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實秋 > 雅舍談吃 | 上頁 下頁
味精


  味精是外國發明的,最初市上流行的是日本的味の素,後來才有自製各種牌子的味精上市取代了日貨。

  「清水變雞湯」,起初大家認為幾乎是不可思議之事。有一位茹素的老太太,無論如何不肯吃加了味精的東西,她說有人告訴她那是蛇肉蛇骨做的,否則焉有那樣好的味道?她越想越有理,遂堅信不疑。又有一位老先生,也以為味精是邪魔外道,只有雞鴨煮出來的高湯才是調味的妙品。他吃麵館的餛飩,讚不絕口,認為那湯是純粹的高湯,既清且醇。直到有一天親眼看見廚師放進一小勺味精,他才長歎一聲,有一向受騙之感。

  其實味精並不是要不得的東西。從前我有一位揚州廚師、他炒的菜硬是比別人的好吃。我到廚房旁觀他炒白菜。他切大白菜,刀法好,葉歸葉,莖歸莖,都切成長條形,莖厚者則斜刀片薄。莖先下鍋炒,半熟才下葉,加鹽加幾塊木耳,加味精,掂起鍋來翻兩下,立刻取出,色香味俱全。

  大凡蔬菜,無論是清炒或煮湯,皆不妨略加味精少許,但份量絕對要少。味精和食鹽都是鈉的化合物,吃太多鹽則口渴,吃太多味精也同樣的口渴。我們常到餐館吃飯,回到家來一定要大量喝茶,就是因為餐館的菜幾乎無一不大量加味精。甚至有些餐館做蔥油餅或是醃黃瓜羼味精!有些小餐館,在臨街的櫃櫥裡陳列幾十個頭號味精大罐(多半是空的)以為號召,其實是令人望而生畏。

  現在有些人懂得要少吃鹽的道理,對味精也有戒心。但是一般人還不甚了了。餐館迎合顧客口味,以味精為討好的快捷方式。常見有些食客,諄諄囑咐侍者:「菜不要加味精!」他們沒有瞭解餐館的結構。普通餐館人員分為櫃上、灶上、堂口,三部分。各自為政,很少溝通。關照侍者的話,未必能及時傳到灶上,灶上掌勺的大師傅也未必肯理。味精照加,囑咐的話等於白說。

  國人嗜味精成了風氣,許多大大小小的廚師到美國開餐館,把濫用味精的惡習也帶到了美國。中國餐館在美國,本來是以「雜碎」出名,雖然不登大雅之堂,卻也相安無事。近年來餐館林立,味精氾濫,遂引起「中國餐館症候群」的風波,有些地方人士一度排斥中國餐館,指控吃了中國菜就頭暈口渴噁心。

  美國佬沒吃過這樣多的味精,一時無法容納,所以有此現象,稍後習慣了一些,也就不再嚷嚷了。

  國內有些人家從來不備味精,但是女傭會偷偷的自掏腰包買一小包味精,藏在廚房的一個角落,乘主人不防,在菜鍋裡灑上一小勺。她的理由是:「不加味精不好吃嘛!」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