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墳 | 上頁 下頁 |
科學史教篇(3) |
|
迄今所述,止於昏黃(43),若去而求明星于爾時,則亦有可言者一二,如十二世紀有摩格那思(A.Magnus)(44),十三世紀有洛及培庚(RogerBacon生一二一四年,中國所習聞者生十六世紀與此異)(45),嘗作書論失學之故,畫恢復之策,中多名言,至足稱述;然其見知於世,去今才百餘年耳。書首舉失學元因凡四:曰摹古,曰偽智,曰泥于習,曰惑于常。(46)近世華惠爾亦論之,籍當時見象,統歸四因,與培庚言殊異,因一曰思不堅,二曰卑瑣,三曰不假之性,四曰熱中之性,(47)且多援例以實之。丁達爾後出,於第四因有違言,謂熱中妨學,蓋指腦之弱者耳,若其誠強,乃反足以助學。科學者耄,所發見必不多,此非智力衰也,正坐熱中之性漸微故。故人有謂知識的事業,當與道德力分者,此其說為不真,使誠脫是力之鞭策而惟知識之依,則所營為,特可憫者耳。發見之故,此其一也。今更進究發見之深因,則尤有大於此者。蓋科學發見,常受超科學之力,易語以釋之,亦可曰非科學的理想之感動,古今知名之士,概如是矣。闌喀(48)曰,孰輔相人,而使得至真之知識乎?不為真者,不為可知者,蓋理想耳。此足據為鐵證者也。英之赫胥黎,則謂發見本於聖覺(49),不與人之能力相關;如是聖覺,即名曰真理發見者。有此覺而中才亦成宏功,如無此覺,則雖天縱之才,事亦終於不集。說亦至深切而可聽也。茀勒那爾(50)以力數學之研究有名,嘗柬其友曰,名譽之心,去己久矣。吾今所為,不以令譽,特以吾意之嘉受耳。其恬淡如是。且發見之譽大矣,而威累司(51)遜其成就於達爾文,本生付其勤劬于吉息霍甫,(52)其謙遜又如是。故科學者,必常恬淡,常遜讓,有理想,有聖覺,一切無有,而能貽業績於後世者,未之有聞。即其他事業,亦胥如此矣。若曰,此累葉之言,皆空虛而無當於實歟?則曰然亦近世實益增進之母耳。此述其母,為厥子故,即以慰之。 前此黑暗期中,雖有圖復古(53)之一二偉人出,而終亦不能如其所期,東方之光,蓋實作於十五六兩世紀頃。惟苓落既久,思想大荒,雖冀履前人之舊跡,亦不可以猝得,故直近十七世紀中葉,人始誠聞夫曉聲,回顧其前,則歌白尼(N.Copernicus)首出,說太陽系,開布勒(J.Kepler)〔54〕行星運動之繼續之,此他有格裡累阿(Galileo Galilei)(55),於星力二學,多所發明,又善導人,使事斯學;後複有思迭文(S.Stevin)(56)之機械學,吉勒裒德(W.Gilbert)(57)之磁學,哈維(W.Har-vey)(58)之生理學。法朗西意大利諸國學校,則解剖之學大盛;科學協會亦始立,意之林舍亞克特美(Accademiadel Lincei)(59)即科學研究之淵藪也。事業之盛,足驚歎矣。夫氣運所趣既如此,則桀士自以篤生,故英則有法朗希思培庚(60),法則有特嘉爾(61)。培庚(F.Bacon1561—1626)著書,序古來科學之進步,與何以達其主的之法曰《格致新機》。雖後之結果,不如著者所希,而平議其業,決不可雲不偉。惟中所張主,為循序內籀之術,而不更雲征驗:後以是多訝之。顧培庚之時,學風至異,得一二瑣末之事實,輒視為大法之前因,培庚思矯其俗,勢自不得不斥前古懸擬誇大之風,而一偏於內籀,則其不崇外籀(62)之事,固非得已矣。況此又特未之語耳,察其思惟,亦非偏廢;氏所述理董自然見象者凡二法:初由經驗而入公論(63),次更由公論而入新經驗。故其言曰,事物之成,以手乎,抑以心乎?此不完於一。必有機械而輔以其他,乃以具足焉。(64)蓋事業者,成以手,亦賴乎心者也。觀於此言,則《新機論》第二分中,當必有言外籀者,然其第二分未行世也。顧由是而培庚之術為不完,凡所張皇,僅至具足內籀而止。內籀之具足者,不為人所能,其所成就,亦無逾於實曆;就實曆而探新理,且更進而窺宇宙之大法,學者難之。況懸擬雖培庚所不喜,而今日之有大功於科學,致諸盛大之域者,實多懸擬為之乎?然其說之偏于一方,視為匡世之術可耳,無足深難也。 【注釋】 (43)昏黃指黑暗的時代。 (44)摩格那思(1193—1280)德國哲學家、自然科學家。他注重實驗,對動物學和植物學都有研究。 (45)洛及培庚(約1214—約1292)通譯羅吉爾·培根,英國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前驅者。著有《大著作》、《小著作》等。「中國所習聞者」,指弗蘭西斯·培根,見本篇注(60)。 (46)羅吉爾·培根論述造成人類無知的四個原因是:一、崇拜權威;二、因循舊習;三、固執偏見;四、狂妄自負。見他所著《大著作》一書。 (47)華惠爾所說當時學術衰微的四個原因是:一、觀念不確定;二、經院學派的煩瑣哲學;三、神秘主義;四、單憑熱情而不憑理智的主觀武斷。見他所著《歸納科學的歷史》一書。 (48)闌喀(L.vonLange,1795—1886)通譯蘭克,德國歷史學家。著有《世界史》、《羅馬教皇史》等。 (49)聖覺靈感。 (50)茀勒那爾(A.J.Fresnel,1788—1827)通譯菲涅耳,法國物理學家、數學家。他用實驗證明了光的波動性,創光學上的「波動說」,並建立了有關的數學理論以說明光波衍射的規律性。著有《光的衍射》等。 (51)威累司即華萊士,參看本卷第23頁注(38)。 (52)本生(R.W.Bunsen,1811—1899),德國化學家。著有《氣體測定法》等。吉息霍甫(G.R.Kirchhoff,1824—1887),通譯基爾霍夫,德國物理學家。著有《數學物理講座》等。他與本生於一八五九年共同完成「光譜分析」。 (53)復古這裡指反對中世紀黑暗的宗教統治,復興古希臘的科學文化。 (54)開布勒(1571—1630)通譯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他研究行星運動的軌道,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被稱為「開普勒定律」。著有《立體幾何學》等。 (55)格裡累阿(1564—1642)通譯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是力學原理的發現者,確定了慣性定律、自由落體定律和合力定律。一六〇九年首先用望遠鏡觀察和研究天體,證實了哥白尼的宇宙太陽中心說。著有《兩種新科學的對話》、《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等。 (56)思迭文(1548—1620)荷蘭數學家、物理學家。對靜力學方面的力的平衡關係有不少闡發。著有《靜力學及流體力學》等。 (57)德(1544—1603)通譯吉爾伯特,英國物理學家、醫學家。對於磁學有不少貢獻,創立磁氣分子說。著有《磁石論》等。 (58)哈維(1578—1657)英國醫學家。他發現了血液循環現象,使生理學確立為科學。著有《動物心血運動的解剖研究》等。 (59)林舍亞克特美即意大利的科學院,一六〇三年創立於羅馬。 (60)培庚通譯弗蘭西斯·培根,近代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著有《新工具》(即文中所說的《格致新機》、《新機論》)、《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等。 (61)特嘉爾通譯笛卡兒,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解析幾何學的創始人。他的哲學思想傾向於二元論。著有《哲學原理》(即文中所說的《哲學要義》)、《方法論》等。 (62)外籀即演繹法。 (63)公論即定理。 (64)培根的這段話,見於他的著作《新工具》第一卷第二條。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