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與吾民 | 上頁 下頁
第一章 中國人民 四、文化之鞏固作用(2)


  這一篇文字,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的典型情緒。此種鄭板橋之田園思想基於其同情于貧苦農夫的詩意,此詩意天然趨合於道教精神。至於曾國藩之田園思想則基於保存家族的理想,故密切接近于孔教之家族制度。田園生活的思想,實即為社會制度之一部分,這社會制度使家族成為政治教育制度的一個單位,並為政治教育制度的一個分部,而政治教育制度又使鄉村成一單位。曾國藩身居顯要,手握兵權,而其致子侄輩的家書,輒複殷殷以奢侈生活為戒,勉以耕種菜圃,施肥養豬之務,此等勉勵樸素勤勞之勸告,蓋含有希望保守家族繁榮之目的,其意固甚明顯也。

  假令樸素能令家族之繁榮持久,則同樣亦可使國家之繁榮持久。曾國藩的理想很容易明瞭,他以為:大抵仕宦之家,子弟習于奢侈,繁榮只能延及一二世;經商貿易之家,勤勉儉約,則能延及三四世;而務農讀書之家,淳厚謹飭,則能延及五六世;若能修德行,入以孝悌,出以忠信,則延澤可及七八世。

  故曾國藩以養魚、養豬、種蔬、種竹,為內政四要,其致諸弟家書中云:

  ……家中種蔬一事,千萬不可怠忽。屋門首塘中養魚,亦有一種生機,養緒亦內政之要者。下首臺上新竹,過伏天後有枯者否!此四者可以覘人家興衰氣象,亦所以恪守祖訓,示範兒孫,宜時時留意……

  ◇

  其著重淳樸蓋如此。

  自顏之推(531-591)、范仲淹(989-1052)、朱熹(1130-1200)以降,以迄陳宏謀(1696-1771)和曾國藩(1811-1872),各家家訓不知何故,一致主張以勤勞節儉、生活淳樸作為家族理想,而且認為,它是民族最良善的傳統道德。家族制度總是把自己編排進田園形式的生活裡,且與生活不可分割。simplicity是希臘文中極偉大的字;simplicity的中文「淳樸」,在中文裡也是極了不得的詞語。好像人類既知道了文明的利益,也瞭解了它的危險性。人類知道了生活快樂很幸福,同時也警覺它朝生暮死的本質,害怕遭神明所忌,故寧願得到的快樂較淳樸,但較持久。因為享受了人生過多的美好事物,照中國人的說法,會「折福」——減損此生之大量福分。所以,「人當趨福避禍,兩加審慎!」明末有位學者曾說:「取其清福」,不知何故,中國人胸臆中,對此皆有共鳴。蓋人生禍福難料,以致返璞歸真乃成為安身立命的最佳方法。中國人從直覺就知道,一定要這樣。他們欲求家族綿延長存,而民族卻也因之而長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