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魯迅 > 二心集 | 上頁 下頁
關於翻譯的通信(7)


  臨末,我很感謝你信末所舉的兩個例子。一,我將「……甚至於比自己還要親近」譯成「較之自己較之別人,還要親近的人們」,是直譯德日兩種譯本的說法的。這恐怕因為他們的語法中,沒有像「甚至於」這樣能夠簡單而確切地表現這口氣的字眼的緣故,轉幾個彎,就成為這麼拙笨了。二,將「新的……人」的「人」字譯成「人類」,那是我的錯誤,是太穿鑿了之後的錯誤。萊奮生望見的打麥場上的人,他要造他們成為目前的戰鬥的人物,我是看得很清楚的,但當他默想「新的……人」的時候,卻也很使我默想了好久:(一)「人」的原文,日譯本是「人間」,德譯本是「Mensch」,都是單數,但有時也可作「人們」解;(二)他在目前就想有「新的極好的有力量的慈善的人」,希望似乎太奢,太空了。我於是想到他的出身,是商人的孩子,是智識分子,由此猜測他的戰鬥,是為了經過階級鬥爭之後的無階級社會,於是就將他所設想的目前的人,跟著我的主觀的錯誤,搬往將來,並且成為「人們」——人類了。在你未曾指出之前,我還自以為這見解是很高明的哩,這是必須對於讀者,趕緊聲明改正的。

  總之,今年總算將這一部紀念碑的小說,送在這裡的讀者們的面前了。譯的時候和印的時候,頗經過了不少艱難,現在倒也退出了記憶的圈外去,但我真如你來信所說那樣,就像親生的兒子一般愛他,並且由他想到兒子的兒子。還有《鐵流》,我也很喜歡。這兩部小說,雖然粗制,卻並非濫造,鐵的人物和血的戰鬥,實在夠使描寫多愁善病的才子和千嬌百媚的佳人的所謂「美文」,在這面前淡到毫無蹤影。不過我也和你的意思一樣,以為這只是一點小小的勝利,所以也很希望多人合力的更來紹介,至少在後三年內,有關於內戰時代和建設時代的紀念碑的的文學書八種至十種,此外更譯幾種雖然往往被稱為無產者文學,然而還不免含有小資產階級的偏見(如巴比塞)和基督教社會主義的偏見(如辛克萊)的代表作,加上了分析和嚴正的批評,好在那裡,壞在那裡,以備對比參考之用,那麼,不但讀者的見解,可以一天一天的分明起來,就是新的創作家,也得了正確的師範了。

  魯迅

  一九三一,十二,二八。

  【注釋】

  巴比塞(H.Barbusse,1873~1935)法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火線》、《光明》及《斯大林傳》等。

  基督教社會主義十九世紀中葉在歐洲形成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它把基督教的教義塗上社會主義色彩,認為只要實行基督教的「博愛」、「互濟」等教義,就能使勞動人民擺脫一切社會苦難。代表人物有英國的莫裡斯和金斯萊等。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