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二心集 | 上頁 下頁 |
上海文藝之一瞥(1) |
|
——八月十二日在社會科學研究會講 上海過去的文藝,開始的是《申報》②。要講《申報》,是必須追溯到六十年以前的,但這些事我不知道。我所能記得的,是三十年以前,那時的《申報》,還是用中國竹紙的,單面印,而在那裡做文章的,則多是從別處跑來的「才子」。 那時的讀書人,大概可以分他為兩種,就是君子和才子。君子是只讀四書五經,做八股,非常規矩的。而才子卻此外還要看小說,例如《紅樓夢》,還要做考試上用不著的古今體詩③之類。這是說,才子是公開的看《紅樓夢》的,但君子是否在背地裡也看《紅樓夢》,則我無從知道。有了上海的租界,——那時叫作「洋場」,也叫「夷場」,後來有怕犯諱的,便往往寫作「彝場」——有些才子們便跑到上海來,因為才子是曠達的,那裡都去;君子則對於外國人的東西總有點厭惡,而且正在想求正路的功名,所以決不輕易的亂跑。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才子們看來,就是有點才子氣的,所以君子們的行徑,在才子就謂之「迂」。 才子原是多愁多病,要聞雞生氣,見月傷心的。一到上海,又遇見了婊子。去嫖的時候,可以叫十個二十個的年青姑娘聚集在一處,樣子很有些像《紅樓夢》,於是他就覺得自己好像賈寶玉;自己是才子,那麼婊子當然是佳人,於是才子佳人的書就產生了。內容多半是,惟才子能憐這些風塵淪落的佳人,惟佳人能識坎軻不遇的才子,受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成了佳偶,或者是都成了神仙。 他們又幫申報館印行些明清的小品書出售,自己也立文社,出燈謎,有入選的,就用這些書做贈品,所以那流通很廣遠。也有大部書,如《儒林外史》④,《三寶太監西洋記》⑤,《快心編》⑥等。現在我們在舊書攤上,有時還看見第一頁印有「上海申報館仿聚珍板印」字樣的小本子,那就都是的。 佳人才子的書盛行的好幾年,後一輩的才子的心思就漸漸改變了。他們發見了佳人並非因為「愛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為的是錢。然而佳人要才子的錢,是不應該的,才子於是想了種種制伏婊子的妙法,不但不上當,還占了她們的便宜,敘述這各種手段的小說就出現了,社會上也很風行,因為可以做嫖學教科書去讀。這些書裡面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加)呆子,而是在婊子那裡得了勝利的英雄豪傑,是才子+流氓。 在這之前,早已出現了一種畫報,名目就叫《點石齋畫報》,是吳友如⑦主筆的,神仙人物,內外新聞,無所不畫,但對於外國事情,他很不明白,例如畫戰艦罷,是一隻商船,而艙面上擺著野戰炮;畫決鬥則兩個穿禮服的軍人在客廳裡拔長刀相擊,至於將花瓶也打落跌碎。然而他畫「老鴇虐妓」,「流氓拆梢」之類,卻實在畫得很好的,我想,這是因為他看得太多了的緣故;就是在現在,我們在上海也常常看到和他所畫一般的臉孔。這畫報的勢力,當時是很大的,流行各省,算是要知道「時務」——這名稱在那時就如現在之所謂「新學」——的人們的耳目。前幾年又翻印了,叫作《吳友如墨寶》,而影響到後來也實在利害,小說上的繡像⑧不必說了,就是在教科書的插畫上,也常常看見所畫的孩子大抵是歪戴帽,斜視眼,滿臉橫肉,一副流氓氣。在現在,新的流氓畫家又出了葉靈鳳⑨先生,葉先生的畫是從英國的畢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剝來的,畢亞茲萊是「為藝術的藝術」派,他的畫極受日本的「浮世繪」(Ukiyoe)⑩的影響。浮世繪雖是民間藝術,但所畫的多是妓女和戲子,胖胖的身體,斜視的眼睛——Erotic(色情的)眼睛。不過畢亞茲萊畫的人物卻瘦瘦的,那是因為他是頹廢派(Decadence)的緣故。頹廢派的人們多是瘦削的,頹喪的,對於壯健的女人他有點慚愧,所以不喜歡。我們的葉先生的新斜眼畫,正和吳友如的老斜眼畫合流,那自然應該流行好幾年。但他也並不只畫流氓的,有一個時期也畫過普羅列塔利亞,不過所畫的工人也還是斜視眼,伸著特別大的拳頭。但我以為畫普羅列塔利亞應該是寫實的,照工人原來的面貌,並不須畫得拳頭比腦袋還要大。 【注釋】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三一年十月二十七日和八月三日上海《文藝新聞》第二十期和二十一期,收入本書時,作者曾略加修改。據《魯迅日記》,講演日期應是一九三一年七月二十日,副標題所記八月十二日有誤。 ②《申報》參看本卷第92頁注②。該報最初的內容,除國內外新聞記事外,還刊載一些竹枝詞、俗語、燈謎、詩文唱和等;這類作品的撰稿者多為當時所謂「才子」之類。 ③古今體詩古體詩和今體詩。格律嚴格的律詩、絕句、排律等,形成于唐代,唐代人稱之為今體詩(或近體詩);而對產生較早,格律較自由的古詩、古風,則稱為古體詩。後人也沿用這一稱呼。 ④《儒林外史》長篇小說,清代吳敬梓著,共五十五回。書中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作了諷刺和批判。 ⑤《三寶太監西洋記》即《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明代羅懋登著,共二十卷,一百回。 ⑥《快心編》清末較流行的通俗小說之一,署名天花才子編輯,四桔居士評點,共三集,三十二回。 ⑦《點石齋畫報》旬刊,附屬於《申報》發行的一種石印畫報,一八八四年創刊,一八九八年停刊。由申報館附設的點石齋石印書局出版,吳友如主編。後來吳友如把他在該刊所發表的作品匯輯出版,分訂成冊,題為《吳友如墨寶》。吳友如(?—約1893),名猷(又作嘉猷),字友如,江蘇元和(今吳縣)人,清末畫家。 ⑧繡像指明、清以來通俗小說卷頭的書中人物的白描畫像。 ⑨葉靈鳳參看本卷第118頁注⑤。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二七年初,他在上海辦《幻洲》半月刊,鼓吹「新流氓主義」。 ⑩「浮世繪」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603~1867)的一種民間版畫,題材多取自下層市民社會的生活。十八世紀末期逐漸衰落。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