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中國的生活 | 上頁 下頁
朱頻的故鄉(2)


  自從朱頻已走出廣東的高山後,他發現人們說普通話,在中國到處都在說國語——從滿洲里到西南邊陲——除了東南沿海。朱頻的廣東話並沒有讓他覺得特別的疏遠,儘管在碼頭他與那些搬運工交流起來有些困難。兩個中部省份的人們,湖南與湖北(意為湖之南,湖之北),出了名的爭強好勝,他們喜歡辛辣的食物。在旅店的房間裡,一陣辛辣而刺鼻的味道撲鼻而來,他發現廚房裡正在煎炒辣椒。不讓湖南人吃辣椒醬,這簡直難以想像。

  從旅店的窗戶望去,他有充裕的時間打量這條河流。他知道這條大河沿九江東流到上海,往上游去在西百有著名的長江三峽。有人告訴他,乘拖船穿越這些峽谷是一段冒險的旅程。高高聳立的懸崖有數百英尺高,只有在中午陽光下才不被懸崖擋住。洶湧的激流很危險,只有熟練的水手才能駕馭它。一座山脈阻斷四川的高原,後者面積巨大,再往西聳立著更高大的西藏高原。

  因為是乘火車旅行,朱頻到河南。如今他已身在中國北方。這裡是黃河盆地,中國文明的搖籃。這裡也曾是孔子工作、生活與旅行的地方。在公元前6世紀,古中國的疆域就在黃河盆地。因此孔子從來沒有見過長江。

  朱頻注意到中國的北方人在體格上比南方人強健。北方人似乎更窮一些,沒有南方的磚瓦房,他見到的大都是土坯房。這裡沒有南方的水牛,負擔重物的是騾子、驢和馬;沒有水田中的稻子,而是土中的麥子;沒有甜玉米而是玉米。絕大多數的農民吃饅頭(看上去像玉米餅)而不是米飯。他看見到處是灰塵和裸露的黃土山,全然不像南方漫山遍野的紫色土。整個中國西北就位於這片黃土區域,黃土泛白、堅硬而細小,黃土能建造堅固的窯洞。

  在河南鄭州,他看到了被視為大運河一部分的古老工程。在11、12世紀,中國的都城就建在這裡。在古代,建造這條大運河的支流,目的是從沿海富饒的省份引來河水哺育莊稼。大運河是偉大的水陸交通系統,從上海稍南面的杭州一直延伸到北京。

  如今這次長途旅行快要結束了,旅行中一路風塵,說一路風塵是因為旅行到靠近北京的平原上有從蒙古沙漠刮來的沙塵暴。沙塵細小,能穿透關閉的窗戶上的最小的縫隙。

  不久朱頻見到北京了。夏日的白天長,他看到古城牆時,夜幕已籠罩這片土地。轉瞬間,火車呼嘯而過,長長的城牆的團團黑影不時留下巨形的影子。城牆下是一條大約三十英尺寬的護城河,成排的柳樹在河堤上亭亭玉立,火車經過時柳樹正彎著腰。

  朱頻走出前門車站時,天已徹底暗下來。前門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南大門。坍塌的城牆為現代交通讓出道路,但是大約八英尺高的宏偉的門樓還保存完好。朱頻提著行李走出車站,他突然置身於城市耀眼的光線和小汽車、黃包車和自行車的鈴聲中。在廣場的燈光下,前門的門樓有點模糊了。五十英尺高的門樓基座由巨大的灰磚砌成,上部為欄杆和朱紅色的木制閣樓,屋頂捲曲,在基座之上又有三十英尺高。此時北京城消隱在黑夜之中。

  朱頻又累又餓,但是他興奮無比。他到中國的文化中心——北京,這個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政治中心。北京有金色屋頂的官殿,兩次被外來的入侵者征服:先是成吉思汗,後來是滿族。不過北京嘲笑那些入侵者,因為他們總是被同化;北京也嘲笑那些不斷改換門庭的軍閥和統治者,因為他們的行為富有喜劇性。因為北京畢竟是北京,一個有中國建築風格和多樣中國文化的獨特城市。蒙古的駱駝和西藏的喇嘛走在北京的街道上,但是北京的各種風俗和節日、北京的寺廟和宮廷、北京的燈市和集市、北京的學校和醫院是中國的心臟,著名的西山護衛著北京。

  自從孫逸仙1911年創建中華民國之始,中國步入一系列的內戰和眼花繚亂的軍閥變換的時期,每一個軍閥以城市為根據地來統治國家。但是到1927年,國民黨發動了北伐戰爭,中國的民族主義政黨從廣州出發重新統一了國家。各種軍閥被打敗,力量逐漸削弱。國民黨軍隊在國民黨的領導人蔣介石率領下一點一點地蠶食了軍閥的力量。

  蔣介石將南京作為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一詞的含義為「南方的首都」,北京一詞的含義為「北方的首都」,因此蔣介石政府下令將北京改為北平,意思是「北方的和平」。

  然而古老北京有諸多耳熟能詳的名字。回到忽必烈大汗的時代,北京在漢語中被稱為開平。馬可?波羅使用當地的名字上都,意思是「偉大的都城」,同時它在蒙古語中的含義為Kanbalu,或Kambalu。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平再次成為中國的首都,它的名字又改為北京。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