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集外集拾遺 | 上頁 下頁 |
《近代木刻選集(2)》小引① |
|
我們進小學校時,看見教本上的幾個小圖畫,倒也覺得很可觀,但到後來初見外國文讀本上的插畫,卻驚異於它的精工,先前所見的就幾乎不能比擬了。還有英文字典裡的小畫,也細巧得出奇。凡那些,就是先回說過的「木口雕刻」。 西洋木版的材料,固然有種種,而用於刻精圖者大概是柘木。同是柘木,因鋸法兩樣,而所得的板片,也就不同。順木紋直鋸,如箱板或桌面板的是一種,將木紋橫斷,如砧板的又是一種。前一種較柔,雕刻之際,可以揮鑿自如,但不宜於細密,倘細,是很容易碎裂的。後一種是木絲之端,攢聚起來的板片,所以堅,宜於刻細,這便是「木口雕刻」。這種雕刻,有時便不稱 Wood-cut,而別稱為 Wood-engraving了②。中國先前刻木一細,便曰「繡梓」,是可以作這譯語的。 和這相對,在箱板式的板片上所刻的,則謂之「木面雕刻」。 但我們這裡所紹介的,並非教科書上那樣的木刻,因為那是意在逼真,在精細,臨刻之際,有一張圖畫作為底子的,既有底子,便是以刀擬筆,是依樣而非獨創,所以僅僅是「複刻板畫」。至於「創作板畫」,是並無別的粉本③的,乃是畫家執了鐵筆,在木版上作畫,本集中的達格力秀④的兩幅,永瀨義郎⑤的一幅,便是其例。自然也可以逼真,也可以精細,然而這些之外有美,有力;仔細看去,雖在複製的畫幅上,總還可以看出一點「有力之美」來。 但這「力之美」大約一時未必能和我們的眼睛相宜。流行的裝飾畫上,現在已經多是削肩的美人,枯瘦的佛子,解散了的構成派繪畫了⑥。 有精力彌滿的作家和觀者,才會生出「力」的藝術來。 「放筆直幹」的圖畫,恐怕難以生存於頹唐,小巧的社會裡的。 附帶說幾句,前回所引的詩,是將作者記錯了。季黻⑦來信道:「我有一匹好東絹……」系出於杜甫《戲韋偃為雙松圖》⑧,末了的數句,是「重之不減錦繡段,已令拂拭光淩亂,請君放筆為直幹」。並非蘇東坡詩。 一九二九年三月十日,魯迅記 【注釋】 ①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朝花》週刊第十二期,並同時印入《近代木刻選集(2)》。 《近代木刻選集(2)》,朝花社編印的《藝苑朝華》第一期第三輯。內收歐美和日本版畫十二幅,一九二九年三月出版。 ②Wood-cut木刻。Wood-engraving,木口雕刻。 ③粉本:原指施粉上樣的中國畫稿本,後用以泛稱繪畫底稿。 ④達格力秀(1892─1966),參看本書《近代木刻選集(1)·附記》。 ⑤永瀨義即(1891─1978):日本版畫家。作品有《母與子》等。參看本書《近代木刻選集(2)·附記》。 ⑥構成派:指葉靈鳳等人對蘇聯構成派繪畫生吞活剝的模仿。 構成派,參看本書第 347 頁注⑧。 ⑦季黻:許壽裳(1882─1948),字季黻,浙江紹興人,教育家。魯迅的同學和好友。先後在教育部、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廣東中山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任職。抗戰勝利後任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臺灣編譯館館長。一九四八年二月在臺北被刺。著有《亡友魯迅印象記》《我所認識的魯迅》等。 ⑧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屬湖北),先代遷居鞏縣(今屬河南)。唐代詩人。著作有《杜工部集》。文中《戲韋偃為雙松圖》應作《戲為韋偃雙松圖歌》。詩中「請君」應作「請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