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墳 | 上頁 下頁 |
摩羅詩力說(8) |
|
八 丹麥人勃闌兌思,於波闌之羅曼派,舉密克威支(A.Mickiewicz)(125)斯洛伐支奇(J.Slowacki)(126)克拉旬斯奇(S.Krasinski)(127)三詩人。密克威支者,俄文家普式庚同時人,以千七百九十八年生於劄希亞小村之故家。村在列圖尼亞(128),與波闌鄰比。十八歲出就維爾那大學(129),治言語之學,初嘗愛鄰女馬理維來蘇薩加,而馬理他去,密克威支為之不歡。後漸讀裴倫詩,又作詩曰《死人之祭》(Dziady)(130)。中數份敘列圖尼亞舊俗,每十一月二日,必置酒果於壟上,用享死者,聚村人牧者術士一人,暨眾冥鬼,中有失愛自殺之人,已經冥判,每屆是日,必更曆苦如前此;而詩止斷片未成。爾後居加夫諾(Kowno)(131)為教師;二三年返維爾那。遞千八百二十二年,捕於俄吏,居囚室十閱月,窗牖皆木制,莫辨晝夜;乃送聖彼得堡,又徙阿兌塞(132),而其地無需教師,遂之克利米亞(133),攬其地風物以助詠吟,後成《克利米亞詩集》(134)一卷。已而返墨斯科,從事總督府中,著詩二種,一曰《格羅蘇那》(Grazyna)(135),記有王子烈泰威爾,與其外父域多勒特,將乞外兵為援,其婦格羅蘇那知之,不能令勿叛,惟命守者,勿容日耳曼使人入諾華格羅迭克。援軍遂怒,不攻域多勒特而引軍薄烈泰威爾,格羅蘇那自擐甲,偽為王子與戰,已而王子歸,雖幸勝,而格羅蘇那中流丸,旋死。及葬,縶發炮者同置之火,烈泰威爾亦殉焉。此篇之意,蓋在假有婦人,第以祖國之故,則雖背夫子之命,斥去援兵,欺其軍士,瀕國於險,且召戰爭,皆不為過,苟以是至高之目的,則一切事,無不可為者也。一曰《華連洛德》(Wallenrod)(136),其詩取材古代,有英雄以敗亡之餘,謀複國仇,因偽降敵陳,漸為其長,得一舉而複之。此蓋以意太利文人摩契阿威黎(Machiavelli)(137)之意,附諸裴倫之英雄,故初視之亦第羅曼派言情之作。檢文者不喻其意,聽其付梓,密克威支名遂大起。未幾得間,因至德國,見其文人瞿提。(138)此他猶有《佗兌支氏》(PanTadeusz)(139)一詩,寫蘇孛烈加暨訶什支珂二族之事,描繪物色,為世所稱。其中雖以佗兌支為主人,而其父約舍克易名出家,實其主的。初記二人熊獵,有名華伊斯奇者吹角,起自微聲,以至洪響,自榆度榆,自檞至檞,漸乃如千萬角聲,合於一角;正如密克威支所為詩,有今昔國人之聲,寄於是焉。諸凡詩中之聲,清澈弘厲,萬感悉至,直至波闌一角之天,悉滿歌聲,雖至今日,而影響於波闌人之心者,力猶無限。令人憶詩中所雲,聽者當華伊斯奇吹角久已,而尚疑其方吹未已也。密克咸支者,蓋即生於彼歌聲反響之中,至於無盡者夫。 密克威支至崇拿坡侖,謂其實造裴倫,而裴倫之生活暨其光耀,則覺普式庚於俄國,故拿坡侖亦間接起普式庚。拿坡侖使命,蓋在解放國民,因及世界,而其一生,則為最高之詩。至於裴倫,亦極崇仰,謂裴倫所作,實出於拿坡侖,英國同代之人,雖被其天才影響,而卒莫能並大。蓋自詩人死後,而英國文章,狀態又歸前紀矣。若在俄國,則善普式庚,二人同為斯拉夫文章首領,亦裴倫分文,逮年漸進,亦均漸趣於國粹;所異者,普式庚少時欲畔帝力,一舉不成,遂以鎩羽,且感帝意,願為之臣(140),失其英年時之主義,而密克威支則長此保持,洎死始已也。當二人相見時,普式庚有《銅馬》(141)一詩,密克威支則有《大彼得像》一詩為其記念。蓋千八百二十九年頃,二人嘗避雨像次,密克威支因賦詩紀所語,假普式庚為言,末解曰,馬足已虛,而帝不勒之返。彼曳其枚,行且墜碎。歷時百年,今猶未墮,是猶山泉噴水,著寒而冰,臨懸崖之側耳。顧自由日出,熏風西集,寒之地,因以昭蘇,則噴泉將何如,暴政將何如也?雖然,此實密克威支之言,特托之普式庚者耳。波闌破後(142),二人遂不相見,普式庚有詩懷之;普式庚傷死,密克威支亦念之至切。顧二人雖甚稔,又同本裴倫,而亦有特異者,如普式庚于晚出諸作,恒自謂少年眷愛自繇之夢,已背之而去,又謂前路已不見儀的之存,而密克威支則儀的如是,決無疑貳也。斯洛伐支奇以千八百九年生克爾舍密涅克(Krzemieniec)(143),少孤,育于後父;嘗入維爾那大學,性情思想如裴倫。二十一歲入華騷戶部(144)為書記;越二年,忽以事去國,不能複返。初至倫敦;已而至巴黎,成詩一卷,仿裴倫詩體。時密克威支亦來相見,未幾而。所作詩歌,多慘苦之音。千八百三十五年去巴黎,作東方之遊,經希臘埃及敘利亞;三十七年返意太利,道出易爾愛列須(145)阻疫,滯留久之,作《大漠中之疫》(146)一詩。記有亞剌伯人,為言目擊四子三女,洎其婦相繼死於疫,哀情湧於毫素,讀之令人憶希臘尼阿孛(Niobe)(147)事,亡國之痛,隱然在焉。且又不止此苦難之詩而已,凶慘之作,恒與俱起,而斯洛伐支奇為尤。凡詩詞中,靡不可見身受楚毒之印象或其見聞,最著者或根史實,如《克壘勒度克》(KrólDuch)(148)中所述俄帝伊凡四世,以劍釘使者之足于地一節,蓋本諸古典者也。 波闌詩人多寫獄中戍中刑罰之事,如密克威支作《死人之祭》第三卷中,幾盡繪己身所曆,倘讀其《契珂夫斯奇》(Cichowski)一章,或《娑波盧夫斯奇》(Sobolewski)之什,記見少年二十橇,送赴鮮卑事,不為之生憤激者蓋鮮也。而讀上述二人吟詠,又往往聞報復之聲。如《死人祭》第三篇,有囚人所歌者:其一央珂夫斯奇曰,欲我為信徒,必見耶穌馬理(149),先懲汙吾國土之俄帝而後可。俄帝若在,無能令我呼耶穌之名。其二加羅珂夫斯奇曰,設吾當受謫放,勞役縲絏,得為俄帝作工,夫何靳耶?吾在刑中,所當力作,自語曰,願此蒼鐵,有日為帝成一斧也。吾若出獄,當迎韃靼(150)女子,語之曰,為帝生一巴棱(殺保羅一世者)(151)。吾若遷居植民地,當為其長,盡吾隴畝,為帝植麻,以之成一蒼色巨索,織以銀絲,俾阿爾洛夫(殺彼得三世者)(152)得之,可繯俄帝頸也。末為康拉德歌曰,吾神已寂,歌在墳墓中矣。惟吾靈神,已嗅血腥,一躍而起,有如血蝠(Vampire)(153),欲人血也。渴血渴血,復仇復仇!仇吾屠伯!天意如是,固報矣;即不如是,亦報爾!報復詩華,蓋萃於是,使神不之直,則彼且自報之耳。 如上所言報復之事,蓋皆隱藏,出於不意,其旨在凡窘於天人之民,得用諸術,拯其父國,為聖法也。故格羅蘇那雖背其夫而拒敵,義為非謬;華連洛德亦然。苟拒異族之軍,雖用詐偽,不雲非法,華連洛德偽附於敵,乃殲日耳曼軍,故土自由,而自亦懺悔而死。其意蓋以為一人苟有所圖,得當以報,則雖降敵,不為罪愆。如《阿勒普耶羅斯》(Alpujarras)(154)一詩,益可以見其意。中敘摩亞(155)之王阿勒曼若,以城方大疫,且不得不以格拉那陀地降西班牙,因夜出。西班牙人方飲,忽白有人乞見,來者一阿剌伯人,進而呼曰,西班牙人,吾願奉汝明神,信汝先哲,為汝奴僕!眾識之,蓋阿勒曼若也。西人長者抱之為吻禮,諸首領皆禮之。而阿勒曼若忽僕地,攫其巾大悅呼曰,吾中疫矣!蓋以彼忍辱一行,而疫亦入西班牙之軍矣。斯洛伐支奇為詩,亦時責奸人自行詐于國,而以詐術陷敵,則甚美之,如《闌勃羅》(Lambro)《珂爾強》(Kordjan)皆是。《闌勃羅》為希臘人事,其人背教為盜,俾得自由以仇突厥,性至凶酷,為世所無,惟裴倫東方詩中能見之耳。珂爾強者,波闌人謀刺俄帝尼可拉一世者也。凡是二詩,其主旨所在,皆特報復而已矣。上二士者,以絕望故,遂於凡可禍敵,靡不許可,如格羅蘇那之行詐,如華連洛德之偽降,如阿勒曼若之種疫,如珂爾強之謀刺,皆是也。而克拉旬斯奇之見,則與此反。此主力報,彼主愛化。顧其為詩,莫不追懷絕澤,念祖國之憂患。波闌人動於其詩,因有千八百三十年之舉;餘憶所及,而六十三年大變(156),亦因之起矣。即在今茲,精神未忘,難亦未已也。 【注釋】 (125)密克威支(1798—1855)通譯密茨凱維支,波蘭詩人、革命家。他畢生為反抗沙皇統治,爭取波蘭獨立而奮鬥。著有《青春頌》和長篇敘事詩《塔杜施先生》、詩劇《先人祭》等。 (126)斯洛伐支奇(1809—1849)通譯斯洛伐茨基,波蘭詩人。 他的作品多反映波蘭人民對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一八三〇年波蘭起義時曾發表詩歌《頌歌》、《自由頌》等以鼓舞鬥志。主要作品有詩劇《珂爾強》等。 (127)克拉旬斯奇(1812—1859)波蘭詩人。主要作品有《非神的喜劇》、《未來的讚歌》等。 (128)列圖尼亞通譯立陶宛。 (129)維爾那大學在今立陶宛境內維爾紐斯城。 (130)《死人之祭》通譯《先人祭》,詩劇,密茨凱維支的代表作之一。寫成於一八二三年至一八三二年間。它歌頌了農民反抗地主壓迫的復仇精神,表現了波蘭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強烈抗議,號召為爭取祖國獨立而獻身。 (131)加夫諾立陶宛城市。密茨凱維支曾在這裡度過四年中學教師生活。 (132)阿兌塞通譯敖德薩,在今烏克蘭共和國南部。 (133)克利米亞即克裡米亞半島,在蘇聯西南部黑海與亞速海之間,有許多風景區。 (134)《克利米亞詩集》即《克裡米亞十四行詩》,共十八首,寫於一八二五年至一八二六年間。 (135)《格羅蘇那》通譯《格拉席娜》,長篇敘事詩,一八二三年寫於立陶宛。 (136)《華連洛德》通譯全名是《康拉德·華倫洛德》,長篇敘事詩,寫於一八二七年至一八二八年間,取材於古代立陶宛反抗普魯士侵略的故事。 (137)摩契阿威黎(1469—1527)通譯馬基雅維裡,意大利作家、政治家。他是君主專制政體的擁護者,主張統治者為了達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著有《君主》等書。密茨凱維支在《華倫洛德》一詩的開端,引用了《君主》第十八章的一段話:「因此,你得知道,取勝有兩個方法:一定要又是狐狸,又是獅子。」 (138)密茨凱維支於一八二九年八月十七日到達德國魏瑪,參加八月二十六日舉行的歌德八十壽辰慶祝會,和歌德晤談。 (139)《佗兌支氏》通譯《塔杜施先生》,長篇敘事詩,密茨凱維支的代表作。寫於一八三二年至一八三四年。它以一八一二年拿破崙進攻俄國為背景,通過發生在立陶宛偏僻村莊的一個小貴族的故事,反映了波蘭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華伊斯奇(Wojski),波蘭語,大管家的意思。 (140)普希金於一八三一年秋到沙皇政府外交部任職,一八三四年又被任命為宮廷近侍。 (141)《銅馬》今譯《青銅騎士》,寫於一八三三年。下文的《大彼得像》,今譯《彼得大帝的紀念碑》,寫於一八三二年。 (142)指一八三〇年波蘭十一月起義失敗,次年八月沙皇軍隊佔領華沙,進行大屠殺,並再次將波蘭併入俄國版圖。 (143)克爾舍密涅克通譯克列梅涅茨,在今蘇聯烏克蘭的特爾諾波爾省。 (144)華騷即華沙。戶部,掌管土地、戶籍及財政收支等事務的官署。 (145)曷爾愛列須(ElArish)通譯埃爾·阿裡什,埃及的海口。 (146)《大漠中之疫》今譯《瘟疫病人的父親》。 (147)尼阿孛又譯尼俄柏,希臘神話中忒拜城的王后。因為她輕蔑太陽神阿波羅的母親而誇耀自己有七個兒子和七個女兒,阿波羅和他的妹妹月神阿耳忒彌斯就將她的子女全部殺死。 (148)《克壘勒度克》波蘭語,意譯為《精神之王》,是一部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哲理詩。按詩中無這裡所說伊凡四世的情節。 (149)馬理通譯馬利亞,基督教傳說中耶穌的母親。 (150)韃靼這裡指居住中亞細亞一帶的蒙古族後裔。 (151)巴棱沙皇保羅一世的寵臣。他於一八〇一年三月謀殺了保羅一世。 (152)阿爾洛夫俄國貴族首領。在一七六二年發生的宮廷政變中,他指使人暗殺了沙皇彼得三世。 (153)血蝠又譯吸血鬼。舊時歐洲民間傳說:罪人和作惡者死後的靈魂,能於夜間離開墳墓,化為蝙蝠,吸吮生人的血。 (154)《阿勒普耶羅斯》和下文的《闌勃羅》、《珂爾強》,分別通譯為《阿爾普雅拉斯》、《朗勃羅》、《柯爾迪安》。《柯爾迪安》是大型詩劇,斯洛伐茨基的代表作。寫於一八三四年。 (155)摩亞(Moor)通譯摩爾,非洲北部民族。曾於一二三八年到西南歐的伊比利亞半島建立格拉那陀王國,一四九二年為西班牙所滅。阿勒曼若是格拉那陀王國的最後一個國王。 (156)指一八六三年波蘭一月起義。這次起義成立了臨時民族政府,發佈解放農奴的宣言和法令。一八六五年因被沙皇鎮壓而失敗。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