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吾民 | 上頁 下頁 |
第十章 中日戰爭之我見 蔣介石其人其謀(3) |
|
今者我中部及東南之人力物力多已移攘于西部諸省,西部之開發,與交通建設,已達初步基礎,此後抗戰乃可實施全面之戰爭,而不爭區區之點線。 今我在武漢外圍鄂豫皖贛主要之地區,遠及敵人後方之冀魯遼熱蔡綏蘇浙各幹線,均已就持久作戰之計劃,配置適宜之根據與兵力,一切部署悉已完成。 如此在抗戰之戰略上言,亦不能斤斤於核心據點之保守,而反不注意發展全面之實力…… 今後武漢雖已被敵人佔領,而其所得者若非焦土即為空城。 繼今以往,全面抗戰到處發展,真正戰爭從新開始,往昔敵軍本已深陷泥淖,無以自拔。今後又複步步荊棘,其必葬身無地矣。 吾同胞須知此次兵力之轉移,不僅我國積極進取轉守為攻之轉機,且為徹底抗戰轉敗為勝之樞紐,決不可誤為戰爭之失利與退卻。蓋抗戰軍事勝負之關鍵,不在武漢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繼續抗戰持久之力。 第二,吾同胞應深切記取我抗戰開始時早已決定之一貫的方針,從而益堅其自信。 所謂一貫的方針者,一日持久抗戰,二日全面戰爭,三日爭取主動,以上三義,實為我克敵制勝之必要因素。 抗戰發動之初,我中樞為保衛回家,已察知最後犧牲關頭已無可避免。故早已於西部奠立今日對敵持久抗戰之基礎。 在戰事初發之時,中正在廬山講演即謂「戰事既起,唯有拼全民族之生命,犧牲到底,再無中途停頓妥協之理」;以我土地之廣,人民之眾,物產之豐,戰區面積愈大,我主動之地位愈堅,必使敵人進退動止,依於我之戰略,而陷於被動地位,而我之攻守取捨,則決不受制於敵。今後之軍事行動,已不復如在上海南京作戰時,因於地形與其他關係,而不得不受若干被動之牽制。敵人無論如何進攻與封鎖,皆不能動搖吾人主動之方略與戰術,最後更為操勝。 我國抗戰,絕非如普通歷史上兩國交綏爭雄圖霸之戰爭,故我之抗戰,實為民族戰爭,亦即為革命戰爭。革命戰爭者,非時間與空間所能限制,非財政經濟與交通上外來之阻難所得而限制,更非毒氣與炸藥等一切武器之懸殊與傷亡犧牲之嚴重,更不因物質供給之缺乏而影響於作戰。即令武器經濟全無供給,海上交通全被封鎖,蓋民族革命之長期戰爭,未有不得到最後之勝利,而且於此次戰爭之過程中,益可證明敵寇侵略之暴力愈肆,吾人之抵抗力亦必愈強,戰爭中傷亡消耗愈大,而我新生力之發展,以及我創造力與建設力之恢復,亦必愈速。 這可真像個領袖應該說的話!事情的發展將會證明這些話的全部含義。 下面這一點很有趣,通過上述聲明,我們看到在漢口撤退中,蔣介石命令中國軍隊全部撤離以執行他上述聲明中的政策並以辭職相威脅,這又一次證明他的冷酷無情和他的決心。一個月之前,八路軍還在反對這項政策,要求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漢口,否則他們將脫離統一戰線,結果迫使蔣同意了這個要求。這種政策上的分歧比起日本內閣中的紛壇見解。可謂小巫見大巫。漢口的保衛,戰略上可以遏制日本人進一步推進,並給日寇盡可能的重創,這是不無道理的。但是,蔣介石在此事中所採取的立場,表明了他在考慮有關抗戰的更重要一些的問題,表明了他固執的現實主義,既要避免日本人一直在尋求的一場決戰,又要保持主動,迫使日本在有利於中國的地區作戰。 如果有人拿出中國的地形圖來研究,他就會發現日本侵佔中國的地方恰巧都在海拔100米以下。只有山西的山區例外,日本軍隊在過去的一年半以來一直在經歷著最艱難困苦的日子。被日本侵佔的地區有長江兩岸及其三角洲這樣一片狹長的地帶。安徽的淮河流域,蘇北以及河北和山東的黃河流域。在本書撰寫的過程中,仍然有兩個海拔低於100米的地區未被日本佔領,九江南部的鄱陽湖流域和湖北中北部的漢水流域,再往南到洞庭湖地區,接近湖南的長沙。在這些地區日本的侵略自然不會受到堅決的抵抗,這個地區甚至可能向西延伸150英里到宜昌。並順著廣漢鐵路南延300英里到衡陽,日本軍隊將可能佔領這些地區。其餘全是山區,蔣介石願意在那兒同日本作戰。從揚子江畔的宜昌,北至襄陽,地形突然升高,這就是鄂西山區和洞庭湖以南的湖南,以及廣漢鐵路的西面。換句話說,如果你拿支鉛筆把日本到1938年底為止所佔領的中國領土畫成一張地圖,就會發現這些地區恰好都處在海拔100米以下,例外的情況下已提及。其餘的便類似山西的情況了。在那裡,日本2萬人的整個師在4個月內被中國遊擊隊不知不覺地消耗殆盡,而沒有爽快地打過一仗。 從1939年初開始,戰爭的基本特性將會改變,日本將要在佔領區打一場消耗性的防禦戰,並要極端艱難而又小心翼翼地向中國其他地區推進,中國要在各條戰線上,或者沒有戰線的戰線上,進行一場拉鋸性的攻防戰。中國四分之三的兵力都出現在某一點上。這種情況再也不會出現。因為自然地形並不要求把兵力集中,大兵團的作戰力量將要分遣到全國各地,去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地形,牽制敵人,使他們到處應接不暇。然而在戰爭的頭一年半裡,中國的疆域是如此之大,日本人可以選擇自己認為最佳的時間和地點發動進攻;與此同時,那些擴大了的被佔領區也為中國人提供了同樣眾多的可供選擇的進攻機會。總的來說,中國將保持進攻的主動性。這將成為中國抵抗戰爭的特性。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