合壓迫農民的結果,而產生農奴制度,等到農奴制度完全形成,一切惡現象都徹底暴露出來的時候,他們卻猶豫遲疑而不能決定自己的政策了。商閥對於農奴問題的意見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眼看著農奴制度發達的結果,農民生產量大大低落,他們商貨的來源減少,所以對於解放農奴,似乎也可以贊成,不像小地主那樣恐懼得發顫;別方面呢,他們又覺得農奴解放之後,農產品固然增多,可是自由勞動的工價必定高漲,收買農產品的時候不能再利用貴族紳士對於農奴的威權,隨意賤價勒買了,這樣一來,勢必至於成本太貴,減少了國外貿易時賺錢的機會。他們大致不輕易拋棄向來剝削小農經濟的老方法。所以商閥對於解放農奴,始終是不贊成的分子居多。(四)工業資產階級在十八世紀時代還很幼稚,剛剛開始經營大規模的生產,可是已經想佔領經濟上政治上的優勢。工業資產階級所需要的:第一是「自由的工人」,脫離農奴制度的束縛,可以自由雇用,自由解雇,願意為多得工錢而賣力做工,充分的多多製造貨物。實際上在一八二〇年左右,工業家已經有些地方雇用自由的工人;到了一八三〇年之後,所有錮禁于工廠的農奴也已經解放。第二,工業資產階級所需要的是國內市場,就是要俄國國內的一般人民有購買工業品的能力。當時俄國初興的工業,當然夠不上在國際市場上去和英國工業競爭,可是他的發展已經超過了國內市場的購買力:一般農奴的生活像豬狗似的,那裡有閒錢來買工業品。同時,當時城市中的人口還很少,十八世紀時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百分之四,十九世紀初期也不過百分之六。只有想法解放農奴,使一般農民的購買力增高,然後國內市場才能擴大。否則貴族巨商將農奴的生活資料完全剝奪,除出勉強飽肚的麵包以外,絲毫沒有,如何能有購買力呢?所以工業資本又需要「自由的農民」購買者。再則,工業資產階級同時需要保護關稅的政策,防止外國商品的侵入,換句話說,就是要獨佔國內市場。工業資本日漸發展,反農奴的思潮也就日盛。 既如此,大地主的貴族要農奴出高價贖田,然後贊成解放農奴;小地主的貴族絕對的反對解放農奴;巨商階級相對的反對解放農奴;只有工業資產階級很明顯的贊成解放農奴。難道戴季陶[33]先生的所謂「仁愛性的性能」及孔子的道統,只傳到俄國工業家?並不是的。這完全是因為階級的經濟利益和物質的生產關係,決定了人的意識。 四、資產階級的革命與資產階級 俄國自從封建式的純自然經濟進於商業資本主義,自由的農民逐漸變成農奴,階級鬥爭的形勢一變:地主階級與商業資本相勾結而實行新式的剝削農民制度,即貨幣經濟與農奴制度互相為用。當這種時候,哥薩克式的逃農運動及種種政變暴動便不斷的發生。這是農民反抗紳商的階級鬥爭,是俄國革命史上的第一時代,可以稱之謂古代式的農民革命時代。這些農民革命都是失敗的,這些革命在歷史的作用,至多只有減少人口的功能,每次暴動後之大屠殺,整千整萬的人民驟然消滅,於是由他又勉強足夠分配,代表貴族巨商的政府和皇帝,自然又可以從容施政,重新穩定下來。中國三千年來的歷史,差不多都依著這種五百年、二百年、一百年、五十年則相斫一次的公式進行。孟軻[34]就說:「五百年而王者興」,他不知道中國歷史的發展,愈往前則愈迅速,由五百年「治亂循環」一次,逐漸減少到五十年,所以關於中國的中古史(秦漢以後),簡直可以說「五十年而王者興」了。這種古代式的農民革命,在俄國是反抗農奴制度的逐步進逼,但是俄國的農奴制度始終日益加甚,因為商業資本逐漸發展的結果必然如此;拿中國的近例來說,太平天國[35]失敗之後,直到現在,兵匪流寇差不多一天都沒有停止,然而現時國民革命之中還要以反對土豪劣紳為中心口號,足見當此商業資本發展的過程中,農村中的階級關係,即使法律上沒有形成農奴制度,至少實際上是農奴制度的逐步進逼。盜匪式的皇帝式的古代農民革命,是不能解除農奴制度的。必須要社會裡有了反農奴制度的新式經濟力量,然後農奴制度才能推翻。這種新式經濟力量,便是工業資本主義。所以俄國在十九世紀之初,工業資本主義已經開始發展成一種社會力量,因此而發生反對農奴之思潮:俄國到此已經從革命史之第一時代,進于革命史之第二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了。 但是,俄國當初資產階級的發展及其程度,是怎麼樣的呢?上節已經說過,俄國當時的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雙方對於農奴問題的意見是不一致的。他們之間早已開始鬥爭。工業資本在俄國的發展,開始得固然很早,大約還在彼得大帝之前,可是那還只是工業的雛形。直到十九世紀初才開始較廣大的發展:工業既有相當的發展,自然需要農奴制度的改造,所以十九世紀初的許多農民暴動,對於政府及貴族商閥資產階級,已經發生了特殊的影響,和臘晴或蒲加赤夫時代大不相同了。十七八世紀時,上層階級看著農民的擾亂,一概認為是盜匪、寇賊、僭竊之徒,他們只覺得恐怖而忿怒。十九世紀之初,他們之中卻很有些人認為農民擾亂是農奴制度太殘忍的結果,他們之中很有些所謂仁愛的性能或惻隱之心了!這並不是孔子道統傳到「野蠻的俄國」去之結果。因為韓愈[36]論述孔子之道的《原道》[37]上說:「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如今俄國最早的資本家卻仿佛有些主張解放農奴和勞動「自由」。這豈非違背了「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的道統嗎?如果韓愈老夫子聽見了這樣的主張,必定也要說:「嗚呼,其亦幸而出於三代之後,不見點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38]也;其亦不幸而不出於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所以孔子道統如果傳到俄國,如果俄國最早的資本家都成了東方聖賢之徒,那麼,那三十年間暴動了五百多次的農奴,大概全都「則誅」「則誅」的誅盡了!這樣,可見解放農奴的思想之發現,並非仁愛性能的人道主義的影響。這是開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之需要的結果。 因此,這期間農奴暴動的革命已經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鋒。但是,俄國的資產階級有許多特性:革命雖是資產階級的革命,可是實行革命的卻不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也不是資產階級的。關於這一層道理,我們以下還要逐段評論。現在只要說明——當十九世紀之初的俄國工業資產階級,還是非常幼稚,數量很小,政治上並不積極,力量雖有還很薄弱。工業資產階級在當時只是消極的盼望農民之解放。他們的主張,總是以為農奴可以解放,而田地卻要留給地主;他們只想和反動的階級妥協而偷得一些利益;決不敢於實行奮鬥。他們覺得解放農奴也還不錯,如果再加上些政治自由,自然更好。然而回頭一看,看見勃興的民眾暴動便嚇壞了;寧可和舊制度妥協,受些委屈罷。總之,俄國資產階級的革命之需要雖然成熟起來,而資產階級本身卻始終是不革命的,即使參加革命,也是極不徹底的。俄國資產階級的這種特性,從十九世紀之初起,一直到二十世紀俄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勝利為止,真可謂一以貫之,始終不二的。當然!在這種情形之下,俄國十九世紀之初的農民暴動與智識界的革命思想和革命行動,自然是各自獨立不相聯結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鋒——農民,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上的領袖——智識分子的革命党,互相隔離著。難怪俄國第一次的資產階級革命——十二月黨的革命便失敗了;從此之後一直等到無產階級革命為止,俄國資產階級始終沒有得著勝利。(8) [25]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國哲學家、作家、教育家、啟蒙思想家。主要著作有《愛彌兒》、《社會契約論》、《懺悔錄》等。 [26]福祿德爾,今譯伏爾泰(Francois Marie Arouet de Voltaire,1694—1778),法國哲學家、歷史學家、作家、啟蒙思想家。主要著作有《哲學通信》、《牛頓哲學原理》、《路易十四時代》、《論通史及各國習俗和精神》。 [27]農奴制度,一種農民依附的封建形式:他們被束縛在土地上並服從封建主的行政和司法權力。西歐農奴制從西羅馬帝國開始到16至18世紀消失。在中歐、東歐則盛行不衰,18世紀末19世紀資產階級革命才始破壞。俄國農奴制遲至1649年在全國確立,1861年農奴制改革時廢除。 [28]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政府頒佈《關於農民脫離農奴依附關係的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法令》,規定農民有人身自由,農奴須交高額贖金以獲取人身自由和份地等,改革維護了地主階級利益,但也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 [29]保羅一世(Павел I,1754—1801),俄國沙皇(1796—1801),葉卡特琳娜二世之子,即位後實行軍事統治,因損及俄國資產階級及商業利益,被殺。 [30]亞歷山大一世(Александр I,1777—1825),俄國沙皇(1801—1825),保羅一世之子,在國內加強中央集權,是反動神聖同盟組織者之一。 [31]尼古拉一世(Павлович Николай I,1796—1855),俄國沙皇(1825—1855)。保羅一世之子,在鎮壓十二月黨起義後被立為沙皇,實行君主集權和警察恐怖統治。 [32]井田制度,相傳中國殷周時代一種土地制度,因劃分作「井」字形,得名。其中部一塊為公田,其餘分授八家,公田由八家助耕。 [33]戴季陶,見本卷第315頁注40。 [34]孟軻,即孟子(約前372—約前289),戰國時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人,著作有《孟子》。 [35]太平天國,見本卷第386頁注⑧。 [36]韓愈(768—824),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官至吏部侍郎。提倡古文運動,被列于「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37]《原道》,韓愈作,提出自堯舜至孔孟一脈相承的儒家「道統」說,以攻擊當時流行的佛教、道教思想。開以後宋明道學的先聲。 [38]禹湯文武周公孔子,都是儒家「道統」相傳的聖人。禹,亦稱大禹,因治水有功,繼舜為部落聯盟領袖;其子啟建立了夏朝。湯,亦稱成湯,滅夏,建立商朝。文,即周文王,商末周族領袖,名姬昌,統治期間使周國強盛。武,即周武王,文王子,名姬發,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周公,名姬旦,武王之弟,佐武王、成王,曾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孔子(前551—前479),名丘,魯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創始者。 (8)第一章論古代的農民革命運動,在大俄羅斯地域之內,總共經過三次農民群眾的大暴動:第一,十六世紀末「混亂時期」中之農民暴動;第二,十七世紀之臘晴的大暴動;第三,十八世紀之蒲加赤夫的大暴動。以上都已經敘過。如今還可以補充一點:在小俄羅斯的烏克蘭,還有過一次農民大暴動:赫密勒尼茨基(Bogdan Z.Hmelnitsky)[39]的暴動,時在一六四八至一六五四年。當初小俄羅斯還在波蘭國統治之下,農民極受壓迫,可是那地方是俄國哥薩克逃農彙集之地,不但素來反抗性很強,而且大都依軍隊式編制,以資自衛的。赫密勒尼茨基最初在波蘭官軍中服役,有一次受著了冤屈,他便號召農民奮起反抗。他自己本是哥薩克中的「赫脫曼」(Hetman軍官之稱)。他舉兵暴動之後,便聯合克留摩國[40]的可汗,大敗波蘭的官軍,小俄羅斯於是獨立,而波蘭王國經此打擊後便逐漸衰落下去。小俄羅斯的哥薩克舉赫密勒尼茨基為主。然因小俄羅斯地勢上四面受敵,他不得不歸附於當時大俄羅斯之莫斯科國。莫斯科國答應下列的條件:(一)小俄羅斯的政制不變,(二)其「赫脫曼」得獨立與外國辦外交,(三)其哥薩克軍隊限定六萬人,(四)每年進貢于莫斯科國。一六五七年赫密勒尼茨基逝世,一六五九年其子猶黎(Urie)[41]又被哥薩克舉為小俄羅斯之主(赫脫曼)。莫斯科國背盟,提出極苛刻的條件,束縛小俄羅斯之獨立及自治。猶黎乃與莫斯科國開戰,一六六二年兵敗去位。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