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林語堂 > 生活的藝術 | 上頁 下頁
四、中國式的家庭理想(2)


  孔子極力推崇孝道,其理由何在?沒有人能夠知道。據吳經熊博士在某篇論文所說,則是因為孔子乃是一個沒有父親的人,所以他的心理作用無非也和名歌<甜蜜的家庭>的作者其實從來沒有享受過家庭幸福完全一樣。如若孔子幼時他的父親尚在,則他的父職概念便不至於會這樣的深刻。再則如若他已成年,而他的父親尚在世,則結果恐怕更壞於此。因為,如此他即有機會可以看到他那父親的弱點,而會覺得力行純孝未必是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總之,他出世的時節,父親已經故世,並且不知道父親葬在那裡。他是一個私生子,他的母親從來沒有告訴過他父親是誰。他的母親死後,他就將母親的遺體葬在「五父之衢」,這當中或者含一些故意亦未可知。後來居然有一個年老婦人將他父親的葬處告訴了他,於是他方將母親的靈柩遷去合葬。

  這一個巧妙的假說有怎樣的價值,我們不必苛求。但中國的文學中對於家庭理想的必須,確實舉出不少的理由。它是以一個人還不是一個單位,而只是家庭單位中的一分子為出發點。由生活潮流假說(這是我所題的名稱)所具的生活觀念為之支持,而由認力行天性為道德和政治的最後目標的哲理證之為正當。

  家庭制度的理想和個人主義的理想顯然不能並立。一個人終久不能完全獨自一個兒過一生。照這樣的個人觀念,太缺乏實在性。我們對於一個人如若不認他是一個人子、一個兄弟、一個父親,或一個朋友,則我們當他是個什麼東西?如此的個人將成為一個形而上的抽象物。中國人的心理都偏於生物思想,所以他們對於人類自然先想到他在生物上的關係。因此家庭即自然成為人生中的生物性單位,婚姻也成為一件家庭事件,而不單是個人事件了。

  在《吾國與吾民》一書中,我曾指出這種對於家庭制度過分推崇所產生的弊病。它能成為一種放大的自私心,而於國家極有妨礙。但凡是人類的制度,都免不了這種內在的弊病。家庭制度固然有弊病,但西方的個人主義和國家主義也何嘗沒有。因為人類的天性是終有缺點的。人民在中國都被認為較大較重要於國家,但從沒有被認為較大較重要於家庭。因為脫離了家庭,他便成為沒有真實的存在性。現代歐洲的國家主義,弊病也很顯明。國家可以很容易變成一個妖魔,例如某某數國,其情形已是如此,完全吞食了個人的言語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個人的尊嚴,甚至吞食了個人快樂的唯一和最後目標。這種集團主義觀念理論的後果,在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中都已頗為顯然。其實這種後果早經馬克思算出來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其目標好像是在完全消滅父母天性,指摘對家庭的感情和忠誠為布爾喬亞思想,認為在一種不同的物質環境中是必會廢滅的。馬克思對生物學中的這一點何以會覺得如此有把握,實是我所不解。或許他于經濟學上很聰明,但於常識上則是個低能兒吧。一個美國小學生尚許會猜到呢。一個具有百萬年發展潛力的天性,自非五千年的短短時期所能消滅。這種論據表面上雖然很奇特,但頗能使西方智識界認為合於邏輯。我要引用《紐約時報》短評欄的一句話:「一貫理性已經瘋狂而越軌。」人們須服從某種機械主義式的法律去做階級戰爭的概念,自然剝削了他們對信仰和行動的個人自由。所以依據這種極端的個人主義比在家庭制之下更為稀少。

  和這種西方的個人主義和國家主義對照的就是家庭理想。在這種理想中,人並不是個人,而被認為是家庭的一分子,是家庭生活巨流中的一個必需分子。這個就是我所謂「生活潮流」假說的意義。人類生活就整個而論,可認為包括多種不同的種族生活潮流。但人們所能直接覺到和看到的,只有家庭中的生活潮流。東西兩方都有家庭如大樹這個譬喻,每個人的生命不過是這大樹上的一枝,借著樹幹而生存,盡他協助樹幹滋長下去的本分。所以就我們所見,人類生活顯然是一種生長或連續作用。在這當中,每個人都在家庭歷史上有一番作為,盡他對於整個家庭的義務,不過成績有優劣,有些替家庭爭到光榮,有些使家庭蒙受惡名。

  家庭意識和家庭榮譽的感覺,或許就是中國人生中唯一的團體精神或團體意識。家庭中每個分子因須振其家聲,必須好好的做人,而不得遺羞於家族。他應該和一個球員一般將球推向前去。敗家子不但是個人之恥,也是全家之羞,正如一個球員失足而被對方將球搶去一般。凡去考試而得掛名金榜的好像是一個獲得勝利的球員,光榮不但屬￿他個人,也屬￿他的一家。考中狀元或不過一個三甲進士的人,光被全族,使全族的人甚至連親戚和同鄉都受到精神上的興奮和實質上的權益。即使在一二百年之後,鄉人尚會誇說某某年本鄉怎樣出過狀元。從前人中了狀元或進士時,全家全鄉都舉行慶祝,榮歸掛匾,大家何等歡欣興奮,覺得榮耀非凡,人人有份。和這個相較起來,現代的學校畢業接受文憑時是何等的冷靜缺乏興趣啊!

  在這一幅家庭生活的景象內,其變化和色彩有很大的伸縮餘地。人們須經過童年、成人和老年。這幾個時期先由別人養育他,再由他去養育別人,最後于老年時重複由別人侍奉他。起先他尊奉別人,受別人的指揮,等到成人以後,他便漸漸受人尊奉,指揮別人。更重要的,女人的插身於家庭之中,使這幅景象增加不少色彩。女人在連續不斷的家庭生活中,不單是個裝飾品或玩具,也不單是一個妻,而實是這株家庭大樹的一個關係生存和必需的分子。因為使連續成為可能者即是女人,而家族中各個支派的盛衰也是以所娶來的媳婦的體質心性為依據。一個聰明的家長,于選擇媳婦時,必注意她的出身是否清白,正如園丁對於接果樹的枝必須加以選擇一般。很有些人以為一個人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或苦或樂,都以他所娶的妻為定,而未來家庭的整個性質也由此而決定。孫子體格的強弱,性情的優劣,完全以媳婦的體格性情為依歸。因此就產生一種根據於遺傳性的無形的、界限不分明的優生學,注重於門第的高低。實則也無非是家長對於未來媳婦的體格姿色和教育的一種取捨標準。普通的標準大都著重於她的家教。依傳統的說法,最好的媳婦應出於勤儉書禮之家。有時候家長發現所娶的媳婦不賢慧時,他便要咒駡親家的家教不良。所以為父母者又多出了一種教養女兒將來成為好媳婦而不致貽羞家聲的責任,例如不會烹飪,不會做年糕之類,都須視為沒有家教。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