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羅亦農 > 羅亦農文集 | 上頁 下頁
應組織工農,預備革命的基礎


  (一九二四年)

  在國際帝國主義與軍閥勾結的矛盾點,現在已完全爆發了。這次中國戰禍[1]是直系與反直系的戰爭。這次戰爭,直系分裂了,馮豫〔玉〕祥起來了[2],東三省張作霖、廣東孫中山必然要北代〔伐〕,就是貴州、雲南也要起來北伐。這種推測,雖不一定如此,但是有可能性的。

  這次中國共產黨的第三次宣言[3],雖然分析中國的政變很清楚,但是缺乏了積極的主張。這種原因,由於國民黨分子的搗亂,所以取旁觀的態度。但馬克思說,一種革命決不能取中立的,非在政治上、經濟上有大的破壞不可!組織群眾都是在這種政變中才能得到。馬克思分析法國大革命[4]就是這種原因。

  中國共產黨很幼稚的,無產階級革命還不可能,所以非連〔聯〕合國民黨不可,國民黨的左派非極力接近不可,共產黨非極力去組織群眾不可——就是工人農民。現在共產黨的革命主要的力量是無產階級,幫助的力量是農民,引起其他的階級革命分子。所以中國共產黨應組織工農,預備革命的基礎。

  [1]這次戰禍,指第二次直奉戰爭。一九二四年九月,爆發了江(直系軍閥、江蘇督軍齊燮元)浙(皖系軍閥、浙江軍務善後盧永祥)戰爭。奉系軍閥張作霖乘機派兵入關,曹錕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迎擊奉軍,雙方激戰於山海關附近,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十月二十三日,直系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由熱河前線回師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了賄選總統曹錕。吳佩孚被迫於十一月五日率殘部退到長江流域,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

  [2]馮玉祥(一八八二——一九四八),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生於河北省青縣。第二次直奉戰爭前,任北洋政府第十一師師長、陸軍檢閱使。戰爭開始後,任第三軍總司令。一九二四年十月,發動「北京政變」,並將部隊改組為國民軍,任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一九二六年初,受皖系段祺瑞和奉系張作霖的壓迫,辭去本兼各職,去蘇聯考察。北伐戰爭開始後回國。九月,在綏遠(現屬內蒙古自治區)五原誓師,宣佈加入中國國民黨,被推為國民聯軍總司令。一九二七年五月,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率部由陝西出發,和北伐軍會攻河南。隨後,參加了蔣介石、汪精衛發動的反共活動,並于九月出任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委員。但他始終和蔣介石集團存在著尖銳矛盾。「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主張抗日,以後又長期堅持反蔣和與共產黨人合作的立場。

  [3]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宣言,指一九二四年九月十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第三次對於時局的主張》。

  [4]法國大革命,指一七八九至一七九四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並推動了歐洲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1)這是羅亦農在中共旅莫支部大會上的報告節錄。本文據中共旅莫支部大會記錄稿整理刊印。原件時間為一九二四年五月三十日,據內容判斷應在九、十月。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