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唐宋傳奇集 | 上頁 下頁
稗邊小綴(2)


  李吉甫《編次鄭欽悅辨大同古銘論》,清趙鉞及勞格撰之《唐禦史台精舍題名考》三雲,見於《文苑英華》。先未寫出,適又無《文苑英華》可借,因據《廣記》三百九十一錄其文,本題《鄭欽悅》,則複依趙鉞勞格說改也。文亦原非傳奇;而《廣記》注雲出《異聞記》,蓋其事奧異,唐、宋人固已以小說視之,因編於集。李吉甫字弘憲,趙人,貞元初,為太常博士;累仕至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元和二年,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為淮南節度使,旋複入相。九年十月,暴疾卒,年五十七。贈司空,諡忠懿。兩《唐書》舊一四八新一四六皆有傳。鄭欽悅則《新唐書》二百附見《儒學趙冬曦傳》中。雲開元初繇新津丞請試五經擢第,授鞏縣尉,集賢院校理,右補闕,內供奉。雅為李林甫所惡。韋堅死,欽悅時位殿中侍御史,嘗為堅判官,貶夜郎尉,卒。

  ◇

  《柳氏傳》出《廣記》四百八十五,題下注雲許堯佐撰。《新唐書》二百《儒學·許康佐傳》云:「貞元中,舉進士宏辭,連中之。……其諸弟皆擢進士第,而堯佐最先進;又舉宏辭,為太子校書郎。八年,康佐繼之。堯佐位諫議大夫。」柳氏事亦見於孟棨《本事詩》《情感第一》,自雲開成中在梧州聞之大樑夙將趙唯,乃其目擊。所記與堯佐傳並同,蓋事實也。而述翃複得柳氏後事較詳審,錄之:

  後罷府閒居,將十年。李相勉鎮夷門,又署為幕吏。時韓已遲暮,同列皆新進後生,不能知韓,舉目為「惡詩」。韓邑邑不得意,多辭疾在家。唯末職韋巡官者,亦知名士,與韓獨善。一日,夜將半,韋叩門急。韓出見之,賀曰:「員外除駕部郎中,知制誥。」韓大愕然曰:「必無此事,定誤矣。」韋就座曰:「留邸狀報制誥闋人。中書兩進名,御筆不點出。又請之,且求聖旨所與。德宗批曰:『與韓翃。』時有與翃同姓名者,為江淮刺史。又具二人同進。御筆複批曰:『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又批曰:『與此韓翃。』」韋又賀曰:「此非員外詩耶?」韓曰:「是也。是知不誤矣。」質明,而李與僚屬皆至。時建中初也。

  後來取其事以作劇曲者,明有吳長儒《練囊記》,清有張國壽《章台柳》。

  ◇

  《柳毅傳》見《廣記》四百十九卷,注雲出《異聞集》。原題無傳字,今增。據本文,知為隴西李朝威作,然作者之生平不可考。柳毅事則頗為後人採用,金人已摭以作雜劇語見董解元《弦索西廂》;元尚仲賢有《柳毅傳書》,翻案而為《張生煮海》;李好古亦有《張生煮海》;明黃說仲有《龍簫記》。用於詩篇,亦複時有。而胡應麟深惡之,曾云:「唐人小說如柳毅傳書洞庭事,極鄙誕不根,文士亟當唾去,而詩人往往好用之。夫詩中用事,本不論虛實,然此事特誑而不情。造言者至此,亦橫議可誅者也。何仲默每戒人用唐、宋事,而有『舊井潮深柳毅祠』之句,亦大鹵莽。今特拈出,為學詩之鑒。」《筆叢》三十六申繹此意,則為凡漢、晉人語,倘或近情,雖誑可用。古人欺以其方,即明知而樂受,亦未得為篤論也。

  ◇

  《李章武傳》出《廣記》卷三百四十。原題無傳字,篇末注雲出李景亮為作傳,今據以加。景亮,貞元十年詳明政術可以理入科擢第,見《唐會要》,餘未詳。

  ◇

  《霍小玉傳》出《廣記》四百八十七,題下注雲蔣防撰。防字子徵《全唐文》作微,義興人,澄之後。年十八,父誡令作《秋河賦》,援筆即成。于簡隧妻以子。李紳即席命賦《鞲上鷹》詩。紳薦之。後曆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明淩迪知《古今萬姓統譜》八十六。長慶中,紳得罪,防亦自尚書司封員外郎知制誥貶汀州刺史《舊唐書·敬宗紀》,尋改連州。李益者,字君虞,系出隴西,累官右散騎常侍。太和中,以禮部尚書致仕。時又有一李益,官太子庶子,世因稱君虞為「文章李益」以別之,見《新唐書》二百三《李華傳》。益當時大有詩名,而今遺集苓落,清張澍曾裒集為一卷,刻《二酉堂叢書》中,前有事輯,收羅李事甚備。《霍小玉傳》雖小說,而所記蓋殊有因,杜甫《少年行》有句云:「黃衫年少宜來數,不見堂前東逝波。」即指此事。時甫在蜀,殆亦從傳聞得之。益之友韋夏卿,字雲客,京兆萬年人,亦兩《唐書》舊一六五新一六二皆有傳。李肇《國史補》中云:「散騎常侍李益少有疑病。」而傳謂小玉死後,李益乃大猜忌,則或出於附會,以成異聞者也。明湯海若嘗取其事作《紫簫記》。

  ——右第二分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