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兩地書 | 上頁 下頁
一八


  魯迅師:

  因為忙中未及在投稿上寫一個「捏造」的名字,就引出三個「並且」,而且在末個「並且」中還添上「不准」,這真算應著「師嚴然後道尊」①那句話了。

  先前《晨報副刊》討論「愛情定則」時,②我曾用了「非心」的名,而編輯先生偏改作「維心」登出,我就知道這些先生們之「細心」,真真非同小可,現在先生又因這點點忘記署名而如是之「細心」了,可見編輯先生是大抵了不得的。此外還用過「歸真」,「寒潭」,「君平」……等名字,用了之後,輒多棄置,這也許是鑒於以投稿沽名的人們的心理狀態之可笑,遂至迂腐到不免矯枉過正了罷。本星期二朱希祖③先生講文學史,說到人們用假名是不負責任的推諉的表示。這也有一部分精義,敢作敢當,也是不可不有的精神。那麼,發表出來的就寫許廣平三字罷。但不知何故,我總不喜歡這三個字。我確有好「捏造」許多名兒的脾氣(也許以後要改良這惡習),這回呢,用「西瓜皮」(同學們互相起的諢名,差不多每人都有一個)三字則頗有滑稽之趣,用「小鬼」也甚新穎,這現時的我都喜歡它。魚與熊掌④,自己實難於取捨,還是「請先生隨便寫上一個可也」罷。要知道「油滑」的用處甚大,尤其是在「鑽網」之時,先生似乎無須加以限制的。前一段的確無意思,現在正式的要求「將這一段刪去」。其餘的呢,如果另外有好的稿子,千萬就將拙作「帶住」,因為使讀者少看若干佳作,在良心上總覺得是遺憾的一件事。現在確乎到了「力爭」的時期了!被尊為「兄」,年將耳順⑤,這「的確老大了罷,無論如何奇怪的邏輯」,怎麼竟「謂偷閒學少年」⑥,而遽加「少爺」二字於我的身上呢!?要知道硬指為「小姐」,固然辱沒清白,而尊之曰「少爺」,亦殊不覺得其光榮,總不如一撇一捺這一個字來得正當。至於紅鞋綠襪,滿臉油粉氣的時裝「少爺」,我更希望「避之則吉」,請先生再不要強人所難,硬派他歸入這些族類裡去了!司空蕙已把《婦女週刊》的權利放棄,寫信給陸晶清請交代清楚了。但晶清前日已得自滇來電,說是「父逝速回」。她家中只有十三齡的弱弟和一個繼母,她是一定要回去料理生和死的,多麼不幸呀!在這時期,遇這變故,我們都希望而且勸她速去速回。但「來日之事,不可預知」,因此《婦周》本身恐怕也不免多少受點困難。晶清雖則自己未能有等身的著作⑦,除新詩外,學理之文和寫情的小說,似乎俱非性之所近,但她交遊廣,四處供獻材料者多,所以《婦周》居然支持了這些期。現在呢,她去了,恐怕純陽性的作品,要佔據《婦周》了(除波微⑧一人)。這是北京女界的一件可感慨的,——其實也無須感慨。

  縫紉先生要來當校長⑨,我們可以專攻女紅了!!!從此描龍繡鳳,又是另一番美育,德育。但不知道這夢做得成否?然而無論如何,女人長女校的觀念的成見,是應該饗以毛瑟的⑩。可惡之極!「何物老嫗,生此……」⑾?考試的題目出錯了。如果出的是「書架上面一盒盒的是什麼」,也許要交白卷,幸而考期已過,就不妨「不打自招」的直白的供出來。假如要做答案,我沒有劉伯溫卜燒餅⑿的聰明,只好認是書籍。這可給他零分麼?

  小鬼許廣平。四月三十晚。

  【注釋】

  ①「師嚴然後道尊」:語見《禮記·學記》。

  ②討論「愛情定則」:一九二三年四月二十九日《晨報副刊》刊載張競生所作《愛情的定則與陳淑君女士事的研究》一文,在讀者間引起爭論,為此該刊特辟「愛情定則討論」專欄。從五月十八日至六月十三日共發表有關文章二十四篇,六月二十日刊登了結束語。許廣平署名維心的文章,載該刊第一三七期(一九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

  ③朱希祖(1879—1944):字逷先,浙江海鹽人,歷史學家。留學日本時曾與魯迅同就章太炎學習《說文解字》。當時任北京大學教授。

  ④魚與熊掌:《孟子·告子》:「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

  ⑤耳順:語見《論語·為政》:「六十而耳順」。後來常用作六十歲的代稱。

  ⑥「謂偷閒學少年」:語見宋代程顥詩《春日偶成》:「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⑦等身的著作:據《宋史·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玭(賈黃中之父)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後人常以「等身著作」形著著述之多。

  ⑧波微:即石評梅(1902—1928),原名汝璧,山西平定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婦女週刊》編輯。

  ⑨縫紉先生要來當校長:據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九、三十日《京報》:章士釗十六日電湖南省長趙恒惕,請其代聘湖南衡粹女子職業學校校長黃國厚任女師大校長。消息傳出後,女師大師生擬推代表質問章士釗,黃未敢就任。另據四月二十九日《京報》報道:「聞黃女士二十年前在日本某職業學校畢業,回國後在湘省各女校教授縫紉等課。」

  ⑩毛瑟:原為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德國機械設計師弟兄的名字,這裡指毛瑟槍,是毛瑟弟兄設計製造的一種單發步槍。

  ⑾「何物老嫗」二句,見《晉書·王衍傳》:「何物老嫗,生此甯馨兒。」

  ⑿劉伯溫卜燒餅:劉伯溫(1311—1375),名基,浙江青田人,明初大臣。據假託其名的《燒餅歌》說:「明太祖一日身居內殿食燒餅,方啖一口,忽報國師劉基進見,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禮畢,帝問曰:『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基乃掐指輪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開視果然。」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