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 上頁 下頁
摩羅詩力說(9)


  九

  若匈加利當沉默蜷伏之頃,則興者有裴彖飛(A.Petofi)(157),肉者子也,以千八百二十三年生於吉思珂羅(Kis-koMroMs)。其區為匈之低地,有廣漠之普斯多(Puszta此翻平原),道周之小旅以及村舍,種種物色,感之至深。蓋普斯多之在匈,猶俄之有斯第孛(Steppe此亦翻平原),善能起詩人焉。父雖賈人,而殊有學,能解臘丁文。裴彖飛十歲出學於科勒多,既而至阿瑣特,治文法三年。然生有殊稟,摯愛自繇,願為俳優;天性又長於吟詠。比至舍勒美支,入高等學校三月,其父聞裴彖飛與優人伍,令止讀,遂徒步至菩特沛思德(158),入國民劇場為雜役。後為親故所得,留養之,乃始為詩詠鄰女,時方十六齡。顧親屬謂其無成,僅能為劇,遂任之去。裴彖飛忽投軍為兵,雖性惡壓制而愛自由,顧亦居軍中者十八月,以病瘧罷。又入巴波大學(159),時亦為優,生計極艱,譯英法小說自度。千八百四十四年訪偉羅思摩諦(M.Vo MroMsmarty)(160),偉為梓其詩,自是遂專力于文,不復為優。此其半生之轉點,名亦陡起,眾目為匈加利之大詩人矣,次年春,其所愛之女死,因旅行北方自遣,及秋始歸。洎四十七年,乃訪詩人阿闌尼(J.Arany)(161)於薩倫多,而阿闌尼傑作《約爾提》(Joldi)適竣,讀之歎賞,訂交焉。四十八年以始,裴彖飛詩漸傾于政事,蓋知革命將興,不期而感,猶野禽之識地震也。是年三月,土奧大利人革命(162)報至沛思德,裴彖飛感之,作《興矣摩迦人》(TolpraMagyar)(163)一詩,次日誦以徇眾,至解末迭句雲,誓將不復為奴!則眾皆和,持至檢文之局,逐其吏而自印之,立俟其畢,各持之行。文之脫檢,實自此始。裴彖飛亦嘗自言曰,吾琴一音,吾筆一下,不為利役也。居吾心者,愛有天神,使吾歌且吟。天神非他,即自由耳。(164)顧所為文章,時多過情,或與眾忤;嘗作《致諸帝》(165)一詩,人多責之。裴彖飛自記曰,去三月十五數日而後,吾忽為眾惡之人矣,褫奪花冠,獨研深谷之中,顧吾終幸不屈也。比國事漸急,詩人知戰爭死亡且近,極思赴之。自曰,天不生我於孤寂,將召赴戰場矣。吾今得聞角聲召戰,吾魂幾欲驟前,不及待令矣。遂投國民軍(Honvéd)中,四十九年轉隸貝謨(166)將軍麾下。貝謨者,波闌武人,千八百三十年之役,力戰俄人者也。時軻蘇士(167)招之來,使當脫闌希勒伐尼亞(168)一面,甚愛裴彖飛,如家人父子然。裴彖飛三去其地,而不久即返,似或引之。是年七月三十一日舍俱思跋(169)之戰,遂歿於軍。平日所謂為愛而歌,為國而死者,蓋至今日而踐矣。裴彖飛幼時,嘗治裴倫暨修黎之詩,所作率縱言自由,誕放激烈,性情亦仿佛如二人。曾自言曰,吾心如反響之森林,受一呼聲,應以百響者也。又善體物色,著之詩歌,妙絕人世,自稱為無邊自然之野花。所著長詩,有《英雄約諾斯》(JáuosVitéz)(170)一篇,取材于古傳,述其人悲歡畸跡。又小說一卷曰《縊吏之繯》(AHóhérKoMtele)(171),證以彀起爭,肇生孽障,提爾尼阿遂陷安陀羅奇之子於法。安陀羅奇失愛絕歡,廬其子壟上,一日得提爾尼阿,將殺之。而從者止之曰,敢問死與生之憂患孰大?曰,生哉!乃縱之使去;終誘其孫令自經,而其為繩,即昔日繯安陀羅奇子之頸者也。觀其首引耶和華(172)言,意蓋雲厥祖罪愆,亦可報諸其苗裔,受施必複,且不嫌加甚焉。至於詩人一生,亦至殊異,浪遊變易,殆無甯時。雖少逸豫者一時,而其靜亦非真靜,殆猶大海漩泂中心之靜點而已。設有孤舟,卷於旋風,當有一瞬間忽爾都寂,如風雲已息,水波不興,水色青如微笑,顧漩泂偏急,舟複入卷,乃至破沒矣。彼詩人之暫靜,蓋亦猶是焉耳。

  上述諸人,其為品性言行思惟,雖以種族有殊,外緣多別,因現種種狀,而實統于一宗:無不剛健不撓,抱誠守真;不取媚於群,以隨順舊俗;發為雄聲,以起其國人之新生,而大其國於天下。求之華土,孰比之哉?夫中國之立于亞洲也,文明先進,四鄰莫之與倫,蹇視高步,因益為特別之發達;及今日雖周彡苓,而猶與西歐對立,此其幸也。顧使往昔以來,不事閉關,能與世界大勢相接,思想為作,日趣於新,則今日方卓立宇內,無所愧遜於他邦,榮光儼然,可無蒼黃變革之事,又從可知爾。故一為相度其位置,稽考其邂逅,則震旦為國,得失滋不雲微。得者以文化不受影響於異邦,自具特異之光采,近雖中衰,亦世希有。失者則以孤立自是,不遇校讎,終至墮落而之實利;為時既久,精神淪亡,逮蒙新力一擊,即砉然冰泮,莫有起而與之抗。加以舊染既深,輒以習慣之目光,觀察一切,凡所然否,謬解為多,此所為呼維新既二十年,而新聲迄不起於中國也。夫如是,則精神界之戰士貴矣。英當十八世紀時,社會習於偽,宗教安於陋,其為文章,亦摹故舊而事塗飾,不能聞真之心聲。於是哲人洛克(173)首出,力排政治宗教之積弊,唱思想言議之自由,轉輪之興,此其播種。而在文界,則有農人朋思生蘇格闌,舉全力以抗社會,宣眾生平等之音,不懼權威,不跽金帛,灑其熱血,注諸韻言;然精神界之偉人,非遂即人群之驕子,轗軻流落,終以夭亡。而裴倫修黎繼起,轉戰反抗,具如前陳。其力如巨濤,直薄舊社會之柱石。餘波流衍,入俄則起國民詩人普式庚,至波闌則作報復詩人密克威支,入匈加利則覺愛國詩人裴彖飛;其他宗徒,不勝具道。顧裴倫修黎,雖蒙摩羅之諡,亦第人焉而已。凡其同人,實亦不必口摩羅宗,苟在人間,必有如是。此蓋聆熱誠之聲而頓覺者也,此蓋同懷熱誠而互契者也。故其平生,亦甚神肖,大都執兵流血,如角劍之士,轉輾於眾之目前,使抱戰慄與愉快而觀其鏖撲。故無流血於眾之目前者,其群禍矣;雖有而眾不之視,或且進而殺之,斯其為群,乃愈益禍而不可救也!

  今索諸中國,為精神界之戰士者安在?有作至誠之聲,致吾人於善美剛健者乎?有作溫煦之聲,援吾人出於荒寒者乎?家國荒矣,而賦最末哀歌,以訴天下貽後人之耶利米,且未之有也。非彼不生,即生而賊于眾,居其一或兼其二,則中國遂以蕭條。勞勞獨軀殼之事是圖,而精神日就於荒落;新潮來襲,遂以不支。眾皆曰維新,此即自白其歷來罪惡之聲也,猶雲改悔焉爾。顧既維新矣,而希望亦與偕始,吾人所待,則有介紹新文化之士人。特十餘年來,介紹無已,而究其所攜將以來歸者;乃又舍治餅餌守囹圄之術(174)而外,無他有也。則中國爾後,且永續其蕭條,而第二維新之聲,亦將再舉,蓋可准前事而無疑者矣。俄文人凱羅連珂(V.Korolenko)作《末光》(175)一書,有記老人教童子讀書于鮮卑者,曰,書中述櫻花黃鳥,而鮮卑寒,不有此也。翁則解之曰,此鳥即止於櫻木,引吭為好音者耳。少年乃沉思。然夫,少年處蕭條之中,即不誠聞其好音,亦當得先覺之詮解;而先覺之聲,乃又不來破中國之蕭條也。然則吾人,其亦沉思而已夫,其亦惟沉思而已夫!

  一九〇七年作。

  【注釋】

  (157)裴彖飛(1823—1849)通譯裴多菲,匈牙利革命家,詩人。他積極參加了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五日布達佩斯的起義,反抗奧地利統治;次年在與協助奧國侵略的沙皇軍隊的戰鬥中犧牲。他的作品多諷刺社會的醜惡,描述被壓迫人民的痛苦生活,鼓舞人民起來為爭取自由而鬥爭。著有長詩《使徒》、《勇敢的約翰》、政治詩《民族之歌》等。

  (158)菩特沛思德通譯布達佩斯。

  (159)巴波大學應為中學,匈牙利西部巴波城的一所著名學校。

  (160)偉羅思摩諦(1800—1855)今譯魏勒斯馬爾提,匈牙利詩人。著有《號召》、《查蘭的出走》等。他曾介紹裴多菲的第一部詩集給國家叢書社出版。

  (161)阿闌尼(1817—1882)通譯奧洛尼,匈牙利詩人。曾參加一八四八年匈牙利革命。主要作品《多爾第》三部曲(即文中所說的《約爾提》)寫成於一八四六年。薩倫多,匈牙利東部的一個農村。

  (162)土奧大利人革命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三日,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發生武裝起義,奧皇被迫免去首相梅特涅的職務,同意召開國民會議,制訂憲法,但並未解決重大社會問題。

  (163)《興矣摩迦人》指《民族之歌》。「興矣摩迦人」是該詩的首句,今譯「起來,匈牙利人!」此詩寫於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三日維也納武裝起義的當天。

  (164)裴多菲的這段話,見於一八四八年四月十九日的日記,譯文如下:「也許在世界上,有許多更加美麗、莊嚴的七弦琴和鵝毛筆,但比我那潔白的鵝毛筆更好的,卻絕不會有。我的七弦琴任何一個聲音,我的鵝毛筆任何一個筆觸,從來沒有把它用來圖利。我所寫的,都是我的心靈的主宰要我寫的,而心靈的主宰——就是自由之神!」(《裴多菲全集》第五卷《日記抄》)

  (165)《致諸帝》今譯《給國王們》,寫於一八四八年三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之間。在這首詩裡,裴多菲預言全世界暴君的統治即將覆滅。下引裴多菲的話,見於一八四八年三月十七日的日記。

  (166)貝謨(J.Bem,1795—1850)通譯貝姆,波蘭將軍。一八三〇年十一月波蘭起義領導人之一,失敗後流亡國外,參加了一八四八年維也納武裝起義和一八四九年匈牙利民族解放戰爭。

  (167)軻蘇士(L.Kossuth,1802—1894)通譯科蘇特,一八四八年匈牙利革命的主要領導者。他組織軍隊,於一八四九年四月擊敗奧軍,宣佈匈牙利獨立,成立共和國,出任新國家元首。失敗後出亡,死於意大利。

  (168)脫闌希勒伐尼亞(Transilvania)通譯特蘭西瓦尼亞,當時在匈牙利東南部,今屬羅馬尼亞。

  (169)舍俱思跋通譯瑟克什堡,一八四九年夏沙皇尼古拉一世派出十多萬軍隊援助奧地利,貝姆所部在這裡受挫,裴多菲即在此役中犧牲。

  (170)《英雄約諾斯》通譯《勇敢的約翰》,長篇敘事詩,寫於一八四四年。

  (171)《縊史之繯》通譯《絞吏之繩》,寫於一八四六年。

  (172)耶和華希伯來人對上帝的稱呼。

  (173)洛克(J.Locke,1632—1704)英國哲學家。他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後天經驗是認識的源泉,反對天賦觀念論和君權神授說。著有《人類理解力論》、《政府論》等。

  (174)治餅餌守囹圄之術指當時留學生從日文翻譯的關於家政和警察學一類的書。

  (175)凱羅連珂(1853—1921)通譯柯羅連科,俄國作家。一八八〇年因參加革命運動被捕,流放西伯利亞六年。寫過不少關於流放地的中篇和短篇小說。著有小說集《西伯利亞故事》和文學回憶錄《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等。《末光》是《西伯利亞故事》中的一篇,中譯本題為《最後的光芒》(韋素園譯)。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