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中國的生活 | 上頁 下頁
中國人的家庭(1)


  朱先生有十六個家人,加上三個男僕和四個女僕,他身居高位這是可以想見的。在這樣一個大家庭,七個僕人算是相當簡樸的了,四個女僕服侍一個妻子、一個妾、四五個孫子並不令人稀奇。作為一家之主,朱先生要對家庭的每一個成員負責。即便他內心很不情願擔當這些責任,他也不得不去承擔。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中國人的家庭制度植根於中國社會。這種制度形成於這樣的觀念中,男人並不是單獨生活的人,而是生活在一個團體之中的人,一個人必須學習的第一門課程就是要學會與男人融洽相處,而學習這些最自然的地方就是在家裡。因此家是重中之重,一切都是從家庭的角度來看的。如果一個人發達,全家人都從中受益並發達起來;如果一個人沒有工作,他的家庭會幫助他。

  像一棵大樹,樹的枝丫形成常見的樹陰。一些枝丫死去,另一些枝丫又長了出來,因此樹將永遠地存活下去。如果有三個兄弟,其中的一個死了,還沒有孩子,通過過繼一個兄弟的孩子作為死者的孩子,這樣香火得以延續,用中國的俗話說是「續香火」,在祖先的祠堂裡,在無子的兄弟的墓碑前。

  除了朱先生的直系親屬外,他還負責他家庭的其他幾個成員,如今他們與他生活在一起,並靠他生活。其中有兩個守寡的舅媽,一個沒有工作的舅舅,需要他資助上學的二三個同族堂兄弟。

  在中國,在父親去世後,兄弟有時將家產瓜分,通常也不分家。常常有這樣的觀念,但如果沒有或者有爭議,在世的父母一輩的親戚仍被作為財產的受益者。但是不管願意不願意,一個沒有工作的舅舅總是有權利得到幫助的。

  朱先生的爺爺並不喜歡有分家這樣的想法,或在幾兄弟中瓜分家產。所以事實也是如此。即使其中一個守寡的舅媽有足夠的錢養活自已,她也有權利生活在後代的屋簷下。另一個守寡的舅媽已經過繼過一個孩子給第二個舅舅做孩子,因為二舅舅沒有孩子。想法並不重要,但是延續一個家族的血脈是最重要的。如今,當二舅舅去世後,他將繼續有一個兒子來延續「香火」。當然,整個家庭就必須贍養這個舅媽。

  在中國社會中,家庭是一種社會保險。需要幫助的人在家庭中獲得幫助。通常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提供援助並不太難,如果所有的救助只是一張床或者餐桌,那麼一張床僅僅是一個睡覺的地方,一張餐桌僅僅意味著「再放一個碗和再放一雙筷子在桌子上」。

  這句諺語來源於在餐桌上與大家分享食物的中國傳統。任何人都一樣,沒有特殊服務。一個普通的宴會有三個或四個菜,一碗湯,所有的東百都放在餐桌中央。這不是為一個突然到訪的客人做的額外食物。中國飲食的主食是米飯(在北方常見的是麵條與饅頭),肉與蔬菜僅僅「下飯」。如果僅僅是多了一個人,看看就可以判斷出來,桌上的普通菜肴更少,只是能用米飯把肚子填飽而已。

  中國烹飪習慣將肉和蔬菜烹任成各種花樣——烹飪本身就是一項偉大的藝術——大多數的菜經濟實惠。蔬菜和肉一起烹飪能烹飪出更多的花樣,蔬菜與蔬菜一起也能烹飪出更多的花樣。反正,在中國飲食中有各種各樣的菜。不需要大量昂貴的肉,點一桌非常像樣的酒席是可能的。同時這份菜單中的菜營養豐富。

  但是物質的幫助並不是中國家庭生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家庭的榮譽才是它的主心骨。這是儒教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儒教是中國三大哲學流派之一。在儒教的教義中和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行為惟一導向就是要維護家庭的榮譽,至少不能輕賤家庭。一個偷了鄰人的男孩招來的是對這個家庭的社會鄙視,這件事表明這個家庭沒有「教養」。如果一個男人粗魯或者沒有禮貌,這也說明他的家教不好,社會對他的指責還不及社會對他父母的指責多,因為父母沒有在家裡教他這些,責任在父母身上。依照儒家的教導,做一個善良的兒子是「首要的品德」。如果一個男人通過國家考試給家庭帶來殊榮,他會被原諒以往的許多罪過。當兩位年輕的華裔科學家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其中一位科學家的母親在佛羅倫薩的家中得到隆重的祝賀,因為她教子有方。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