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武則天正傳 | 上頁 下頁
一七


  魏征回答說:「封泰山,禪梁父,吾君有何不可。只是百姓無辜,遭此蹂躪,有道明君,於心何忍?試看今日國內情況,今年雖幸值一年豐收,但是洪水為災,自洛水至魯東,良田千里,全遭水沒,村莊房舍,盡付洪流,百姓流離失所,啼饑號寒。固然我朝削滅群雄,天下重見太平,但是百姓十餘年來,在隋朝虐政之下,飽遭塗炭,元氣損耗殆盡。正如人患肺癆之疾,剛在休養之後,漸就痊可,豈可使他身負數鬥之糧,行百里之路?陛下正如良醫,雖已使百姓休養數年,但仍嫌不足。封禪一行,將有人馬千萬,絡繹於道途。一路之上,試想百姓當納若干錢糧,出多少勞役?即使免賦一年,也不足償此損失。」

  太宗說:「你的見解不錯。正足以顯示上天的恩德。你的才德功勞,使我得以成個有道之君。我的成就也當歸功於上蒼。我想為感謝上蒼之恩,倒無須乎千里迢迢,遠至泰山。河南嵩山較為近便,莫如往嵩山一行。你看如何?」

  五年之後,太宗終於依從臣下之請,舉行封泰山的大典,那正是貞觀十一年。在貞觀十五年,因平定突厥。下臣再度請行封禪之禮,六月有彗星出現,太宗遂取消封禪之行。因上天之嘉許與非難,都可在天象上看出來。只要人間有殘忍不義,人與萬物不能順其性而生,於是陰陽失調,比有洪水為災,禍難出現。太宗皇帝下詔取消封禪之行,原因即在於此。太宗下詔稱:「寡人夙夜興居,唯上蒼是懼。今彗星出現於西方,斯乃上蒼示警,寡人不德,未盡愛民之旨,萬方黎庶,不克安享太平之福。夫封山一事,乃曠古盛典,不宜常行。況今百姓貧困,元氣未蘇,封山之行,縱極儉約,亦必費民之時,勞民之力。既非以取悅上蒼,亦無以有獲于民心。是以特下詔書,前議封山之典,當止即停舉行。」

  武后,比起太宗皇帝來,則頗為自信;對百姓,對國帑,則不甚顧慮。在高宗幹封元年,發現日蝕。武后依然歡樂如常,不以為意。於此所以不惜筆墨,追述太宗皇帝對封山的看法,正要表示太宗宗教情感之虔誠,此種虔誠之情感,才是真純無上之宗教情感,後文描述武后在佛教上之奇行怪舉,正是宗教上最低劣之行為。太宗武后之間,有若干可以比照,舉來也甚為方便。太宗為男,武后為女,二人都竭力開創一個朝代。太宗雄才大略,眾望所歸;武后在才略方面,堪與太宗比肩。惟太宗之偉大具有道德之崇高價值;若以偉大二字之常義論,武后實不足以當偉大二字之義,可是她的罪惡卻非常偉大,不比尋常。

  【第十七章】

  召集百官的詔書已然頒發。除去鎮守軍事要地的官員、王公、大臣即將會于洛陽,一齊參加封泰山的盛典。日子一到,大街之上,人聲嘈雜,郊區兵馬雲集,儼如大軍營壘。因為除去朝廷的官員之外,還有各處王公,以及突厥、波斯、印度、克什米爾、印度北部、西藏北部、日本、高麗、新疆、百濟等國的官方代表,各部落的酋長。每個王爺的隨員都自成一隊,有自己的旗幟、涼傘、執事、侍衛、僕從——猶如一個五光十色的騎兵隊。歷史上的記載說,這個盛典的行列延長三十裡,車、馬、駱駝、蒙古包等等,擠得大路擁塞不通。夜間只有圍繞著原野、村莊,都是一排排圓頂的篷帳,總之,陝西、河南、山東三省的泥土都踩得滾翻過來。

  大隊人馬曉行夜宿,長途漫漫,風塵僕僕。十一月,大隊駐在原武,十二月進入山東,駐在濟州,歇息十日之後,前往泰山。

  封泰山的盛典定于新年元旦舉行。典禮有關的各官員,在十天以前齊集於山上,各就本位。正月初一,先在山麓祭天;初二,經皇帝遴選的一些官員隨從皇帝登山,以名銜封此神聖的山嶽;初三,回到平原祭地。天子與參與典禮的官員,必須在幾天之前,齋戒沐浴,戒絕房事。

  照往常一樣,儀禮的各方面都細心準備妥貼,並經博學名儒檢查過。不過有一個新的情形,頗招人們的譏評——就是武后的地位問題。武后把封泰山的儀式單看了一遍,看見獻祭禮中沒有把她列入,這當然是依照例來的儀式,她心裡非常難過。於是給高宗寫了一個奏摺,措詞非常得體,力陳此種大典無皇后參與,實屬大錯,理當予以矯正。她說自己必須參與盛典,否則根本不去。文體堂皇矞麗,茲錄於下:

  「登山拜祭之禮,由來已久,于古有征。惟揆其祭儀,尚未臻於盡善。
  伏維祭地之義,所以祭先代之皇后,而以男子大臣行其禮,臣妾愚見,實先代之慮而未周也。
  尊崇天地之理,實源於男女之別;如以經典為歸,當嚴內外之守。
  祭地之壇其形方,獻納之職宜為女。
  男子在前,則先後之靈卻步,神不寵臨,則聖祭之義何托?
  臣妾榮居後位,進膳祭以侍先人,愚衷拳拳,謂美味於鼎鼎。
  孝養之心,無忘於方寸,敬祖之誠,當於見祭典。
  嗚呼!不克承歡笑與生時,何敢忽祭祀於亡後?
  是以居常夜不成寐,五內難安?望天默禱,先靈見宥。
  伏望封山之禮中,允妾率領宮妃,參與獻祭,以敬以誠,克盡婦道。
  庶乎臣妾孝行,樹楷模於來茲,燈燭微火,增光輝於日月。」

  祭禮向來是莊嚴神聖的事,載在經典,精確詳明。如今武后翻陳出新,要參加封泰山的盛典,高宗終於接受了。因為如武后不參加,祭典必得取消。天下之事,無不有其原因,弱不敵強,古今一理。

  【第十八章】

  在祭天之前,高宗在特辟的行宮裡齋戒沐浴,行宮裡的燈光徹夜通明。祭壇的三面建有三個高臺,四周立有皇帝的黃色旗幟,祭壇是特為皇帝祭天建築的。祭壇圓形,油成藍色,圓是象徵天形,藍是象徵天色。祭壇之下,在外面的高臺上,另設圍牆,供宮樂班演奏。磬與鐘在此古禮中特別重要,置於後面,皷與其他樂器陳列之順序,與祭祖時相同,祭壇頂上是雕刻在玉石上的祭文,還有三個玉石雕刻的神牌,一尺二寸長,一寸兩分寬,上面刻著神名,字上貼有金葉。一個牌位上雕刻著「昊天上帝」,這個牌位在典禮完畢後,就封在祭壇裡。另兩個牌位上一個寫著高宗的父親太宗的名字,一個寫著高宗的祖父高祖的名字,將來典禮完畢之後,這兩個牌位便放在金櫃裡,帶回太廟陳列。這三個牌位現在都陳列在石桌上,石桌四尺高,五尺寬,鋪著繡有花樣的錦緞。奠酒之後,封山之禮開始。祭文裝在玉櫃裡,用金泥封上,上面蓋上皇帝的玉璽,再用金繩纏繞五次。然後放在石桌上一個方槽裡,槽是早就刻好的。然後用五色土蓋上全壇,於是這個祭壇就成了一個高丘,永志這個神聖的封山之地。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