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羅亦農 > 羅亦農文集 | 上頁 下頁
致陳喬年、劉伯堅、袁慶雲、李求實函


  (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喬年、伯堅、慶雲、求實[1]諸同志:

  別後沒有接到你們一封來信,不免有點使我失望之至。你們既不願意將莫地[2]的情形告訴我們,我們以後也就再不抽出時間寫信給你們了,因為我們的忙實不減於你們。

  國內的工作十分重要,五卅滬案[3]發生後,中國國民革命運動開一新紀元,按目前的情形看來,雖然要經過一修改不平等條約的時期,但我們的預備及客觀的趨勢都非使中國國民的力量與帝國主義者直接的武裝衝突不可。

  我在廣州,因為與上海交通斷絕的關係,不能多告訴你們中國中部和北方的情形。至於南方——廣東,革命的空氣異常濃厚,我們已在工農群眾中公開本校[4],現在我們缺乏的是:作工的人材。在目前客觀的情況看來,就是回來百個同志來廣州工作也不夠。

  莫地的工作十分要緊,你們現在的進行怎樣?望來函見告。

  我的病從到廣州後,因為氣候太熱的關係,不見得比在莫時好。我極願意在北方,但此間同志不贊成,無可奈何,只好犧牲個人。

  你們做工、研究,要十二分踏實。我回國後打破了不少的空夢。余再談。

  祝你們努力!

  亦農

  七月十九日

  [1]喬年、伯堅,即陳喬年、劉伯堅,見本書第34頁注①。慶雲,即袁慶雲(一九〇一——一九二六),四川西充人。一九二二年參加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一九二三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五年一月之後,先後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莫支部委員、文化部主任,兼中共旅莫支部委員,中共旅莫支部書記。一九二六年回國。同年病逝。求實,即李求實(一九〇三——一九三一),原名國緯,湖北武昌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四年夏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駐莫斯科總代表。一九二五年秋回國。一九三一年二月在上海犧牲。

  [2]莫地,指莫斯科。

  [3]五卅滬案,指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在上海爆發的反帝愛國運動。

  [4]當時以「大學」為中國共產黨的代號,「本校」即指中國共產黨。

  (1)本文據手稿刊印。原件無年代,年代系編者判定。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