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 上頁 下頁
摩羅詩力說(7)


  七

  若夫斯拉夫民族,思想殊異於西歐,而裴倫之詩,亦疾進無所沮核。俄羅斯當十九世紀初葉,文事始新,漸乃獨立,日益昭明,今則已有齊驅先覺諸邦之概,令西歐人士,無不驚其美偉矣。顧夷考權輿,實本三士:曰普式庚(107),曰來爾孟多夫(108),曰鄂戈理。前二者以詩名世,均受影響于裴倫;惟鄂戈理以描繪社會人生之黑暗著名,與二人異趣,不屬￿此焉。

  普式庚(A.Pushkin)以千七百九十九年生於墨斯科,幼即為詩,初建羅曼宗于其文界,名以大揚。顧其時俄多內訌,時勢方亟,而普式庚詩多諷喻,人即借而擠之,將流鮮卑(109),有數耆宿力為之辯,始獲免,謫居南方。其時始讀裴倫詩,深感其大,思理文形,悉受轉化,小詩亦嘗摹裴倫;尤著者有《高加索累囚行》(110),至與《哈洛爾特遊草》相類。中記俄之絕望青年,囚于異域,有少女為釋縛縱之行,青年之情意復蘇,而厥後終於孤去。其《及潑希》(Gypsy)一詩亦然,及潑希者,流浪歐洲之民,以遊牧為生者也。有失望於世之人曰阿勒戈,慕是中絕色,因入其族,與為婚因,顧多嫉,漸察女有他愛,終殺之。女之父不施報,特令去不與居焉。二者為詩,雖有裴倫之色,然又至殊,凡厥中勇士,等是見放于人群,顧複不離亞歷山大時俄國社會之一質分,易於失望,速於奮興,有厭世之風,而其志至不固。普式庚於此,已不與以同情,諸凡切於報復而觀念無所勝人之失,悉指摘不為諱飾。故社會之偽善,既灼然現於人前,而及潑希之朴野純全,亦相形為之益顯。論者謂普式庚所愛,漸去裴倫式勇士而向祖國純樸之民,蓋實自斯時始也。爾後巨制,曰《阿內庚》(Eugiene Onieguine)(111),詩材至簡,而文特富麗,爾時俄之社會,情狀略具於斯。惟以推敲八年,所蒙之影響至不一,故性格遷流,首尾多異。厥初二章,尚受裴倫之感化,則其英雄阿內庚為性,力抗社會,斷望人間,有裴倫式英雄之概,特已不憑神思,漸近真然,與爾時其國青年之性質肖矣。厥後外緣轉變,詩人之性格亦移,於是漸離裴倫,所作日趣於獨立;而文章益妙,著述亦多。至與裴倫分道之因,則為說亦不一:或謂裴倫絕望奮戰,意向峻絕,實與普式庚性格不相容,曩之信崇,蓋出一時之激越,迨風濤大定,自即棄置而返其初;或謂國民性之不同,當為是事之樞紐,西歐思想,絕異於俄,其去裴倫,實由天性,天性不合,則裴倫之長存自難矣。凡此二說,無不近理:特就普式庚個人論之,則其對於裴倫,僅摹外狀,迨放浪之生涯畢,乃驟返其本然,不能如來爾孟多夫,終執消極觀念而不舍也。故旋墨斯科後,立言益務平和,凡足與社會生衝突者,鹹力避而不道,且多贊誦,美其國之武功。千八百三十一年波闌抗俄(112),西歐諸國右波闌,於俄多所憎惡。普式庚乃作《俄國之讒謗者》暨《波羅及諾之一周年》二篇(113),以自明愛國。丹麥評騭家勃闌兌思(G.Brandes)(114)於是有微辭,謂惟武力之恃而狼藉人之自由,雖雲愛國,顧為獸愛。特此亦不僅普式庚為然,即今之君子,日日言愛國者,于國有誠為人愛而不墜於獸愛者,亦僅見也。及晚年,與和闌(115)公使子覃提斯,終於決鬥被擊中腹,越二日而逝,時為千八百三十七年。俄自有普式庚,文界始獨立,故文史家芘賓(118)謂真之俄國文章,實與斯人偕起也。而裴倫之摩羅思想,則又經普式庚而傳來爾孟多夫。來爾孟多夫(M.Lermontov)生於千八百十四年,與普式庚略並世。其先來爾孟斯(T.Learmont)(117)氏,英之蘇格蘭人;故每有不平,輒雲將去此冰雪警吏之地,歸其故鄉。顧性格全如俄人,妙思善感,惆悵無間,少即能綴德語成詩;後入大學被黜,乃居陸軍學校二年,出為士官,如常武士,惟自謂僅於香賓酒中,加少許詩趣而已。及為禁軍騎兵小校,始仿裴倫詩紀東方事,且至慕裴倫為人。其自記有曰,今吾讀《世胄裴倫傳》,知其生涯有同我者;而此偶然之同,乃大驚我。又曰,裴倫更有同我者一事,即嘗在蘇格蘭,有媼謂裴倫母曰,此兒必成偉人,且當再娶。而在高加索,亦有媼告吾大母,言與此同。縱不幸如裴倫,吾亦願如其說。(118)顧來爾孟多夫為人,又近修黎。修黎所作《解放之普洛美迢》,感之甚力,于人生善惡競爭諸問,至為不寧,而詩則不之仿。初雖摹裴倫及普式庚,後亦自立。且思想複類德之哲人勖賓赫爾,知習俗之道德大原,悉當改革,因寄其意於二詩,一曰《神摩》(Demon),一曰《謨嚌黎》(Mtsyri)(119)。前者托旨於巨靈,以天堂之逐客,又為人間道德之憎者,超越凡情,因生疾惡,與天地鬥爭,苟見眾生動於凡情,則輒旋以賤視。後者一少年求自由之呼號也。有孺子焉,生長山寺,長老意已斷其情感希望,而孺子魂夢,不離故園,一夜暴風雨,乃乘長老方禱,潛遁出寺,彷徨林中者三日,自由無限,畢生莫倫。後言曰,爾時吾自覺如野獸,力與風雨電光猛虎戰也。顧少年迷林中不能返,數日始得之,惟已以鬥豹得傷,竟以是殞。嘗語侍疾老僧曰,丘墓吾所弗懼,人言畢生憂患,將入睡眠,與之永寂,第優與吾生別耳。……吾猶少年。……甯汝尚憶少年之夢,抑已忘前此世間憎愛耶?倘然,則此世於汝,失其美矣。汝弱且老,滅諸希望矣。少年又為述林中所見,與所覺自由之感,並及鬥豹之事曰,汝欲知吾獲自由時,何所為乎?吾生矣。老人,吾生矣。使盡吾生無此三日者,且將慘淡冥暗,逾汝暮年耳。及普式庚鬥死,來爾孟多夫又賦詩以寄其悲(120),末解有曰,汝儕朝人,天才自由之屠伯,今有法律以自庇,士師蓋無如汝何,第猶有尊嚴之帝在天,汝不能以金資為賂。……以汝黑血,不能滌吾詩人之血痕也。詩出,舉國傳誦,而來爾孟多夫亦由是得罪,定流鮮卑;後遇援,乃戍高加索,見其地之物色,詩益雄美。惟當少時,不滿於世者義至博大,故作《神摩》,其物猶撒但,惡人生諸凡陋劣之行,力與之敵。如勇猛者,所遇無不庸懦,則生激怒;以天生崇美之感,而眾生擾擾,不能相知,愛起厭倦,憎恨人世也。顧後乃漸即於實,凡所不滿,已不在天地人間,退而止於一代;後且更變,而猝死於決鬥。決鬥之因,即肇于來爾孟多夫所為書曰《並世英雄記》(121)。人初疑書中主人,即著者自序,迨再印,乃辨言曰,英雄不為一人,實吾曹並時眾惡之象。蓋其書所述,實即當時人士之狀爾。於是有友摩爾迭諾夫(122)者,謂來爾孟多夫取其狀以入書,因與索鬥。來爾孟多夫不欲殺其友,僅舉槍射空中;顧摩爾迭諾夫則擬而射之,遂死,年止二十七。

  前此二人之于裴倫,同汲其流,而複殊別。普式庚在厭世主義之外形,來爾孟多夫則直在消極之觀念。故普式庚終服帝力,入于平和,而來爾孟多夫則奮戰力拒,不稍退轉。波覃勖迭(123)氏評之曰,來爾孟多夫不能勝來追之運命,而當降伏之際,亦至猛而驕。凡所為詩,無不有強烈弗和與踔厲不平之響者,良以是耳。來爾孟多夫亦甚愛國,顧絕異普式庚,不以武力若何,形其偉大。幾所眷愛,乃在鄉村大野,及村人之生活;且推其愛而及高加索土人。此土人者,以自由故,力敵俄國者也;來爾孟多夫雖自從軍,兩與其役,然終愛之,所作《伊思邁爾培》(IsmailBey)(124)一篇,即紀其事。來爾孟多夫之於拿坡侖,亦稍與裴倫異趣。裴倫初嘗責拿坡侖對於革命思想之謬,及既敗,乃有憤於野犬之食死獅而崇之。來爾孟多夫則專責法人,謂自陷其雄士。至其自信,亦如裴倫,謂吾之良友,僅有一人,即是自己。又負雄心,期所過必留影跡。然裴倫所謂非憎人間,特去之而已,或雲吾非愛人少,惟愛自然多耳等意,則不能聞之來爾孟多夫。彼之平生,常以憎人者自命,凡天物之美,足以樂英詩人者,在俄國英雄之目,則長此黯淡,濃雲疾雷而不見霽日也。蓋二國人之異,亦差可於是見之矣。

  【注釋】

  (107)普式庚(A.C.TUVWXY,1799—1837)通譯普希金,俄國詩人。作品多抨擊農奴制度,譴責貴族上流社會,歌頌自由與進步。主要作品有《歐根·奧涅金》、《上慰的女兒》等。

  (108)來爾孟多夫(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1841)通譯萊蒙托夫,俄國詩人。他的作品尖銳抨擊農奴制度的黑暗,同情人民的反抗鬥爭。著有長詩《童僧》、《惡魔》和中篇小說《當代英雄》等。

  (109)鮮卑這裡指西伯利亞,一八二〇年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因普希金寫詩諷刺當局,原想把他流放此地;後因作家卡拉姆靜、茹柯夫斯基等人為他辯護,改為流放高加索。

  (110)《高加索累囚行》和下文的《及潑希》,分別通譯為《高加索的俘虜》、《茨岡》,都是普希金在高加索流放期間(1820—1824)所寫的長詩。

  (111)《阿內庚》通譯《歐根·奧涅金》,長篇敘事詩,普希金的代表作,寫於一八二三年至一八三一年間。

  (112)波闌抗俄一八三〇年十一月,波蘭軍隊反抗沙皇的命令,拒絕開往比利時鎮壓革命,並舉行武裝起義,在人民支持下解放華沙,宣佈廢除沙皇尼古拉一世的統治,成立新政府。但起義成果被貴族和富豪所篡奪,最後失敗,華沙複為沙俄軍隊佔領。

  (113)《俄國之讒謗者》和《波羅及諾之一周年》,分別通譯為《給俄羅斯之讒謗者》、《波羅金諾紀念日》,都寫於一八三一年。當時沙皇俄國向外擴張,到處鎮壓革命,引起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反抗。普希金這兩首詩都有為沙皇侵略行為辯護的傾向。按波羅金諾是莫斯科西郊的一個市鎮。一八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俄軍在這裡擊敗拿破崙軍隊,一八三一年沙皇軍隊佔領華沙,也是八月二十六日,因此,普希金以《波羅金諾紀念日》為題。

  (114)勃闌兌思(1842—1927)通譯勃蘭兌斯,丹麥文學批評家,激進民主主義者。著有《十九世紀歐洲文學主潮》、《歌德研究》等。他對普希金這兩首詩的批評意見,見於《俄國印象記》。

  (115)和闌即荷蘭。

  (116)芘賓(A.H.TSaXY,1833—1904)通譯佩平,俄國文學史家,著有《俄羅斯文學史》等。

  (117)來爾孟斯(約1220—1297)蘇格蘭詩人。

  (118)萊蒙托夫的這兩段話,見於他一八三〇年寫的《自傳劄記》。《世胄拜倫傳》,即穆爾所著《拜倫傳》。

  (119)《神摩》和《謨嚌黎》,分別通譯為《惡魔》、《童僧》。

  (120)指《詩人之死》。這首詩揭露了沙俄當局殺害普希金的陰謀,發表後引起熱烈的反響,萊蒙托夫因此被拘捕,流放到高加索。下文的末解,即最末一節,指萊蒙托夫為《詩人之死》補寫的最後十六行詩;士師,指法官。

  (121)《並世英雄記》通譯《當代英雄》,寫成於一八四〇年,由五篇獨立的故事連綴而成。

  (122)摩爾迭諾夫 俄國軍官。他在官廳的陰謀主使下,於一八四一年七月在高加索畢替哥斯克城的決鬥中,將萊蒙托夫殺害。

  (123)波覃勖迭(F.M.vonBodenstedt,1819—1892)通譯波登斯德特,德國作家。他翻譯過普希金、萊蒙托夫等俄國作家的作品。

  (124)《伊思邁爾培》通譯《伊斯馬伊爾·拜》,長篇敘事詩,寫於一八三二年。內容是描寫高加索人民為爭取民族解放、反對沙皇專制統治的戰爭。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