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吾民 | 上頁 下頁 |
第六章 社會生活與政治生活 「仁政」(1) |
|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在政治生活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缺乏一部憲法,缺乏民權思想。這個特點根源於一種不同的社會和政治哲學。它將道德和政治混為一談,是一種道德和諧的哲學,不是一種力量的哲學。制定一部「憲法」的前提是認為我們的統治者們可能是一些無賴、騙子或竊賊。他們可能會濫用職權,侵犯我們的「權利」。於是我們可以依靠憲法來保護我們的權利。而中國人有關政府的觀念卻恰恰與此相反。我們認為政府官員是「父母官」,他們實行的是「仁政」。他們會像照看他們自己的孩子們的利益那樣照看人民的利益。我們放手讓他們去處理一切事務,給予他們絕對的信任。我們把數以百萬計的錢放在他們手中,但從不讓他們彙報開支情況。我們給了他們以無限的權利。卻從未想到過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我們把他們看作是仁人君子,有教養的紳士。 對這種仁政的批評,最細緻、最公正、最尖銳不過的要算2100多年以前的韓非子了。他是「法家」的哲學家,生活在孔子之後約300年的時候。他是法家中最後一個,也是最偉大的人物。他贊成法治的政府,而不是人治的政府。他對人治政府的弊端作了尖銳的分析。他所描述的中國當時的政治生活狀況,與現代中國的狀況是那麼驚人地相似。如果他是在今天向我們講話,那是絕不需要修改一個字的。 根據韓非子的觀點,政治賢明的開始在於拋棄所有道德上的陳詞濫調,避開所有道德改革的努力。筆者堅信,如果我們能夠早一天停止談論人民的道德改革,中國就有可能早一天出現一個廉潔的政府,這麼些人堅持認為道德改革是解決政治腐敗的方法,這個事實本身就是他們幼稚的思維方式的標誌。表明他們沒有能力把政治問題作為政治問題來處理。他們應該看到我們在過去的兩千多年中,一直在重複著那些道德上的陳詞濫調,卻沒有能夠改善國家的道德狀況,以產生一個稍為廉潔、稍為美好的政府。他們應該看到,如果道德教化還有一點點用處,那麼中國今天就應該是一個聖人與天使的樂園了。我懷疑,人們,特別是那些官貝們,之所以津津樂道于什麼道德改革,是因為他們知道這些談論不會有害於任何人。其實,很可能所有道德衛士們的良心都有問題。我發現像張宗昌將軍這樣一些試圖恢復孔教並提高別人道德水準的人通常都娶了5至15個老婆。他們在勾引年輕女子方面也很有些手腕。我們講「樂善好施是美德」,他們也隨聲附和:「不錯,仁慈是件好事。」誰都沒有受害。另一方面,我卻從未聽到我們的官員們講法治政府,因為人民會回答說,「好的,我們將控告你,把你送進監獄。」所以,如果我們能早一天停止談論什麼道德,早一天討論如何實行嚴格的法治,我們就會早一天迫使這些官員正視這些問題,阻止他們裝模作樣地在外國租界內研讀什麼儒家的經典。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說,在韓非子時代以及我們當今的時代,有兩種對立的政治觀點:儒家的仁政以及法家的法治而不是人治。儒家思想假定每個統治者都是仁人君子,從而把他當作紳士對待;法家則假定每個統治者都是無賴、騙子或竊賊,所以在政治體系中採取種種措施防止他將不正當的企圖付諸實施。很明顯,前者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後者是西方人的觀點,也是韓非子的觀點。正如韓非子所雲,我們不應該期望人們的行為端正,但是我們應該能夠防止他們的行為出軌。這就是法家哲學的道德基礎。換言之,我們不能期望我們的統治者是仁人君子,總是在正義的大道上穿行。我們應該肯定他是假定的囚徒,並想方設法阻止這些可能的犯人魚肉人民、出賣國家。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這後一種制度效果更為明顯,它可以制止政治上的腐敗。這樣做比等著這些仁人君子們良心發現要高明得多。 然而在中國,我們所做的恰恰相反。我們並沒有假定他們是可能的無賴、騙子或竊賊,儘管我們早就應該這麼做了。相反,我們把他們當作了仁人君子。依照孔子的教導,我們希望他們是仁慈的統治者,愛民如子,我們期望他們誠實。我們對他們說:「幹吧,公家的錢你就隨便使吧。我們不要你做公開的預算,不要你公佈帳目。」我們對軍閥們說:「幹吧,我們相信你會熱愛人民,我們願意讓你憑良心向我們收稅。」我們對外交官們說:「幹吧,我們絕對信任你的愛國心,允許你締結任何一個國際條約而不用事先經過我們同意。」我們對行政官員們說:「如果你變成仁人君子,我們會給你立牌樓,永久瞻仰。如果你變成了無賴、騙子或竊賊,我們也決不會把你關進監獄。」再也找不出任何一個別的國家,其人民是這樣仁慈地對待他們的行政官員們。韓非子說,一切都大錯特鍺了。我們對官員們的道德天賦期望太高了,不免有些冒險。如果韓非子活在今天,他會建議我們把這些官員們假定為無賴、騙子或竊賊,並對他們說:「我們不會規勸你去走仁義之道。你變成了仁人君子我們也不會為你立牌樓,然而如果你變成了無賴、騙子或竊賊,我們就送你進監獄。」這倒是結束我們政治腐敗的更理智更迅速的辦法。 這裡,我想引用韓非子的一段話。他說:「今貞信之士,不盈於十(這已是一個很樂觀的估計——著者注),而境年之官以百數,必任貞信之士,則人不足官。人不足官,則治者寡而亂者眾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術而不慕信。」韓非子否認「父母政府」有任何好處,因為即使是父母也未必能夠成功地管理自己的子女。期望統治者熱愛人民像熱愛自己的子女一樣,是不理智的。他冷靜幽默地問道:孔子以自己碩大的仁義聚攏來多少弟子呢?他在千千萬萬的人民中只聚集了70個弟子,這不是清楚地證明道德的無用嗎?期望所有的統治者都像孔子那樣以道德行事,期望所有的子民都像70個門徒那樣喜歡道德,這難道不是很不理智的嗎?他的這些話流露出一種令人愉悅的挖苦,淡淡的幽默,健全的理智。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