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戊戌政變記 | 上頁 下頁
第二章 新政詔書恭跋(4)


  二十八日上諭:裁空糧,節餉需,為方今救弊之要圖。前經諭令各省體察情形,妥速具奏。現據該將軍督撫先後奏陳,或裁制兵,或裁防勇,或裁練軍,或稱業經裁併,無可再裁。當經詳加披閱,各省情形雖屬不同,但法敝則亟宜變通,財匱則尤資補救。其已裁者即著照擬定章程,妥切辦理;其未裁者,仍著再行切實酌核。總期裁一名空糧,即節一分虛糜,空糧裁盡,餉項自舒。無論水陸各軍,一律挑留精壯,勤加訓練,俾成勁旅。並著遵照前降諭旨,力行保甲,詰奸禁暴,相輔而行,再能整頓厘金,嚴杜中飽,富國強兵之計,無有亟於此者。當茲時事多艱,朕宵旰焦勞,力圖振作,每待臣下以誠,而竟不以誠相應,各該疆臣身膺重寄,具有天良,何至誥誡諄諄,仍複掩飾支吾,苟且塞責耶。經此次諄諭之後,倘再有仍前敷衍,不肯實力奉行,經朕查出,或別經發覺,試問各該大臣能當此重咎否也?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謹按】我國綠營兵之無用,人人知之矣。自甲午以後,論時務者多請裁撤,翁同龢主之尤力,而恭邸未盡以為然。故乙未年僅裁十分之三,至是皇上尤諄諄言之,惟裁兵之責在督撫,而督撫用舍之權在西後,督撫知上之無權,故無所畏。詔旨頻下,玩視如故,詔中謂「朕待臣下以誠,而竟不以誠相應」,「掩飾支吾,苟且塞責」,皆各督撫實在情形也。裁兵一事如此,他事亦無不如此。局中可憤可痛之情形,非局外所能知也。苟非如此,則此數月之改革,其成就豈止此哉?

  二十九日上諭:孫家鼐敬陳管見一折,據稱原任詹事府中允馮桂芬《校邠廬抗議》一書,最為精密。著即印刷一千部,頒發各衙門悉心核看,逐條簽出,各注簡明論說,分別可行不可行,限十日諮送軍機處,匯核進呈,以備採擇。欽此。

  【謹按】《校邠廬抗議》一書,雖於開新條理未盡周備,而於除舊弊之法,言之甚詳,亦我國政論之稍佳者也。皇上命群臣簽注之,蓋藉此以驗臣下之才識何如,並博采眾論之意也。

  六月初一日上諭:張之洞、陳寶箴奏請飭妥議科舉章程,並酌改考試詩賦小楷之法一折,鄉會試改試策論,前據禮部詳擬分場命題各章程,已依議行。茲據該督等奏稱宜合科舉、經濟學堂為一事,求才不厭多門,而學術仍歸一是,擬為先博後約,隨場去取之法,將三場先後之序互易等語。朕詳加披閱,所奏各節剴切周詳,頗中肯綮。著照所擬鄉會試仍定為三場:第一場試中國史事、國朝政治論五道,第二場試時務策五道,專問五洲各國之政專門之藝;第三場試四書義兩篇,五經義一篇。首場按中額十倍錄取,二場三倍錄取,取者始准試次場。每場發榜一次,三場完畢,如額取中,其學政歲科兩考生童,亦以此例推之。先試經古一場,專以史論、時務策命題,正場試以四書義經義各一篇。禮部即通行各省,一體遵照,朝廷於科舉一事,斟酌至再,不厭求詳。典試諸臣,當仰體此意,精心衡校,以期遴選真才,至詞章楷法,雖館閣撰擬應奉文字未可盡廢。如需用此項人員,自當先期特降諭旨考試,偶一舉行,不為常例。嗣後一切考試,均以講求實學實政為主,不得憑楷法之優劣為高下,以厲碩學而黜浮華。其未盡事宜,仍著該部隨時妥酌具奏。欽此。

  【謹按】以科舉取士,必不能得人才也。故不惟八股當廢,即科舉亦當全廢,而一切學級,悉自學校出。此乃正理也。然此次不即爾者,蓋使數百萬之老舉人、老秀才,一旦盡失其登進之路,恐未免傷於急激,且學校生徒之成就,亦當期之於數年以後。故此數年中藉策論科舉為引渡,此亦不得已之辦法也。此上諭中謂「合科舉、學堂為一事」,即此意也。我朝自乾隆以後,專以楷法取士。自舉人之覆試,進士之殿試朝考,翰林之大考,以及考試差、考禦史、考中書、考蔭生、考教習、考優貢、拔貢,乃至考軍機章京,考總理衙門章京,莫不惟楷法是重。苟楷法不工雖有賈董之學,管樂之才,亦必見擯;其工者則雖一書不讀,一事不知,亦可以致高位,持國柄。故楷法之汩沒人才,尤甚於八股焉。蓋八股之考試,通籍以後即可不用,而楷法之考試,當官者所日夕而陷溺也。皇上一切掃除而更張之,然後舉國之士民,得以有用之精神,治有用之學矣。

  初八日上諭:孫家鼐奏遵議上海《時務報》改為官報一折,報館之設,所以宣國是而達民情,必應官為倡辦。該大臣所擬章程三條,似尚周妥,著照所請,將《時務報》改為官報,派康有為督辦其事。所出之報,隨時進呈。其天津、上海、湖北、廣東等處報館,凡有報章,著該督撫諮送都察院及大學堂各一分。擇其有關時務者,由大學堂一律呈覽。至各報體例,自應以臚陳利弊,開闊見聞為主,中外時事,均許據實昌言,不必意存忌諱,用副朝廷明目達聰,勤求治理之至意。所籌官報經費,即依議行。欽此。

  【謹按】專制之國家,最惡報館,此不獨中國惟然,而中國尤甚者也。往者各省報館,多禁發刊,故各報皆藉西人為護符,而報章亦罕有佳者。乙未和議成後,康有為、黃遵憲等開強學會,刊《強學報》,旋被封禁。丙申間,黃遵憲、梁啟超、汪康年等乃續開《時務報》於上海,大聲疾呼,讀者頗為感動,士論一變。至今年六月,皇上命取《時務報》呈覽,至是特設官報,派通才督辦。蓋洞知各國民智之開,皆由報館,故于維新之始,首注意於是也。至於各處報章,悉令進呈,並命臚陳利弊,據實昌言,毋存忌諱,雖古聖之懸鞀設鐸,豈能比之哉!雖泰西立憲政治之國,亦不過是也。

  十一日上諭:李端棻奏各省學堂請特派紳士督辦等語。現在京師大學堂業經專派管學大臣克日興辦,各省中學堂、小學堂亦當一律設立,以為培養人才之本。惟事屬創始,首貴得人。著各直省督撫就各省在籍紳士選擇品學兼優能符眾望之人,派令管理各該處學堂一切事宜,隨時稟承督撫認真經理。該督撫慎選有人,即著奏明派充,以專責成,而收實效。欽此。

  【謹按】我國以資格用人。直省地方長官,類皆庸老冗闒,不通外事。且定例,本省之人不能任本省官。以數千裡外之人,治數千裡外之事,其必不能周備明矣。皇上改革之始,尤注意於教育制度,故各省州縣遍設學堂之詔屢頒。此詔命以各省在籍紳士督辦,實為地方自治之權輿。蓋將以學校一事為起點,推而及於他事也。

  同日上諭:李端棻奏請刪改《則例》等語。各衙門鹹有例案,勒為成書,顜若畫一。不特易於遵守,兼可杜吏胥任意准駁之弊。法至善也。乃閱時既久,各衙門例案太煩,堂司各官不能盡記,吏胥因緣為奸,舞文弄法,無所不至。時或舍例引案,尤多牽混附會。無論或准或駁,皆恃例案為藏身之固。是非大加刪訂,使之歸於簡易不可。著各部院堂官督飭司員,各將該衙門舊例,細心紬繹。其有語涉兩歧,易滋弊混;或貌似詳細,揆之情理,實多窒礙者,概行刪去。另定簡明則例,奏准施行。尤不得藉口無例可援,濫引成案,致啟弊端。如有事屬創辦,不能以成例相繩者,准該衙門隨時據實聲明,請旨辦理。仍按衙門煩簡,立定限期,督飭司員,迅速辦竣具奏。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謹按】變法必須從本原變起。斟酌中外,草定法令,勒定各衙門治事詳細規則,此本原中之本原也。康有為曾屢上折,請開制度局,將大征天下之賢才,廣羅萬國之憲法,參以本邦之情形,大加審定,興利除害,使之顜若畫一,有條不紊,然後見之施行。然以皇上無權,不能行也。又以異邦人之在中國者,得有治外法權,不受政府之管。損辱國體,莫此為甚。而我邦刑律太苛,不近情理,勢難強人就我。故擬采歐洲之制,先更律法,以為他日條約更正張本。至是李端棻言之,故有刪改《則例》之諭。蓋制於西後,未敢開局大修法制,先藉是為嚆矢耳。

  十九日上諭:英美日本各埠僑寓華民眾多,群居錯處,不乏可造之才。亟應設立學堂,兼肄中西文字,以廣教育。著出使大臣等體查情形,妥為勸辦,議定章程,詳晰覆奏。欽此。

  【謹按】我國寄留外邦之民五百余萬,可當泰西一小國矣。其人多懷忠義,知愛國之理,過於內地。惜教育不興,成就遂少。于時皇上從善如流,尤注意教育,故有此命,可謂規模宏遠矣。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