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古籍序跋集 | 上頁 下頁 |
《唐宋傳奇集》稗邊小綴(4) |
|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內人,以校書郎累仕至中書舍人,承旨學士。由工部侍郎入相,旋出為同州刺史,改越州,兼浙東觀察使。太和初,入為尚書左丞,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武昌軍節度使。五年七月,卒於鎮,年五十三。兩《唐書》(舊一六六新一七四)皆有傳。于文章亦負重名,自少與白居易唱和。當時言詩者稱「元白」,號為「元和體」 。有《元氏長慶集》一百卷,《小集》十卷,今惟《長慶集》六十卷存。《鶯鶯傳》②見《廣記》四百八十八。其事之振撼文林,為力甚大。當時已有楊巨源李紳輩作詩以張之③;至宋,則趙令畤拈以制《商調蝶戀花》(在《侯鯖錄》中)④;金有董解元作《弦索西廂》;元有王實甫《西廂記》⑤,關漢卿《續西廂記》⑥;明有李日華《南西廂記》⑦,陸采亦有《南西廂記》⑧,周公魯有《翻西廂記》⑨;至清,查繼佐尚有《續西廂》雜劇雲⑩。 因《鶯鶯傳》而作之雜劇及傳奇,曩惟王關本易得。今則劉氏暖紅室⑾已刊《弦索西廂》,又聚趙令畤《商調蝶戀花》等較著之作十種為《西廂記十則》。市肆中往往而有,不難致矣。 《鶯鶯傳》中已有紅嬢及歡郎等名,而張生獨無名字。王楙《野客叢書》(二十九)云:「唐有張君瑞,遇崔氏女于蒲。 崔小名鶯鶯。元稹與李紳語其事。作《鶯鶯歌》。」客中無趙令昫《侯鯖錄》,無從知《商調蝶戀花》中張生是否已具名字⑿。否則宋時當尚有小說或曲子,字張為君瑞者。漫識於此,俟有書時考之。 《周秦行紀》⒀餘所見凡三本。一在《廣記》卷四百八十九;一在顧氏《文房小說》中,末一行雲「宋本校行」;一附于《李衛公外集》⒁內,是明刊本。後二本較佳,即據以互校轉寫,並從《廣記》補正數字。三本皆題牛僧孺 ⒂撰。僧孺,字思黯,本隴西狄道人,居宛葉間。元和初,以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條指失政,鯁訐不避權貴,因不得意。後漸仕至禦史中丞,以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累貶為循州長史。 宣宗立,乃召還,為太子少師。大中二年,年六十九卒,贈太尉,諡文簡。兩《唐書》(舊一七二新一七四)皆有傳。僧孺性堅僻,與李德裕 ⒃交惡,各立門戶,終生不解。又好作志怪,有《玄怪錄》十卷,今已佚,惟輯本一卷存。而《周秦行紀》則非真出僧孺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十三)云: 「賈黃中以為韋瓘所撰。瓘,李德裕門人,以此誣僧孺」者也。 ⒄案是時有兩韋瓘,皆嘗為中書舍人。一年十九入關,應進士舉,二十一進士狀頭,榜下除左拾遺,大中初任廉察桂林,尋除主客分司。見莫休符《桂林風土記》⒅。一字茂宏,京兆萬年人,韋夏卿弟正卿⒆之子也。「及進士第,仕累中書舍人。與李德裕善。……李宗閔惡之,德裕罷,貶為明州長史。」見《新唐書》(一六二)《夏卿傳》,則為作《周秦行紀》者。 ⒇胡應麟(《筆叢》三十二)云:「中有『沈婆兒作天子』等語,所為根蒂者不淺。獨怪思黯罹此巨謗,不亟自明,何也?牛李二党曲直,大都魯衛間。牛撰《玄怪》等錄,亡只詞構李,李之徒顧作此以危之。於戲,二子者,用心覩矣!牛迄功名終,而子孫累葉貴盛。李挾高世之才,振代之績,卒淪海島,非忌刻忮害之報耶?輒因是書,播告夫世之工譖愬者。」乞靈於果報,殊未足以饜心。然觀李德裕所作《周秦行紀論》,至欲持此一文,致僧孺於族滅,則其陰譎險很,可畏實甚。棄之者眾,固其宜矣。論猶在集(外集四)中,迻錄於後: 言發於中,情見乎辭。則言辭者,志氣之來也。 故察其言而知其內,翫其辭而見其意矣。余嘗聞太牢氏(涼國李公嘗呼牛僧孺為太牢。涼公名不便,故不書。)好奇怪其身,險易其行。以其姓應國家受命之讖,曰:「首尾三麟六十年,兩角犢子恣狂顛,龍蛇相鬥血成川。」及見著《玄怪錄》,多造隱語,人不可解。其或能曉一二者,必附會焉。縱司馬取魏之漸,用田常有齊之由。故自卑秩,至於宰相,而朋黨若山,不可動搖。欲有意擺撼者,皆遭誣坐,莫不側目結舌,事具史官劉軻《日曆》。余得太牢《周秦行紀》,反覆覩其太牢以身與帝王後妃冥遇,欲證其身非人臣相也,將有意於「狂顛」。及至戲德宗為「沈翣兒」,以代宗皇后為「沈翣」,令人骨戰。可謂無禮於其君甚矣!懷異志於圖讖明矣!余少服臧文仲之言曰:「見無禮於其君者,如鷹鸇之逐鳥雀也。」 故貯太牢已久。前知政事,欲正刑書,力未勝而罷。 餘讀國史,見開元中,禦史汝南子諒彈奏牛僊客,以其姓符圖讖。雖似是,而未合「三麟六十」之數。自裴晉國與余涼國(名不便)彭原(程)趙郡(紳)諸從兄,嫉太牢如仇,頗類餘志。非懷私忿,蓋惡其應讖也。太牢作鎮襄州日,判復州刺史樂坤《賀武宗監國狀》曰:「閒事不足為賀。」則恃姓敢如此耶! 會餘複知政事,將欲發覺,未有由。值平昭義,得與劉從諫交結書,因竄逐之。嗟乎,為人臣陰懷逆節,不獨人得誅之,鬼得誅矣。凡與太牢膠固,未嘗不是薄流無賴輩,以相表裡。意太牢有望,而就佐命焉,斯亦信符命之致。或以中外罪余於太牢愛憎,故明此論,庶乎知餘志。所恨未暇族之,而餘又罷。豈非王者不死乎?遺禍胎于國,亦餘大罪也。 倘同餘志,繼而為政,宜為君除患。曆既有數,意非偶然,若不在當代,必在於子孫。須以太牢少長,鹹置於法,則刑罰中而社稷安,無患於二百四十年後。嘻!餘致君之道,分隔于明時。嫉惡之心,敢辜於早歲?因援毫而攄宿憤。亦書《行紀》之跡於後。 論中所舉劉軻[21],亦李德裕黨。《日曆》具稱《牛羊日曆》,牛羊,謂牛僧孺、楊虞卿[22]也,甚毀此二人。書久佚,今有輯本,繆荃蓀刻之《藕香零拾》[23]中。又有皇甫松[24],著《續牛羊日曆》,亦久佚。《資治通鑒考異》(卷二十)引一則,于《周秦行紀》外,且痛詆其家世,今節錄之: 太牢早孤。母周氏,冶蕩無檢。鄉里云:「兄弟羞赧,乃令改醮。」既與前夫義絕矣,及貴,請以出母追贈。《禮》云:「庶氏之母死,何為哭于孔氏之廟乎?」又曰:「不為伋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而李清心妻配牛幼簡,是夏侯銘所謂「魂而有知,前夫不納于幽壤,歿而可作,後夫必訴于玄穹。」使其母為失行無適從之鬼,上罔聖朝,下欺先父,得曰忠孝智識者乎?作《周秦行紀》,呼德宗為「沈婆兒」,謂睿真皇太后為「沈婆」。此乃無君甚矣! 蓋李之攻牛,要領在姓應圖讖[25],心非人臣,而《周秦行紀》之稱德宗為「沈婆兒」,尤所以證成其罪。故李德裕既附之論後,皇甫松《續曆》亦嚴斥之。今李氏《窮愁志》雖尚存(《李文饒外集》卷一至四,即此),讀者蓋寡;牛氏《玄怪錄》亦早佚,僅得後人為之輯存。獨此篇乃屢刻于叢書中,使世間由是更知僧孺名氏。時世既遷,怨親俱泯,後之結果,蓋往往非當時所及料也。 李賀《歌詩編》[26](一)有《送沈亞之歌》[27],序言元和七年送其下第歸吳江,故詩謂「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紫絲竹斷騤馬小,家住錢塘東複東。」中複雲「春卿拾才白日下,擲置黃金解龍馬,攜笈歸江重入門,勞勞誰是憐君者」也。然《唐書》已不詳亞之行事,僅于《文苑傳序》一舉其名。幸《沈下賢集》迄今尚存,並考宋計有功《唐詩紀事》[28],元辛文房《唐才子傳》[29],猶能知其概略。亞之字下賢,吳興人。元和十年,進士及第,曆殿中侍御史內供奉。太和初,為德州行營使者柏耆[30]判官。耆貶,亞之亦謫南康尉;終郢州掾。其集本九卷,今有十二卷,蓋後人所加。中有傳奇三篇。亦並見《太平廣記》,皆注雲出《異聞集》,字句往往與集不同。今者據本集錄之。 《湘中怨辭》[31]出《沈下賢集》卷二。《廣記》在二百九十八,題曰《太學鄭生》,無序及篇末「元和十三年」以下三十六字。文句亦大有異,殆陳翰編《異聞集》時之所刪改歟。然大抵本集為勝。其「遂我」作「逐我」,則似《廣記》佳。惟亞之好作澀體,今亦無以決之。故異同雖多,悉不復道。 《異夢錄》[32]見集卷四。唐穀神子已取以入《博異志》[33]。 《廣記》則在二百八十二,題曰《邢鳳》,較集本少二十余字,王炎作王生。炎為王播弟[34],亦能詩,不測《異聞集》何為沒其名也。《沈下賢集》今有長沙葉氏觀古堂[35]刻本,及上海涵芬樓[36]影印本。二十年前則甚希覯。餘所見者為影鈔小草齋[37]本,既錄其傳奇三篇,又以丁氏八千卷樓[38]鈔本校改數字。同是十二卷本《沈集》,而字句複頗有異同,莫知孰是。 如王炎詩「擇水葬金釵」,惟小草齋本如此,他本皆作「擇土」。顧亦難遽定「擇水」為誤。此類甚多,今亦不備舉。印本已漸廣行,易於入手,求詳者自可就原書比勘耳。 夢中見舞弓彎,亦見於唐時他種小說。段成式《酉陽雜俎》[39](十四)云:「元和初,有一士人,失姓字,因醉臥廳中。及醒,見古屏上婦人等悉於床前踏歌。歌曰:『長安女兒踏春陽,無處春陽不斷腸。舞袖弓腰渾忘卻,蛾眉空帶九秋霜。』其中雙鬟者問曰:『如何是弓腰?』歌者笑曰:『汝不見我作弓腰乎?』乃反首,髻及地,腰勢如規焉。士人驚懼,因叱之。忽然上屏,辦無其他。」其歌與《異夢錄》者略同,蓋即由此曼衍。宋樂史撰《楊太真外傳》[40],卷上注中記楊國忠[41]臥覩屏上諸女下床自稱名,且歌舞。其中有「楚宮弓腰」,則又由《酉陽雜俎》所記而傳訛。凡小說流傳,大率漸廣漸變,而推究本始,其實一也。 《秦夢記》[42]見集卷二,及《廣記》二百八十二,題曰《沈亞之》,異同不多。「擊髆舞」當作「擊髆舞」,「追酒」當作「置酒」,各本俱誤。「如今日」之「今」字,疑衍,[43]小草齋本有,他本俱無。 《無雙傳》[44]出《廣記》四百八十六,注雲薛調[45]撰。調,河中寶鼎人,美姿貌,人號為「生菩薩」。鹹通十一年,以戶部員外郎加駕部郎中,充翰林承旨學士,次年,加知制誥。郭妃悅其貌,謂懿宗曰:「駙馬盍若薛調乎。」頃之,暴卒,年四十三,時鹹通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也。世以為中鳩雲(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翰苑群書》及《唐語林》四[46])。 胡應麟(《筆叢》四十一)云:「王仙客……事大奇而不情,蓋潤飾之過。或烏有無是類,不可知。」案範攄《雲溪友議》[47](上)載「有崔郊秀才者,寓居於漢上,蘊精文藝,而物產罄懸。亡何,與姑婢通,每有阮鹹之從。其婢端麗,饒彼音律之能,漢南之最也。姑鬻婢于連帥。帥愛之,以類無雙,給錢四十萬,寵眄彌深。郊思慕不已,即強親府署,願一見焉。 其婢因寒食來從事塚,值郊立于柳陰,馬上連泣,誓若山河。 崔生贈以詩曰:『公子王孫逐後塵,綠珠垂淚滴羅巾。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詩聞于帥,遂以歸崔。無雙下原有注云:「即薛太保之愛妾,至今圖畫觀之。」然則無雙不但實有,且當時已極豔傳。疑其事之前半,或與崔郊姑婢相類;調特改薛太尉[48]家為禁中,以隱約其辭。後半則頗有增飾,稍乖事理矣。明陸采嘗拈以作《明珠記》[49]。 柳珵《上清傳》[50]見《資治通鑒考異》卷十九。司馬光駁之云:「信如此說,則參為人所劫,德宗豈得反雲『蓄養俠刺』。況陸贄賢相,安肯為此。就使欲陷參,其術固多,豈肯為此兒戲。全不近人情。」亦見於《太平廣記》卷二百七十五,題曰《上清》,注雲出《異聞集》。「相國竇公」作「丞相竇參」,後凡「竇公」皆只作一「竇」字;「隸名掖庭」下有「且久」二字;「怒陸贄」上有「至是大悟因」五字;「老」作「這」;「恣行媒孽」下有「乘間攻之」四字;「特敕」下有「削」字。余尚有小小異同,今不備舉。此篇本與《劉幽求傳》同附《常侍言旨》之後[51]。《言旨》亦珵作,《郡齋讀書志》(三)雲,記其世父柳芳所談。芳,蒲州河東人;子登,冕;登子璟,見《新唐書》(一三二)[52]。珵蓋璟之從兄弟行矣。 《楊娼傳》[53]出《廣記》四百九十一,原題房千里撰[54]。千里字鵠舉,河南人,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藝文志》有房千里《南方異物志》一卷,《投荒雜錄》一卷,注云: 「太和初進士第,高州刺史,」是其所終官也。此篇記敘簡率,殊不似作意為傳奇。《雲溪友議》(上)又有《南海非》一篇,謂房千里博士初上第,遊嶺徼。有進士韋滂自南海致趙氏為千里妾。千里倦遊歸京,暫為南北之別。過襄州遇許渾[55],托以趙氏。渾至,擬給以薪粟,則趙已從韋秀才矣。因以詩報房,云:「春風白馬紫絲韁,正值蠶眠未採桑。五夜有心隨暮雨,百年無節待秋霜。重尋繡帶朱藤合,卻認羅裙碧草長。為報西遊減離恨,阮郎才去嫁劉郎。」房聞,哀慟幾絕云云。此傳或即作於得報之後,聊以寄慨者歟。然韋縠《才調集》[56](十)又以渾詩為無名氏作,題云:「客有新豐館題怨別之詞,因詰傳吏,盡得其實,偶作四韻嘲之。」 《飛煙傳》出《說郛》卷三十三所錄之《三水小牘》[57],皇甫枚撰。亦見於《廣記》四百九十一,飛煙作非煙。《三水小牘》本三卷,見《宋史》《藝文志》及《直齋書錄解題》。今止存二卷,刻于盧氏《抱經堂叢書》及繆氏《雲自在龕叢書》中[58]。就書中可考見者,枚字遵美,安定人。三水,安定屬邑也[59]。鹹通末,為汝州魯山令;光啟中,僖宗在梁州,赴調行在。明姚諮[60]跋云:「天蒐庚午歲,旅食汾晉,為此書。」 今書中不言及此,殆出於枚之自序,而今失之。繆氏刻本有逸文一卷,收《非煙傳》,然僅據《廣記》所引,與《說郛》本小有異同,且無篇末一百餘字。《廣記》不雲出於何書,蓋嘗單行也,故仍錄之。 《虯髯客傳》[61]據明顧氏《文房小說》錄,校以《廣記》百九十三所引《虯髯傳》,互有詳略,異同,今補正二十餘字。 杜光庭字賓至,處州縉雲人[62]。先學道於天臺山,仕唐為內供奉。避亂入蜀,事王建[63],為金紫光祿大夫,諫議大夫,賜號廣成先生。後主[64]立,以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解官,隱青城山,號東瀛子。年八十五卒。著書甚多,有《諫書》一百卷,《歷代忠諫書》五卷,《道德經廣聖義疏》三十卷,《錄異記》十卷,《廣成集》一百卷,《壺中集》三卷。 此外言道教儀則,應驗,及仙人,靈境者尚二十餘種,八十餘卷。今惟《錄異記》流傳。光庭嘗作《王氏神仙傳》一卷,以悅蜀主。而此篇則以窺覗神器為大戒[65],殆尚是仕唐時所為。《宋史》《藝文志》小說類著錄作「《虯髯客傳》一卷」。 宋程大昌《考古編》[66](九)亦有題《虯須傳》者一則,云: 「李靖在隋,常言高祖終不為人臣。故高祖入京師,收靖,欲殺之。太宗教解,得不死。高祖收靖,史不言所以,蓋諱之也。《虯須傳》言靖得虯須客資助,遂以家力佐太宗起事。此文士滑稽,而人不察耳。又杜詩言『虯須似太宗』。小說亦辨人言太宗虯須,須可掛角弓。是虯須乃太宗矣。而謂虯須授靖以資,使佐太宗,可見其為戲語也。」髯皆作須。今為虯髯者,蓋後來所改。惟高祖之所以收靖,則當時史實未嘗諱言。 《通鑒考異》(八)云:「柳芳《唐曆》及《唐書》《靖傳》云: 『高祖擊突厥于塞外。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鎖上變,將詣江都,至長安,道塞不通而止。』案太宗謀起兵,高祖尚未知;知之,猶不從。當擊突厥之時,未有異志,靖何從察知之?又上變當乘驛取疾,何為自鎖也?今依《靖行狀》云: 『昔在隋朝,曾經忤旨。及茲城陷,高祖追責舊言,公忼慨直論,特蒙宥釋。』」柳芳唐人,記上變之嫌[67],即知城陷見收之故矣。然史實常晦,小說輒傳,《虯髯客傳》亦同此例,仍為人所樂道,至繪為圖,稱曰「三俠」。取以作曲者,則明張鳳翼張太和皆有《紅拂記》[68],淩初成有《虯髯翁》[69]。 右第四分 【注釋】 「元和體」:《舊唐書·元稹傳》:元稹「與太原白居易友善。工為詩,善狀詠風態物色,當時言詩者稱元白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閻下俚,悉傳諷之,號為『元和體』。」元和(806—820),唐憲宗年號。 ②《鶯鶯傳》:傳奇篇名,元稹作。寫張生與崔鶯鶯的戀愛故事。 ③楊巨源:字景山,唐代蒲州(今山西永濟)人,元稹詩友。 官禮部郎中。《鶯鶯傳》中引有他寫的《崔娘詩》一首。李紳,《全唐詩》卷四八三收有他所寫《鶯鶯歌》篇首八句,又題《東飛伯勞西飛燕歌,為鶯鶯作》。其他逸句,見引于董解元《弦索西廂》。 ④趙令畤:字德麟,號聊複翁,宋朝宗室。從高宗南渡,襲封安定郡王。《侯鯖錄》,筆記集,八卷。雜記故實藝文。卷五對《鶯鶯傳》考辨頗詳,並錄有自撰《商調蝶戀花鼓子詞》,以說唱形式詠《鶯鶯傳》故事。 ⑤王實甫:一說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 活動時期大約在成宗元貞、大德(1295—1307)前後。所著《西廂記》,又稱《北西廂》,雜劇劇本,五本二十一折。情節較董解元《弦索西廂》有更大發展。劇中張生名張君瑞。 ⑥關漢卿:號已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約生於金末,卒于元初。作有雜劇《竇娥冤》、《趙盼兒》等。《續西廂記》,明清時,有人以為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張君瑞慶團圓」為關漢卿所續。 ⑦李日華:字實甫,吳縣(今屬江蘇)人,明代戲曲作家。 《南西廂記》,實為明代海鹽人崔時佩所撰,李日華增補,二卷。此劇將王實甫《北西廂》翻為南曲,內容基本相同。 ⑧陸采(1497—1537)原名灼,字子玄,號天池叟,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戲曲作家。他以為李日華所作「氣脈未貫」,於是另撰《南西廂記》二卷。 ⑨周公魯:字公望,昆山(今屬江蘇)人,明代戲曲作家。 《翻西廂記》,一名《錦西廂》,傳奇劇本,二卷。此劇截去《北西廂》「草橋驚夢」以後數折,翻出紅娘代鶯鶯與鄭恒完姻,崔張之間又經一番周折方得團圓等情節。 ⑩查繼佐(1601—1676)字伊璜,明末清初海寧(今屬浙江)人。所著《續西廂》,一卷,《曲海總目提要》注為「傳奇」。除增添張君瑞以崔鶯鶯所贈詩應制的情節外,其他內容基本與關漢卿續本相同。 ⑾劉氏暖紅室:劉氏,指劉世珩,清末民初安徽貴池人。暖紅室為其室名。劉氏選刊的《暖紅室匯刻傳奇》,包括元、明、清雜劇、傳奇和戲曲論著,共六十餘種,一九一七年合刊時為五十九種。 ⑿按《商調蝶戀花》中的張生未具張君瑞名字。 ⒀《周秦行紀》:傳奇篇名,寫牛僧孺于唐德宗貞元中落第回鄉,夜晚迷路,宿一大宅中,與漢文帝母薄太后、漢元帝妃王嬙及楊貴妃等聚會賦詩的故事。文中對於德宗及其母沈太后有不敬之語。 署牛僧孺撰,實為牛之政敵李德裕門人所託名,意在誣陷牛僧孺。 ⒁《李衛公外集》:又稱《窮愁志》,四卷。按李德裕《會昌一品集》,一名《李衛公文集》,除外集外,還有正集二十卷,別集十卷。 ⒂牛僧孺(779—847)唐代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人,一說安定鶉觚(今甘肅靈台)人,居宛葉間(今河南南陽、葉縣一帶)。 他在中唐時牛、李黨爭中與李宗閔同為牛党首領。 ⒃李德裕(787—850)字文饒,唐代趙郡(治今河北趙縣)人。武宗時任宰相,後封衛國公。牛李党爭中李党的首領。 ⒄晁公武所述賈黃中語,見宋代張洎《賈氏談錄》:「牛奇章初與李衛公相善。嘗因飲會,僧孺戲曰:『綺絝子何預斯坐。』衛公銜之。後衛公再居相位,僧孺卒遭譴逐。世傳《周秦行紀》,非僧孺所作,是德裕門人韋瓘所撰。」按牛僧孺曾封奇章郡公。 ⒅莫休符:唐末人,曾官融州刺史。《桂林風土記》,原書三卷,現存一卷。除敘述風土人情物產外,還收有一些他書所未見的唐詩。 ⒆韋正卿:唐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代宗大歷年間,與其兄韋夏卿同舉「賢良方正」。 ⒇關於韋正卿之子韋虢,《新唐書·韋夏卿傳》又云:「德裕任宰相,罕接士,唯虢往請無間也。」「會昌末,累遷楚州刺史,終桂管觀察使。」 [21]劉軻:唐代沛(今江蘇沛縣)人。天寶末年流落韶右(今廣東曲江一帶)。早年為僧,元和十三年(818)登進士第,曾任史官。 《牛羊日曆》,《新唐書·藝文志》入小說家,一卷。注云:「牛僧孺、楊虞卿事。檀鸞子皇甫松序。」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四部正訛》: 「《牛羊日曆》,諸家悉以為劉軻撰。……案軻本浮屠,中歲慕孟軻為人,遂長髮,以文鳴一時。即紀載時事,命名詎應乃爾;必贊皇之黨,且惡軻者為之也。案《通鑒注》引作皇甫松,松有恨僧孺見傳,或當近之。」按贊皇指李德裕,他于文宗時受封贊皇縣伯。 [22]楊虞卿:字師皋,唐代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憲宗元和末官至監察禦史。牛黨重要人物之一。 [23]《藕香零拾》:叢書,清代繆荃孫輯,共收三十九種,一〇二卷。刊於清代光緒末年。按該書所收系《續牛羊日曆》。《牛羊日曆》見收于宋代晁載之《續談助》卷三。 [24]皇甫松: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唐代詞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或曰松,奇章表甥,然公不薦,因襄陽大水,遂為《大水變》,極言誹謗。」 [25]姓應圖讖:除《周秦行紀論》所引讖語外,宋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六「木星入鬥」條又說:唐乾符中,木星入南斗,術士邊罔以為「帝王之兆」。「識者唐世常有緋衣讖,或曰將來幸運,或姓裴,或姓牛,以為裴字為緋衣,牛字著人即朱也。所以裴晉公(度)及牛相國僧孺,每罹此謗。李衛公斥《周秦行紀》乃斯事也」。 [26]李賀(791—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中唐詩人。曾官奉禮郎。《歌詩編》,即《李賀歌詩編》,四卷,外集一卷。 [27]沈亞之(781—832)吳興(今屬浙江)人,中唐作家。所著《沈下賢集》,共十二卷,其中詩賦一卷,文十一卷。下文說集中「有傳奇三篇」,指《湘中怨辭》、《異夢錄》和《秦夢記》。 [28]計有功:字敏夫,宋代臨邛(今四川邛崍)人。所著《唐詩紀事》,八十一卷。載錄唐代一一五〇名詩人的作品本事及有關詩篇。 [29]辛文房:字良史,元代西域(今新疆一帶)人。所著《唐才子傳》,十卷,收唐代詩人三九八人的評傳。 [30]柏耆:唐代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人。文宗太和初官至諫議大夫。太和三年(829),橫海節度使李惇討伐叛將李同捷,他奉詔宣慰德州行營。後被參劾,貶循州司戶,其判官沈亞之同時被貶為虔州南康尉。 [31]《湘中怨辭》:傳奇篇名,寫太學進士鄭生與蛟宮龍女氾人戀愛的故事。 [32]《異夢錄》:傳奇篇名,寫邢鳳夢觀古裝美人「弓彎舞」及王炎夢為吳王作西施挽歌的故事。 [33]穀神子:即鄭還古,唐代滎陽(今屬河南)人。憲宗元和間進士,官河北從事,後貶吉州掾。《博異志》,又名《博異記》,筆記小說集,一卷。 [34]王炎:唐代太原(今屬山西)人。貞元十五年(799)登進士第,官至太常博士。王播(759—830),字明敭,王炎之兄。官至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 [35]葉氏觀古堂:葉德輝(1864—1927),字奐彬,湖南長沙人。室名觀古堂,刻書多種。 [36]涵芬樓:上海商務印書館藏書樓,清代光緒末年創立,收藏善本秘籍多種。一九二四年移入東方圖書館。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戰爭中為日本侵略軍焚毀。 [37]小草齋:明代文學家謝肇淛書室名。謝氏著有《五雜俎》等。 [38]丁氏八千卷樓:清代錢塘丁申、丁丙兄弟的藏書樓,分三部分:八千卷樓,藏四庫著錄書;小八千卷樓,藏善本書;後八千卷樓,藏四庫未收書。 [39]段成式(?—863)字柯古,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唐代文學家。官秘書省校書郎、太常少卿等。《酉陽雜俎》,筆記小說集,二十卷,又續集十卷。 [40]《楊太真外傳》:參看本篇第七分。 [41]楊國忠(?—756)唐代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以堂妹楊貴妃關係,為玄宗寵倖,官至宰相。安史之亂,隨玄宗奔蜀,在馬嵬坡被軍士所殺。 [42]《秦夢記》:傳奇篇名,沈亞之在篇中自述夢入秦國,娶秦穆公之女弄玉為妻的故事。 [43]關於《秦夢記》的異文,《秦夢記》寫沈亞之將別秦穆公,受命作歌,首句為「擊髆舞,恨滿煙光無處所。」而上文有「將去,公追酒高會,聲秦聲,舞秦舞,舞者擊髆拊髀嗚嗚」等語,故「擊髆」當為「擊髆」之誤。《太平廣記》即作「擊髆」。又寫沈亞之對秦穆公說: 「臣不忘君恩,如今日。」《太平廣記》作「如日」,較合於立誓的口吻。 [44]《無雙傳》:傳奇篇名,寫劉無雙與表兄王仙客幼年相親,後無雙因父罪沒入宮庭,得押衙古洪用奇術救出,與仙客成婚的故事。 [45]薛調(830—872)唐代河中寶鼎(今山西萬榮)人,婺州刺史薛膺之子,河東郡公薛蘋之孫。 [46]《翰苑群書》:十二卷,宋代洪遵編。共收唐代李肇《翰林志》、宋代李昉《禁林宴會集》和洪遵本人《翰苑遺事》等記述唐、宋兩代翰林學士姓名及翰林院掌故的史籍十二種。《唐語林》,筆記集,宋代王讜著。原書久佚,今本從《永樂大典》輯出,八卷。 [47]範攄:自號五雲溪人,唐懿宗時人。《雲溪友議》,筆記集,三卷。多載有關中晚唐詩人及詩歌的資料。 [48]薛太尉:疑為上文「薛太保」之誤。 [49]《明珠記》:傳奇劇本,二卷,明代陸采與其兄陸粲合作。 明代呂天成《曲品》稱其「本《無雙》而作記,借明珠以聯情」。 [50]《上清傳》:傳奇篇名,寫竇參被陸贄以「蓄養俠刺」等罪名構陷致死,其寵婢上清為之申冤的故事。竇參(733—792),字時中,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人。唐德宗時任宰相,與陸贄不和,後被貶,死於邕州。陸贄(754—805),字敬輿,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德宗時官至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51]《常侍言旨》:筆記集,唐代柳珵著,記開元、天寶年間宮廷異聞,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三著錄:「《常侍言旨》,一卷,右唐柳珵記其世父登所著,六章。《上清》、《劉幽求》二傳附。」今傳本中無《劉幽求傳》及《上清傳》。 [52]柳芳:字仲敷,唐代河東(今山西永濟)人,開元進士,官集賢學士。其子柳登,字成伯,官大理少卿;柳冕,字敬叔,官福建觀察使。柳登子柳璟,字德輝,官禮部侍郎。 [53]《楊娼傳》:傳奇篇名,寫某武官寵愛楊姓歌女,因妻妬氣憤而亡,歌女亦以死殉的故事。 [54]房千里:唐代河南(治今河南洛陽)人。所著《南方異物志》、《投荒雜錄》,《新唐書·藝文志》分別著錄于史部「地理類」和「雜傳記類」。 [55]許渾:字用晦,一字仲晦,潤州丹陽(今屬江蘇)人,唐代詩人。官至睦、鄂二州刺史。著有《丁卯集》。 [56]韋縠:五代前蜀人,官至監察禦史。所編《才調集》為唐詩選集,共十卷。上文所引詩,《才調集》列為「無名氏三十七首」之二十二;《全唐詩》卷五三六收為許渾詩,題作《寄房千里博士》,注云:「一作《途經敷水》,一作《客有新豐館題怨別之詞,因詰傳吏,盡得其實,偶作四韻嘲之》。」 [57]《飛煙傳》:傳奇篇名,明鈔原本《說郛》作《步飛煙》。 寫武公業之妾步飛煙與鄰人趙象愛戀,被公業鞭撻,至死不悔的故事。 《三水小牘》,傳奇小說集,唐代皇甫枚著。「枚」或寫作「牧」。 [58]盧氏《抱經堂叢書》:盧文弨(1717—1796),字紹弓,號抱經,清代浙江杭州人。所刻《抱經堂叢書》共十七種。《雲自在龕叢書》,清光緒中繆荃孫編刻,共三十六種。所收《三水小牘》較盧文弨刊本多逸文十二篇,中有《非煙傳》,題作《步飛煙》。 [59]三水:漢代安定郡屬縣,在今寧夏固原。唐代邠州新平郡有三水縣,在今陝西旬邑。 [60]姚諮:字舜諮,號茶夢主人,明代無錫(今屬江蘇)人。喜藏書,著有《潛坤集》、《春秋名臣傳》。嘉靖三十三年(1554)他抄得楊氏所藏《三水小牘》二卷,並作跋,後由秦汴刊行。盧氏抱經堂本即源於此本。 [61]《虯髯客傳》:傳奇篇名,唐末杜光庭作。寫隋末楊素侍妓紅拂私奔李靖,後與俠士虯髯客在太原同訪李世民,虯髯客知其必為「天子」,於是遠走海外,另取扶余國為國主。 [62]杜光庭(850—933)處州縉雲(今屬浙江)人。唐懿宗時應試不第,入天臺山為道士。僖宗避黃巢入蜀,他被召充麟德殿文章應制。王建時留蜀任職。 [63]王建(847—918)字光圖,許州舞陽(今屬河南)人。五代前蜀國的建立者,九〇三年至九一八年在位。 [64]後主:指王建之子王衍。 [65]以窺覗神器為大戒:指《虯髯客傳》中虯髯客退避李世民的情節及篇末議論:「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神器,指天下,後轉指帝位。 《老子》:「天下神器,不可為也。」 [66]程大昌(1123—1195)字泰之,南宋休寧(今屬安徽)人,官吏部尚書。著有《易原》、《雍錄》等。所著《考古編》,十卷,雜論經義異同及考訂史事。 [67]「上變之嫌」:此事又見唐代劉餗《隋唐嘉話》卷上:「隋大業中,衛公上書,言高祖終不為人臣,請速除之。及京師平,靖與骨儀、衛文昇等俱收。衛、骨既死,太宗慮囚,見靖與語,因請于高祖而免之。」《新唐書·李靖傳》:「高祖擊突厥,靖察有非常志,自囚上急變,傳送江都,至長安,道梗。高祖已定京師,將斬之,靖呼曰: 『公起兵為天下除暴亂,欲就大事,以私怨殺誼士乎?』秦王亦為請,得釋」。高祖,指唐高祖李淵;秦王,指唐太宗李世民;衛公,指李靖。 [68]張鳳翼(1527—1613)字伯起,號靈墟,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明代戲曲作家。著有傳奇劇本九種,現存《紅拂記》(二卷)等五種。張太和,字幼於,號屏山,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戲曲作家。所著傳奇劇本《紅拂記》,今無傳本。 [69]淩初成《虯髯翁》:雜劇劇本,一卷。演《虯髯客傳》故事,以虯髯客為主角。按淩氏又有雜劇《莽擇配》,或名《北紅拂》,亦演同一故事而以紅拂為主角;《驀忽姻緣》,三傳《虯髯客》故事,以李靖為主角,此劇未見傳本。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