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戊戌政變記 | 上頁 下頁 |
第二章 新政詔書恭跋(3) |
|
十六日上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議,覆禦史曾宗彥奏請振興農學一折。農務為富國根本,亟宜振興,各省可耕之土,未盡地力者尚多,著各督撫督飭各該地方官勸諭紳民,兼采中西各法,切實興辦,不准空言搪塞。須知講求農政,本古人勞農勸相之意,是在地方官隨時維持保護,實力奉行,如果辦有成效,准該督撫奏請獎敘。上海近日創設農學會,頗開風氣,著劉坤一查明該學章程,諮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查核頒行,其外洋農務諸書,並著各省學堂廣為編譯,以資肄習。欽此。 【謹按】中國向來言西法者知有兵耳,而皇上注意富民,整飭農業,采及西法,可謂知本。結會、集社向為國禁,康有為前後開強學會、保國會及湖南志士所謂南學會,皆被參劾,上悉不問。強學會雖封禁,旋改為官報局,於是各省學會極盛,更仆難數。農學會,梁啟超與諸同志共創之於上海者也,至是乃采章頒行,破舊例愚民抑遏之風,開維新聚眾講求之業,以智民而利國。豈漢唐宋明之主,專務遏制其民者所能比哉! 五月十七日上諭:自古政治之道,必以開物成務為先。近來各國通商,工藝繁興,風氣日辟。中國地大物博,聰明才力不乏傑出之英,只以囿於舊習,未能自出新奇。現在振興庶務,富強至計,首在鼓厲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書,及創行新法,製成新器,果系堪資實用者,允宜懸賞以為之勸;或量其才能,試以實職;或錫之章服,表以殊榮。所制之器,頒給執照,酌定年限,准其專利售賣。其有能獨力創建學堂,開闢地利,興造槍炮各廠,有裨于經國遠猷殖民大計,並著照軍功之例,給予特賞,以昭激厲。其如何詳定章程之處,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即行妥議具奏。欽此。 【謹按】歐西當四五百年前,守舊愚弱甚矣。自創學級之賞,定專許之例,懸重賞,立高科,鼓厲士民,以創新法制新器尋新地,於是新洲發見,新學大昌,新器大行,士民益智,國勢益強,其本皆由於此。康有為既請廢八股,以去窒塞靈明之具,複上此折以開窮理制器之風。皇上深知民智之當開,立即施行。懸破格之賞,予清要之官,立專賣特許之條,俾國中士民,移其向者作八股之聰明才力,為講求實學之用。蓋所以鼓厲之者得其本矣。中國人之聰明本不讓歐西,特千年以來,君上務以愚民為術,抑遏既久,故日即於固陋耳。苟能導之,則公輸子之飛鳶,偃師之制人,張衡之地動儀,諸葛之木牛流馬,祖暅之輪船,宇文愷之行城,元順帝之自鳴鐘,張騫之鑿空西域,甘英之通大秦,郭守敬之創大統曆,測吉州、謙州,必有紛紛出者。百十年後,才智心思之辟,萬億新器、新書、新法、新政之由,豈可量哉!則皆自我皇上此詔開之矣。 二十一日上諭:前據順天府尹胡燏棻奏,請精練陸軍並神機營改用新法操演,出使大臣伍廷芳奏,京營綠營參用西法各折片,先後諭令軍機大臣會同神機營王大臣、八旗都統妥議。茲據該王大臣等會同議奏,改練洋操為練兵要著,各省綠營練勇,迭經諭令認真裁併,一律挑練,著該將軍督撫歸入前次戶部、兵部議覆。禦史曾宗彥請改操折內,一併迅速籌議,切實具奏。神機營業經挑選馬步官兵一萬人,勤加訓練,即著汰弱留強,實力講求,務成勁旅。八旗滿洲蒙古漢軍驍騎營,兩翼前鋒護軍營,均著以五成改習洋槍,五成改習洋機抬槍。著派弈劻、色楞額、永隆管理八旗驍騎營,祟禮、載卓、蘇魯岱管理兩翼前鋒護軍營。弈劻向來辦事認真,熟諳武備,務須會同簡派各員,並督同各旗營專操大臣,按照泰西兵制,更定新章,認真操演。其八旗漢軍、炮營、藤牌營,著一併改用新法,挑練精壯,如式演練,以成有用之兵。更使日起有功,何惜寬籌餉項。各直省將軍督撫及該管王大臣等,務當振刷精神,屏除積習,毋得始勤終怠。至一切陣法器械營制餉章,及挑選將弁教習各節,著按照胡燏棻等所奏,議定切實辦法,奏明辦理,用副朝廷整軍經武至意,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謹按】中國之兵向為防盜賊而設,故極劣弱。皇上刻意革新,故亟采廷議而改章也。 二十二日上諭:前經降旨開辦京師大學堂,肄業者由小學、中學以次而升必有成效可觀。惟各省中學、小學尚未一律開辦,總計各直省省會及府廳州縣無不各有書院。著各該督撫督飭地方官,各將所屬書院坐落處所,經費數目,限兩個月詳查具奏,即將各省府廳州縣現有之大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學、西學之學校。至於學校等級,自應以省會之大書院為高等學,郡城之書院為中等學,州縣之書院為小學,皆頒給京師大學堂章程,令其仿照辦理。其地方自行捐辦之義學社學等,亦令一律中西兼習,以廣造就。至各書院需用經費,如上海電報局、招商局,及廣東闈姓規,聞頗有溢款,此外陋規濫費,當亦不少,著該督撫盡數提作各學堂經費。各省紳民,如能捐建學堂,或廣為勸募,准各督撫按照籌捐數目,酌量奏請給獎,其有獨力措捐鉅款者,朕必予以破格之賞。所有中學、小學應讀之書,仍遵前諭,由官設書局編譯中外西書,頒發遵行。至於民間祠廟,其有不在祀典者,即著由地方官曉諭民間,一律改為學堂,以節糜費而隆教育。似此實力振興,庶幾風氣遍開,人無不學,學無不實,用副朝廷愛養成才至意,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謹按】此次改革,百度未遑,而首注意於教育者,蓋中國今日之大患,苦於人才不足,而人才所以不足,由學校不興也。京師既設大學堂矣,而無中學、小學、師範學、鄉學,則所成就無幾也。故康有為上疏言之,而皇上立采之。中國淫祠之風最盛,而僧侶、廟社之產業最富,向之言教育者,苦經費之難籌,今但移此款以用之,自恢恢有餘矣。政變以後,下詔廢各省學校,然民間私立者尚紛紛,亦由民智已開,不可抑遏。則此詔之功也。 同日奉上諭:各國傳教,載在條約,迭經諭令各該督撫妥為保護,以期民教相安。乃本年四川江北廳等處教案未了,廣西永安州複有殺斃教民之事,湖北沙市亦有因案牽連之事。總由地方官不能仰體朝廷諄諄告誡之意,遇有民教交涉案件,非漫不經心,即意存歧視,畛域未化,斯嫌隙易生,無怪教案之層見迭出也。用是特加申諭:各直省大吏,凡有教堂州縣,務當諄飭地方官實力保護。平日如有教士渴見,不得有意拒絕,使彼此誠信相孚,從教之人,自不致藉端生事。一面開導百姓,毋以薄物細故,輕啟釁端。即使事出倉猝,該管官吏果能持平辦理,亦何難消患未萌。是在各該將軍督撫嚴飭所屬,隨時妥慎籌辦,從前未結之案,即著迅速了結,此後不准再有教案。倘仍防範不力,除將該地方官照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奏定新章從嚴懲辦外,該將軍督撫責無旁貸,亦必執法從事,勿謂言之不預也。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謹按】中國交涉最危險而無憑之事,莫若教案矣。二十年來層見疊出,償款認罪,無歲無之。其甚者,則如膠州之役,以兩教師之命,而失百方裡之地,教堂滿地,無處不可起釁,故教案者實割之藥線也。教案之起,雖由暴徒藉端生事,亦緣朝廷及長官有仇視外人之心,故奸民乃因而乘之。觀於皇上改革以來,三月間未聞有一教案(沙市及四川餘蠻子皆在改革以前之事)。及政變之第四日,而北京暴徒即起,兩月以來,殺宣教師之案已五六見矣。可見民間舉動實視朝廷之意向為轉移也。 二十三日上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同禮部奏,遵議經濟特科章程開單呈覽一折,所擬章程六條,尚屬詳備,即著照所請行。經濟特科,原期振興士氣,亟應認真選舉,以廣登進而厲人才,著三品以上京官,及各省督撫學政,各舉所知,限於三個月內迅速諮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會同禮部奏請考試,一俟諮送人數,足敷考選,即可隨時奏請,定期舉行。不必俟各省匯齊再行請旨,用副朝廷側席求賢至意。該衙門知道,單併發,將此通諭知之。欽此。 【謹按】常科以八股楷法取士。但使能作八股能作工楷,雖一書不讀,亦可入翰林,登顯秩,積資以致公卿督撫,下之亦為道府試差,退之亦為山長貴紳。故天下鹹趨向焉,相率於不讀書不講時務,人才愚陋,實由於此。自康熙、乾隆兩次舉行特科,得人為盛。咸豐元年張庚請舉之,同治元年薛福成請舉之,皆不行。自膠州之變,樞臣翁同龢撫膺太息,謂當此時變,不能不破格求才。貴州學政嚴修,適抗疏請舉特科,得旨允行。當時八股未廢,得此亦足稍新耳目,蓋實新政最初之起點也。乃詔下數月,而大臣遷延觀望,不肯薦人,蓋意欲阻撓也。至是學士徐致靖、禦史宋伯魯上書言之。再下詔催迫,而湖廣總督張之洞、倉場侍郎李端棻,首舉十數人。自是舉者紛起,才智之士漸進矣。 |
學達書庫(xuoda.com) |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