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兩地書 | 上頁 下頁


  魯迅師:

  昨二十五日上午接到先生的一封信,下午幫哲教系遊藝會一點忙,直到現在才能拿起筆來談述所想說的一些話。聽說昨夕未演《愛情與世仇》①之前,先生在九點多鐘就去了,——想又是被人唆使的罷?先去也好,其實演得確不高明,排演者常不一律出席,有的只練習過一二次,有的或多些,但是批評者對於劇本簡直沒有豫先的研究——臨時也未十分瞭解——同學們也不見有多大研究,對於劇情,當時的風俗習尚衣飾……等,一概是門外漢。更加演員多從各班邀請充數,共同練習的時間更多牽掣,所以終歸失敗,實是豫料所及。簡單一句,就是一群小孩子在空地上耍耍玩意騙幾個錢,——人不多,恐怕這目的也難達。——真是不怕當場出醜,好笑極了。

  近來滿肚子的不平——多半是因著校事。年假中及以前,我以為對於校長主張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複雜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作壁上觀②的。到開學以後,目睹擁楊的和楊③的本身的行徑,實更不得不教人怒髮衝冠,施以總攻擊。雖則我一方面也不敢否認反楊的絕對沒有色采在內。但是我不妨單獨的進行我個人的驅羊運動④。因此除于前期《婦女週刊》⑤上以「持平」之名,投了《北京女界一部分的問題》一文外,後在十五期《現代評論》見有「一個女讀者」的一篇《女師大的風潮》⑥,她也許是本校的牧羊者,但她既然自說是「局外人」,我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放肆的駁斥她一番⑦,用的是「正言」的名字(我向來投稿,恒不喜專用一名,自知文甚卑淺,裁奪之權,一聽之編輯者,我絕不以甚麼女士……等,妄冀主筆者垂青,所以我的稿子,常常也白費心血,付之虛擲,但是總改不了我不好用一定的署名的毛病)。下筆以後,也自覺此文或不合於「壕塹戰」,然勃勃之氣,不能自已,擬先呈先生批閱,則恐久稽時日,將成明日黃花⑧,因此急急付郵,覺骨鯁略吐,稍為舒快,其實於實際何嘗有絲毫裨補。

  學生曆世不久,但所遇南北人士,亦不乏人,而頭腦清晰,明白大勢者卻少,數人聚尊,非談衣飾,即論宴會,談出入劇場。熱心做事的人,多半學力太差,而學粹功深的人,就形如槁木,心似死灰,連踢也踢不動,每一問題發生,聚眾討論時,或托故遠去,或看人多舉手,則亦從而舉手,贊成反對,定見毫無也。或功則歸諸己,過則諉諸人,真是心死莫大之哀,對於此輩,尚複何望!?學生肄業小學時,適當光復,長兄負笈南京,為鼓吹種族思想最力之人,故對年幼的我輩,也常常演講大義,甚恨幼小未能盡力國事,失一良機。及略能識字,即沉浸於民黨所辦之《平民報》⑨中,因為渴慕新書,往往與小妹同走十餘裡至城外購取,以不得為憾。加以先人稟性豪直,故學生亦不免粗獷。又好讀飛簷走壁,朱家郭解⑩,扶弱鋤強等故事,遂更幻想學得劍術,以除盡天下不平事。及洪憲盜國⑾,複以為時機不可失,正為國效命之時,乃竊發書于女革命者莊君⑿,卒以不密,為家人所阻,蹉跎至今,頹唐已甚矣。近來年齒加長,於社會內幕,亦較有所知,覺同儕大抵相處以虛偽,相接以機械,實不易得可與共事,暢論一切者。吾師來書雲「正在準備破壞者目下也仿佛有人」,先生,這是真的麼?不知他們何人,如何結合,是否就是先生所常說的「做土匪去」呢?我不自量度,才淺力薄,不足與言大事,但願作一個誓死不二的「馬前卒」,小嘍羅雖然並無大用,但也不妨令他搖幾下旗子,而建設與努力,則是學生所十分仰望于先生的。不知先生能鑒諒他麼。承先生每封都給我回信,于「小鬼」實在是好像在盂蘭節⒀,食飽袋足,得未曾有了。謹謝「循循善誘」。

  學生許廣平。三月二十六晚。

  【注釋】

  ①《愛情與世仇》: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哲教系在新民劇場演出的劇目。疑為莎氏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另一譯名。

  ②壁上觀:《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後作為坐觀雙方成敗,不助任何一方的意思。

  ③楊:指楊蔭榆(?—1938),江蘇無錫人。曾留學美國,一九二四年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她依附北洋軍閥,壓迫學生,是當時推行帝國主義和封建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

  ④驅羊運動:指驅逐楊蔭榆的學潮。據《女師大學生自治會第二次驅楊宣言》(《驅楊運動特刊》)載,一九二四年秋,女師大國文系預科二年級三名學生暑假回家,因江浙軍閥混戰,交通受阻,未能如期返校,楊蔭榆於十一月即勒令她們退學,並辱駡向她交涉的學生自治會代表。學生自治會遂於次年一月十八日召開全校學生緊急會議,議決從當天起不承認楊為校長。學生稱這場鬥爭為「驅羊運動」。

  ⑤《婦女週刊》:《京報》附刊之一,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薔薇社編輯。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日創刊,次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版周年紀念特號後停刊,共出五十期。《北京女界一部分的問題》,載該刊第十四期(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九日)。

  ⑥《現代評論》:綜合性週刊。胡適、陳源、王世傑、唐有壬等人所辦的同人雜誌。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創刊於北京,一九二七年移至上海出版,一九二八年底出至第九卷第二〇九期停刊。署名為「一個女讀者」的《女師大的學潮》,載該刊第一卷第十五期(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⑦指《評現代評論(女師大的風潮〉》一文。載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京報副刊》。

  ⑧明日黃花:語出蘇軾詩《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黃花:菊花。

  ⑨《平民報》:當時在廣州出版的報紙。陳樹人、鄧慕韓、潘達微等人編輯。

  ⑩朱家、郭解:漢代遊俠,見《史記·遊俠列傳》。

  ⑾洪憲盜國:指袁世凱復辟帝制。他在竊居中華民國大總統職位後,於一九一六年一月實行帝制,改元洪憲,同年三月被迫取消。

  ⑿莊君:當指莊漢翹,同盟會會員,當時在廣州一帶從事革命活動。

  ⒀盂蘭節:即盂蘭盆節。原為佛教徒在夏曆七月十五日追薦祖先的儀式,後來舊俗還在這一天夜裡,增加放焰口等法事,即請和尚誦經施食,以饗餓鬼。盂蘭盆:梵語音譯,意為「解倒懸」。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