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達書庫 > 梁啟超 > 要籍解題及其讀法 | 上頁 下頁
讀《禮記》法


  讀《禮記》之人有三種:一、以治古代禮學為目的者。二、以治儒家學術思想史為目的者。三、以常識及修養應用為目的者。今分別略論其法。

  以治古代禮學為目的而讀《禮記》者:第一,當知《禮記》乃解釋《儀禮》之書,必須與《儀禮》合讀。第二,須知《周禮》晚出不可信,萬不可引《周禮》以解《禮記》或難《禮記》,致自亂其系統。第三,當知《禮記》是一部亂雜的叢書,欲理清眉目,最好是分類纂鈔,比較研究,略如唐魏征《類禮》、元吳澄《禮記纂言》、清江永《禮書綱目》之例。(魏征書今佚。《唐書》本傳云:「征以《小戴禮》綜匯不倫,更作《類禮》二十篇。太宗美其書,錄置內府。」《諫錄》載太宗詔書云:「以類相從,別為篇第。並更注解,文義粲然。」)第四,當知此叢書並非出自一人一時代之作,其中各述所聞見所主張,自然不免矛盾,故只宜隨文研索,有異同者則並存之,不可強為會通,轉生轇轕。以上四義,不過隨舉所見;吾未嘗治此學,不敢謂有心得也。居今日而治古代禮學,誠可不必;然欲研究古代社會史或宗教史者,則禮學實為極重要之研究對象,未可以為僵石而吐棄之也。

  以治儒家學術思想史為目的而讀《禮記》者,當略以吾前段所舉之五事為範圍;其條目則(一)儒家對於禮之觀念,(二)儒家爭辯禮節之態度及其結果,(三)儒家之理想的禮治主義及其制度,(四)禮教與哲學……等等,先標出若干門目而鳥瞰全書,綜析其資料,庶可以見彼時代一家學派之真相也。

  以常識或修養應用為目的而讀《禮記》者,因《小戴記》四十九篇,自唐以來號為「大經」,自明以來列為「五經」之一,誦習之廣,次於《詩》《書》,久已形成國民常識之一部,其中精粹語有裨於身心修養及應事接物之用者不少,故吾輩宜寶而讀之。惟其書繁重且乾燥無味者過半,勢不能以全讀。吾故不避僭妄,為欲讀者區其等第如下:

  第一等,《大學》《中庸》《學記》《樂記》《禮運》《王制》;

  第二等,《經解》《坊記》《表記》《緇衣》《儒行》《大傳》《禮器》之一部分、《祭義》之一部分;

  第三等,《曲禮》之一部分、《月令》《檀弓》之一部分;

  第四等,其他。

  吾願學者于第一等諸篇精讀,第二、三等摘讀,第四等或竟不讀可也。上有分等,吾自知為極不科學的、極不論理的、極狂妄的,吾並非對於諸篇有所軒輊。問吾以何為標準,吾亦不能回答。吾惟覺《禮記》為青年不可不讀之書,而又為萬不能全讀之書,吾但以吾之主觀的意見,設此方便耳。通人責備,不敢辭也。(上專就《小戴記》言,其《大戴》各篇則三四等居多也。)

  《禮記》注釋書,至今尚無出鄭注、孔疏右者。若非專門研究家,則宜先讀白文,有不解則參閱注疏可耳。若專治禮學,則清儒關於三《禮》之良著頗多,恕不悉舉也。

  《大戴禮記》因傳習夙稀,舊無善注,且訛誤滋多。清儒盧文弨、戴震先後校勘,始漸可讀。孔廣森《大戴禮記補注》、汪照《大戴禮記補注》,皆良著也。


學達書庫(xuoda.com)
上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下一頁