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與吾民 | 上頁 下頁
第七章 文學生活 二、語言與思想(1)


  中國文學手段,即中國語言之語格,實為決定中國文學特殊發展的主要因素。與歐洲語言一加比較,很可以尋索出中國思想與文學之特殊性,乃單純的受所謂單音語言的影響,其程度至深。中國語言之發音,如金、昌、張,其所生之後果,至可驚人,此單音組織決定中國著作之特性,而此著作特性產生中國文學傳統的持續系統,複因而影響及於中國思想之保守性。更進一步,亦為文言與口語分別之原因。這又轉而使從事學問倍感艱難,於是其勢難免成為少數階級的專利品,最後,此單音組織直接影響中國文學格調的某些特殊性。

  每個國家,都發展一種最適合本國語言的文學作品。歐洲並未發展一種象形主義的作品,因為印度歐羅巴語派之發音結構其子音比較浪費,而其綴合又變化無窮,是以需要一種分析的字母,因而用這種文字於象形的表示,必至陷於不可藥救的不正確。因為文字的象形制度,不能單獨應用,以中國文字為例,我們覺得它需要發音原理來輔助,始能產生任何重要發展。這些基本的象形文字之連綴,其作用純在乎求發音上之功效。而實際上中國字典所收錄之四萬以上的文字,其百分之九十系建築於綴音原則上面,差不多用一千三百個象形字作為發音記號。語言之單音組織如中國文字者,僅有四百個左右之綴音組合,如秦、昌、張等,也就夠用了。但是在日耳曼語系中,發明新的記號以代表每一個新的聲音綴合,如德文中之Schlacht 及kraft,或英文中之scratched及scraped 、splash 及scalpel,則顯然為不可能。中國語言之未嘗發展西洋意味的表聲書體,因為象形記號之發音的應用已足敷應付。倘中國語言中曾用到過像德文schlacht kraft、英文scratched scalpel那樣的文字,他們感於迫切的需要,老早就發明了一種表聲的書體了。

  中國單音綴合之語言與書寫字體間之完全調整蓋易於理會。語言缺乏表聲的形式結果,產生多數發聲相同的文字,pao一個聲音,可以表示一打以上的意義:包、抱、飽、泡,依此類推。因為象形原理的應用,祇限於具象的事物或行動,在古時已感覺運用之困難,故原始文字「包」用作純粹的發聲符號,而假借以表示其他同聲的文字。結果發生很多糾紛,而在漢代文字大定以前,吾們有許多這樣的假借文字,以一字表指許多不同的事物。事實上之需要,迫使中國人加添符號(稱為部首),以表示意思的群體,這就是pao字欲用以指示者。

  發聲記號的使用,不是十分嚴格而正確,因此,在現代中文中讀作pao或pao而聲調不同的便有如下諸字:

  抱 跑 袍 飽 泡 炮 鮑 胞 炮 咆 刨 苞 雹

  ◇

  每一個字都帶有原始字根「包」,搭配一個部首或偏旁。像這個樣子,包加上手旁部首,其意義為懷抱之抱,加足旁部首,意義為奔跑之跑,加衣旁部首,意義為長袍之袍,加食旁部首,意義為吃飽之飽,加水旁部首,意義為泡沫之泡,加火旁部首,意義為花炮之炮,加魚旁部首,意義為鮑魚之鮑,加肉旁部首,意義為胞胎之胞,加石旁部首,意義為槍炮之炮,加口旁部首,意義為咆哮之咆,加艸頭部首,意義為苞芽之苞,加雨頭部首,意義為冰雹之雹,加刀旁部首,意義為刮刨之刨。這就是解決同音異義問題的調整方法。

  假定這個問題不是在同音異義上,假定中國文字裡頭也有像英文裡頭scraped、scratched 和scalpel那樣的字,則首先就感到有區別發音的必要,這樣,恐怕中國文字也就會有了歐洲語系的字母,因而識字的人也會普遍了。

  中國文字既屬￿單音組合,殆無可避免的必須用象形字體。單是這個事實,大大地變更了中國學術的特性和地位。由於它們的自然本質,中國文字在口語發音中不易多所變化。同一記號,在不同方言中,可以讀作各別的聲音,不同的方言甚至可以視為不同的語言,如基督十字架的記號在英文中讀作cross,在法文中可以讀作croix。這是與中國古代文化的一貫性具有密切的關係的。更重要於此者,使用此等文字,使吾人隔了千百年以後還能直接誦讀孔氏經書。孔氏的經書在吾們自己的紀元第六世紀時幾將變成不可誦讀,試一想及此,很覺有趣,倘真遇到這樣情形,孔子的尊崇地位將受到何等影響呢?

  的確,中國文字當秦始皇焚書坑儒之際,發生過重大變革,至今研究孔氏學說的學者,分成兩大陣營,其一信仰「古文」的經書本子,所謂古文據說是砌藏于孔氏居宅壁間,得免燔灼,而經後來壞壁發現的原本;別一派信仰「今文」書本,這是年老儒生口授傳誦而筆錄下來的,這些老儒生系將經書熟記,倖免于暴秦的厄運者。但從此以後(紀元前二一三年)屢有寫作,在形式上有比較不甚重要之改進,此等寫作對於孔氏經書之深入中國人心之催眠作用,有很大貢獻。凡符合于孔氏經書早期寫本者,亦符合于全部文學的傳統,繼漢代以後者尤然。一個中國學生,凡能誦讀百年以前之著作者,即能由此訓練誦讀第十三世紀、第十世紀,甚至第二世紀的著作,亦猶現代藝術家之欣賞維納斯、欣賞羅丹之作品同樣容易。倘令古代學術不能若是易於瞭解,那古典文學之傳統勢力還會這樣雄大,而中國人的心理還會這麼保守嗎?怕未見得。

  但使用此象形文字,一方面有助於固定不變的文言之產生,致與口語判離,而使尋常學子幾難於通暢。至於發聲組合的字體,自然將依隨現行語言的變遷與慣用語法。書寫的語言如其不甚依賴發聲,在慣用語與文法方面,獲得較大之自由。它不消遵守任何口語的法則,它有它自己的結構法則和大量的慣用語,系自歷代著作搜集而來的文學成語。如此,它乃產生一種獨立的實體,多少是服從文學範型的。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