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吾國吾民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中國人的性格 知足常樂(2)


  中國人並沒有像第歐根尼走得那麼遠,中國人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會走得很遠。知足的哲學思想,給了他們追求幸福的消極方法。與第氏不同,中國人只要求那些可以帶來幸福的東西,如果無法得到,他們也不會死乞白賴地去爭取。中國人至少要求兩件乾淨的襯衫,因為儘管故事書中第氏精神的芬芳對人畢竟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是否真的與第氏為伍,效其所為,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他窮得只配有一件襯衫,他也不在乎。與第氏不同,中國人希望看一場好戲並盡情地享受,但如果他沒有條件看,也並不十分難過。他希望自己的房子周圍有一些高大的古樹,但如果院子裡只有一株棗樹,他也感到同樣高興。他希望有許多孩子,有一個妻子親自動手做他愛吃的佳餚;如果他很富有,可以再請一個高級廚師和一個穿著紅褲子的漂亮女僕,這個女僕要能在他讀書或作畫時為他焚香侍候。他還需要一些好朋友,一個能理解他的女人,這個女人最好是他妻子,如果不是,則歌伎也行。如果他生來就沒有這種「豔福」,他也不會懊惱。他需要吃飽,好在大米稀飯和醃蘿蔔在中國倒也不貴。他希望有一壇好酒,常常自己釀造米酒,或者花幾個銅板到常去的酒店沽上一碗。他需要悠閒,這在中國不難得到,如果他——

  因過竹院逢僧話
  又得浮生半日閑


  他便會快活得像一隻小鳥。如果他沒有一個可供玩樂的花園,他便希望有一間坐落在山裡的僻靜小屋,門前有一條小溪自山上潺潺而下。這間小屋也可倚傍著一個河谷,下午他可以漫步河岸之上,欣賞鸕鷀為漁夫捉魚的生動情景。但如果他沒有這種運氣,只能呆在城市裡,他也不難過。因為無論如何他還可以在籠中養上一隻鳥,栽種幾盆花,還可以賞月——月亮總是會出來的。大詩人蘇東坡就寫過一篇十分優美的散文來描寫月亮,這就是《記承天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下定決心從生活中獲取盡可能多的東西,並且渴望享受已有的一切,萬一得不到也不感到遺憾:這就是中國人知足常樂這種天才的奧秘。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