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俄國資產階級與農民問題 | 上頁 下頁
二 臘晴之大暴動


  二 臘晴[18]之大暴動

  一、羅曼諾夫朝初年的農民狀況 十六世紀末年及十七世紀之初,俄國農民哥薩克等的屢次暴動都失敗了;自然農民的狀況更加困苦起來。羅曼諾夫王朝的初期,就對於農民大大的壓迫:哥薩克式的自由農民日益減少,農奴日益增多。同時,莫斯科國的國家財政也大有變動,十六世紀時國家支出是很少的,到了十七世紀,俄王的王宮、警察、新式軍隊等的費用都大大的增多。國王固然比較以前奢侈起來,而軍警的需要也格外厲害起來。何以要增設警察,創辦歐洲式的新軍呢?因為一則貴族巨商要預防第二次的「混亂時期」,要鎮壓民眾,二則商業資本的貴族巨商要實行侵略政策,征服黑海及裡海沿岸。當時的俄國國王不但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地主,而且是天字第一號的大商人:波斯的絲貨及西伯利亞的皮貨是由國王專賣的。於是農民及一般平民便擔負起很重的苛稅和貢賦。各種各式的所謂戰士,當時是不領政府的餉項的,他們又要在農民身上抽收私捐私稅。還有許多包稅包租的官僚土豪,層層榨取農民的汗血。並且從前是按畝抽稅,現在卻改了按戶抽稅了。此外還要增加各種的新稅,如鹽稅之類。不但如此,地主、奸商甚至於政府,偽造許多劣幣流行市面,也是搜括民眾的一種方法。這種情形之下,不僅農民時常要擾動,就是城市的貧民受不了這種壓迫和剝削,也起了不少次的暴動,如莫斯科、諾夫郭洛德(Novgolod)、樸斯誇夫(Pskov)等處。政府當然用極殘暴的手段屠戮這些「暴徒」。

  二、施鐵邦臘晴 當時最大的暴動,便是施鐵邦臘晴(Stepan Razin)所率領的哥薩克農民革命運動。施鐵邦臘晴是哥薩克之中的所謂「亞達曼」(隊長),他在東河(Don)[19]流域舉兵暴動,很快的便佔領複勒嘉河流域。複勒嘉河是俄國通波斯的孔道,在商業上非常之重要,平時是碼頭工人、船夫以及國家職員、商店經紀所彙集之區。這一要道為革命軍所占,俄國和東方各國之間的商業便完全停滯。可是對於複勒嘉流域的農民,這一暴動卻是非常之有利的。複勒嘉流域人口很稀,地主極大,每家起碼有十萬畝,所以地主格外的剝削農民,田租稅捐苛刻到無以復加,比俄國中部的剝削還要嚴重。這地方的農民,對於臘晴自然是聞風響應。臘晴的暴動軍有七千人,他在一六七〇年便進佔察裡琛城(Tsaritsen),發佈檄文,主張打倒王公地主戰士,而實行哥薩克的自由農民制度。各方農民聞風歸向的非常之多,他便逐步前進,佔領亞斯脫臘漢(Astrahan)、薩臘托夫(Saratoff)、薩馬臘(Samra)各城,沿途焚燒地主的邸宅,對於「俄王的奴才」則施以嚴刑敲打。

  但是臘晴的革命暴動也和「混亂時期」的農民革命一樣,內部既沒有階級的統一,又沒有一定的建設政綱。貧農和窮民固然很堅決的跟著臘晴,當他是被壓迫者的救主。可是有房產的哥薩克和富農卻中途叛變,投降政府,竟將臘晴和為首的人都交給俄王的政府軍。當時農民革命的理想,並不是創造新制度,卻是想保存舊有的制度:所謂「自由的哥薩克制度」。其實哥薩克制度就是極普通的小資產階級式的小農經濟,這種制度日益發展,則其中的富農權力日益擴大,而變成土豪專橫的世界。至於哥薩克軍事上的組織和戰鬥力,比較起莫斯科的歐洲式軍隊來,也差得多;雙方剛一交戰(在新毗爾斯克Simbirsk地方),哥薩克軍隊便大受挫敗。臘晴被捕之後,政府對於「暴徒」大施殘殺:臘晴自己固然是受著極慘酷的刑罰,敲打得體無完膚,然後「明正典刑」,其部下被屠戮者竟在十萬人左右!(6)

  [18]臘晴,今譯拉辛。見本篇第603頁作者注。

  [19]東河,今譯頓河。

  (6)臘晴的起兵於東河遠在一六六六年,最初是因為他有一個兄弟被王公所殺而想報仇。他所率領的大半都是俄國史官所稱為「流丐」(Holytba)的人民,哥薩克人中之「Holutvennye Liudi」。一六六八年臘晴即佔領裡海,沿途劫奪官商之來往于波斯者;直到一六七〇年始決計進攻莫斯科,所過地方一般人民都很歡迎他。不過在新毗爾斯克遇見了強有力的官軍,方才挫敗,又因內部叛賊投降官軍,始在薩馬臘被捕;一六七一年在莫斯科受刑而死。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