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瞿秋白 > 俄國資產階級與農民問題 | 上頁 下頁
一 俄國古代政變與農民革命


  第一 俄國古代之農民革命運動

  一 俄國古代政變與農民革命

  革命史是階級鬥爭史 通常我們看著階級鬥爭,仿佛以為這是工人反抗資本家的罷工運動罷了。這其實是很錯誤的。第一,階級鬥爭無論在甚麼地方甚麼時候,始終是政治的鬥爭;第二,階級鬥爭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所專有的,從有國家政府時期起一直到現在,永久有階級鬥爭;第三,階級鬥爭因此並不單指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鬥爭;就是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也有鬥爭,尤其是貴族地主和勞動農民之間的階級鬥爭最為劇烈。我們明白這三層道理,便可以知道:不但俄國,就是東方古國如埃及、猶太、中國等的「換朝代」亦是一種階級鬥爭的結果。古代的這種階級鬥爭裡,農民問題實占最重要的地位。俄國革命運動的歷史上尤其看得明瞭。因為俄國從農奴制度進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裡,三四百年來始終不能解決農民問題,甚至於極小部分的解決也不曾有過,所以一直等到無產階級革命,才解決了這一資產階級革命裡的問題。直到現在工農聯盟的政策,還是從資本主義進於社會主義時期中的中心問題。這不但俄國是如此,世界社會主義革命裡也是如此。

  俄國革命運動的歷史,因此必須從古代的農民革命運動說起,雖則當時的種種農民暴亂及朝廷政變,和現代的所謂革命相比,其性質及形式都大不相同,可是這些變亂,無有不是當時的階級鬥爭的一種特殊方式的。

  一、農奴制度之形成 俄國因為種種特殊情形,經濟的發展程度比西歐各國落後得多。但是歷史的公律是並無例外的,俄國經濟發展的途程其實和西歐是相同的。十五六世紀之交,當時的所謂莫斯科國(Moskovskoe Gosudarstvo)[4]裡,農民已經錮禁于田地及地主,農民應當替地主服徭役,獻貢賦于地主。當那時,莫斯科國內的商業資本和小貴族相聯盟,大商人本來是從貴族變成功的;地主貴族剝削農民即日益富裕,所收賦稅既有多餘,自然便要經營商業。舊時王公(Boyarstvo)的統治卻是完全根據於自然經濟的。如今商業資本日益發達起來,便推翻王公的統治而奪取了政權。這種「商業貴族」對於金錢財貨自然更加貪得,重利盤剝農民,農民欠債不能歸還,便將他的田地抵押,隨後更將農民自身收買;於是不但田地變成貴族的私產,農民自身也只得賣身投靠,做附屬於其田地的農奴,生死一唯其主人之命是聽了。商業的發展,使小農經濟都加入新發現的貨幣經濟;農民在經濟上的獨立先行喪失;再加之以貴族所收農民的賦稅,也逐漸都從農產品變成金錢;農民必須先將穀物出賣於市場,然後交納賦稅,如此一來,則農產品固然由大商貴紳收買了去,農民所得的錢又須交納一部分給地主。農民的破產自然很迅速的進行。他們除賣身投靠以外,別無生路了。

  二、德美脫黎王[5]之政變 十六世紀時農民因為受不了這種剝削,他們便有許多逃到南邊的荒地上去,俄國的所謂哥薩克人(Cossack)原本是指這些「逃農」而說的。南方聚著這許多哥薩克人,居然形成自己的國家,就是當時的烏克蘭(Ukrain)國[6]。至於留在莫斯科國內沒有能逃走的農民,也非常之騷動,時時有所謂匪亂,農民群眾都渴望著解放農奴制度的天人來到;即使沒有天人,他們至少也想望有一個「真命天子」或「青天大老爺」來。

  德美脫黎便是這麼一個「真命天子」。他在南俄很得哥薩克人的贊助。他自己又答應莫斯科國的農民廢除苛政等等。所以他能打進莫斯科,推翻郭圖諾夫(Godunoff)王朝[7],因為平民群眾都渴望他來拯民於水火之中而解其倒懸呢。他即王位之後,第一道上諭便是減少「奴屬制度」(Holopstvo)。所謂奴屬制度,便是不能還債的農民賣身于債主的制度。再則他又頒佈命令,宣稱廢除處罰逃農的苛例,以前凡是逃農都受通緝,逮捕之後應即歸還他債主的貴族,任便處置;德美脫黎的新法令卻准許逃農各就原地安居樂業。他這些法令當然能取得哥薩克人,農民等的同情。但是,貴族地主是自然不滿意他的。固然,德美脫黎並不是完全代表農民的,當他「叛亂」之初,有一部分小貴族不滿意于當時在朝時的巨紳,也贊成他的;可是到了後來,德美脫黎既接王位之後,他的政策差不多完全和地主階級的利益相反,所以貴族便起來將他推翻。(2)

  三、波洛脫尼誇夫[8]之亂 德美脫黎之後,俄國歷史上便開始所謂「混亂時期」(Smutnoe Vremya),其實便是農民暴動的時期。當時有一個逃債的農民,姓波洛脫尼誇夫(Bolotnikoff),號召農民暴動反抗地主,差不多所有的哥薩克人及農民都參加這一大暴動。波洛脫尼誇夫居然組成了很大的軍隊進攻莫斯科。這一革命運動之中原來本有小貴族的參加,這些小貴族當時也很不滿意大王公的專橫,弄得他們往往破產窮窘;所以波洛脫尼誇夫的軍隊裡另有一支貴族軍。革命運動發展的過程日益高漲,農民自然而然的暴動起來,焚毀貴族地主的邸宅。於是貴族都嚇退了,那些參加暴動的小貴族也軟化而變節了;貴族軍投降莫斯科王朝,使波洛脫尼誇夫大敗而退兵到都臘(Tula)。可是他還堅守都臘很久,後來受莫斯科王華西裡蘇義斯基(Vasilie Shuysky)[9]軍隊的圍困而敗降,他所率領的哥薩克人都仍舊退到南邊。(3)

  四、都深之賊 然而不久哥薩克人率領農民群眾又起暴動,舉德美脫黎二世[10]為王,稱為「奴屬之王」(Holopcky Tsar)。德美脫黎二世從南邊進攻莫斯科,佔領都深(Tushin)城,俄國王家的史官便稱他叫「都深之賊」。「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竟不是中國國粹學所得專有的《春秋》筆法了!「都深之賊」的統治居然繼續到兩年,在這兩年之中俄國實際上有兩個京城:一是地主富商的京城莫斯科,一是農民哥薩克人的京城都深。但是農民本是小資產階級,他們沒有階級的團結力,沒有一致的政治經濟要求。這是農民運動與無產階級運動根本不同的性質。農民的民權革命運動之中,往往有許多非農民的分子摻雜進來,想利用這一運動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分子總是半途背叛革命,變節而投降敵人,幹那種無恥的賣友行為。再則農民自身之內還要分裂:領袖總是哥薩克中的長老如「亞達曼」(Ataman)之類。這一類人其實在經濟上是富農土豪(Kulatchestvo)。等到政治上稍有變動,非農民的雜亂分子的要求得了相當的滿足,富農土豪也得著了自己的利益,那時農民群眾便要被他們出賣。這些農民運動中之上層階級往往到此便軟化投降,弄得貧農群眾失去領導人物,仍舊變成一盤散沙,始終是不能取得政權和田地。這種革命運動自然失敗。都深運動之中亦是如此:都深方面的小貴族得著了莫斯科方面大王公的讓步,立刻便脫離革命,起來「維持秩序」;他們去請波蘭派兵干涉。其結果,莫斯科固然也起內亂,莫斯科王蘇義斯基被推翻,可是同時「都深之賊」也被逐出都深。莫斯科王國第一次派公使到波蘭王國去聯歡。都深運動就此摧殘下來。(4)

  莫斯科國與波蘭國通好之後,波蘭的商業資本侵入俄國,與俄國的巨商富紳相競;於是俄國的所謂愛國主義或國家主義便發生了!波蘭人原本是貴族去請來的,如今這些貴族卻大呼其「愛國」號召民眾來反抗波蘭人。那時哥薩克農民運動之中的富農土豪也和農民群眾分裂了,他們現在已經利於和巨商富紳的貴族相結合。於是都深方面的領袖人物便是土豪美甯(Minin)[13],他一面號召愛國的國家主義反抗波蘭軍隊,一面應允增加軍營長官的餉額,優待哥薩克人的上層階級。這所謂愛國軍的總司令卻是富商柏薩爾斯基(Pojarsky)[14]。反波蘭的政治軍事鬥爭之中,這些領袖大半都是貴族富商土豪,他們說:「不論貴族農奴和古舊的人家,大可以放心大膽來幹,將來大家都有錢有自由」。一部分農民聽著這種宣傳,自然肯出死力去打仗,他們又何嘗想到上等人是天下最無恥的騙子呢!(5)

  總之,如此一來,都深的農民運動便分裂了。少數的哥薩克仍舊不肯投降莫斯科的巨商貴族,便被驅逐,沿複勒嘉河(Volga)[15]而逃往東南。貴族巨商的軍隊卻得著很大的贊助,居然能打退波蘭人。但是他們的愛國主義有多大的價值呢?波蘭軍隊——波蘭商業資本的武力剛剛趕走,國內平定了,俄國的巨商貴族立刻就認為最好去請一個外國王公來做國王——當時柏薩爾斯基主張請一瑞典王爵來做俄國國王。他們以為外國王公與俄國農民絕無關係,容易受巨商貴族的包圍些。但是,戰勝波蘭之役裡,富農土豪也大有功績,他們自然不肯放棄發言權。都深的土豪等便推舉都深教區宗長菲拉萊德(Filaret)之子美海爾(Mihail)[16]為國王,是為羅曼諾夫王朝(Romanoff)[17]之始。當時貴族巨商對於這都深方面的提議,也不甚堅持反對,他們知道新皇朝很容易歸到貴族巨商方面來的。於是美海爾·羅曼諾夫便於一六一三年入莫斯科即王位。果不其然,羅曼諾夫王朝一開始便對於農民大施壓迫,完全代表巨商地主的階級。

  [4]莫斯科國,指莫斯科大公國,中世紀東北羅斯的封建公國,首都在莫斯科,故名。13世紀立國,14世紀國勢漸強,確立了在羅斯各公國中的領導地位。1840年戰勝欽察汗國,結束了其在俄羅斯的統治,然後逐漸統一全俄羅斯。

  [5]德美脫黎王,指德米特裡一世。參見本篇第598頁作者注。

  [6]烏克蘭國,烏克蘭人與俄羅斯人一樣同是東斯拉夫人分支,9至12世紀在基輔羅斯治下,13世紀遭蒙古韃靼人入侵,14世紀又受立陶宛大公國、波蘭等統治,烏克蘭民族逐漸形成。1648年至1654年在赫米爾尼茨基領導下展開解放戰爭,然後與俄羅斯合併。1917年12 月25日建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加入蘇聯。

  [7]郭圖諾夫王朝,即戈東諾夫王朝,1598至1605年俄國沙皇波利斯·戈東諾夫在位時期。

  [8]波洛脫尼誇夫,今譯波洛特尼科夫。參見本篇第598頁作者注。

  [9]華西裡蘇義斯基,今譯瓦西裡·叔伊斯基(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нч Шуйский,1552—1612),俄國大貴族、沙皇(1547—1584)。德米特裡一世被推翻後,被大貴族擁戴為沙皇,但面對波蘭干涉,節節失利,1610年被莫斯科饑民暴動推翻。

  [10]德美脫黎二世,今譯德米特裡二世。見本篇第599頁作者注。

  [11]伊凡四世(Иван IV Васильевич,1530—1584),莫斯科和全俄羅斯大公(1533—1584)、俄國沙皇(1547—1584)。1543年1月16日稱沙皇,在位後期開始征服西伯利亞,使俄國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

  [12]波裡斯,即波利斯·戈東諾夫(Борис Годунов,約1552—1605),因羅立克王朝末代沙皇費多爾·伊凡諾維奇(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1557—1598)無嗣,被選為沙皇。1605年被莫斯科起義推翻。

  [13]美甯,今譯米寧(Кузьма Минин)。見本篇第600頁作者注。

  [14]柏薩爾斯基,今譯帕紮爾斯基(Дмит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Пожарский,1578—1642),1613年至1618年領導了反對波蘭武裝干涉者的戰爭,參加過縉紳政府。

  [15]複勒嘉河,今譯伏爾加河。

  [16]美海爾,指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見本卷第240頁注47。

  [17]羅曼諾夫王朝,1613年至1917年俄國封建王朝。自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開始,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被二月革命推翻。

  (2)德美脫黎自稱為第美脫黎一世;然而德美脫黎(Dmitrie)及第美脫黎(Dimitrie)都不是他的真名。這是莫斯科國前王伊凡四世(Ivan 4)[11]即所謂恐王伊凡(Ivan Grozney)的兒子的名字,他因伊凡四世的兒子實已被人殺死,所以冒著他的姓名舉兵。他於一六〇四年即自稱莫斯科國王,進兵攻郭圖諾夫。當時郭圖諾夫王朝的國王名波裡斯(Boris Godunoff)[12]病死,他便進佔莫斯科,殺前王之子福篤爾(Fiodor)即正式接位。可是俄國史官向來都稱他為偽德美脫黎(Ljedmitie),謂為「僭竊」。貴族陰謀的政變,爆發於一六〇六年,德美脫黎即於是年兵敗被殺。

  (3)波洛脫尼誇夫的舉兵,也是以擁護德美脫黎一世為名的,他的設施大致仍是繼續德美脫黎的政策。他敗於一六〇七年,溺水而死。

  (4)德美脫黎二世於一六〇七年舉兵,他的軍隊大半都是哥薩克人,他主張解放哥薩克,免除他們的債務。一六〇八年時都深方面已經征服了許多城池,到處都收沒大王公的田地。一六〇九年都深內部變亂,貴族請兵于波蘭,並與莫斯科王公貴族暗通聲氣。德美脫黎二世逃出都深,一六一〇年他在嘉魯加(Kaluga)地方被殺。

  (5)美寧(Kuzima Suhoruk Minin)在一六一一年還不過是鄉下的一個鄉長,如中國之地保、裡正之類。當時反波蘭的軍隊到處收捐,美寧便大賣氣力,演說勸捐,後來他就升作國庫管理員,包辦稅捐,並且實行抽捐人民財產五分之一的新稅;所得稅款大都協助軍餉,幫助柏薩爾斯基公爵所領的軍隊。後來他竟做了莫斯科王的高等諮議,歿於一六一六年。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